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8|回复: 0

不是该我说的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9 2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是该我说的话
   无须翻开厚重的中国历史,各位辩手的新中都留下着被三教九流中之一派的纵横家所震服的印记。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仅有两个人,一个是苏秦,一个是张仪。苏秦以三寸不烂之舌身披六国相印,张仪凭雄辩滔滔而为秦相,这两人用口才所获得的前程可谓为我国之最,直到今日也无人能及。
   无独有偶,在英国的历史中亦有一位24岁便高居英国首相之职的年轻人,叫威廉.皮特,而《英格兰的历史:卷1》中将皮特的成就归结于其卓越的口才。
   口才在人身上所创造的“奇迹”,不须我说,而我要说的是就是为什么,华语辩论艰辛成长了十年,培养的着十年的人却没有多少人是因为“辩论”而转变了前程,没有多少人可以向历史里的人物一样获得卓越的前程,恰恰相反的却是在辩论的激情退去之后不得不回来面对现实的原因。
   各位辩友举行辩论赛的宗旨是什么?各位资深并德高望重的评委所期望看到的辩论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有多少辩手问过?即使主办或承办过辩论赛的辩手又有几人能达到辩论赛的宗旨,达到德高望重的评委们的期盼?不论是什么辩论赛,至少在当今看来没有人想让它成为一种做秀,却往往被冀望着这是获得真理的渠道,期盼着真理将越辩越明,然而这些只是空想,辩论场上的双方不论谁输谁赢都会更加坚信自己的立场,没有人会抱着与对手来研究真理的态度去辩论的,而辩论赛往往不切实际的要求辩手具有这种古希腊似的漠然于输赢,却热中于解脱真理的心态。但更令人惊奇的曾经那个剑拔弩张,唇枪舌战的辩论时代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却是千篇一律的温和与笑里藏刀的风气,我只能想象抹去了昔日针锋相对,火药弥漫的氛围是不是就让评委,让观众觉得辩手们是为了辩明真理而来,是不是就让辩论赛不计熟赢熟负而只探求正确与谬误的场所?是不是就成了大学生之间充满友爱的拥有佛子般高尚只有无功无利的品德的活动,而事实并非这样,辩手们只为自己的所抽到的立场而奋斗,不论他们是否真的赞成己方的观点,即使他们只相信论点的50%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却加上了100%的自信,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就达到了辩论赛的目的?就完整了辩论赛的魅力?
   在辩论赛还有“胜”“负”之分的情况下要求辩手们不要功利,要怀着讨论真理的新态的结果便是处处可见的矛盾,而这矛盾又曝露出辩论赛体系的矛盾。辩论赛会不会设置奖项?哪个学校哪位辩手愿意将奖项拱手送人?辩论赛要不要求观众,转播的电视台要不要求收视率?如果要求为什么看的人越来越少,关心的人群越来越狭窄?辩论赛要不要求所邀请的学校/学院参与?如果要为什么一些曾经获得好成绩的学校却将这些邀请束之高阁?辩论赛有没有胜负?如果有为什么还要求辩手不要功利?所有这些问题都在指出辩论赛体系矛盾的本质,辩论赛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辩论赛的组织没有思想,组织者也许考虑的是如何让辩论赛更出彩更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而事实却是大部分辩手的语言追求平和,讲究四平八稳;然而评委们希望的是辩手们在场上友好的讨论问题,获得真理而事实是在双方辩手的微笑下隐藏着仅为胜利的“邪念”。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确定辩论赛的发展方向,这样组织辩论赛时才会有统一的思想,而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两个:要么非商业性质,要么就搞商业化。
   一些人认为大专辩论应该是学术文化上的讨论满足一下大学生的交流,学校的沟通,一起探求真理而不分胜负的,那么我们就非商业性质。
   如果我们认为大专辩论应该与社会接轨要让我我们的辩论赛被大众社会广泛的关注,那么就必然走向商业化。
   而现在的情况是辩论赛既商业化又没有真商业化,辩论赛中电视台的报道或直播或转播收视率是他们最关心的,然而观众喜欢的与专家欣赏的往往是不一样的,但是专家左右了辩手的风格,商业化得考虑观众,观众不喜欢听平铺直叙缺少激情的辩论,他们喜欢的是针锋相对,喜欢激烈,喜欢刺激的辩论,他们喜欢多极的辩手,喜欢激昂的,喜欢理性的,喜欢煽情的,喜欢沉稳的,然而辩手们为了获胜,就会因为今年的评委推荐什么风格就都学这种风格,推荐的变了,风格也就跟着变,这样的情况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更深一步,这样的辩论能锻炼多少辩手的自身的特点,能力?而着也就是为什么十年辩论所创造人才极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59 , Processed in 0.0471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