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狡黠到智慧的升华 张孝德
智慧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市场上有许多关于开发智慧、 培育智慧、给予大智慧的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 浩同志撰写的《诡辩论——狡黠与智慧的关系研究》一书也应列入此 类,但这是一本有其独特性的书。 首先,该书不是就智慧谈智慧,而是从智慧的负面,通过对诡辩 的剖析和研究探讨了智慧。诡辩,是论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变异 形式。它是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由于论辩本身就是智慧的 较量、思想的交锋和语言技巧的竞赛,所以在论辩中出现的诡辩往往 与智慧本身混在一起。由此决定了对诡辩的研究不可能离开智慧,而 对人类智慧的开发也必然遇到诡辩这种现象。诡辩作为人类智慧发展 的产物,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朵怪异之花,决定了对诡辩的研究和探 讨,不仅有助于探讨人类智慧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而且 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诡辩与智慧的辨别力。如果说诡辩是一种假智慧, 那么提高辨析诡辩的能力,也就是提高了辨别真假智慧的能力。 在现代条件下,虽然已经有了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有了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往往以虚假的辩证法面貌出现与辩证法相对立的 诡辩,在人们交往中仍然在经常遇到。特别在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条 件下,合同签订广告宣传、诉讼等场合的讨论、辩论日渐增多,诡辩 也就有了更多的活动场地。因此,弄清什么是诡辩,把握它的实质和 特点,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巨大的实践意义。 《诡辩论》一书对诡辩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对诡辩的简单批评 上,而是通过对诡辩与智慧的关系的研究,对形成诡辩的历史、认识、 心理、语言根源的探讨,提出了对诡辩的理性超越,指明了促使狡黠 向智慧转化的途径。在人类的思想、智慧发展史中,无论是科学的真 理还是错误的思想,包括了形形色色的诡辩命题,这些诡辩命题都是 人类认识发展的成果,智慧的结晶,都是人们认识总链条上的一个环 节,为人类的思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其次,诡辩论研究涉及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诸学科。 近年来,国内外就诡辩问题发表了一些论文,出版了若干著作,但多 是从某一学科或某一类问题进行研究的。《诡辩论》一书最明显的特 点,是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多维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诡 辩的问题。在许多问题的分析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理论上如何定义诡辩,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创立诡辩学说以来的 两千多年历史中,思想家们曾给诡辩下过五花八门的定义,但都不足 以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特别是我国目前形式逻辑教材、专著和有关辞 书中流行的定义更是过于狭窄,作者经过综合比较、多视角研究后, 给诡辩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诡辩是企图弄假成真或故意违反逻 辑规律或规则的推理和论证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违反常识的诡辩和 违反辩证法的诡辩。作者依据这一定义系统地论述了诡辩的本质和特 征。最具有创新意义的是作者对诡辩的产生和演变,诡辩的类型和诡 辩术剖析的研究。与论辩同时产生的诡辩萌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是 人类文明和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现 象性描述上,而是另辟蹊径,从人类思维演化的规律探讨了诡辩产生 的阶段。作者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中国先秦大量思维的 实证性研究,提出了诡辩是人类思维进入逻辑思维阶段的产物。“当 人类智慧的发展进入逻辑思维阶段以后,语言有了长足的发展。新的 词语连同新的思维方式,把人们从现实环境和直观形象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并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在新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 以前看不到的东西,想到了以前没有想的问题。这一切必然触发人们 的原始冲动,思考和辩论变成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诡辩论》 第43页)论辩是人类思维进入逻辑思维阶段后的产物,诡辩作为论辩 过程中的负面智慧,也只能是逻辑思维阶段的产物。 《诡辩论》对诡辩的系统研究还突出地表现在诡辩的分类上。从 总体上诡辩的类型主要有三类:违反辩证法的诡辩;违反形式逻辑的 诡辩;违反语言学的诡辩。对每一类进一步研究又表现为各种形态。 违反辩证法的诡辩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1、相对主义的诡辩。表面上 看相对主义和辩证法很相似,实质上是一种违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诡 辩方法。如庄周梦蝶,“但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属于相对主义的诡辩。2、绝对主义诡辩。把 “静”绝对化,用以否定动,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飞矢不动”的命 题属于绝对主义的诡辩。3、折衷主义的诡辩。违反形式逻辑的诡辩主 要表现为:概念方面的诡辩;判断方面的诡辩;推理方面的诡辩。违 反语言学的诡辩主要集中表现在语音语意、语用语境和语法诸方面。 从辩证法、形式逻辑、语言学等三个方面对诡辩的分类,不仅为人们 全面认识诡辩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范式,而且从另一方面也指出提高思 维认识能力应注意的方面。 将趣味性和哲理性、思辨性与可读性巧妙结合,是此书的另一独 特之处。作者对诡辩论的分析过程中,利用了大量实证性和可供分析 的资料,使深奥的哲理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成为智慧之光和知识趣 味的寻觅和探究。为了使读者在明白关于诡辩学理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高自己的思维认识能力和辨别真假智慧的能力,作者在完成关于诡 辩的基本理论分析之后,在第六章专门进行了中外著名诡辩案例的分 析。通过作者的分析,成了提高人们思维能力和辨别真假智慧、真假 辩证法的难得案例材料。 虽然不敢肯定此书一定能给予读者智慧,但阅读此书可使你知道 和了解以假智慧、假辩证法面貌出现的诡辩是什么,以及如何从哲学、 逻辑、语言等方面辨析诡辩,从而实现从狡黠向理论与智慧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