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1|回复: 6

[转帖]过去大学生的辩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7 22: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年大学生辩论很时髦,但后来好像冷下来了,我没有去细想冷下来的原因,但看过几次当代大学生的辩论,感到这样的辨论,不管怎么说,意义实在有限,辨论充其量不过是一场表演而已,而与其费时看这样唇枪舌剑的表演,还不如去看一场话剧或读一两本金庸的小说。
  大学生辩论,本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光有这个形式,没有实际内容,辩论再精彩,也只是一时的口才较量,而没有思想的力量。当代大学生辩论的弱点,不在于参加者的素质和口才,而在于整个辩论中缺乏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简单说,就是你所辩论的问题,是不是生活中真正存在的,是不是多数人都关心的。任何辩论,只有把握住这样的问题,才能真正见出水平,不然辩来辩去,都是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凭常识一眼就能看出的问题。大学生辩论虽然看似一个形式,但由于大学生在当代社会中特有的角色,所以由这种角色传达的是整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有时我看着那些聪明的大学生为一个常识甚至公理而无理辩三分时,我真觉得这是浪费他们的才华。那么真正的辩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前几年,我在做《观察》研究的时候,曾在图书馆见到过一本40年代末在南京出版的《大学评论》。在这本刊物的第2卷第10期上登载了一篇当时上海交大师生的辩论记录。当时是1948年12月28日。这次辩论的主题是《和谈是可能的吗?》。正方:和谈是可能的。反方:和谈是不可能的。经过两小时的辩论,同学公断结果,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认为目前和平不可能,反方获得大胜。
  上海交大的这次辩论很有深度,而这深度首先来自于他们辩论的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大家最关心最有倾向的问题,由于是真问题,辩论双方才真正投入智慧和判断,绝不是临时从字典和辞书上查那些所谓的丰富知识。真正的辩论,有时口才、风度反而不重要了。《大学评论》上那篇关于和平是否可能的辩论,50年后,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从中可以看到40年代末中国知识界的整体价值取向,对于分析当时知识分子的政治选择都是很生动的历史资料。知识分子是最爱和平的,但当时多数知识分子认为和平不可能。在这些大问题上,上海交大的辩论给历史学家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这次辩论,从双方的语言、逻辑和辩论的技巧看,都是今日大学生所望尘莫及的,这也反映了当时校园文化的风貌,历史应该是一代胜过一代,但有时又不这么简单。
发表于 2003-8-8 18: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过去大学生的辩论

好辩题的确越来越少
发表于 2003-9-26 23: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过去大学生的辩论

其实这和社会环境也是有关系的。就好象“和谈是否可能”的问题,那到现在评述两岸关系,可能吗?就算真的拿将过来用了,有哪个评委敢给说不可能的一放赢?
发表于 2003-10-9 15: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过去大学生的辩论

说的还比较可以
今生今世有你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10-15 12: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过去大学生的辩论

怎么我就没法找到我要的东西
发表于 2003-10-18 0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过去大学生的辩论

哎,好辩题就那么多,如果一个打过多次的辩题还要以好的心态来面对,真乃圣人也
chuguowe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10-18 08: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过去大学生的辩论

大家好,我是个新手。被逼无奈上台,大家给点意见好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45 , Processed in 0.050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