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83|回复: 2

第五届精英杯亚洲中学华语辩论公开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8 16: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活动名称:第五届精英杯亚洲中学华语辩论公开赛2012’
活动主题:精之所在,辩以论之!
主办单位:马来西亚精英大学学院华文学会

比赛宗旨: (一) 提高国内中学生学习华语的兴趣
           (二) 促进亚洲中学辩论专业之间的交流
           (三) 强化中学生对时事与哲理的判断与推论
           (四) 提供亚洲中学一个公正的学术交流平台

比赛阶段:
    (一) 精英杯亚洲中学华语辩论公开赛(下列一律简称精辩)开放于亚洲各源流中学,比赛共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即外围赛、入围赛、初赛、循环复赛及总决赛。
比赛日期:
    报名截止日期:30/09/2012(星期六)
    外围赛(64 强) :08/12/2012 (星期六)
    入围赛(32 强) :09/12/2012 (星期日)
    初赛(16 强) :10/12/2012 (星期一)
    循环复赛(8 强) :11/12/2012 (星期二)
    总决赛(4 强) :12/12/2012 (星期三)
    a. 每间学校最只能委派1 支参赛队伍参与竞逐,若参赛学校单位不足64 所,大会将开放各校B 队参赛资格,唯开放日期将另行通知。
    b. 除报名费外,参赛队伍更需自行负责交通费,其余费用一律交由主办单位全权负责。

    (二) 外围赛(64 强)至初赛(16 强)皆采用淘汰制,唯复赛(8 强)首度采用循环制,最终左右赛区之正盟主将直接晋级冠亚总决赛,而副盟主则晋级季殿排名赛,对垒形势将尽量以同地区与同州属之队伍避免相同赛区之原则进行抽签仪式。
    (三) 成功晋级复赛的8 强队伍将於原来的赛区内进行循环赛以决定最后名次的排列,区内循环第一名晋级冠亚赛,第二名则晋级季殿赛;循环赛之成绩评定标准将按以下顺序进行:
    a. 胜负数– 循环复赛3战全胜者将直接排名第一,若赛果呈3 队各2胜1 负局面,则以(b)项为第二顺序评决标准。
    b. 得票数– 循环复赛直接公布各队得票成绩,举例A 队以4 1 B 队,故A 队累积4 票,B 队获1 票,总结循环决赛得票最高之队伍排名第一,以此类队顺序排列,若赛果再呈3 队同票局面,则以(c)项为最后评决标准。
    c. 评分数– 大会采用国际去分法,计算循环决赛中各队得分时将直接去掉每场比赛评审的最高分与最低分,所得之总和分数为最后队伍排名的终极标准。
    d. 丢钱币– 若上述三项标准皆出现平手状态,最终将以丢钱币方式决定排名,由4 支队伍以选择“字样”和“图样”决胜负,大会决定晋级样本,依此类推决选出最终的小组第一及第二排名。
    (四) 总冠军队伍可保有比赛常年杯1 年,连续3 年夺冠之学校,将可永久保留常年杯。
    (五) 每场比赛皆会选出一位单场最佳辩手,至于全场最佳辩手荣誉的评决标准,将比照循环赛规则的评选方式办理,先以获得单场次数最多者直接胜出,若呈场次相同局面则以得票数为准,再依序以总分计算,唯非必要时将同样采用丢钱币形式决定。

比赛资格:
    (一) 队伍:限定亚州境内各合法中学,以学校名义参与竞赛。
    (二) 领队:主要负责联系队务与整顿行程,由各校自行决定人选,领队可同时出任辩手。
    (三) 教练:由各校代表队委派1 人担任,外围赛至决赛的教练人选可自由更换,唯配合大会所采用之“交叉赛区评审制”,教练需兼任随团裁判一职,唯竞赛小组有权过滤随团裁之资格与编排评审场次。
    (四) 辩手:每队参赛队员4-7 人(如领队同时出任辩手),唯每场比赛共4 人代表上阵,辩手必须为该校之现任在籍学生,本学年毕业生均符合此项要求。
    (五) 任何暂时离校,等候成绩回校继续升学之辩手可向竞赛小组申请豁免上述规定,唯必先于赛前向主办单位办理批文,主办单位有权拒绝任何不合情理之申请。

比赛赛制: (一) 比赛采精辩独设的“奥瑞冈新制”,敬请参考赛制比赛程序。
比赛奖励: (一) 冠军奖金RM2000+常年杯+团体杯+个人杯+奖学金+奖状+赞助品
           (二) 亚军奖金RM1000+团体杯+个人杯+奖学金+奖状+赞助品
           (三) 季军奖金RM700+团体杯+个人杯+奖状+赞助品
           (四) 殿军奖金RM500+团体杯+个人杯+奖状+赞助品
           (五) 全场最佳辩手奖金RM300+个人杯+奖状+赞助品
           (六) 单场最佳辩手奖状+赞助品
           (七) 最佳团体合作精神队伍团体杯+奖状+赞助品

报名方式:
    (一) 本赛会首度全亚洲公开64 支参赛队伍参与比赛,敬请于2012 09 01 日起先以电邮方式完成“参赛资格预留”程序,请以“2012 精辩5______________(学校名称)”为电邮标题,将以下资料电邮至helpjingbian5@gmail.com ,获回函后则表示预留程序完成:
    a.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学校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领队联络电话与电邮
    若确定参赛学校总数不达64 支,主办当局将另行通知各校B 队参赛资格的报名日期。
    (二) 各校需提交每队RM350 报名费以资助8 6 5 夜之膳宿费用,敬请于比赛报名截止日期以前完成转账程序,转账明细如下(海外队伍则于报到时缴清即可):
    转账银行:CIMB 银行
    帐户名称:LIM YONG HAO AND KHOO TENG YI
    帐户号码:14100002467209
    支票抬头:LIM YONG HAO AND KHOO TENG YI
    (三) 填妥表格后,连同报名费转账记录存证或支票寄至以下地址:
    第五届精英杯亚洲中学华语辩论公开赛2012
    641-1, 4th Miles, Jalan Ipoh,
    512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四) 邮件寄出后,请以“精辩2012 报名学校:_____________(学校名称)”为标题,重新将以下资料邮寄至helpjingbian5@gmail.com,获最后回函后则代表参赛资格获得确认:
    a.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邮件寄出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转账银行账号与日期:_________________(或支票号码)
   (五) 报名截止日期:2012 9 30
   (六) 任何疑问,敬请联系筹委会主席林勇豪,手机联系为+6012 5190525
   (七) 诚邀亚洲各参赛队伍登录“精辩5 面子书”或“精辩5 微博”(第五届精英杯亚洲中学华语辩论赛)以获取最新的比赛详情与通报。

膳宿安排:
    (一) 大会将负责参赛队伍之领队、教练、辩手及随团裁共8 人一切相关的费用。
    (二) 雪隆地区队伍住宿的提供将视乎宿舍名额而定,唯竞赛期间之膳食将一律由大会提供。

其他事项:
    (一) 竞赛期间若发生任何争议或投诉,各代表队可通过领队直接上呈竞赛小组,唯大会保有绝对的裁决权,清晰说明裁决理由以后,任何上诉一概恕不受理。
    (二)本简章若有任何未尽完善之处,主办当局有权增删之。

附录一
对垒表制定程序
    1. 大会将于报名截止后(最后限期为09 30 日)召开筹委会议,讨论并制定各参赛队伍之对垒表。
    2. 对垒表中共计有64 支队伍进行交锋。
    3. 抽签仪式相关程序:
    (一) 种子编定: 本届赛会将按照精英(四)即上届赛会之总成绩为考量依据,依序编定本届赛会之种子队伍,再以符合国际标准之对分法抽定对垒阵势,唯主办当局保留在合理的前提下,修改种子编定之标准。
    (二) 交叉抽签: 按照“同地区、同州属不同赛区”之原则,抽签第二程序将依序交叉抽定,若某地区第一代表队为左赛区位置,同地区队伍则只能抽选右赛区位置,以此类推。
    (三) 其他: 剩余队伍将按照一般正常程序自由进行左右两区的位置抽签。
    4. 大会之判决为赛会之最后决定,任何对抽签结果之投诉将一律不受理会。


附录二
“奥瑞冈新制”比赛条规
    1. 每场赛事之辩题由主办当局拟定,再经由抽签仪式决定双方立场。
    2. 各校领队为代表队之对外发言人,有权以代表队立场作任何议讨决定。
    3. 每场比赛,各队将派出1 位现场指导的教练及4 位上场竞赛的辩手,依序排位为一辩、二辩、三辩及四辩,另加3 位候补(含领队在内)可在不同场次轮番上阵。
    4. 各队可自行决定每场比赛之排阵,唯名单须在开赛前30 分钟交予主办当局。
    5. 发言时间采“425”奥瑞冈新制,即立论4 分钟、质询2 分钟、结辩5 分钟,比赛进行程序如下:
    (一) 正方一辩立论,4 分钟。
    (二) 反方二辩质询正方一辩,2 分钟。
    (三) 反方一辩立论,4 分钟。
    (四) 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一辩,2 分钟。
    (五) 正方二辩驳论,3 分钟。
    (六) 反方三辩质询正方二辩,2 分钟。
    (七) 反方二辩驳论,3 分钟。
    (八) 正方一辩质询反方二辩,2 分钟。
    (九) 正方三辩驳论,3 分钟。
    (十) 反方一辩质询正方三辩,2 分钟。
    (十一) 反方三辩驳论,3 分钟。
    (十二) 正方二辩质询反方三辩,2 分钟。
    (十三) 教练提示时间,2 分钟。(敬请参阅教练提示规则)
    (十四) 自由辩论,双方各4 分钟(敬请参阅自由辩论规则)
    (十五) 反方结辩,5 分钟。
    (十六) 正方结辩,5 分钟。
    (十七) 评审公开评决。(敬请参阅赛果评决程序)
    * 每位辩手在限定发言时间剩下30 秒时,大会将以1 声铃响提示,发言时间完毕时,则以2 声铃响提示,辩手则需立即停止发言。
    6. 辩手之言论不应涉及任何政治、宗教、种族等类中,未经证实或具挑衅性之敏感课题。
    7. 辩手之言论只针对辩论课题,不可向对方辩手作出任何人生攻击。
    8. 辩手不应宣读赛前所拟好的稿件,比赛进行时可参考或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图表、大字报、杂志或书籍等相关资料。
    9. 辩手无权中断任何人之发言,唯盘问手除外。
    10. 辩手须着整齐服饰,校服或校队制服均可。
    11. 此乃华语辩论比赛,除特有学术名词或非必要时,不鼓励辩手采用其他语言。
    12. 参赛队伍须在比赛开始前30 分钟抵达赛场报到,否则一律视作弃权论。
    13. 比赛评分标准:
辩手评分标准明细得分
个人评分
一辩立论(30 ) + 质询(15 ) + 答辩(10 ) + 语言技巧(10 ) + 仪态风度(10 ) 75
二辩驳论(30 ) + 质询(15 ) + 答辩(10 ) + 语言技巧(10 ) + 仪态风度(10 ) 75
三辩驳论(30 ) + 质询(15 ) + 答辩(10 ) + 语言技巧(10 ) + 仪态风度(10 ) 75
四辩结论(40 ) + 即场处理(15 ) + 语言技巧(10 ) + 仪态风度(10 ) 75
团体评分
自由辩论(每人25 x 4100
内容组织架构50
整体配合与合作精神50
总得分500
    14. 技术规则
     a. 定义制定:
· 正方有权为辩题中之重要概念进行定义,唯反方可针对定义之合理性提出质疑
· 反方一辩申轮若无针对定义提出反对与质疑,将视作认同且随后不得争论
    b. 正方立场相关义务:
· 正方须交待政策有值得落实之应然性,即需要性、根属性、可行性与损益比之推论
· 正方须全程支撑政策命题,并加以说明政策细节
· 正方无义务证明执政单位最后将执行相关政策之必然性
    c. 反方立场相关义务:
· 政策辩题中,反方可采取下列应对之立场选择:
    i. 维护现状– 保留当前现况,不作任何政策修改以最大化维护国家利益
    ii. 修改现状– 修正现况部分政策内容,唯若修改幅度若过大,则视作“相抗政策”处理
    iii. 相抗政策– 相对于正方所提之全新政策,唯须从新交待政策内容之细节
    iv. 纯粹反对– 单纯针对正方政策进行检验,唯提出反驳理由同须肩负推论与举证责任
· 相抗政策方案一经提出,反方则须交待其政策优于正方政策之应然性
    d. 辩论过程中,双方不得针对已经提出之立场进行修正。
    e. 凡断言皆须肩负举证责任,提出方有义务提出证据与推论以说服评审接纳并相信该断言
    f. 任何视觉辅助品一经使用,双方皆享有行使之权利
    g. 计划提出者须在一辩立论时完成推论,否则视作“方案初步不成立”处理。
    h. 若辩题为非政策命题,以上规则除(e)项与(f)项外,其余一律不管用。

    15. 驳论、质询、答辩规则
    a. 奥瑞冈新制,顾名思义前半段比赛全采用奥瑞冈质询单项,即所谓“法庭式” 1 1 盘问。
    b. 质询方只能针对对方的立论进行内容、逻辑、数据等的查验及检证,不能提出预设问题或进行本身还未完成的立论工作,否则视为“技术犯规”。
    c. 答辩方只能作答不能反质询,唯答辩人可要求重复或说明问题之核心,而质询方则有权中止答辩方任何答非所问或不切题之回复。
    d. 质询精神倡导直接交锋,不鼓励质询方滥用答辩中止权,辩手应以达成共识、引导回复为质询工作之目标,过分剥夺他人发言权利者,均失风度得分。
    e. 质询方有权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论据,唯一经提出之依据或道具,双方皆享有行使该资源之权利。
    f. 驳论为辩手驳斥质询环节的初步总结,需针对双方首度交锋以后的内容与架构进行拆解和反驳,辩手不可提出新的建设性立论,评审亦将以临场发挥之表现作为优先考量的评分标准。
    16. 自由辩论规则
    a. 每位辩手的发言秩序、时间和次数皆不受限制,唯队伍发言总时不得超过4 分钟。
    b. 正方获优先发言权,当正方任何1 位辩手起立发言结束后,反方任何1 位代表需立即发言,双方按此程序交替发言,直到双方总时用完为止。
    c. 双方计时分开进行,每次一方辩手发言完毕后,另一方计时将立即开始。
    d. 队伍发言总时剩下30 秒时,计时员将以一声铃响提示,两声铃响即代表发言时间完毕,辩手需立即停止发言。
    e. 一方发言总时完毕以后,若另一方还有剩余时间,队伍内1 位或多位辩手可继续交替发表言论,直到剩余时间用完为止。

    17. 教练提示规则
    a. 大会制定于自由辩论以前进行教练中场提示环节。
    b. 双方教练同享2 分钟提示时间,以提供辩手们临场应对的指导。
    c. 中场提示项目旨在借助教练团的引导以明确双方之间的交锋点,让讨论变得深入,比赛更具意义。
    d. 除中场提示环节以外,教练团严禁在比赛进行过程中对场上辩手进行任何有声或无声之提示,大会主席有权禁止或纠正任何干扰比赛之行为,一经提呈,评审团将有权扣除该队伍之整体得分。

    18. 赛果评决程序
    a. 评审团需在比赛进行时详细纪录双方交锋的论点与表现以作为评分的参考,并完整填妥评分表格,于比赛结束后2 分钟内提呈竞赛小组组员以进行计分工作。
    b. 比赛结束后,评审将给予2 分钟缓冲时间进行最后判决,除了填写评分表格外,更需填写胜负判决与最佳辩手的第一轮印象票,继而交由竞赛小组代表转交大会主席,公布评审第一轮的投票结果。
    c. 大会主席将明细每位评审的个人投选,随后将于台上进行公开式的成绩讨论过程。
    d. 赛果议决采用3 轮投票制,第一轮为记名印象票,即于比赛结束后评审心目中第一轮选择的优胜队伍;第二轮为不记名决选票,即于公开讨论程序完成以后,评审于现场进行最后一轮的决选票。第三轮则为不记名分数票,即按照每位评审所填写之评分表总和,分数较高之队伍将获得一票。
    举例:第一轮印象票A 4 B 3
    第二轮决选票A 3 B 4
    第三轮分数票A 4 B 3
    总成绩A 11 B 10 票(A 队获胜)
    e. 评分单若出现同分状况,将依序以队伍之“整体内容组织架构”、“自由辩论”及“团体配合与合作精神”之总和分数来决定这一票的所属去向。
    f. 最佳辩手遴选程序则采用2 轮投票制:
    i. 第一轮印象票: 每位评审必需依序提名3 位辩手进行候选,第一排名辩手得3 分、第二排名辩手得2 分,第三排名辩手得1 分,累计分数最高的3 位辩手为该场赛事最佳辩手的最后候选人,同分情况将同享候选资格
    ii. 第二轮决选票: 评审团将针对最后的候选人进行现场投选,获票数最高者为该场赛事的最佳辩手,如呈现得票数相同,则以同票辩手之个人得分总和作为最后判定依据
    g. 评审应针对队伍现场表现作为评定标准,不以个人对辩题的主观想法而影响判决。
    h. 评审若对辩手所提出之言论或数据有所质疑,有权要求双方辩手出示证明如引述的书籍、杂志、统计报告等,以进行审查与核对。
    i. 评审会议的裁决为最后的决定,任何有关评决的质问一律不受理会。
    19. 参赛队伍必须严谨遵守本章程内之一切规则,违规者将一律交由主办当局秉公办理,大会之决定为最后决定,不得异议。
    20. 本章程若有未完善之处,主办当局有权增删之,并另行通知。
发表于 2012-8-28 19: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
发表于 2012-8-29 14: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0:54 , Processed in 0.0476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