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不代表组委会及评委会立场 土木对研究生 电影、艺术、票房,随便抽出个话题就值得我们用尽毕生去研究,但辩论场上只有短短不到几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只能以辩论的形式、针对辩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一相情愿式的分析,探讨双方的得与失。 该场的辩题是拍电影应更重艺术还是应更重票房。正方(土木水电学院)的立论很有趣,他们认为电影是艺术,所以拍电影应更重艺术。反方的论点是:拍电影应服务于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都喜欢去看电影,电影的教化、宣传、娱乐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现在中国的问题不是没有拍没有艺术的电影,而是没有拍观众喜爱看的乐于看(也就是高票房)的电影。 结果是正方获胜。 一场严肃的辩论需要一个严肃的辩题。 首先我们应该清晰的概括什么叫电影。电影确实是门艺术,否定这个就违背了观众对电影的感性认识,如果否则电影是门艺术(不是不可以),就需要另辟溪径,再解释新概念并围绕新概念展开论述,费时费力,不适采用。 但大家都能接受的是,在市场化经济的条件下,电影同时是门产业。电影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拍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到发行都是产业化运作的结果。一个人拍电影很难避免票房对其的影响,一个国家拍电影,发展电影产业,就更需要考虑票房,考虑到观众的认可与接受,使电影不仅停留于教化、娱乐的简单的艺术功能,也能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票房是一个标准,而艺术不是。 在此,土木水电学院出现了逻辑上的混乱。 1、拍电影要追求艺术,但标准在哪里?土木学院认为,标准就在于观众喜闻乐见,而观众为什么会喜闻乐见,那是因为电影有艺术性。据此,要拍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就更需要注重艺术。 很明显,用原因推导结果,再用结果去推导原因,本身就是荒谬的,但可惜的是,研究生队没有抓住这个悖论。 2、双方都承认电影是门艺术,那么什么是艺术,双方都没有阐述。 艺术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拍电影要重视艺术?艺术对于电影的作用?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含混而过。 如果作为反方,应该在强调电影是艺术的基础上,表明衡量艺术的标准有很多,而票房常常是最直观、最有效、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 同时,尽管艺术的标准有很多,包括奖项、包括票房、包括观众和电影工作者的评价,但唯一不能衡量艺术的,恰恰就是艺术。用艺术来要求艺术,用艺术来衡量艺术,无疑是空对空。电影本身都是艺术,如何更艺术呢?再艺术她还是艺术。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界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电影工作者的一相情愿,避实就虚,把没票房等同于不重视票房,等同于观众的接受能力不强,等同于为艺术而艺术,为电影而电影。 因此,反方立论主要包括:一、概念中阐述清晰电影既是艺术也是产业;二、电影作为艺术,它的衡量标准究竟在哪里?或者说谁更重要?中国现在电影产业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即主要矛盾)是什么?三、从解决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出发,给社会一个衡量电影本身价值的标准,即便它再不全面、再不理想,但她客观、实际、有效,更何况,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强,以艺术作为标准不恰恰就是没标准么? 小结: 正方立论不高,论点中漏洞很多,反方却没有很好的抓住。这不得不是我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更应注重的问题。 土木学院赢就赢在能够围绕自己观点展开充分论述,而且经验丰富,表现从容,沉着应战,自信心很强,但往往是自圆其说,理论有待挖掘;研究生队学识丰富,材料引用得当,但很可惜,立论不全面,同时经验太少,语言缺乏有效的组织,攻击力不强。据说四位辩手都是第一次参加辩论,对于实战还有待磨合,相信一旦经验老到起来,必定势不可挡。 辩论场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有效的观点和理论,同样也需要表达的方式和技巧,这场辩论主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版权所有:共青团三峡大学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