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71|回复: 31

德辩第一日赛果统计完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4 17: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果转自德辩FB主页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 ... 013/256794441092724


为了方便大家查看赛果,主页妞把赛果部分标红啦~
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评委点评,或者等视频放出后再配套观看哟~
德辩的队伍加油~各位辩手晚安~

2013德辩 A组第一场- 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定
反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不正确的决定

正方: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王铎,陈香金,廉想,周梓鹏
反方: 香港大学,姜文钰,康璟雯,韦腾捷,詹青云

评审:叶笑凡、林凯晗、陈桂生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0票,反方3票;
分数票正方0票,反方3票;
总结票正方0票,反方3票;
香港中文大学以总票数9票比0票佳绩胜出。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香港中文大学大学的詹青云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指出要敢于叙利亚内乱,鼻息要考虑到尊重国家主权,而且要通过双方才可以举行。况且,东南亚联合国自身已经陷入经济困境,能力不足,分身乏术,没有可行性的情况下不干预是正确的。再看叙利亚内乱造成的伤亡速度非常严重,需要自身政府来提供一个长期的有效方案。中东复杂的政治格局,让东南亚不干预是正确的。

反方二辩挑出了对方的衡量标准。她先质疑对方关于联合国有没有看案例的深远影响的一个章例,并表明这个课题不能简单地做利弊比较。她说明应该看叙利亚的现况、是都有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并实质解决问题。

反方一辩则表明以国际和平作为责任和宗旨的联合国,应该在叙利亚政府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进行帮忙。她也说明我们要看联合国介入的有效性。她说明第一,今天叙利亚人民伤亡人数众多,政府已经犯了危害人类罪。第二,内乱事件已经影响了该国与邻国的和平。第三,大国国义。所以联合国应该要进行干预。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他先是不断质问对方如果要干预是不是就要阻止战争,再问经济制裁之后受苦的是人民还是军队。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她认为对方的“可能会对后世带来影响”是多虑。要做决定,应该要看该国家有没有需求。叙利亚已经大量流血伤亡,联合国应该要进行干预。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他表示要看是否要干预的却是要看需要性,但是联合国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干预达不到效果,没有执行力。 不管是经济制裁还是武器禁运,都会让人民更加受苦,还会让政府屠杀。再安理会没有一致通过的情况下干预,是破坏联合国宪章的做法。联合国没有能力去干预,手段无法保证效果。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他强调只看需要性而不看手段,不看可行性和效益性的话,这只是空谈及对方理想中的干预。他说,不干预不代表联合国就不做。而且中东国家问题错种复杂,联合国干预只会加剧问题,达不到效果。

反方三辩申论时,说明人民会谴责的是方式,而不是举动。他也再次强调要看该国家受保护的需求。他以叙利亚政府对人民的残暴,来说明联合国的保护责任在此时是可以使用的。他也指有其他国家出主意给叙利亚政府及反政府。如果干预的话,战争就可以遏制。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
双方已开始讨论联合国有没有责任停止暴行。正方坚持要看能力来负上责任。之后,双方就讨论干预方式。反方指可以通过切断双方的经济及武器根源,是双方停战。正方则指如果进行经济制裁,就会使人民的情况更加危急。反方则以叙利亚政府已经没有钱来进行反驳。双方为此争论了一番。反方也继续说明问题可以在桌上进行解决。

紧接着的是辩论会的高潮——自由辩论环节。双方一开始讨论联合国的责任。正方接着就质疑反方如何保证俄罗斯政府会遵守经济制裁,反方则指正方已经承认有需求性,只是要用什么方式而已。正方指经济制裁会有反效果,会让人民受苦。反方则说明经济可以通过目标性制裁,只制裁政府,停止暴行。反方也指正方的伊拉克例子类比不当。在缺席审判时间,正方指反方无法提出有效的干预手段。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正方一直说明联合国没有能力,但是没有能力并不代表没有责任。她指正方今天并没有作出干预或不干预的后果比较。她再次声明政府军及反政府军对外的依赖度太高,只有让背后的“家长”坐下来讨论,呼吁双方停火,才能有帮助。反方四辩最后以一名十四岁叙利亚儿童的一首诗来形容叙利亚人民所面对的苦难,以完整她方陈词。

正方总结时,强调了用武力去组织内乱要付出的代价,现在联合国背负着17。5亿美元的债务,根本没有能力去打仗,以暴治暴不能解决问题。干预的目的固然正确,但要考虑的是干预所要付出的代价。联合国与上两难的选择,不能只看责任和价值上正确与否。而且他强调如果在安理会没有一致通过的情况下干预的话,就会违反联合国宪章。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叶笑凡。他认为正房的理论架构比较完整,但是有太多要打的点所以到最后知识抢答到一两个点罢了。但反方的理论架构就比较劣势,因为听起来只讨论责任而不是效益性。他认为正房不应该只谈有没有执行力和手段会否被打折扣的问题,而如果谈之行了之后,叙利亚会更惨,更加剧问题。正房对于反方提出的大国博义并没有作出足够有力的回应。风度上正方要加强,自由便时间也要控制的更好一些。接下来是林凯晗她反而觉得正房的架构较凌乱。在自由辩环节里,正方提出反方没有提出一个更有效的方案,这是很好的点,但太迟打出来。接下来到陈桂生,他觉得正方的架构太局限自己了,把干涉只设在经济和军事上是很不利的。反方提出的大国博弈让反方的架构显得有比较高层次的格局,但正方却没有林场的作出更高的价值升华,如果说干预之后会让国际结构改变,既造成权力失衡的局面,那会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A组第二场- 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定
反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乱事件是不正确的决定

正方: 中国云南大学,高爽,马畅,洪琳琳,陈可君

反方: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黄敏慧,林碧芬,林信亿,陈邵康  

评审: 张国伟,韩鹏杰,张哲耀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0票,反方3票;
分数票正方0票,反方3票;

总结票正方 1 票,反方 2 票;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以总票数 8 票比 1佳绩胜出。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中国云南大学的马畅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说明辩题为判断性辩题开篇立论,并表示决定已做出,所以没有其他选择。正一提出了三个论点证明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叮。其一,叙利亚内派多,并有多个宗教,所以情况混乱。此刻因为还未有侵犯人权的情况发生,所以干预时机不成熟。其二,联合国成员国有不同价值观,因不统一,所以没能力干预。其三,联合国权力要受制衡。

反二vs正一
反方二辩先和正方达成共识,承认叙利亚境况很乱,而联合国亦不具备干预的条件。紧接着,反方质询反方引用什么依据判定联合国会挑边站而根据S2012538,联合国却要求双方军装和政府军都放下军火。过后,双方在外部没有统一价值观导致联合国该不该干预的课题上纠缠不休。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挑出正方的几个疑点。第一,联合国没有干预的条件和能力,所以不能干预。第二,对方忽略真是情况,叙利亚的严重性(内乱,困境等)已经不容忽视。第三,干预分为两种:武力与非武力。反方也阐明联合国的本质,亦提出联合国干预而成功的例子。联合国把自身的利益凌驾叙利亚的困境违反其宗旨。联合国有干预的理由,一是叙利亚的困境已无法自行解决内乱。二,在中东区域,叙利亚已经造成威胁区域的安全。

正二vs 反一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正二表示反方以结果论评价事是不适合的。正方表示既然有成员国不通过干预决定,难道反方要联合国应该不遵守其他成员的意愿。正二也质疑反方如何确保用武力干预如何确保不会危及周边国家。
反二小结
首先,反方质疑正方联合国进军叙利亚,必会要求单边停火或偏帮任何一方。联合国的民主制有权利批论中俄不正确的结果,而联合国必须相互制衡,若不制衡,五大国必自行行驶各自权力。反方指正方不明白干预的形式。

正二小结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正方指出反方关于中俄不通过干预决策因其与叙利亚有经济关系所以不对的说法是不正确。在全球化的的趋势下,各国意识形态有差,所以才会不能达成同意。他更指出不能因为叙利亚情况危急就病急乱投医。因为联合国非上帝之手,故没权力停战,只能判断如何为各国带来最好的情况。

正三申论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他表示干预分为武力与非武力,而辩题所争论的是武力干预。正三提出若因非武力干预得不到各方的理会而武力干预,恐会使情况更为复炸。其二,正三表示联合国的维和部队不强,只是雇佣军,不足与停止内乱。贸然参战可能会迫使联合国选边站而促成三方大战。其三,因为价值观不一,如中俄与美国不同的意识形态,所以不能干预,只能和谈。

反三申论
正方一再强调联合国最终决定必须根据联合国草案,而每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不可能被统一的,但是秉着人道主义,联合国不可视乱杀无辜于无物。反方举出种种案例,如塞浦路斯,刚果和南北韩等成功案例来巩固立场。反方直指正方不看例子,叙利亚人民值得有个希望。

对辩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正方抛出反方是否要以非武力干涉的问题。他表示,历史证明经济制裁等行为都用不成功的例子,如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中,有成员国不遵守而至使失败。正方亦质疑若干涉以后,联合国如何保持中立立场。反方则提出了以下几点。他说,基于人道主义,干预是必需的。反方表示历史中也有非武力干涉成功的例子,而且联合国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遵守联合国的决议。他更提出若不干预,成员国更会自作主张,到时才是惟恐天下不乱。

紧接着的是辩论会的高潮——自由辩论环节。
开始正方举出伊拉克事件来证明了联合国的干预会带来不好与严重的后果。同时指出了历史上成功的例子是因为战争的双方都有和谈的意愿,并不是因为联合国的能力。反方同时举出了联合国在历史成功为动乱国家带来合平的例子例如塞浦路斯以及南北韩事件,并指出了联合国的干预有成有败,叙利亚人民有权利得到如塞浦路斯以及刚果人民得到和平的契机以及机会。正方质疑联合国没有能力在混乱的叙利亚带来合平,表示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受制于大国的支持力度,所以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反方指出了没有比联合国更好更有力解决单位了,因为联合国成员之间有约束力,不会带来滥权的事件。如果联合国不干预,会导致了各个强国选边站,支持各个派别,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反方结辩
反方理清与正方达成的2个共识。第一,叙利亚情况严重,刻不容缓。第二,联合国曾经做错过,也成功过。正方因为只看联合国失败的例子,延伸2个忧虑。第一,担心3方开战。第二,联合国没有那个能力制止叙利亚境况。反方表示正方的2大忧虑不可能成立,基于塞浦路斯的案例终止了3方开战论,第二,除了有约束力的联合国以外,没有谁更有能力解决叙利亚困境。反方承认联合国不是万灵丹,他输过赢过,他叙述叙利亚现今的苦境,所以叙利亚人民有权利拥有一个希望和机会,而联合国的成立,使命及宗旨决定了他干预的行为是正确的。

正方结辩
正反发言时提出了几项重点。第一,反方高估了联合国的能力,因为曾在681协议中证明联合国出于良好初衷的干涉行为造成了6万6千81人的伤亡记录。因此,联合国应多思考,在未确定谁是谁非前不予插手。第二,联合国不是万灵丹,因此插手亦未必凑效。其三,联合国因有内在与外在矛盾,所以没有约束力。

接着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有张哲耀先生进行首轮点评。张哲耀先生指正方排除了现有的干预-经济制裁,而反方也没有说明武力与非武力的干预定义。在联合国是否有能力干预的课题上,正方有例子而反方亦有反驳,但他们却没有在如何判断叙利亚会否成败的课题上做出比较,所以反方能有成有败,有说服力。在滥权的课题上,反方的说辞比正方更有说服力。反观,林国伟先生指正方在前部分有考量现况更占优势,但是由于没有比较例子,只猜测没有下详细分析。正方在联合国责任及其能力课题上占优势。韩鹏杰先生则认为正方在反驳及划分武力与非武力的课题上划分得很逻辑,但自由辩里却没注重。正方不该非议联合国因此难引起共鸣。相反,反方用尽技巧,但结辩里应该要有些新论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初赛B组第一场- 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定
反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不正确的决定

正方: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伟斌,白亚光,支文宇,钟诏航
反方: 台湾政治大学,周景贺,杜玮伦,趙翊夫,廖修武
评审: 刘京京,熊浩,万华明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1票,反方2票;
分数票正方1票,反方2票;
总结票正方1票,反方2票;
台湾政治大学以总票数6票比3票佳绩赢得比赛。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台湾政治大学的赵翊夫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干预的定义是强制政府军停火以及实行经济制裁来开篇立论。正一认为联合国如果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且还会激化局势。更何况联合国的议案只针对政府军,这样并不公平。联合国维护各国的自主权,尊重各个成员国的意见,并且没有限制成员国自己本身的决定。再来,如果联合国不能完善地解决内乱问题,反而会让联合国失去威信。

反方二辩挑出了联合国其实有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的正当性。

反方一辩则质疑联合国成立的目的是要维护世界和平还有人权。叙利亚难民持续增加,更有多达72万难民逃离叙利亚。反一认为没有干预就是没有恻隐之心,还会造成他国负担。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正二质疑反一所说的不决定就是决定。他认为一个决定是要经过投票和讨论的,而联合国并没有做出置之不理的决定。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反二点出中东国家并没有不欢迎西方国家的介入。就连叙利亚的石油部长也说政府军是开着战车屠杀老百姓,而且政府军有空军的优势。所以在情在理都应该干预叙利亚内乱。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联合国的决定是既定事实,不是要探讨应不应该干预或用什么干预。对方所说的法庭议案并没有包括在草案里面。正二认为要解决问题不能用感性来看,而是理性分析。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正三提出要看538议案合不合理,才来判断正确与否。议案里包括强制政府军撤离,但以利比亚为例子结果导致军阀混战,各地要求独立。此外议案中所提到的经济制裁并没有效。以朝鲜为例,至今依然有68%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

反方三辩申论时挑出了对方的三个错误。一,以偏概全。二,自我矛盾。三,以阿拉伯把叙利亚除名为例,联合国干预并不会火上浇油。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正方认为双方都应该被制裁,不应只制裁一方。基于其中一个议案即政府军撤离的内容不当,所以联合国不干预是正确的决定。而反方则质疑对方所说的若联合国不干预,那究竟要怎样解决问题。

紧接着的是辩论会的高潮——自由辩论环节。正方强调草案偏向一方,所以并不合理,应该先行修改草案合理化之后才做出干预的举动。正方认为联合国不应忽略中国和俄罗斯反对的立场,以避免冲突。正方也强调联合国现阶段不干预不等同于永远不管,而是应该等到有了公平正确的决案后才进行干预。反方则认为联合国没有干预就不能解决叙利亚内乱问题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表明叙利亚目前的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联合国出手干预才是釜底抽薪之计,而不是定夺538草案合不合理,公不公平。

正方结辩发言时提出了几项重点。第一,联合国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等同于忽略中国与俄罗斯反对的立场,所引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到最后只会是得不偿失的局面。他也再次强调538议案有不公之处,须仔细探讨,再行定夺。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熊浩先生。熊浩先生认为双方在今天的辩论赛中有三个地方是达成共识的,第一是双方对于联合国成立的目的,第二是对于联合国应不应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必须建立于理性之算计以及感性的事实,第三,双方都认为联合国对于叙利亚内乱事件必须立即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案,而其中核心分歧就在于双方对于“决定”两个字的定义。所以,他表示,哪方定义得最成功就是整场比赛输赢的关键。正方认为538议案条例不公平,须重行讨论过再行定夺,反方则认为,联合国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刻不容缓,解救该国子民与水深火热中。正方在捍卫自己定义,立场上较成功,反方则在策略运用上较为成功。

第二位讲评的是刘京京先生。刘京京先生则认为双方在联合国定成立目的上并没有达到共识。正方认为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维持各国人权只是其次,维持各成员国尊严才是首要目的,而反方则认为联合国最大的功能是挽回人道,维护人权,维持世界和平。

第三位讲评的是万华民先生。万华民先生认为,双方在在联合国角色这一块区域诠释得并不明确。反方提到的难民问题,只是一个社会的灾难,并没有强调人道丧落所带来的可怕后果。而正方所提出的议案不公平,万先生表示好奇,从公义角度出发,两个坏人同时做错事,为什么只制裁一个坏人,相比不制止两个,为什么相比之下为什么会显得不公平。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初赛B组第二场- 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定
反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不正确的决定
正方: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陈昭慧,李学彬,蔡钧宗,郑秒云

反方: 中国河海大学,王英子,邓皓宇,胡骏立,高千理

评审: 张志振先生,陈思渊先生,黄执中先生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1票,反方2票;
分数票正方0票,反方3票;
总结票正方1票,反方2票;
中国河海大学大学以总票数7票比2票佳绩赢得初赛第一场赛场D的胜利。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中国河海大学的反方三辩胡骏立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的期待性以及联合国的和平手段是否对整个事件存有希望的角度来阐明己方立场。她表示不干预内乱的和平手段是值得期待的,理由是因为叙利亚的军事实力强大而且倘若干预事件发生,伤民后果是不能避免的。因此为了达到后续发展的稳定以及维护和平,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定。
反方二辩挑出了联合国是否已经确定做出了不干预的决定,并质疑中俄的三次否决是否真的代表已经作了不干预的决定还是只是否决武力干预这种手段。他也指出为什么单凭否决武力干预就意味着联合国已经下了不干预的决定,而漠视了其他干预手段如经济制裁,经济封锁,外交等。他也要对方论证联合国干预就一定有更大的风险。
反方一辩则质疑联合国是否有文件出台明确表示不干预叙利亚的内乱。她认为联合国应该干预的原因有三,第一,不干预会导致人道主义危机,第二,不干预违反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第三,不干预会危害人类。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他主要针对反方一辩所谓的联合国在其位,不能不负其职的说法,与对方一辩进行盘问。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他提出对方认为应该不干预只是害怕干预后的后果更严重。他质疑对方只看武力制裁而不看其他经济制裁等手段是不完整的论证方式。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他以联合国必须站在损益比例中进行考量,并不能单纯以职责所在为出发点而视不干预是不正确的决定。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他表示武力干预是中俄两国唯一不支持的干预行为,因此主要交锋点应该讨论到底武力干预不被允许为什么不是正确的决定。其次,他也表示要判断决定是否正确,并不能单纯从职责点出发反而应该更重视可行性和危机存在性。
反方三辩申论时挑出了双方的交锋在于是否离题。他指出联合国明确表明不干预的方法有二,第一,召会当事双方,第二,拖延到事件结束,都不出手干预。他也举例论证联合国干预它国取得成功的案例。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双方仍然主要针对之前的模糊地带进行争辩。
紧接着的自由辩论环节中,双方的战况紧张,特别是当反方后势崛起,乘势追击。正方也坚持驻守己方之前的立场。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他给出理由联合国是最适合干预叙利亚内乱的一方,并且提出对方的军事干预也有军事观察团等方法来缓减人命伤亡。他也指出正方只把焦点专注在军事而不敢谈其他的干预手段。

正方在总结中主要还是强调以武力干预对后期发展的危机和风险以及在之前三次决议中否决干预的行为为己方立场做出阐释。特别是在后段,更尝试让现场观众前去感受武力干预带来战争的危机感。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张志振先生。他表示双方都有讨论空间唯独各自比重不一。虽然反方尝试以武力干预除外的干预方式作为例子但是被对方反驳。正方稍占上风。正方提出了武力干预至少能体现出它的成效性。相反,陈思渊先生和黄执中先生都认为反方在处理辩题定义上稍微比正方好。陈思渊先生也建议正方可以尝试以多角度去看整个辩题。至于黄执中先生认为此辩题的设定让大家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发表于 2013-2-24 17: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A组第二场- 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定
反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乱事件是不正确的决定

正方: 中国云南大学,高爽,马畅,洪琳琳,陈可君

反方: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黄敏慧,林碧芬,林信亿,陈邵康  

评审: 张国伟,韩鹏杰,张哲耀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0票,反方3票;
分数票正方0票,反方3票;

总结票正方 1 票,反方 2 票;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以总票数 8 票比 1佳绩胜出。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中国云南大学的马畅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说明辩题为判断性辩题开篇立论,并表示决定已做出,所以没有其他选择。正一提出了三个论点证明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叮。其一,叙利亚内派多,并有多个宗教,所以情况混乱。此刻因为还未有侵犯人权的情况发生,所以干预时机不成熟。其二,联合国成员国有不同价值观,因不统一,所以没能力干预。其三,联合国权力要受制衡。

反二vs正一
反方二辩先和正方达成共识,承认叙利亚境况很乱,而联合国亦不具备干预的条件。紧接着,反方质询反方引用什么依据判定联合国会挑边站而根据S2012538,联合国却要求双方军装和政府军都放下军火。过后,双方在外部没有统一价值观导致联合国该不该干预的课题上纠缠不休。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挑出正方的几个疑点。第一,联合国没有干预的条件和能力,所以不能干预。第二,对方忽略真是情况,叙利亚的严重性(内乱,困境等)已经不容忽视。第三,干预分为两种:武力与非武力。反方也阐明联合国的本质,亦提出联合国干预而成功的例子。联合国把自身的利益凌驾叙利亚的困境违反其宗旨。联合国有干预的理由,一是叙利亚的困境已无法自行解决内乱。二,在中东区域,叙利亚已经造成威胁区域的安全。

正二vs 反一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正二表示反方以结果论评价事是不适合的。正方表示既然有成员国不通过干预决定,难道反方要联合国应该不遵守其他成员的意愿。正二也质疑反方如何确保用武力干预如何确保不会危及周边国家。
反二小结
首先,反方质疑正方联合国进军叙利亚,必会要求单边停火或偏帮任何一方。联合国的民主制有权利批论中俄不正确的结果,而联合国必须相互制衡,若不制衡,五大国必自行行驶各自权力。反方指正方不明白干预的形式。

正二小结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正方指出反方关于中俄不通过干预决策因其与叙利亚有经济关系所以不对的说法是不正确。在全球化的的趋势下,各国意识形态有差,所以才会不能达成同意。他更指出不能因为叙利亚情况危急就病急乱投医。因为联合国非上帝之手,故没权力停战,只能判断如何为各国带来最好的情况。

正三申论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他表示干预分为武力与非武力,而辩题所争论的是武力干预。正三提出若因非武力干预得不到各方的理会而武力干预,恐会使情况更为复炸。其二,正三表示联合国的维和部队不强,只是雇佣军,不足与停止内乱。贸然参战可能会迫使联合国选边站而促成三方大战。其三,因为价值观不一,如中俄与美国不同的意识形态,所以不能干预,只能和谈。

反三申论
正方一再强调联合国最终决定必须根据联合国草案,而每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不可能被统一的,但是秉着人道主义,联合国不可视乱杀无辜于无物。反方举出种种案例,如塞浦路斯,刚果和南北韩等成功案例来巩固立场。反方直指正方不看例子,叙利亚人民值得有个希望。

对辩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正方抛出反方是否要以非武力干涉的问题。他表示,历史证明经济制裁等行为都用不成功的例子,如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中,有成员国不遵守而至使失败。正方亦质疑若干涉以后,联合国如何保持中立立场。反方则提出了以下几点。他说,基于人道主义,干预是必需的。反方表示历史中也有非武力干涉成功的例子,而且联合国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遵守联合国的决议。他更提出若不干预,成员国更会自作主张,到时才是惟恐天下不乱。

紧接着的是辩论会的高潮——自由辩论环节。
开始正方举出伊拉克事件来证明了联合国的干预会带来不好与严重的后果。同时指出了历史上成功的例子是因为战争的双方都有和谈的意愿,并不是因为联合国的能力。反方同时举出了联合国在历史成功为动乱国家带来合平的例子例如塞浦路斯以及南北韩事件,并指出了联合国的干预有成有败,叙利亚人民有权利得到如塞浦路斯以及刚果人民得到和平的契机以及机会。正方质疑联合国没有能力在混乱的叙利亚带来合平,表示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受制于大国的支持力度,所以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反方指出了没有比联合国更好更有力解决单位了,因为联合国成员之间有约束力,不会带来滥权的事件。如果联合国不干预,会导致了各个强国选边站,支持各个派别,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反方结辩
反方理清与正方达成的2个共识。第一,叙利亚情况严重,刻不容缓。第二,联合国曾经做错过,也成功过。正方因为只看联合国失败的例子,延伸2个忧虑。第一,担心3方开战。第二,联合国没有那个能力制止叙利亚境况。反方表示正方的2大忧虑不可能成立,基于塞浦路斯的案例终止了3方开战论,第二,除了有约束力的联合国以外,没有谁更有能力解决叙利亚困境。反方承认联合国不是万灵丹,他输过赢过,他叙述叙利亚现今的苦境,所以叙利亚人民有权利拥有一个希望和机会,而联合国的成立,使命及宗旨决定了他干预的行为是正确的。

正方结辩
正反发言时提出了几项重点。第一,反方高估了联合国的能力,因为曾在681协议中证明联合国出于良好初衷的干涉行为造成了6万6千81人的伤亡记录。因此,联合国应多思考,在未确定谁是谁非前不予插手。第二,联合国不是万灵丹,因此插手亦未必凑效。其三,联合国因有内在与外在矛盾,所以没有约束力。

接着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有张哲耀先生进行首轮点评。张哲耀先生指正方排除了现有的干预-经济制裁,而反方也没有说明武力与非武力的干预定义。在联合国是否有能力干预的课题上,正方有例子而反方亦有反驳,但他们却没有在如何判断叙利亚会否成败的课题上做出比较,所以反方能有成有败,有说服力。在滥权的课题上,反方的说辞比正方更有说服力。反观,林国伟先生指正方在前部分有考量现况更占优势,但是由于没有比较例子,只猜测没有下详细分析。正方在联合国责任及其能力课题上占优势。韩鹏杰先生则认为正方在反驳及划分武力与非武力的课题上划分得很逻辑,但自由辩里却没注重。正方不该非议联合国因此难引起共鸣。相反,反方用尽技巧,但结辩里应该要有些新论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C组第一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
反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正方: 澳洲墨尔本大学,侯世杰,任思妍,王志享,蔡适安
反方: 台湾师范大学,张佑任,方宣懿,黄书郁,毕盈盈

评审:黄玉丽、刘京京、丘涁玜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2票,反方1票;
分数票正方3票,反方0票;
总结票正方1票,反方2票;
澳洲墨尔本大学以总票数6票比3票佳绩胜出。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台湾师范大学的毕盈盈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说明中日关系是指两国的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而正方的衡量标准在于在中日之间谁的主导地位比较大。中国现在是最大的经济体也拥有着最大的经济市场,所以在亚洲的主导性比较大。二战后,日本也向中国示好。再来,他也有提到民间之间的趋势。中国人民可以因为钓鱼台的事件,拒绝购买日货,但是日本政府对人民的影响并不大,他也说了日本人会怎么看待中国,要看中国的发展。

反方二辩质问正方,如果在两国关系里扮演主导的角色就是关键的话,那对与日本和俄罗斯的领土纷争,只要一方不肯退让不肯妥协就是关键的话,是很不正确的。

反方一辩表示,现今两国关系建立在利益之上,要断定何者才是关键,就要看双方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方认为中日关系会恶化,主要原因来自于钓鱼岛事件。两国关系僵持不下,中国已多次向以软的方式来缓解关系,但是日本依然以强硬的态度回应,甚至和美国建立军事联系。两国关系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日本。要促进关系,就要看日本对与钓鱼台事件的态度。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她提到了日本与中国之间的钓鱼岛事件,原本日本没有想要先让步,但是为什么到后来却自己向中国示好,甚至日本领导人安倍晋三也有意和习进平坐下来好好地谈,所以主要关键在于中国,日本是靠着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原料的日本,被迫妥协。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他表示中国拥有谈判的筹码不代表就一定可以促进。因为日本的态度太过强硬,还联合了美国的力量,但是中国却在寻求第三管道来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只要日本不接受中国的善意示好,两国关系还是会僵持不下。正方还不断强调要谈促进中日关系应该以钓鱼台事件的处理为重点。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他说日本会退让背后的原因是因为迫于经济上的压力,所以关键在中国。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强大的经济体,日本是不会软下,好好地协商的。

反方三辩申论时,攻击对方所强打的背后原因。他表示,日本主动示好的动作不一定就是因为中国的强势和经济实力,所以不能以原因来判断。而且,两国关系会恶化是因为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将钓鱼岛国有化,所以要让两国关系恢复,关键就在于日本。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中,互挑对方的逻辑概念问题。正方不断质疑反方的前提,到底反方要断定何者才是关键,要看所作的举动,态度,还是原因。但反方的回答反反复复,但同时也用他反复的回答来挑战对方的逻辑概念。正方也不断追问,到底日本会主动要求和中国谈话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的自由辩论环节由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如果说日本会退让是因为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制裁的话,那么追根究底中国地质日货的行动是源自于日本挑起事端破坏了两国关系,所以日本还是关键。就是因为日本正是挑起事端的那一方,所以要解决问题就要看日本的态度。打从以往开始中国就要以柔和的方式来缓解,但日本不但不肯退让,还保持强硬态度,随后中国才开始更加强硬起来。由此可见日本的态度决定中国的反应,中国是被动的,所以日本才是关键。但是正方也有解释挑起事件的那一方不一定是关键。正方也提出疑问,为什么日本会突然从原本的不让步转变成愿意好好坐下来谈呢。是不是就是因为中国强大的经济体呢?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如果说日本会退让时给予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制裁的话,那么追根究底中国抵制日货的行动是源自于日本挑起事端破坏了两国关系,所以日本还是关键。就是因为日本正是挑起事端的那一方,所以要解决问题就要看日本的态度。打从一开始中国就要以柔的方式来缓解,但日本不但不肯退让,还保持强硬态度,随后中国才开始更加强硬起来。由此可见日本的态度决定中国的反应,中国是被动的,所以日本才是关键。

正方发言时提出了挑起事端者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人。他也说到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不能单看钓鱼岛事件。中日之间的历史情结,欠的是日本的道歉,但日本不会莫名其妙地低头,所以中国才是关键。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黄玉丽,她认为反方三四辩能让评审明白反方的整场交锋。反方用“日本的态度”把正方的中国经济强大说成是“应对”,处理的很好。她表示正方被反方牵着走。如果正方能把中国的民间反应阐述的更明白的话,会更好。她也说,正方在结辩时说了一句“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非常的危险,而且中国经济强大影响日本只是一个空谈。她称赞二辩思维清晰,但讲话慢一点会更好。她也劝反方一辩及二辩在自由辩时要站起来,并说了一句让辩手感动的话:“你有权利决定自由辩的战场!”

接着由丘涁玜进行点评,他认为正方有把主导性的概念打出来。反方三辩及四辩成功让正方乱了阵脚。但正方有说明中日关系不止谈钓鱼岛事件,比较宏观。他也称赞正方二辩思维敏锐,能及时抓住对方的点,并把对方的俄罗斯例子打掉,做得很好。

最后由刘京京点评。要评这场比赛,就要看谁能让中日关系诠释得更利于自己的立场。他建议正方能用“大哥小妹”的例子与正方的“恋人”来较劲。他期望双方可以在这个例子上继续追打,可惜双方都没有这么做。他指反方内容上虽然有欠缺,但是手段很好。正方一直反复强调中国强大,诠释效果没有很好。他称赞正方三辩以及反方四辩。正方三辩为正方做了很好的承接,反方四辩有扭转乾坤的实力,但是反方整体合作不够平均,需要加强。
发表于 2013-2-24 17: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初赛B组第一场- 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定
反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不正确的决定

正方: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伟斌,白亚光,支文宇,钟诏航
反方: 台湾政治大学,周景贺,杜玮伦,趙翊夫,廖修武
评审: 刘京京,熊浩,万华明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1票,反方2票;
分数票正方1票,反方2票;
总结票正方1票,反方2票;
台湾政治大学以总票数6票比3票佳绩赢得比赛。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台湾政治大学的赵翊夫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干预的定义是强制政府军停火以及实行经济制裁来开篇立论。正一认为联合国如果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且还会激化局势。更何况联合国的议案只针对政府军,这样并不公平。联合国维护各国的自主权,尊重各个成员国的意见,并且没有限制成员国自己本身的决定。再来,如果联合国不能完善地解决内乱问题,反而会让联合国失去威信。

反方二辩挑出了联合国其实有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的正当性。

反方一辩则质疑联合国成立的目的是要维护世界和平还有人权。叙利亚难民持续增加,更有多达72万难民逃离叙利亚。反一认为没有干预就是没有恻隐之心,还会造成他国负担。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正二质疑反一所说的不决定就是决定。他认为一个决定是要经过投票和讨论的,而联合国并没有做出置之不理的决定。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反二点出中东国家并没有不欢迎西方国家的介入。就连叙利亚的石油部长也说政府军是开着战车屠杀老百姓,而且政府军有空军的优势。所以在情在理都应该干预叙利亚内乱。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联合国的决定是既定事实,不是要探讨应不应该干预或用什么干预。对方所说的法庭议案并没有包括在草案里面。正二认为要解决问题不能用感性来看,而是理性分析。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正三提出要看538议案合不合理,才来判断正确与否。议案里包括强制政府军撤离,但以利比亚为例子结果导致军阀混战,各地要求独立。此外议案中所提到的经济制裁并没有效。以朝鲜为例,至今依然有68%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

反方三辩申论时挑出了对方的三个错误。一,以偏概全。二,自我矛盾。三,以阿拉伯把叙利亚除名为例,联合国干预并不会火上浇油。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正方认为双方都应该被制裁,不应只制裁一方。基于其中一个议案即政府军撤离的内容不当,所以联合国不干预是正确的决定。而反方则质疑对方所说的若联合国不干预,那究竟要怎样解决问题。

紧接着的是辩论会的高潮——自由辩论环节。正方强调草案偏向一方,所以并不合理,应该先行修改草案合理化之后才做出干预的举动。正方认为联合国不应忽略中国和俄罗斯反对的立场,以避免冲突。正方也强调联合国现阶段不干预不等同于永远不管,而是应该等到有了公平正确的决案后才进行干预。反方则认为联合国没有干预就不能解决叙利亚内乱问题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表明叙利亚目前的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联合国出手干预才是釜底抽薪之计,而不是定夺538草案合不合理,公不公平。

正方结辩发言时提出了几项重点。第一,联合国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等同于忽略中国与俄罗斯反对的立场,所引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到最后只会是得不偿失的局面。他也再次强调538议案有不公之处,须仔细探讨,再行定夺。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熊浩先生。熊浩先生认为双方在今天的辩论赛中有三个地方是达成共识的,第一是双方对于联合国成立的目的,第二是对于联合国应不应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必须建立于理性之算计以及感性的事实,第三,双方都认为联合国对于叙利亚内乱事件必须立即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案,而其中核心分歧就在于双方对于“决定”两个字的定义。所以,他表示,哪方定义得最成功就是整场比赛输赢的关键。正方认为538议案条例不公平,须重行讨论过再行定夺,反方则认为,联合国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刻不容缓,解救该国子民与水深火热中。正方在捍卫自己定义,立场上较成功,反方则在策略运用上较为成功。

第二位讲评的是刘京京先生。刘京京先生则认为双方在联合国定成立目的上并没有达到共识。正方认为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维持各国人权只是其次,维持各成员国尊严才是首要目的,而反方则认为联合国最大的功能是挽回人道,维护人权,维持世界和平。

第三位讲评的是万华民先生。万华民先生认为,双方在在联合国角色这一块区域诠释得并不明确。反方提到的难民问题,只是一个社会的灾难,并没有强调人道丧落所带来的可怕后果。而正方所提出的议案不公平,万先生表示好奇,从公义角度出发,两个坏人同时做错事,为什么只制裁一个坏人,相比不制止两个,为什么相比之下为什么会显得不公平。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C组第二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
反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正方: 中国苏州大学,朱静波,朱惠丹,闫佳奕,史爽爽

反方: 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马六甲院校),李嘉智,钟维艳,王均鸿,林欣

评审: 冯崇爱,郭宇宽,郑秋桦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3票,反方0票;
分数票正方3票,反方0票;
总结票正方 9 票,反方 0 票;
中国苏州大学以总票数 9票比 0 票佳绩胜出。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中国苏州大学的闫佳奕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三大论点开遍理论,说明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其一,在决策扮演上,中国拥有更稳定的领导层面。反之,每每换届,日本就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其二,中国态度更理性,并提供积极沟通,反而,日本不予沟通机会,激化矛盾。其三,中国经济发展正如日中天,为与日本的友好经济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

反方二辩先质疑正方是否因为中国有稳定的政策,所以更能促进中日关系,但是中国的那么多努力,有否改善到中日的关系?反方亦质询正方中国做了什么努力促进中日关系。反方阐明争端是日本挑起的也给例子说明中国已经把姿态放到最软,只要日本宣布撤销主权,中日关系却可以回到过去。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挑出正方的几个疑点。首先,要促进中日关系就要看哪国的决定更具有效和决定性。只有日本在钓鱼岛事件采取主动才能促进关系,因为日本是此事的主因。反方强调中国已经宣称只要日本肯撤销主权,一切都可以回到过去。要是底线被打破,中国才可能与日本兵戎相见。所以,只有日本收回成命,向中国道歉,中日关系才能改善。同时,中国应把历史关系放下,如参拜神舍事件,而日本需用行动去忏悔,效仿德国向受害国赔偿,那修复中日关系指日可望。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他表示制造问题不代表能够解决问题,并质疑日本会无缘无故改变的可能性。他提出,中国才是背后推动改变的主因。正二表示,日本以往就历史事件中态度反复,就是为了获取更深沉的经济利益。

首先,反方质疑正方所认为的中国拥有更大的局观,所以更能成熟处理中日关系的论点。但是如果中国和日本一样,那两国关系肯定更僵。很可惜对方一直没有交代中国如何努力地促进中日关系。反方申明日本的态度没有改进,要是日本不挑衅,定能促进中日关系,因为关键就是谁做出的举动可促进中日关系。

首先,正方重申制造问题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正二更指出中日历史问题常被提出,因为两国在为经济利益博弈,若中国像日本般挑衅,只会使情况更糟。正二表示,因此中国现今所执行的平稳政策,本身就是促进关系的表现。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正方表示,中国带动了日本旅游业。他指出,中国态度稳定,没恶化情况,就是在促进中日关系。正三亦表示,中国在环保领域的蓬勃发展,为中日贸易关系提供更多合作平台。日本经常挑起争端,背后常有更深沉诉求,如政治竞选。因此,中国不能依靠善变的日本来促进两国关系。

正方一再强调中国的努力效果何在?反方以母亲和儿子的类比来巩固立场。要是日本肯点头,不再争取钓鱼岛,中日关系肯定会更好。日本应该效仿德国,与周边国家打好关系。在促进中日关系,不是看谁付出得多,而是谁付出了成效比较大。
正方在对辩的时候指出日本屡次更改对钓鱼岛主权的纷争的态度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同时,正方也指出中国的举动能维持和平,这就是中国在努力促进两国的关系的体现。正方三辩还质疑反方指出的日本认错的可能性。

反方在对辩的时候指出日本之前肯搁置钓鱼岛纷争的时候,中日维持了一段和平的时期来论证日本的态度在这课题上的关键性,并指出正方没有看到中国不断示好却没有解决中日的问题。

在自由辩里,正方提出制造问题不等同于能解决问题,质疑反方的衡量标准。同时指出中国带给日本经济利益,促使日本企业逼迫日本政府放低姿态,缓和中日关系,是促进中日关系的一种体现。中日双方的共同利益例如环保企业以及旅游业将促进中日纷争的关键。正方指出日本领导层屡次更改对钓鱼岛主权的纷争的态度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政治因素。

反方指出日本不在乎利益,一直在挑衅中国,属于态度上的问题,并不会因为经济利益而低头认错。同时指出日本政府表里不一,屡次在宣布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时候,内里却参拜靖国神社,态度强硬。

反方重申三个论点。第一,中国经济有上升,有能力及稳定的政策不代表他就能促进中日关系。第二,“促进”是种双边关系,中国已经做得够多了,所以关键是日本要不要点头。中国推行低碳工业,日本自当认为中国是块宝地,但这只能说明中日关系密切,有商业及经济往来,不代表日本肯点头。日本在也承受不了与中国的经济差距,所以这将是日本点头的理由,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首先,正方发言时提出了几项重点。他表示双方在事实层面上达成共识,不过正方不赞同制造问题等同于能够解决问题。正四更指出历史证明当时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后会道歉,仅仅因为日本看中与中国的经济利益。如今中国在环保领域上的发展为中日提供合作机会,是为促进关系的努力。倘若中国也如日本般挑衅,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后,他指出中国的的理智与稳定态度才能为两国提供更好良好关系。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
三位评审的意见都大略相同,都觉得正方立论并没有说服力,因为稳定的政党不一定会带来稳定。有持续性的政策,政党轮替更能带来稳定的政策,比如美国。可惜的是反方竟然完全赞同正方的理论基础,没有反驳。正方从多方面论证立场尤其是共同经济利益,相反的,反方整场比赛的理论显得太单薄,只注重于因为日本不断制造纷争,不肯在中国让步的时候也让步,却没有解释为什么日本的态度强硬不肯认错。
发表于 2013-2-24 17: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初赛B组第二场- 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定
反方: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不正确的决定
正方: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陈昭慧,李学彬,蔡钧宗,郑秒云

反方: 中国河海大学,王英子,邓皓宇,胡骏立,高千理

评审: 张志振先生,陈思渊先生,黄执中先生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1票,反方2票;
分数票正方0票,反方3票;
总结票正方1票,反方2票;
中国河海大学大学以总票数7票比2票佳绩赢得初赛第一场赛场D的胜利。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中国河海大学的反方三辩胡骏立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的期待性以及联合国的和平手段是否对整个事件存有希望的角度来阐明己方立场。她表示不干预内乱的和平手段是值得期待的,理由是因为叙利亚的军事实力强大而且倘若干预事件发生,伤民后果是不能避免的。因此为了达到后续发展的稳定以及维护和平,联合国不干预叙利亚内乱事件是正确的决定。
反方二辩挑出了联合国是否已经确定做出了不干预的决定,并质疑中俄的三次否决是否真的代表已经作了不干预的决定还是只是否决武力干预这种手段。他也指出为什么单凭否决武力干预就意味着联合国已经下了不干预的决定,而漠视了其他干预手段如经济制裁,经济封锁,外交等。他也要对方论证联合国干预就一定有更大的风险。
反方一辩则质疑联合国是否有文件出台明确表示不干预叙利亚的内乱。她认为联合国应该干预的原因有三,第一,不干预会导致人道主义危机,第二,不干预违反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第三,不干预会危害人类。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他主要针对反方一辩所谓的联合国在其位,不能不负其职的说法,与对方一辩进行盘问。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他提出对方认为应该不干预只是害怕干预后的后果更严重。他质疑对方只看武力制裁而不看其他经济制裁等手段是不完整的论证方式。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他以联合国必须站在损益比例中进行考量,并不能单纯以职责所在为出发点而视不干预是不正确的决定。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他表示武力干预是中俄两国唯一不支持的干预行为,因此主要交锋点应该讨论到底武力干预不被允许为什么不是正确的决定。其次,他也表示要判断决定是否正确,并不能单纯从职责点出发反而应该更重视可行性和危机存在性。
反方三辩申论时挑出了双方的交锋在于是否离题。他指出联合国明确表明不干预的方法有二,第一,召会当事双方,第二,拖延到事件结束,都不出手干预。他也举例论证联合国干预它国取得成功的案例。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双方仍然主要针对之前的模糊地带进行争辩。
紧接着的自由辩论环节中,双方的战况紧张,特别是当反方后势崛起,乘势追击。正方也坚持驻守己方之前的立场。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他给出理由联合国是最适合干预叙利亚内乱的一方,并且提出对方的军事干预也有军事观察团等方法来缓减人命伤亡。他也指出正方只把焦点专注在军事而不敢谈其他的干预手段。

正方在总结中主要还是强调以武力干预对后期发展的危机和风险以及在之前三次决议中否决干预的行为为己方立场做出阐释。特别是在后段,更尝试让现场观众前去感受武力干预带来战争的危机感。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张志振先生。他表示双方都有讨论空间唯独各自比重不一。虽然反方尝试以武力干预除外的干预方式作为例子但是被对方反驳。正方稍占上风。正方提出了武力干预至少能体现出它的成效性。相反,陈思渊先生和黄执中先生都认为反方在处理辩题定义上稍微比正方好。陈思渊先生也建议正方可以尝试以多角度去看整个辩题。至于黄执中先生认为此辩题的设定让大家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发表于 2013-2-24 17: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C组第一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
反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正方: 澳洲墨尔本大学,侯世杰,任思妍,王志享,蔡适安
反方: 台湾师范大学,张佑任,方宣懿,黄书郁,毕盈盈

评审:黄玉丽、刘京京、丘涁玜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2票,反方1票;
分数票正方3票,反方0票;
总结票正方1票,反方2票;
澳洲墨尔本大学以总票数6票比3票佳绩胜出。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台湾师范大学的毕盈盈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说明中日关系是指两国的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而正方的衡量标准在于在中日之间谁的主导地位比较大。中国现在是最大的经济体也拥有着最大的经济市场,所以在亚洲的主导性比较大。二战后,日本也向中国示好。再来,他也有提到民间之间的趋势。中国人民可以因为钓鱼台的事件,拒绝购买日货,但是日本政府对人民的影响并不大,他也说了日本人会怎么看待中国,要看中国的发展。

反方二辩质问正方,如果在两国关系里扮演主导的角色就是关键的话,那对与日本和俄罗斯的领土纷争,只要一方不肯退让不肯妥协就是关键的话,是很不正确的。

反方一辩表示,现今两国关系建立在利益之上,要断定何者才是关键,就要看双方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方认为中日关系会恶化,主要原因来自于钓鱼岛事件。两国关系僵持不下,中国已多次向以软的方式来缓解关系,但是日本依然以强硬的态度回应,甚至和美国建立军事联系。两国关系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日本。要促进关系,就要看日本对与钓鱼台事件的态度。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她提到了日本与中国之间的钓鱼岛事件,原本日本没有想要先让步,但是为什么到后来却自己向中国示好,甚至日本领导人安倍晋三也有意和习进平坐下来好好地谈,所以主要关键在于中国,日本是靠着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原料的日本,被迫妥协。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他表示中国拥有谈判的筹码不代表就一定可以促进。因为日本的态度太过强硬,还联合了美国的力量,但是中国却在寻求第三管道来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只要日本不接受中国的善意示好,两国关系还是会僵持不下。正方还不断强调要谈促进中日关系应该以钓鱼台事件的处理为重点。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他说日本会退让背后的原因是因为迫于经济上的压力,所以关键在中国。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强大的经济体,日本是不会软下,好好地协商的。

反方三辩申论时,攻击对方所强打的背后原因。他表示,日本主动示好的动作不一定就是因为中国的强势和经济实力,所以不能以原因来判断。而且,两国关系会恶化是因为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将钓鱼岛国有化,所以要让两国关系恢复,关键就在于日本。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中,互挑对方的逻辑概念问题。正方不断质疑反方的前提,到底反方要断定何者才是关键,要看所作的举动,态度,还是原因。但反方的回答反反复复,但同时也用他反复的回答来挑战对方的逻辑概念。正方也不断追问,到底日本会主动要求和中国谈话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的自由辩论环节由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如果说日本会退让是因为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制裁的话,那么追根究底中国地质日货的行动是源自于日本挑起事端破坏了两国关系,所以日本还是关键。就是因为日本正是挑起事端的那一方,所以要解决问题就要看日本的态度。打从以往开始中国就要以柔和的方式来缓解,但日本不但不肯退让,还保持强硬态度,随后中国才开始更加强硬起来。由此可见日本的态度决定中国的反应,中国是被动的,所以日本才是关键。但是正方也有解释挑起事件的那一方不一定是关键。正方也提出疑问,为什么日本会突然从原本的不让步转变成愿意好好坐下来谈呢。是不是就是因为中国强大的经济体呢?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如果说日本会退让时给予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制裁的话,那么追根究底中国抵制日货的行动是源自于日本挑起事端破坏了两国关系,所以日本还是关键。就是因为日本正是挑起事端的那一方,所以要解决问题就要看日本的态度。打从一开始中国就要以柔的方式来缓解,但日本不但不肯退让,还保持强硬态度,随后中国才开始更加强硬起来。由此可见日本的态度决定中国的反应,中国是被动的,所以日本才是关键。

正方发言时提出了挑起事端者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人。他也说到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不能单看钓鱼岛事件。中日之间的历史情结,欠的是日本的道歉,但日本不会莫名其妙地低头,所以中国才是关键。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黄玉丽,她认为反方三四辩能让评审明白反方的整场交锋。反方用“日本的态度”把正方的中国经济强大说成是“应对”,处理的很好。她表示正方被反方牵着走。如果正方能把中国的民间反应阐述的更明白的话,会更好。她也说,正方在结辩时说了一句“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非常的危险,而且中国经济强大影响日本只是一个空谈。她称赞二辩思维清晰,但讲话慢一点会更好。她也劝反方一辩及二辩在自由辩时要站起来,并说了一句让辩手感动的话:“你有权利决定自由辩的战场!”

接着由丘涁玜进行点评,他认为正方有把主导性的概念打出来。反方三辩及四辩成功让正方乱了阵脚。但正方有说明中日关系不止谈钓鱼岛事件,比较宏观。他也称赞正方二辩思维敏锐,能及时抓住对方的点,并把对方的俄罗斯例子打掉,做得很好。

最后由刘京京点评。要评这场比赛,就要看谁能让中日关系诠释得更利于自己的立场。他建议正方能用“大哥小妹”的例子与正方的“恋人”来较劲。他期望双方可以在这个例子上继续追打,可惜双方都没有这么做。他指反方内容上虽然有欠缺,但是手段很好。正方一直反复强调中国强大,诠释效果没有很好。他称赞正方三辩以及反方四辩。正方三辩为正方做了很好的承接,反方四辩有扭转乾坤的实力,但是反方整体合作不够平均,需要加强。
发表于 2013-2-24 17: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C组第二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
反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正方: 中国苏州大学,朱静波,朱惠丹,闫佳奕,史爽爽

反方: 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马六甲院校),李嘉智,钟维艳,王均鸿,林欣

评审: 冯崇爱,郭宇宽,郑秋桦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3票,反方0票;
分数票正方3票,反方0票;
总结票正方 9 票,反方 0 票;
中国苏州大学以总票数 9票比 0 票佳绩胜出。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中国苏州大学的闫佳奕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三大论点开遍理论,说明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其一,在决策扮演上,中国拥有更稳定的领导层面。反之,每每换届,日本就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其二,中国态度更理性,并提供积极沟通,反而,日本不予沟通机会,激化矛盾。其三,中国经济发展正如日中天,为与日本的友好经济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

反方二辩先质疑正方是否因为中国有稳定的政策,所以更能促进中日关系,但是中国的那么多努力,有否改善到中日的关系?反方亦质询正方中国做了什么努力促进中日关系。反方阐明争端是日本挑起的也给例子说明中国已经把姿态放到最软,只要日本宣布撤销主权,中日关系却可以回到过去。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挑出正方的几个疑点。首先,要促进中日关系就要看哪国的决定更具有效和决定性。只有日本在钓鱼岛事件采取主动才能促进关系,因为日本是此事的主因。反方强调中国已经宣称只要日本肯撤销主权,一切都可以回到过去。要是底线被打破,中国才可能与日本兵戎相见。所以,只有日本收回成命,向中国道歉,中日关系才能改善。同时,中国应把历史关系放下,如参拜神舍事件,而日本需用行动去忏悔,效仿德国向受害国赔偿,那修复中日关系指日可望。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他表示制造问题不代表能够解决问题,并质疑日本会无缘无故改变的可能性。他提出,中国才是背后推动改变的主因。正二表示,日本以往就历史事件中态度反复,就是为了获取更深沉的经济利益。

首先,反方质疑正方所认为的中国拥有更大的局观,所以更能成熟处理中日关系的论点。但是如果中国和日本一样,那两国关系肯定更僵。很可惜对方一直没有交代中国如何努力地促进中日关系。反方申明日本的态度没有改进,要是日本不挑衅,定能促进中日关系,因为关键就是谁做出的举动可促进中日关系。

首先,正方重申制造问题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正二更指出中日历史问题常被提出,因为两国在为经济利益博弈,若中国像日本般挑衅,只会使情况更糟。正二表示,因此中国现今所执行的平稳政策,本身就是促进关系的表现。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正方表示,中国带动了日本旅游业。他指出,中国态度稳定,没恶化情况,就是在促进中日关系。正三亦表示,中国在环保领域的蓬勃发展,为中日贸易关系提供更多合作平台。日本经常挑起争端,背后常有更深沉诉求,如政治竞选。因此,中国不能依靠善变的日本来促进两国关系。

正方一再强调中国的努力效果何在?反方以母亲和儿子的类比来巩固立场。要是日本肯点头,不再争取钓鱼岛,中日关系肯定会更好。日本应该效仿德国,与周边国家打好关系。在促进中日关系,不是看谁付出得多,而是谁付出了成效比较大。
正方在对辩的时候指出日本屡次更改对钓鱼岛主权的纷争的态度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同时,正方也指出中国的举动能维持和平,这就是中国在努力促进两国的关系的体现。正方三辩还质疑反方指出的日本认错的可能性。

反方在对辩的时候指出日本之前肯搁置钓鱼岛纷争的时候,中日维持了一段和平的时期来论证日本的态度在这课题上的关键性,并指出正方没有看到中国不断示好却没有解决中日的问题。

在自由辩里,正方提出制造问题不等同于能解决问题,质疑反方的衡量标准。同时指出中国带给日本经济利益,促使日本企业逼迫日本政府放低姿态,缓和中日关系,是促进中日关系的一种体现。中日双方的共同利益例如环保企业以及旅游业将促进中日纷争的关键。正方指出日本领导层屡次更改对钓鱼岛主权的纷争的态度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政治因素。

反方指出日本不在乎利益,一直在挑衅中国,属于态度上的问题,并不会因为经济利益而低头认错。同时指出日本政府表里不一,屡次在宣布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时候,内里却参拜靖国神社,态度强硬。

反方重申三个论点。第一,中国经济有上升,有能力及稳定的政策不代表他就能促进中日关系。第二,“促进”是种双边关系,中国已经做得够多了,所以关键是日本要不要点头。中国推行低碳工业,日本自当认为中国是块宝地,但这只能说明中日关系密切,有商业及经济往来,不代表日本肯点头。日本在也承受不了与中国的经济差距,所以这将是日本点头的理由,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首先,正方发言时提出了几项重点。他表示双方在事实层面上达成共识,不过正方不赞同制造问题等同于能够解决问题。正四更指出历史证明当时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后会道歉,仅仅因为日本看中与中国的经济利益。如今中国在环保领域上的发展为中日提供合作机会,是为促进关系的努力。倘若中国也如日本般挑衅,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后,他指出中国的的理智与稳定态度才能为两国提供更好良好关系。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
三位评审的意见都大略相同,都觉得正方立论并没有说服力,因为稳定的政党不一定会带来稳定。有持续性的政策,政党轮替更能带来稳定的政策,比如美国。可惜的是反方竟然完全赞同正方的理论基础,没有反驳。正方从多方面论证立场尤其是共同经济利益,相反的,反方整场比赛的理论显得太单薄,只注重于因为日本不断制造纷争,不肯在中国让步的时候也让步,却没有解释为什么日本的态度强硬不肯认错。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场C :2013德辩 D组第一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
反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正方: 新加坡国立大学,张核,武闻宇,马晓瑞,孙奕楠
反方: 香港浸会大学,张庆琳,陈哲,刘思岐
评审:韩鹏杰,张哲耀,郭智荣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3票,反方0票;
分数票正方1票,反方2票;
总结票正方2票,反方1票;
新加坡国立大学以总票数6票比3票佳绩赢得比赛。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马晓瑞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日本是多元党派的国家,反反复复的政治状态,无法达成统一政治意愿,相反,中国是个政治,经济稳定的大国,无需顾及利益冲突,是个可以达成政治统一的国家。正方一辩也提出日本经济不稳定,无暇也无力与中国打场经济战。相反,中国经济能力稳定,可以以强硬的态度软化日本。

反方二辩质疑正方的立场。反方二辩也质疑正方所提到的中国拥有强大的能力使日本妥协,那为什么现今两国关系依然紧绷。

反方一辩则阐明中国一直抱着坚定的立场要与日本示好,反之,日本的立场却一直摇摆不定。依照中国与日本友好的贸易关系,中国不可能会主动与日本交恶。所以目前的局势是中国已经准备好促进两国的关系,日本却一直摇摆不定,所以日本愿意主动接受中国的示好之意才是促进两国关系的关键。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正方一直追问反方一辩日本首相不断更换首相,两国相好的意识在这中动荡的政治局势下如何能贯彻。唯有透过中国所提供于日本的利益,才能改变日本的反复心态,与中国示好。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反方二辩再次表明,中国有意愿示好,并不代表就是促进两国关系的关键,促进关系,并不是靠中国单方面,而是必须靠中国与日本双方面的。日本愿意主动改变摇摆不定的立场,才是关键。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正方二辩阐明,日本反反复复的心态是是基于背后一些利益集团的操纵,而中国给予日本的利益好处,日本达成利益,就不会再抱着反复的心态。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三辩认为日本会忽然主动妥协,与中国示好是不可能的事情,并以冈田克在被中国经济施压后改口钓鱼岛是有争议举例,中国是有能力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迫使日本与中国示好。

反方三辩申论时挑出了冈田克一时的声音,并不能带来长远的稳定缓和关系。日本必须主动做出抉择,而这是有可能的。

在双方三辩的过程中,正方指责反方是抱着买彩票,抱着“如果”日本有个好首相上任,两国关系就会改进的心态,而中国给予日本利益,促进两国关系,扮演者主动与关键的角色。反方则表明中国给利益,日本愿不愿意接受才是关键。

反方质疑正方所说的中国一直示好,为什么两国关系却没有得到改善,关键在于日本如何抉择。正方则指出,中国可对日本进行利诱及武力威胁,使日本与中国示好,扮演主动的角色。

反方四辩强调日本挑衅,中国的制裁所彰显出的效果只是短暂,一时的,并不能解决根源性问题。

正反发言时阐明,要促进中日两国的关系,并不是靠运气,而是必须像中般做出实际行动,使日本与之主动示好。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张哲耀。张哲耀先生指这场辩论赛进入僵局,而且双方一直在同一个论点上打转。他指反方其实论述极好,技巧极好。但在后面就炒冷饭,变得很单调。而正方有尝试突破,如正三所说的反方指出破坏中日关系靠日本,并没有论证促进中日关系靠日本。而且正方四辩也有提到希望在于中国,因为只有中国才能贯彻始终。张哲耀先生也提到反方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狗急跳墙。但他们没有深层地去论述。狗急跳墙换来的只是假关系,行为妥协不代表感情融洽。最后,他决定把票投给正方,因为正方付出解决僵局的努力,比较有成果。

接下来是下一位评审郭志荣。他表示反方的技巧比较灵活,攻击点也比较多。他认为反方没有深层地去论述中国并没有办法去解决日本的内政问题和民族尊严因为不是经济制裁能改变的。
韩鹏杰评审表示他与其他评审意见一致,没有补充。
发表于 2013-2-24 17: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场C :2013德辩 D组第一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
反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正方: 新加坡国立大学,张核,武闻宇,马晓瑞,孙奕楠
反方: 香港浸会大学,张庆琳,陈哲,刘思岐
评审:韩鹏杰,张哲耀,郭智荣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3票,反方0票;
分数票正方1票,反方2票;
总结票正方2票,反方1票;
新加坡国立大学以总票数6票比3票佳绩赢得比赛。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马晓瑞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日本是多元党派的国家,反反复复的政治状态,无法达成统一政治意愿,相反,中国是个政治,经济稳定的大国,无需顾及利益冲突,是个可以达成政治统一的国家。正方一辩也提出日本经济不稳定,无暇也无力与中国打场经济战。相反,中国经济能力稳定,可以以强硬的态度软化日本。

反方二辩质疑正方的立场。反方二辩也质疑正方所提到的中国拥有强大的能力使日本妥协,那为什么现今两国关系依然紧绷。

反方一辩则阐明中国一直抱着坚定的立场要与日本示好,反之,日本的立场却一直摇摆不定。依照中国与日本友好的贸易关系,中国不可能会主动与日本交恶。所以目前的局势是中国已经准备好促进两国的关系,日本却一直摇摆不定,所以日本愿意主动接受中国的示好之意才是促进两国关系的关键。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正方一直追问反方一辩日本首相不断更换首相,两国相好的意识在这中动荡的政治局势下如何能贯彻。唯有透过中国所提供于日本的利益,才能改变日本的反复心态,与中国示好。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反方二辩再次表明,中国有意愿示好,并不代表就是促进两国关系的关键,促进关系,并不是靠中国单方面,而是必须靠中国与日本双方面的。日本愿意主动改变摇摆不定的立场,才是关键。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正方二辩阐明,日本反反复复的心态是是基于背后一些利益集团的操纵,而中国给予日本的利益好处,日本达成利益,就不会再抱着反复的心态。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三辩认为日本会忽然主动妥协,与中国示好是不可能的事情,并以冈田克在被中国经济施压后改口钓鱼岛是有争议举例,中国是有能力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迫使日本与中国示好。

反方三辩申论时挑出了冈田克一时的声音,并不能带来长远的稳定缓和关系。日本必须主动做出抉择,而这是有可能的。

在双方三辩的过程中,正方指责反方是抱着买彩票,抱着“如果”日本有个好首相上任,两国关系就会改进的心态,而中国给予日本利益,促进两国关系,扮演者主动与关键的角色。反方则表明中国给利益,日本愿不愿意接受才是关键。

反方质疑正方所说的中国一直示好,为什么两国关系却没有得到改善,关键在于日本如何抉择。正方则指出,中国可对日本进行利诱及武力威胁,使日本与中国示好,扮演主动的角色。

反方四辩强调日本挑衅,中国的制裁所彰显出的效果只是短暂,一时的,并不能解决根源性问题。

正反发言时阐明,要促进中日两国的关系,并不是靠运气,而是必须像中般做出实际行动,使日本与之主动示好。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张哲耀。张哲耀先生指这场辩论赛进入僵局,而且双方一直在同一个论点上打转。他指反方其实论述极好,技巧极好。但在后面就炒冷饭,变得很单调。而正方有尝试突破,如正三所说的反方指出破坏中日关系靠日本,并没有论证促进中日关系靠日本。而且正方四辩也有提到希望在于中国,因为只有中国才能贯彻始终。张哲耀先生也提到反方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狗急跳墙。但他们没有深层地去论述。狗急跳墙换来的只是假关系,行为妥协不代表感情融洽。最后,他决定把票投给正方,因为正方付出解决僵局的努力,比较有成果。

接下来是下一位评审郭志荣。他表示反方的技巧比较灵活,攻击点也比较多。他认为反方没有深层地去论述中国并没有办法去解决日本的内政问题和民族尊严因为不是经济制裁能改变的。
韩鹏杰评审表示他与其他评审意见一致,没有补充。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D组第二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
反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正方: 中国四川大学,何俊帆, 赵天雯, 罗淼, 卓皓  
反方: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巫蕙映,文杰宏,曹颐琪,郑筱彬

评审: 梁佑诚, 崔迅铭, 黄执中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3票,反方0票;
分数票正方3票,反方0票;
总结票正方3票,反方0票;
中国四川大学以总票数9票比0票佳绩赢得。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的四辩郑筱彬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背景特殊性,民族情绪调控空间以及与美国形成的三国迷局为论点,展开他方立场的阐述。他表示关键在于中国,因为得视乎中国人民是否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量,知情权,利用理性感知来更了解日本而非单纯的以民族情绪来面对事实。此外,在中日关系中存有美国另一个大势力的介入。基于日本无法摆脱美国的操控,因此拥有足够实力的中国可以与美国博弈,促进中日关系。

反方二辩挑出了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篡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挑起反日情绪,所以应该扮演解铃的角色。他比喻日本打了中国一巴掌,错在日本一时冲动而非中国不忍让日本。他更质疑美国在促进中日关系中,能够扮演什么角色。

反方一辩则质疑中国如何控制人民反日情绪及中国如何影响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以促进中日关系。她认为,要谈促进,就必须比较两国的修复举动何者更能带来更大的效果。她认为关键在日本因为第一,日本应拿出诚意,修正自身方为关键。第二,日本应主动示好。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根据反方的架构,她质疑促进的关键角色并非等同于谁是造势者。此外,她也表示日本能否解决问题与是不是有诚意解决问题是不一样的事情。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他再度追问中国如何降低人民的情绪问题。他指出,中国处于无奈状态,被动等待。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她提出的重点是中国人民应该更理性地了解内在的问题。中国之所以成为关键,是因为中国足以与美国进行抗衡,足以控制并促进中日关系。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在申论中,三辩依然以之前的论点在此环节中作进一步的阐述。

反方三辩申论时挑出了日本为获取政治选票,而一再使中日关系陷入紧张状态。她质问对方是不是认为中国不闻不问才是促进关系的关键。她质疑美国是否有意愿和中国谈判解决中日关系。

双方三辩在对辩节中,不遑多让,一来一往,口若悬河的表现也获得了在场观众的喝彩。

毫无意外,紧接着的自由辩论环节也再次将赛会带入了另一个高潮。反方的激烈进攻让正方也不得不猛力反击,甚至两队几乎在同一个时间点结束。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她质疑对方所说的开放媒体流量让中国人民知道日本道歉是不是一定能促进两国关系,而非开放流量后知道越多,仇恨越多。

正方四辩在结辩发言时表示日本不会是扮演恶化和促进的角色,因为中国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与美国博弈因此要将两国的关系从三国迷局拉出成为新的格局,关键还是中国。此外,人民的知性判断将依赖信息流量以及知情权的开放,因此民族情绪包袱的解脱将会真正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黄执中先生表示这次的辩题涉及的两国关系非比寻常,所以建议不要以平常的角度去看待和剖析。此外,他也评价了强悍辩风是马来西亚队伍的优势,但是在面对更高规格的政治课题时,中国队伍雄厚的知识层面是值得各位学习的。至于崔迅铭先生,他表示双方论述不足够。然而,梁佑诚先生表示双方实力旗鼓相当,赛况不是处于一面倒的情况。无论怎样,三位评审都一致认同正方在这次比赛中所设立的架构将整个赛会的水平提高到另一个层次。
发表于 2013-2-24 17: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D组第二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中国
反方:促进中日关系,关键在于日本

正方: 中国四川大学,何俊帆, 赵天雯, 罗淼, 卓皓  
反方: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巫蕙映,文杰宏,曹颐琪,郑筱彬

评审: 梁佑诚, 崔迅铭, 黄执中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3票,反方0票;
分数票正方3票,反方0票;
总结票正方3票,反方0票;
中国四川大学以总票数9票比0票佳绩赢得。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的四辩郑筱彬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背景特殊性,民族情绪调控空间以及与美国形成的三国迷局为论点,展开他方立场的阐述。他表示关键在于中国,因为得视乎中国人民是否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量,知情权,利用理性感知来更了解日本而非单纯的以民族情绪来面对事实。此外,在中日关系中存有美国另一个大势力的介入。基于日本无法摆脱美国的操控,因此拥有足够实力的中国可以与美国博弈,促进中日关系。

反方二辩挑出了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篡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挑起反日情绪,所以应该扮演解铃的角色。他比喻日本打了中国一巴掌,错在日本一时冲动而非中国不忍让日本。他更质疑美国在促进中日关系中,能够扮演什么角色。

反方一辩则质疑中国如何控制人民反日情绪及中国如何影响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以促进中日关系。她认为,要谈促进,就必须比较两国的修复举动何者更能带来更大的效果。她认为关键在日本因为第一,日本应拿出诚意,修正自身方为关键。第二,日本应主动示好。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根据反方的架构,她质疑促进的关键角色并非等同于谁是造势者。此外,她也表示日本能否解决问题与是不是有诚意解决问题是不一样的事情。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他再度追问中国如何降低人民的情绪问题。他指出,中国处于无奈状态,被动等待。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她提出的重点是中国人民应该更理性地了解内在的问题。中国之所以成为关键,是因为中国足以与美国进行抗衡,足以控制并促进中日关系。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在申论中,三辩依然以之前的论点在此环节中作进一步的阐述。

反方三辩申论时挑出了日本为获取政治选票,而一再使中日关系陷入紧张状态。她质问对方是不是认为中国不闻不问才是促进关系的关键。她质疑美国是否有意愿和中国谈判解决中日关系。

双方三辩在对辩节中,不遑多让,一来一往,口若悬河的表现也获得了在场观众的喝彩。

毫无意外,紧接着的自由辩论环节也再次将赛会带入了另一个高潮。反方的激烈进攻让正方也不得不猛力反击,甚至两队几乎在同一个时间点结束。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她质疑对方所说的开放媒体流量让中国人民知道日本道歉是不是一定能促进两国关系,而非开放流量后知道越多,仇恨越多。

正方四辩在结辩发言时表示日本不会是扮演恶化和促进的角色,因为中国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与美国博弈因此要将两国的关系从三国迷局拉出成为新的格局,关键还是中国。此外,人民的知性判断将依赖信息流量以及知情权的开放,因此民族情绪包袱的解脱将会真正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黄执中先生表示这次的辩题涉及的两国关系非比寻常,所以建议不要以平常的角度去看待和剖析。此外,他也评价了强悍辩风是马来西亚队伍的优势,但是在面对更高规格的政治课题时,中国队伍雄厚的知识层面是值得各位学习的。至于崔迅铭先生,他表示双方论述不足够。然而,梁佑诚先生表示双方实力旗鼓相当,赛况不是处于一面倒的情况。无论怎样,三位评审都一致认同正方在这次比赛中所设立的架构将整个赛会的水平提高到另一个层次。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E组第一场- 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现今的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中俄更有利
反方:现今的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欧美更有利

正方: 澳洲悉尼大学,郭学霏,霍韵尧,杨毅航,郑超
反方: 中国香港大学,张宇晗,赵雅妮,周昌杰,王苗子

评审:张卓、张国伟、郑秋华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1票,反方2票;
分数票正方0票,反方3票;
总结票正方1票,反方2票;
中国香港大学以总票数7票比2票佳绩胜出。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中国香港大学的王苗子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说明正方的衡量标准是要看在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中所发生的变化,对何者的利益较大。从外交,经济和政治的方面来看,中俄是比较得利的。经济上,中俄可得到更多的石油和非石油贸易,而中东比较尊重彼此的理念。在政治和文化上,中国比较尊重当地文化,更受欢迎。

反方二辩向正方一辩提出了三个中东国家,并没有亲中国的现象。她在与正方谈论埃及有反美浪潮时,说明那些浪潮是阿拉伯之春发生之前就有的。

反方一辩从三方面来看。第一是现实利益。他认为欧美垄断了军火交易。第二,由于中东需要外部支持,欧美在阿拉伯之春提高了中东能源的控制权。第三,政治博弈。由于阿拉伯之春的崛起,以民主自居的欧美国家,提升了自己的道义力量。反观中国的茉莉花革命,相比之下对欧美更有利。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她先确认对方是否认为阿拉伯之春是否结束了,否则要在之后再谈原因是不正确的。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她指对方辩友谈亲中国的埃及,但是埃及目前局势不稳定,不能过早下定论。她也重申反美浪潮在阿拉伯之春之前就有了。再来利比亚也有民众对于美国大使的事件表示道歉。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他表示欧美的实力本是根深蒂固,从以前都处于比较强势的状态。但是中东之前都没有权利插手,直到今天能够建立经济上的贸易时,开创了新的经济利益,这明显地表现出有利的现象。而民主庶出事件还没确定成不成功,不能以此作判断。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他强调今天辩题要讨论的不是中俄还是欧美那国较强大,而是要看到底双方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欧美本是经济实力较大的国家,所以如果对方要以先进的强势来谈的话,没有得再做比较。

反方三辩申论时重申埃及局势动荡,加上美国将要出访埃及,埃及会亲谁还不知道。也门主动献媚、欧美主导北非政权等都证明欧美获利较大。她也强调只有根基很深的国家,也就是欧美,才会获利。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正方指反方双重标准,因为对方提出局势动荡的利比亚就可以,但正方提出局势动荡的埃及就不能论证。反方认为有经济来往并不代表政治取向。

紧接着的是自由辩论环节。反方首先说明中国在利比亚的仓库被烧,损失惨重。正方则用美国大使遇害的事件来说明其实美国损失也很大。反方反驳当地人民已说对不起。他们再谈能源,反方指中国需要用更高的价钱来购买中东石油。正方却说那只是细节数据。正方也解释美国一时背叛,一时拉拢其他盟友,他反问盟友会不会反思,是否要与美国走得更远。正方指中国从无到有,就是有利的关系。反方指在阿拉伯之春事件后在中国爆发的茉莉花革命,影响中国利益。正方则巧妙地反驳说明茉莉花革命其实不到100人。

反方结辩简单明白地解释了整场辩论赛的交锋。第一个交锋是经济,她重申欧美在军火方面的交易在阿拉伯之春后明显提升,反观俄罗斯的军火交易明显下降。第二个交锋是能源,中国比美国需多花七美元来买中东石油,很明显损失很大。再来,中俄在叙利亚事件投反对票,引起多国的谴责,就连与中国友好的巴基斯坦也不例外。

正方结辩时,先是承认了正方提出的几个例子,得确有损中俄。但是他说如果反方只是拿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例子,而不看整个政治格局的变化的话,是很不合适的。
不管是石油,军火,还是政治上的例子,都很难断定何者的利益更大。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张卓老师,他声明主要是看哪方把握辩题得更好,谁比较得更多,谁就能得更好的分数。她也表示开始时,反方论述得更清晰,而且到自由辩时,双方的战场也是由反方来带,但却有点生硬。后来正方有拿到论点,抓回战场,所以他说听得很明白,而他也表示,反方三辩有点太急了,但是论点却可以切得很清楚。老师也提醒,双方二辩要做好质询的位子,而且要让对方有机会回答。
过后讲评的是郑秋桦老师。她说双方的表现都很精彩。她本来很挣扎要把票投给那一方,但是过后印象票给了反方是取决于结辩。但是老师也称赞双方的表现都很好。她说,到三辩谈到老树盘根时,他希望可以听到更多解释,但是并没有。
再来的是郑国伟老师,他表示自己很喜欢看像这类型的比赛,但是很讨厌讲评。他说大家懂得选择什么论点利于自己,他表示很欣赏双方辩手,也叫在场的每位观众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 !
发表于 2013-2-24 17: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E组第一场- 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现今的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中俄更有利
反方:现今的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欧美更有利

正方: 澳洲悉尼大学,郭学霏,霍韵尧,杨毅航,郑超
反方: 中国香港大学,张宇晗,赵雅妮,周昌杰,王苗子

评审:张卓、张国伟、郑秋华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1票,反方2票;
分数票正方0票,反方3票;
总结票正方1票,反方2票;
中国香港大学以总票数7票比2票佳绩胜出。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中国香港大学的王苗子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说明正方的衡量标准是要看在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中所发生的变化,对何者的利益较大。从外交,经济和政治的方面来看,中俄是比较得利的。经济上,中俄可得到更多的石油和非石油贸易,而中东比较尊重彼此的理念。在政治和文化上,中国比较尊重当地文化,更受欢迎。

反方二辩向正方一辩提出了三个中东国家,并没有亲中国的现象。她在与正方谈论埃及有反美浪潮时,说明那些浪潮是阿拉伯之春发生之前就有的。

反方一辩从三方面来看。第一是现实利益。他认为欧美垄断了军火交易。第二,由于中东需要外部支持,欧美在阿拉伯之春提高了中东能源的控制权。第三,政治博弈。由于阿拉伯之春的崛起,以民主自居的欧美国家,提升了自己的道义力量。反观中国的茉莉花革命,相比之下对欧美更有利。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她先确认对方是否认为阿拉伯之春是否结束了,否则要在之后再谈原因是不正确的。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她指对方辩友谈亲中国的埃及,但是埃及目前局势不稳定,不能过早下定论。她也重申反美浪潮在阿拉伯之春之前就有了。再来利比亚也有民众对于美国大使的事件表示道歉。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他表示欧美的实力本是根深蒂固,从以前都处于比较强势的状态。但是中东之前都没有权利插手,直到今天能够建立经济上的贸易时,开创了新的经济利益,这明显地表现出有利的现象。而民主庶出事件还没确定成不成功,不能以此作判断。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他强调今天辩题要讨论的不是中俄还是欧美那国较强大,而是要看到底双方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欧美本是经济实力较大的国家,所以如果对方要以先进的强势来谈的话,没有得再做比较。

反方三辩申论时重申埃及局势动荡,加上美国将要出访埃及,埃及会亲谁还不知道。也门主动献媚、欧美主导北非政权等都证明欧美获利较大。她也强调只有根基很深的国家,也就是欧美,才会获利。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正方指反方双重标准,因为对方提出局势动荡的利比亚就可以,但正方提出局势动荡的埃及就不能论证。反方认为有经济来往并不代表政治取向。

紧接着的是自由辩论环节。反方首先说明中国在利比亚的仓库被烧,损失惨重。正方则用美国大使遇害的事件来说明其实美国损失也很大。反方反驳当地人民已说对不起。他们再谈能源,反方指中国需要用更高的价钱来购买中东石油。正方却说那只是细节数据。正方也解释美国一时背叛,一时拉拢其他盟友,他反问盟友会不会反思,是否要与美国走得更远。正方指中国从无到有,就是有利的关系。反方指在阿拉伯之春事件后在中国爆发的茉莉花革命,影响中国利益。正方则巧妙地反驳说明茉莉花革命其实不到100人。

反方结辩简单明白地解释了整场辩论赛的交锋。第一个交锋是经济,她重申欧美在军火方面的交易在阿拉伯之春后明显提升,反观俄罗斯的军火交易明显下降。第二个交锋是能源,中国比美国需多花七美元来买中东石油,很明显损失很大。再来,中俄在叙利亚事件投反对票,引起多国的谴责,就连与中国友好的巴基斯坦也不例外。

正方结辩时,先是承认了正方提出的几个例子,得确有损中俄。但是他说如果反方只是拿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例子,而不看整个政治格局的变化的话,是很不合适的。
不管是石油,军火,还是政治上的例子,都很难断定何者的利益更大。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张卓老师,他声明主要是看哪方把握辩题得更好,谁比较得更多,谁就能得更好的分数。她也表示开始时,反方论述得更清晰,而且到自由辩时,双方的战场也是由反方来带,但却有点生硬。后来正方有拿到论点,抓回战场,所以他说听得很明白,而他也表示,反方三辩有点太急了,但是论点却可以切得很清楚。老师也提醒,双方二辩要做好质询的位子,而且要让对方有机会回答。
过后讲评的是郑秋桦老师。她说双方的表现都很精彩。她本来很挣扎要把票投给那一方,但是过后印象票给了反方是取决于结辩。但是老师也称赞双方的表现都很好。她说,到三辩谈到老树盘根时,他希望可以听到更多解释,但是并没有。
再来的是郑国伟老师,他表示自己很喜欢看像这类型的比赛,但是很讨厌讲评。他说大家懂得选择什么论点利于自己,他表示很欣赏双方辩手,也叫在场的每位观众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 !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E组第二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现今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中俄更有利
反方:现今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欧美更有利

正方: 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芳,胡乃馨,刘晓汉, 苏英翔
反方: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陈骐丰, 叶振唐,邓素心, 陈黎晋
评审: 郭宇宽 、陈桂生、黄玉丽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0票,反方3票;
分数票正方0票,反方3票;
总结票正方0票,反方3票;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以总票数9票比0票佳绩获胜。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 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两大论点证明阿拉伯之春的局势对中俄更有利。一,此局势演变为中俄争取了发展的时间。这是因为欧美把外交与军力都荒废在解决动乱中,无暇对付中俄,使中俄能整合内部,更利于发展。其二,中俄获利因为欧美为了支持阿拉伯之春树敌太多。中东地区反美浪潮甚剧,可见欧美不得民心。反之,中俄因在联合国会议中投反对干涉票,赢得印象分。中俄赢得了道义、朋友,虽失去了眼前的利益,可长远来看是更有利的。

反方二辩先质疑正方反美意识高涨的主因是啊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还是亵渎先知的短片?反方一再强调反美意识高涨的主因是亵渎先知的短片。过后,在叙利亚时间,由于中俄投下反对票,所以遭受阿拉伯国家的谴责。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挑出正方的几个疑点。第一,交代反美情绪要主因。第二,正方要论证欧美去帮助阿拉伯国家而获得石油开采权,获得中东经济的命脉,是不利的。接着,反方陈述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反方表示,何者更能掌控局势,基于以下两点。第一,欧美的政治理念和阿拉伯国家想同。欧美国家为叙利亚推行改革,深受叙利亚人民爱戴。埃及,突尼斯等例子和获取石油契约就是最好的证明。反观,中俄投下反对票,让叙利亚人民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受人民谴责。第二,欧美成功巩固自身在中东的地位,消除威胁。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正方向反方抛出了是否只有侮辱宗教才会造成中东国家人民的反美浪潮,而欧美侵占中东国家的行为却不会有如此效应。正二更对于中俄阻碍叙利亚人民的民主进程一说,表示双方有意见分歧。最后,正方质疑反方的利益标准。他要求反方证明石油开采权如何让欧美更有利。

首先,反方质疑正方对于反美意识的认知。反美意识是因以色列侮辱先知,而非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所以不能相提并论。就如丹麦虽没侵入国土,但因为以漫画亵渎先知,导致反美情绪高涨。第二,叙利亚人民公开要求国际施与援助,中俄却投下反对票,形象大跌,反而欧美伸出援手,形象得以提高。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正二表示利益该从多方面体现,并指反方利益标准树立模糊。正方表示标准该是长远利益大于短期利益,欧美虽得到石油开采权,俄罗斯却因石油物价高涨而不失其经济利益。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正方表示叙利亚反对派为夺权而和欧美合作,成功后亲美表现证明两者为同一条船上的伙伴。对此,正方表示虽意识形态相同,并不一定会带来好处。最后,他指出虽欧美控制了石油开采,但由于其石油需求量与开采量相若,因此并无获利。

正方一再质疑正方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何谓长期利益?在石油课题上,必须利与弊比较。反方叙述反美情绪的源头,而叙利亚正是助长这情绪的发源地。正因如此,欧美态度转变,帮助叙利亚人民走向明主,让反美情绪大幅度下降,而欧美的形象大大提升。

在对辩的环节里,正方追问反方关于欧美形象上升的课题。同时在叙利亚是不是明主政府的课题上纠缠不休。同时双方也丢出一波波的反美浪潮的例子。在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正方觉得应做前后对比。

紧接着的是辩论会的高潮——自由辩论环节。正方指出欧美得到利益并不表示更有利,质疑反方的衡量标准,并多次追问。正方更指出了俄罗斯也在石油涨价的局势中得到利益,所以必须从更多角度来比较。反方则重申欧美得到在中东油田的经营权,所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并反驳正方没有指出中俄到底在什么方面获得利益。正方指出中俄获得的利益就是道义以及时间。
反方指出正方所说的反美浪潮其实是因为侮辱先知短片的后果,并不是因为欧美对中东的入侵。而欧美的入侵是顺从民意的举动,得到人民的支持。正方则表示反方所说的人民支持只是反对派的支持,并不代表人民。双方不断在这课题上纠缠。
反方质疑正方衡量标准,叙述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石油开采权,形象提升等。正方没有说明何谓长期利益,所以我方无法做比较。俄罗斯石油储备量大和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无关。阿拉伯国家的转变,是人民的意愿,要看何者更有利,就要看哪一方能讨好人民的意愿,而欧美就顺从民意,获得人民爱戴。中俄不干预叙利亚想以中立的态度置身事外,却让阿拉伯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状况。

轮到正方结辩时,他提出欧美转换形象的举动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叙利亚亲美的现象是假象因为发出亲美声音的是反对派,不是人民的心声。正方发言时也提出了几项重点。第一,道义的得失比物质得失更重要。正方以叙利亚底层因为有人为他们出头反对美国的新殖民为中俄获得民心的证明。其二,欧美为阿拉伯之春消耗大量时间金钱,并失去了朋友与信任,是为弊而不是利。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黄玉丽。黄玉丽觉得正反双方都不听,不接受对方的说法,偏向于陈述自己的立场。正方提出欧美忙着干预中东局势的时候为中俄带来了了时间,却没有说清楚这段时间可以为中俄带来什么实际上的利益。可惜反方没有捉准这点切断对方继续的申论。正方提出了反对党并不等同于人民,不过并没有就这点继续追问对方。

接下来讲评的是郭宇宽先生。郭宇宽觉得题目不好,偏向于把中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当成一个政治集团。他指出正方并没有就中国赢得的时间带来的好处当成重点来打。正方应该强调中国本身也在转型当中,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来安内攘外。他指出正四提出中俄的利益是道义而不是石油是正确的,不过在结辩环节才提出已经太迟了。反方提出人民的意愿是阿拉伯之春局势的重点所在,但是并没有论证为什么反对派的诉求等同于人民的诉求

最后讲评的是陈桂生先生,陈桂生指出反方所说的石油利益太表面,并没有看清楚真正中东的局势动荡不安。正方则没有把提出虚的利益转换成实的利益来作比较。
发表于 2013-2-24 17: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E组第二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现今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中俄更有利
反方:现今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欧美更有利

正方: 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芳,胡乃馨,刘晓汉, 苏英翔
反方: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陈骐丰, 叶振唐,邓素心, 陈黎晋
评审: 郭宇宽 、陈桂生、黄玉丽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0票,反方3票;
分数票正方0票,反方3票;
总结票正方0票,反方3票;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以总票数9票比0票佳绩获胜。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 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两大论点证明阿拉伯之春的局势对中俄更有利。一,此局势演变为中俄争取了发展的时间。这是因为欧美把外交与军力都荒废在解决动乱中,无暇对付中俄,使中俄能整合内部,更利于发展。其二,中俄获利因为欧美为了支持阿拉伯之春树敌太多。中东地区反美浪潮甚剧,可见欧美不得民心。反之,中俄因在联合国会议中投反对干涉票,赢得印象分。中俄赢得了道义、朋友,虽失去了眼前的利益,可长远来看是更有利的。

反方二辩先质疑正方反美意识高涨的主因是啊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还是亵渎先知的短片?反方一再强调反美意识高涨的主因是亵渎先知的短片。过后,在叙利亚时间,由于中俄投下反对票,所以遭受阿拉伯国家的谴责。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挑出正方的几个疑点。第一,交代反美情绪要主因。第二,正方要论证欧美去帮助阿拉伯国家而获得石油开采权,获得中东经济的命脉,是不利的。接着,反方陈述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反方表示,何者更能掌控局势,基于以下两点。第一,欧美的政治理念和阿拉伯国家想同。欧美国家为叙利亚推行改革,深受叙利亚人民爱戴。埃及,突尼斯等例子和获取石油契约就是最好的证明。反观,中俄投下反对票,让叙利亚人民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受人民谴责。第二,欧美成功巩固自身在中东的地位,消除威胁。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正方向反方抛出了是否只有侮辱宗教才会造成中东国家人民的反美浪潮,而欧美侵占中东国家的行为却不会有如此效应。正二更对于中俄阻碍叙利亚人民的民主进程一说,表示双方有意见分歧。最后,正方质疑反方的利益标准。他要求反方证明石油开采权如何让欧美更有利。

首先,反方质疑正方对于反美意识的认知。反美意识是因以色列侮辱先知,而非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所以不能相提并论。就如丹麦虽没侵入国土,但因为以漫画亵渎先知,导致反美情绪高涨。第二,叙利亚人民公开要求国际施与援助,中俄却投下反对票,形象大跌,反而欧美伸出援手,形象得以提高。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正二表示利益该从多方面体现,并指反方利益标准树立模糊。正方表示标准该是长远利益大于短期利益,欧美虽得到石油开采权,俄罗斯却因石油物价高涨而不失其经济利益。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正方表示叙利亚反对派为夺权而和欧美合作,成功后亲美表现证明两者为同一条船上的伙伴。对此,正方表示虽意识形态相同,并不一定会带来好处。最后,他指出虽欧美控制了石油开采,但由于其石油需求量与开采量相若,因此并无获利。

正方一再质疑正方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何谓长期利益?在石油课题上,必须利与弊比较。反方叙述反美情绪的源头,而叙利亚正是助长这情绪的发源地。正因如此,欧美态度转变,帮助叙利亚人民走向明主,让反美情绪大幅度下降,而欧美的形象大大提升。

在对辩的环节里,正方追问反方关于欧美形象上升的课题。同时在叙利亚是不是明主政府的课题上纠缠不休。同时双方也丢出一波波的反美浪潮的例子。在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正方觉得应做前后对比。

紧接着的是辩论会的高潮——自由辩论环节。正方指出欧美得到利益并不表示更有利,质疑反方的衡量标准,并多次追问。正方更指出了俄罗斯也在石油涨价的局势中得到利益,所以必须从更多角度来比较。反方则重申欧美得到在中东油田的经营权,所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并反驳正方没有指出中俄到底在什么方面获得利益。正方指出中俄获得的利益就是道义以及时间。
反方指出正方所说的反美浪潮其实是因为侮辱先知短片的后果,并不是因为欧美对中东的入侵。而欧美的入侵是顺从民意的举动,得到人民的支持。正方则表示反方所说的人民支持只是反对派的支持,并不代表人民。双方不断在这课题上纠缠。
反方质疑正方衡量标准,叙述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石油开采权,形象提升等。正方没有说明何谓长期利益,所以我方无法做比较。俄罗斯石油储备量大和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无关。阿拉伯国家的转变,是人民的意愿,要看何者更有利,就要看哪一方能讨好人民的意愿,而欧美就顺从民意,获得人民爱戴。中俄不干预叙利亚想以中立的态度置身事外,却让阿拉伯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状况。

轮到正方结辩时,他提出欧美转换形象的举动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叙利亚亲美的现象是假象因为发出亲美声音的是反对派,不是人民的心声。正方发言时也提出了几项重点。第一,道义的得失比物质得失更重要。正方以叙利亚底层因为有人为他们出头反对美国的新殖民为中俄获得民心的证明。其二,欧美为阿拉伯之春消耗大量时间金钱,并失去了朋友与信任,是为弊而不是利。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首先讲评的是黄玉丽。黄玉丽觉得正反双方都不听,不接受对方的说法,偏向于陈述自己的立场。正方提出欧美忙着干预中东局势的时候为中俄带来了了时间,却没有说清楚这段时间可以为中俄带来什么实际上的利益。可惜反方没有捉准这点切断对方继续的申论。正方提出了反对党并不等同于人民,不过并没有就这点继续追问对方。

接下来讲评的是郭宇宽先生。郭宇宽觉得题目不好,偏向于把中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当成一个政治集团。他指出正方并没有就中国赢得的时间带来的好处当成重点来打。正方应该强调中国本身也在转型当中,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来安内攘外。他指出正四提出中俄的利益是道义而不是石油是正确的,不过在结辩环节才提出已经太迟了。反方提出人民的意愿是阿拉伯之春局势的重点所在,但是并没有论证为什么反对派的诉求等同于人民的诉求

最后讲评的是陈桂生先生,陈桂生指出反方所说的石油利益太表面,并没有看清楚真正中东的局势动荡不安。正方则没有把提出虚的利益转换成实的利益来作比较。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德辩 F组第一场-32强小组循环赛

基于台湾台北大学弃权,英国杜伦大学胜。





2013德辩 F组第二场-32强小组循环赛  

正方:现今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中俄更有利
反方:现今阿拉伯之春的局势演变,对欧美更有利

正方: 中国北京大学,张寰,蔡昌祖,曲乐之,秦一骁
反方: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李诗妍,罗艺,蔡月娴,郑源和

评审: 金林南, 梁佑诚, 陈思渊

赛事结果以

印象票正方3票,反方0票;
分数票正方3票,反方0票;
总结票正方3票,反方0票;
中国北京大学以总票数9票比0票佳绩赢得初赛F组第二场的胜利。
赛事最佳辩手则由中国北京大学的四辩秦一骁同学获得。

正方一辩以两个前提为他方立场作为标准,分别是当局势正在或者将会演变以及当标准是究竟对于中俄还是欧美更有利。正方主要以核心利益来表述阿拉伯之春对于中俄更有利。因为这可以协助摆脱中俄亲美的外交政策以及拉近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不仅如此,这也有损欧美在国际上的领导者形象。当然,欧美也因此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挽回颓势以及均衡国际地位。

反方二辩挑出了亲美政权倒台,让中俄趁虚而入来论证对中俄更有利是不可取的。他提出亲中俄的政权倒台来加以论证这个说法。他提出不能以动荡的局势来判断对何者更有利。

反方一辩则质疑讨论分分钟可能失去的利益是毫无意义的。她方的衡量标准是何者的形象改变更大来论证对何者更有利。从国际角度来看,以前人们对欧美霸权的印象由于阿拉伯之春后转向温和友善,这种转变对欧美更有利。从国内角度来看,从以前霸权走向推动民主,赢得民心,更好地发展绿色科技及税务改革。

紧接下来由正方二辩质询。正方二辩主要与对方纠缠于欧美为何会比中俄在事件后变得更温和的论点上。

首先由反方二辩小结。他质疑对方只看亲欧美的倒台却不敢看亲中俄的政权倒台,推断出必须以长远的利益作为衡量标准,既形象的转换。并不能以现代的趋势去判断未来的走势。

再来是正方二辩小结。他以缺失比较作为开头并以美国将理事会投票的方式取代举兵进攻的选择来质疑欧美更改形象的诚意。

接着先由正方三辩进行申论。他表示不能以形象被提高的程度来衡量更有利的趋向。此外,他也以民调结果来质疑欧美形象改善的事实。反观,中俄在对内发展中将会有更有利的提升包括投资的增加。这是单边化转向多边化的一个利益现象。

反方三辩申论时挑出了和平秩序为什么对欧美没有利。欧美主导地位下滑,阿拉伯之春提供平台让欧美从单边主义改革成多边主义。她以叙利亚为例,欧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双方三辩的对辩环节深获评审好评,一致认同十分精彩,势均力敌。对辩中,反方指出对方提出的阿拉伯之春后中俄经济的蓬勃发展纯属现象归纳。反方也指出欧美从单边主义改革成多边主义有利于拉拢更多国家合作。

紧接着的自由辩论环节中,双方虽然语言优势悬殊但是反方数位辩手的表现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正方也以稳健的攻防以及数据掌控与对方展开拉锯战。

反方结辩首先反驳正方立场。他认为长久发展是所有国家的核心利益,反观欧美的主要诉求应该是改变形象。他提出中俄与欧美有相当的硬实力,而形象转变就是关键软实力。他以叙利亚为例,论证中俄的国际形象不如对方所说那么温和。

正方在总结主要提出欧美实质不是为了改变形象而改变但是当中隐藏着的却是基于被逼到末路才改变做法,因此不认同对欧美更有利。此外,相对核心利益来说,中俄有更大的理由和利益进步空间向前迈进,反观欧美的主导角色因为多边化演变而逐渐失去优势。

过后进入评审评论环节。金林南先生表示双方架构稳固但是反方却稍微惋惜地未能更深入地进攻正方所说的核心利益中最内心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后场会攻防得有些步步为营。至于陈思渊先生以及梁佑诚先生的评价也与金林南先生的评论相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07:01 , Processed in 0.0588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