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2 03: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大学:让我们看看现在的情况吧,请教一下,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统计,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能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只有3%。昂贵的出国费用对于我们中国高中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如何承担呢?你就要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哦!# H6 u5 K0 C- K" t
7 ~& c+ H+ v, [# H3 O& M
中国政法大学:可是我们不能光看他们花了多少,我们还要看他收进了多少,请问对方辩友,今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值多少万元呢?, o$ F; o8 T( h, B: g
' j- A6 ~5 ?9 z9 V3 w 武汉大学:我们是不能光看花了多少,可是这花了多少也得花得出去,花不花得了呢?请问对方辩友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来解决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资金流失的问题,好不好呢?: p& V! i) f; K4 L4 h$ g
- a2 R* a' c5 {( o9 L8 _. R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还有公派出国呢,只要认为花的钱就叫资金流失,那请问我们的公派出国国家教委是不是改成国有资产流失部呢?再请问对方辩友,今天超过百万的人在中国已经有千万了,请问他们的子女选择出国留学利大还是弊大呢?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要谈公派我们来看一看,1979年我们国家采取公派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后果如何,对方辩友您真不知道吗?
5 P& `2 @ E: U- Q5 W# G2 d
3 s* R7 i* N0 W) P* }5 @6 _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无非是告诉我们那些人中很多没有回来过,不可否认在现在不完善的情况有一个人才流失的情况存在,但我们更该看到的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香港台湾发展过程中也有人才流失的现象,现在怎么样请你告诉我?
. x2 z- b0 b7 B
* q9 W5 ~ c# A9 M* G( _; a# @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就是告诉我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于国家,利于个人,利于民族,请教你我们国家的政府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充分做一件利于国家,利于个人,利于民族的事呢?请您正面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因为我们的国家教育资金不足嘛。刚才对方辩友不是告诉我了吗?
3 M4 I5 ^3 \+ ?+ C
! S# I6 x! s! I5 m" y- y, K$ @ 武汉大学:教育资金不足,还任资金留向国外,对方辩友不是“此地空留留学梦,唯见资金向西流”吗?
: ^8 l' g0 v' k# e$ y. t: u" P% H2 J' p$ P. c4 X' H
中国政法大学:我们不去强占竞争优势,而一味抱怨资金在竞争中外流了,请问对方辩友这理智吗?难道中国教育产业也只能靠地方保护主义吗?5 M* w# E% M- ^% v' |
1 p2 m* y8 s" Y; z$ q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现在的问题不是说资金流出去了,人才流回来了,我们看到什么呢,1979年我们公派出了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而结果是到今天,已经20多年了,回国率还基本上等于零,请对方辩友具体解释一下,这么多人一去不复返到底如何有利于我们的教育事业了呢?; Y1 i: q2 S# R! Z, M7 k
! w( H$ s, n: g; t+ N" w7 J0 @; `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可是你又知不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回国率以多少数目递增吗?13%,对方辩友怎么又知道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必然导致人才流失呢?请问对方辩友,原来高等教育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今天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光往一条路走,利大、弊大呢?
, ~3 R7 p: w; O, {0 ]
% X' G6 S& s6 C! y, d, Q 武汉大学:真的是多了一条路吗?对方辩友,今年我国高考的录取率已经达到50%以上,而去美国的签订成功率高中毕业生还不足5%,你不从两个里面取个,而从20个里面取一个,到底哪个是独木桥,哪个是阳关道啊?
! z, A" t. U+ W8 c. I( [
5 T0 Q* H+ W: p+ d; f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我们多了一条路,因为这条路不好走,可你又不让我走,那我想请问,你不让我出国,我现在没有高考录取通知书,我想还能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课程呢?
% K: l2 }* `4 _& a' f5 W7 T( ^0 r$ G0 f4 O/ g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这不是多了一条路,是你已经占着走过一条独木桥,还要再给你再走过一条独木桥,请问对方辩友对于出国留学生大量的盲目现象如何解释?
. Z% }* o* m9 W/ a6 R2 G; `$ S8 ]( b, `
中国政法大学:盲目现象也是算出国的错吗?告诉对方辩友,那不是出国留学的错,那是盲从心理、盲目心理、盲目攀比惹的祸。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浙江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调查,70%的家长要把这些的孩子送出去,原因是什么呢?是一种盲目的攀比心理,如果70%的家长心理状态都是这样的,对方辩友还能告诉我利大于弊吗?* ?* W5 r* w, m- c% o! F
4 i# F$ t: U* @3 h* ^ 中国政法大学:我们看到的不是盲目心理,而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看到的不是因为时髦,而是因为确确实实大势所趋。# p+ T# g7 {" ]: y9 ^: u
3 x) L* r* F, ? ~: N: z; w4 V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不是没有看到盲目心理,而是看到也不愿意承认,我想举个实例,我们国家上海文汇报曾经发表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因为支付不起承重的费用,父母累倒在自家的炕台上。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刚刚说经济负担沉重,又说浙江有很多家长要把孩子送出国,这又说明什么呢。这么这么复杂还要送出国,说明什么呢?(时间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