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6|回复: 2

爱与被爱谁更幸福(作者:雁在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3 12: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与被爱谁更幸福
正方:中山
反方:新国立
首先从立论说起
正方的立论基点在于:爱与被爱相比较,谁的幸福更容易产生,更能维系。正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从产生幸福的角度正方提出了“主动”与“被动”的比较,“爱与被爱想比较谁的对象和方式更丰富”的比较。从幸福的维系来看,爱与被爱产生的幸福感“更深层,更本质”。
如果说正方的立论更偏重于理性,那么反方的立论便更偏重于感性。反方从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入题:“父亲为我盖被子”来论证被爱比爱更幸福。相对而言,反方的立论偏于简单,基点落在一处:“爱需要回报”。
从立论环节来看,双方的立论都显得有些论证乏力,而且没有提出一些很出彩的说法。
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这个题目要是被打成了事实判断便会有些空洞,便会出现说大话的嫌疑。比如说某某人不如某某人幸福,如果当事人自己不开口的话,一切论证都是乏力的。给大家说个真实的人先。我认识一个老农民,他有一头牛,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午牵牛出去劳作,下午回来在村头打上一碗黄酒,买上一叠花生,黄酒就花生闲等灯火黄昏。那,如果现在有人要说他不如谁谁谁幸福,打死我都不信,不是当事人自己不了解当事人自己的心态说什么都没有说服力。所以,事实判断在这里是没有说服力的,幸福的感觉本就是一种很很很很很主观的东西,除了当事人自己说出口,谁敢保证他理解,清楚当事人自己在想些什么?那可能有些朋友又会问了,既然幸福的感觉是一种如此主观的东西,那这个题目是不是就不能打了呢?也不是,还有价值趋向的倡导问题。我还是继续刚才的那个例子,那个老农民的例子。有一天,那个老农的牛被人偷了,老农的生活一下子就乱了,上午不知道该做什么下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就这样不久他离开了人世。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我门无法判断他在有牛的时候是否幸福,是否没有其他人幸福,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幸福如此的经不住风雨,人世的一点点小小的风雨就葬送了他的幸福。我们无法或者说是不好去判断那种幸福更为幸福,但是我们却可以倡导一种幸福比其他幸福更为幸福。就像这个老农,我们无法从事实上来判断他是否没有其他人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倡导每个人都追求一种被自己牢牢把握的幸福,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比这老农更为持久,更为经得住风雨的幸福呢?价值趋向的倡导不就有了意义吗?所以谈爱与被爱谁更幸福也是一样,这题目在事实判断上没有意义,在价值趋向上才能很好的打出意义。
从双方的立论来看,中山有谈价值趋向的味道,但是这种味道没有通过语言的组织让观众很好的体会到。而且我想他们自己也可能没有很清楚的意识到这点,因为在后来的比赛中,他们也在跟着对方在事实判断上纠缠。如果他们真的很清楚的意识到这点,很清楚的说到这点,那观众就会体会到反方新国立的很多攻击便会显得毫无意义,进而会有更大的赢面。
盘问阶段:
在反方对正方的盘问中,马微微的回答很是精彩(说句题外的,马微微当时的声音压得很低,而且略带沙哑,配上她那动人的语言,感染力超强!hoho让我大有娶妻如此一生何求的感觉hoho不过在后来的比赛中,她犀利的风格还是回归了hohohoho)反方可能是想以一个设置陷阱来让正方钻进去,但是他的问题表达得很不清楚。现在我也很难清楚的回想他的问题,只能大概的揣摩一下吧。他的问题从这里出发:“你是否希望你爱的人过得幸福?”,然后归到:“如果你希望对方过的幸福,你为什么要选择让对方离开,选择让对方被你爱而不是让对方爱你?找爱比更爱的观点,你应该选择的是让对方来爱你才对啊。你选择的让对方更幸福的路恰恰是让对放被爱。”(应该是这个意思吧,没有看录象之前,我只能这样的揣摩反方的意思了)由于这个问题兜的圈子过大,想用场上很短的时间来表达清楚在我看来真的是一种失策。马微微很好的抓住“爱他才让他离开”的观点,以情动人,达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旁白:娶这个时候的马微微真的是一生不在何求hohohohohohoho)
正方的盘问从盘问对方“比较的标准”入手,后来落到“盖被子”的故事,问题。在这轮比赛中双方都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我不再细说。
驳论阶段:
反二一来便抓住正方的“主动被动”问题做文章,询问对方:为什么主动的就一定比被动的更幸福?坦白说,反方的攻击点找得还是可以,但是语言的组织还有些欠缺,没有让观众和评判很好的意识到正方这里面的逻辑缺环。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攻击点还可以呢?因为在我看来,主动的确实不一定正被动的更幸福,被动的不一定不如主动的更幸福。举个例子:如果有很多美女爱我,我就是会觉得日子过得滋润啊,我就是睡着了都会笑醒啊,那如果我爱上了美女,而这美女连踩都不睬我,那我就是会觉得郁闷啊,那我就是会觉得生不如死啊,如果现在有人说我被美女甩掉还不如被美女爱幸福的话,那我只能说他心理变态。当然这也只是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说的,如果要从倡导价值趋向的角度来说,主动也被动就很有说法了。总的来说,反方的驳论现场看来效果不是很好。
正方的驳论显得要出彩很多。他明确的做了几个精彩的界定:1,是“盖被子”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先前反方在上面的陈述是:父亲为我盖上了被子,我会感到我比父亲更幸福。中大在这里的反驳是:“我会觉得更幸福的这个结果”并不是通过爱与被爱的比较得来的,而是通过爱与不爱的比较得来的,是父亲爱我时比父亲不爱我时我更幸福。2,中大针对新国立“爱需要回报”的攻击,首先肯定“爱需要回报”,然后对回报做重定义:爱的回报不一定是要用被爱来做回报,比如一个老师对学生付出很多的爱,他所需要的回报就是“桃李满天下。”这个重定义让观众耳目一新,有很好的效果。3,中大提出了“不劳而获”这个概念。正二说啊,反方很多时候说的被爱的幸福啊,原来不是因为被爱而幸福,而是因为不劳而获而感到幸福。这也有很强的现场效果。
总的说来,正方的驳论非常不错,不过我怀疑他没有把话说完。
对辩阶段:
这场的对辩阶段也是异常的精彩。双方的对辩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盖被子”问题和“阿q爱吴妈问题”。双方在这两个问题上体现出了很强的应变能力。由于是现场手记,我不可能将双方精彩的对答全给朋友们罗列出来,希望朋友们能谅解。不过他们真的很不错哦。
佳宾提问环节:
1,(问的是正方)在你们的定义里,幸福需要产生社会效应,如果有这么一种爱它没有结果,没有一种社会效应,那这爱还如何来更幸福?(这个问题,可能由于朋友们不在现场,对这个问题不是很理解)
2,(反)人的自我实现欲是最深层最本质的,而爱就是这么一种自我实现,相对而言,被爱比爱如何更幸福?
3,(正)“我爱我的妻子,是基于一个被爱更幸福的观点”(大概是这样的,记不清了)
4,兰丁格尔的生存状态和饥民的生存状态谁更幸福

发表于 2007-10-20 19: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
做沙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7-10-27 17: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与被爱谁更幸福
正方:中山
反方:新国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2:09 , Processed in 0.0477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