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9|回复: 1

论辩赛确立立场的两个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5 1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辩赛确立立场的两个原则
                           
                              作者:江苏 孙小忠 司马豫杰  
   孙子曰:“上兵伐谋”,高水平的论辩赛首先是认辩双方在论辩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对于一个已经确定下来的命题,如果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思路,确立好自己的立场,那么就能为整个论辩的胜利奠定基础。
   在论辩赛中,论辩命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伯事是否较好,如“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这类命题要求论辩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通盘、深入的了解。事实命题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要求论辩者掌握大量材料:政策命题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亚太区国家应该成立经济联盟”。它要求理信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所以论辩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和要法语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知已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这时候就不仅要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而且还要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这样对已对彼都心中有数,就为我方确立适当的立场找到了根据。
   确立立场就是针对对方可能出现的思路,在我方可以选择的各种思路中找出对本方观点论证最有利、例证材料最丰富的思路。
确立立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一)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立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加旋余地。其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对辩题中的主要概念作限制性解释。如在南大队对台大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论辩中,正方南大队一辩开头就指出:“人类和平共处”“是和战争相对而言”,消除了战争也就实现了人类和平共处。这样就把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排除在外,为本方以后论述打下了较好基础。另一个方法是对辩题加条作。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并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
   (二)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如在北大队和澳门东亚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北大队是正方。具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而新加坡更是饱尝贸易保护主义之苦。东亚大学队开始就大谈“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严重”这一层次上与对方纠缠,显然要占下风,而且很可能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反感。所以北大队经过仔细斟酌,论辩伊始就明确说明,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确实相当严重,在这一点上我们非但不否认,而且还可以举出比你们多得多的例子。但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存在或是否严重。这样就避开了对方拥有大量材料的事实,把论辩中心提高到对我方有利的“可以抑制”层次上来,避其锋芒,争取主动。
   确立立场时还应该注意的是:立意要新奇,要能够“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从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会起到很好的场上效果。同时,对手对此准备不足,也会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当然不能故作惊人之语,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于 2005-3-5 16: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辩赛确立立场的两个原则

下面引用由81212422005/03/05 11:24am 发表的内容:
   孙子曰:“上兵伐谋”,高水平的论辩赛首先是认辩双方在论辩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 ...

提些一家之言,愚见。

(一)关于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它方命题。
 依我理解就是,弱化我方论证,强化他方论证。
 有两种表现:
 第一,我方“需要”论证的东西变少,他方“需要”论证的东西变多。
    此类多基于“下强定义”,我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比如“人类和平共处”的定义,本身值得考量,而非公理。
    对方完全可以认为,为什么就是“没有战争”?
    什么是“战争”?“口舌之争”算不算战争?为什么算或者为什么不算?
    等等等等,如果挖掘,提出“人类和平共处”的定义的那一方都只能基于防守。
    因此这种方法依然需要斟酌。
 第二、我方“在”论证的东西变少,他方“在”论证的东西变多。
    这个更加体现在场上的战术设计,往往表现为“不回答,只是追问”。
    如“任何情况下”的范围,就提供了场上可以随意发问,一问到底的可能。
    但是回过头来,“任何情况下”真的合理么?
    如果一方说“我们要结合本国国情”来讨论这个问题,那么就不攻自破。
    因为很合理,难道“任何情况”还包括古代、外太空、不存在的情况等等么?
 因此,我认为第一项有些“理想状态”,真正的高水平实战当中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二)关于“高立论”。
 首先,很同意“兵出左道”。因为有些时候可以让辩论产生很高的意义。
 在此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往往,一个辩题出来,会让我们有一些很直接的想法。
 比如“生养之恩孰重”,它必然会让绝大多数的人产生一些疑问。
 比如,我们很容易想到的问题就是“生母养母不是同一个人,我们如何取舍?”
 那么“回答这些问题”我认为是必须的。
 可以想象,大家看一场辩论,一看到辩题就会想到的东西,你辩论完了之后,
 “价值高高在上”,但却解决不了我最基本的疑惑,你辩论有什么用?
 黄师兄所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会不会在这些时候就体现了?
 所以,我想得出的结论:
 “高立论”需要,因为我们不能“沦于”世俗。
 但是也不能“盲目相信”高立论,因为那也可能让我们变得“山高皇帝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2:04 , Processed in 0.0473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