[这个贴子最后由SIGR在 2005/9/10 08:31pm 第 1 次编辑]
看了李巍的老帖,说点早就想说的话:电子科大的同学总是觉得被其他人“歧视”了、“侮辱”了,为什么呢? 第一,电子科大是理工科大学,所以“有些人的心理,认为成电不是,或者不应该是这个圈里的队伍”。 我从不认为理工科的学校就不应该参与辩论赛,但是我以为,辩论因其题目社会性的规定,参赛的队伍就应该在各方面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必要的积累,特别是社会学科方面的。如果这方面理工科大学能够做好,肯定能够收到大家格外的赞同。西安交大99年的决赛打完,评委能够说一句美学积累比对方好;但电子科大今年的决赛打完,又有谁说过电子科大的法学积累比对方好?——不仅没有,还弄出个“公权大于私权”的笑话。如果在学科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在一些人文理念上有欠缺的话,我想唯一的途径就在承认并改进;而不要抱着一副“我们是理工科大学,文科的东西我们就是不懂”的心态,来揣测别人批评的出发点。 第二,别人总是认为电子科大“取得任何成绩都是通过不正当途径得来的” 如果真有人这么认为,确实该打!但是反过来,电子科大的同学能够问心无愧的说:取得任何成绩都是通过完全正当的途径得来的吗?这里分两种:1、场上的“正当性”,有哪一届比赛电子科大不搞出几个不正当的立论——或者直接说就是定义好了?2、场下的“正当性”,流言我听过很多,真实性无可考,但是孙东东的话倒也直白无误的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这里不方便说,打击面太大,如果你很想知道的话,可以短消息我)。当然,如果硬有人要由此牵扯到我们两校之间曾经的一场比赛,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双方都问心无愧,有愧的另有其人。 第三,别人总是“随意归纳成电的‘辩风’予以指责” 一个队伍的“辩风”可以任由大家讨论,这是每个关注辩论的人都有的权利。如果你们认为不可以“随意归纳”,那么就让大家来讨论一下怎么样才是“不随意的归纳”。这是方法论上的讨论;至于实质上的讨论,更欢迎电子科大的同学参与,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至于我对电子科大辩风的认识,我想也不单单是我的独见,而是一定范围内的共识。 第四,别人总是“随手抓起哪个辩手就评头品足” 这一点,我深表反感! 第五,别人“没有资格对这种高水平比赛对手的立论和风格作定性发言,因为敢这样用,必然有他的道理,谁不比谁傻多少,何况,这些立论和发言都是各名校大儒、精英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智慧结晶,也经受过检验和砺炼”,“还要指出的是评委、观众更不是傻瓜”。 非也非也,“高水平”三字就不能随便冠名。一种理论或学说,在思想史上从来就是在其一出现后就被人反复的批评、乃至批判的,不要说“名校大儒”,就是那些公认的思想家,又有哪一个不曾被一些人骂的狗血淋漓?但是,恰恰是在批评和对批评的批评中,才能做到“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才是真正的“检验和历练”。 至于评委和观众是不是傻瓜,我不知道。可我知道,有的时候他们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傻瓜的决定”,真的需要我们讨论!——这就足以不能支持你们“成败论英雄”的想法。 第六,“电子科大是孤独的坚持者和忍耐者”、“是唯一一只参加了全部四届全国大专辩论会且都进入北京决赛圈的精锐之师”、“这种执着的精神就值得感动和尊敬” 是的,这些都是应该让人尊重的。不过,其实很多参加过辩论赛的人和队伍,并不缺少你们所具有的这些执著、忍耐、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至少不比你们差太多。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本质的差距,那就是校方的支持——但这不是辩手可以决定的。所以,我也很尊重甚至可以说羡慕电子科大校方的一贯坚持——不管其出发点是什么。但是,这些尊重并不足以支撑起你们道义的优势,以致来否定大家对你们的批评。因为精神归精神,很多人批评的并不是你们的精神,而是其他方面。 第七,“我们承受的压力是局外人感受不到的” 的确,如果非要你们来承担“华语辩论复兴”的责任,这一定是莫大的压力。但是可以扛住压力,负起责任,并在最后做出成绩的人,难道不值得大家的赞美吗?诚然,如你们的队员在赛场上说的“辩论成了自己的某种事业”,我想,如果是事业,那就不是单单自己要成功,而是要让你所从事的事业发扬光大!而很多批评,就在于你们在这方面没能做好。你说到“我们共同的目标”,我其实很想问问这个“共同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次在新加坡,关于这个目标,电子科大做到了多少? 最后,希望可以很快看到你以及你们电子科大的同学“尽快整理出些积极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另外,“能来到这里,我们就都是朋友,交流还是谩骂;共同进步还是相互攻击;辩论的促进还是抑制;网络的繁荣还是沉寂?选择权在你我的手中。希望我们共勉。” 此言甚得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