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15|回复: 20

[逻辑训练]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1 20: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在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大总决,香港科技大学vs电子科技大学 名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辩李婕达在一辩稿中,有关于三段论的说法,她说"人的隐私需要保护,公众人物是人,所以公众人物需要保护",指出这是大小前提的两个人不是一个概念,大前提是属概念,小前提是种概念,中项两次没有周延,把原来3个不同的项偷换为4个,犯了典型的4概念逻辑错误

请教各位,能否详解什么是三段论,什么是中项两次没有周延,什么是典型的4概念逻辑[/watermark]

发表于 2006-4-21 20: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人的隐私需要保护,
公众人物是人,
所以公众人物需要保护

这类似于下面这个三段论:
你要为人民服务
我是人民
所以你要为我服务

就是把大的人民概念偷换成特定的人民概念了
所以出现了4概念
是这样不?
大一时学的
忘得差不多了啊

发表于 2006-4-21 20: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下面这个比较系统: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例如: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


  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


   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


  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与大项P和小项S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M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S与大项P之间关系的结论。


  (二)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为此,就必须使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比如:


  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清华大学是我国的大学;


  所以,清华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为什么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原因就在中项(“我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即“我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我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有被断定过它的全部外延(即周延),那就意味着在前提中大项与小项都分别只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使大项与小项发生必然的确定的联系,因而也就无法在推理时得出确定的结论。例如,有这样的一个三段论:


  一切金属都是可塑的,


  塑料是可塑的,


  所以,塑料是金属。


  在这个三段论中,中项的“可塑的”在两个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在两个前提中,都只断定了“金属”、“塑料”是“可塑的”的一部分对象),因而“塑料””和“金属”究竟处于何种关系就无法确定,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的确定结论,所以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要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这样的推理就是不合逻辑的。


  3.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比如:


  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我不是运动员;


  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这个推理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个推理从逻辑上说错在哪里呢?主要错在“需要努力锻炼身体”这个大项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即“运动员”只是“需要努力锻炼身体”中的一部分人,而不是其全部),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成了否定命题的谓项)。这就是说,它的结论所断定的对象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对象范围,因而在这一推理中,结论就不是由其前提所能推出的。其前提的真也就不能保证结论的真。这种错误逻辑上称为“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如果小项扩大则称“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须是否定的。


  如果在前提中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命题,那就表明,大、小项在前提中都分别与中项互相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大项与小项通过中项就不能形成确定的关系,因而也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而确定地联系起来,当然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确定的结论,即不能推出结论了。比如:


  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


  某某人不是有神论者;


  所以,?


  那么,为什么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必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另一个则必然是肯定命题(否则,两个否定命题不能得出必然结论),这样,中项在前提中就必然与一个项是否定关系,与另一个项是肯定关系。这样,大项和小项通过中项联系起来的关系自然也就只能是一种否定关系,因而结论必然是否定的了。例如:


  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


  某人是有神论者;


  所以,某人不是唯物主义者。


  为什么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呢?因为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一定是由于前提中的大、小项有一个和中项结合,而另一个和中项排斥。这样,大项或小项同中项相排斥的那个前提就是否定的,所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22: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多谢指教
发表于 2006-4-21 23: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我觉得成电当时的逻辑错误的指出是不恰当的。

港科的三段论应当是:

(凡是)人的隐私需要保护,
公众人物是人,
所以,公众人物的隐私需要保护。

而成电所反驳的三段论是:

人(这个群体)的(部分)隐私需要保护,
公众人物是人,
所以,公众人物的隐私需要保护。

所以事实上是“扣错了帽子”,但是居然引得台下掌声一片……

发表于 2006-4-22 1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 版主模式 *****

楼主请注意,下次这样的贴请发在理论版。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新手辩题破解转移过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1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本人初来乍到,很多东西还欠周详,请各位斑竹包涵,下不违例
发表于 2006-4-22 23: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服了你啊....就是喜欢搞特殊...不过........好是来学习的..没捣乱.....以后看请.....各版,,,,职能啊....................晕死...
发表于 2006-4-22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听到电科的三段论,当时的反应是‘背的’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23: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大佬,俺只是不熟悉规矩啊,又不是我想的,真是的,冤枉啊
发表于 2006-4-23 01: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请教有关"三段论"详解

[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4/23 01:43am 第 1 次编辑]

主题内容中陈述似乎并非严格形式的三段论。
保护的对象是“公众人物的隐私。”
但在结论中却被改变了。
发表于 2010-6-8 20: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三段论其实是周延了的。。。
发表于 2010-6-8 20: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为此,就必须使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比如:

  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清华大学是我国的大学;

  所以,清华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为什么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原因就在中项(“我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即“我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我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有被断定过它的全部外延(即周延),那就意味着在前提中大项与小项都分别只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使大项与小项发生必然的确定的联系,因而也就无法在推理时得出确定的结论。例如,有这样的一个三段论:

  一切金属都是可塑的,

  塑料是可塑的,

  所以,塑料是金属。

  在这个三段论中,中项的“可塑的”在两个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在两个前提中,都只断定了“金属”、“塑料”是“可塑的”的一部分对象),因而“塑料””和“金属”究竟处于何种关系就无法确定,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的确定结论,所以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要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这样的推理就是不合逻辑的。 大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周延
  比如:

  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我不是运动员;

  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这个推理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个推理从逻辑上说错在哪里呢?主要错在“需要努力锻炼身体”这个大项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即“运动员”只是“需要努力锻炼身体”中的一部分人,而不是其全部),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成了否定命题的谓项)。这就是说,它的结论所断定的对象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对象范围,因而在这一推理中,结论就不是由其前提所能推出的。其前提的真也就不能保证结论的真。这种错误逻辑上称为“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如果小项扩大则称“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否定命题
  如果在前提中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命题,那就表明,大、小项在前提中都分别与中项互相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大项与小项通过中项就不能形成确定的关系,因而也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而确定地联系起来,当然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确定的结论,即不能推出结论了。比如:

  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

  某某人不是有神论者;

  所以,?

  那么,为什么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必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另一个则必然是肯定命题(否则,两个否定命题不能得出必然结论),这样,中项在前提中就必然与一个项是否定关系,与另一个项是肯定关系。这样,大项和小项通过中项联系起来的关系自然也就只能是一种否定关系,因而结论必然是否定的了。例如:

  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

  某人是有神论者;

  所以,某人不是唯物主义者。

  为什么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呢?因为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一定是由于前提中的大、小项有一个和中项结合,而另一个和中项排斥。这样,大项或小项同中项相排斥的那个前提就是否定的,所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 特称命题
  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有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例如:

  有的同学是运动员;

  有的运动员是影星;

  所以,?

  由这两个特称前提,我们无法必然推出确定的结论。因为,在这个推理中的中项(“运动员”)一次也未能周延。又如:

  有的同学不是运动员;

  有的运动员是影星;

  所以,?

  这里,虽然中项有一次周延了,但仍无法得出必然结论。因为,在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按前面的规则,如果推出结论,则只能是否定命题;而如果是否定命题,则大项“影星”在结论中必然周延,但它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所以必然又犯大项扩大的错误。

  因此两个特称前提是无法得出必然结论的。那么,为什么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呢?例如:

  所有大学生都是青年;

  有的运动员是大学生;

  所以,有的运动员是青年。

  这个例子说明,当前提中有一个判断是特称命题时,其结论必然是特殊命题;否则,如果结论是全称命题就必然会违反三段论的另几条规则(如出现大、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等)。
发表于 2010-6-21 10: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经典了!!!!
发表于 2010-6-25 18: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破烂板凳啊,就是从百度百科复制过来的!
发表于 2010-6-25 18: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跟我们学校教师辩论队的总教练讨论了一下,得出了两个版本的答案。请方家指教了
发表于 2010-6-25 18: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承天易人 于 2010-6-25 19:01 编辑

版本一:判断错误,不涉及到中项周延的问题
大前提:人的隐私需要保护,
小前提:公众人物是人,
结论:所以公众人物的隐私需要保护。
反方一辩的分析:大前提中的“人”是一个属概念,而小前提中的“人”是一个种概念……所以这个三段论不成立。
大小前提中的两个“人”的内涵不一样,所以出现“人1”、“人2”、“公众人物”、“需要保护”四个概念,就是四概念错误。
发表于 2010-6-25 19: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承天易人 于 2010-6-25 19:02 编辑

版本二:判断错误,所犯错误是小项不当扩大
    打个比方,词典和工具书相比,词典是种概念,工具书是属概念。再打个比方,把种概念和属概念比作两个集合,那么,种概念就是就是属概念的真子集。这样,新手应该就能理解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了。
   类比一下,看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
大前提: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也是要死的。
这三段论是正确的,大小前提中的“人”都是指区别于不能制造工具的动物。
在这场辩论中,正方的三段论是:
大前提:人的隐私需要保护,
小前提:公众人物是人,
结论:所以公众人物的隐私需要保护。
反方一辩的分析:大前提中的“人”是一个属概念,而小前提中的“人”是一个种概念……所以这个三段论不成立。
    反方一辩的分析是对的,大前提中的“人”是指依法享有隐私权的公民,小前提中的“人”是指某种特定的人。某种特定的人指哪些人?不清楚。但是,本身就有些人不能依法享有隐私权或部分享有隐私权,因而小前提中的“人”是肯定指某种特定的人,区别于不能依法享有隐私权或部分享有隐私权的人。正方将这种特定的人扩大为依法享有隐私权的公民,很明显是小项不当扩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6-25 19: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刚又想出了版本三:
错误:循环论证
在这场辩论中,正方的三段论是:
大前提:人的隐私需要保护,
小前提:公众人物是人,
结论:所以公众人物的隐私需要保护。

    逻辑学的开山祖师爷亚里士多德认为:“假定待证明的命题为对,使其不能证明所需命题。”说明一点,亚里士多德建立的逻辑学体系至今仍被公认为是权威的。
    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正方根本就从未论证清楚“为什么人的隐私需要保护”,同时,“人”的定义也没有说清楚,所以这个大前提本身就是“假定待证明的命题为对”,这个三段论不能成立。而这种错误就叫做“循环论证”。
发表于 2010-6-25 1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个版本,请各位圈点一下吧。欢迎给我发站内信。
无论如何,都想不出为什么是“中项不周延”。估计是扣错了帽子。从另一个侧面看出,那些观众中不乏“脑残”。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4 11:46 , Processed in 0.0867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