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0|回复: 4

专访本届冠军中山大学队:难忘的并非场上的比赛(参赛队伍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5 18: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访本届冠军中山大学队:难忘的并非场上的比赛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

胜利之后

  中山大学队是去年2002全国大专辩论会的冠军队,今年他们作为大陆的代表队参赛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
  从赛前的中山大学提供的资料里看到了队员薛乐、张群、黄磊、马巍巍的自述和照片,觉得那是几个感性、聪颖的大孩子。大赛开始后,令人意外的是,相较于他们善于以情动人,不按牌理出牌的对手们,他们更以理论的厚重见长。四个队员冷静配合,稳扎稳打地一路走来,从初赛,半决赛一直走到了决赛的赛场上,最终以一分的优势险胜台湾世新大学。获得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冠军。

“便装”照

  可是正因为他们长于说理,不擅“用情”,再加上他们的队服——一身黑色的,稍嫌老气的中山装,很容易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就不像他们的对手那么“讨喜”。而且,这四位队员的实力相当,并没有哪个队员显得更突出一些。结果是:在初赛和半决赛中,虽然他们赢了,可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的本场次优秀辩手,却分别被对手弗莱堡大学的蔡葵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晓欢获得;本届最佳辩手也没有从他们——本届冠军队伍中产生,被决赛中对阵的世新大学黄执中夺走。

  这是让不少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对此,四位队员和教练感到遗憾吗?

  对于此次比赛没有遗憾

  决赛一结束,就跟中山队的主教练任剑涛约采访,定在第二天上午。在电话里敲定具体时间的时候,任剑涛说:没问题,如果今天晚上不是醉得太厉害的话。看来,是要痛饮一番来庆祝喽,还大有不醉无归之意。

  第二天上午还是按时间采访到到了他们,四个队员和教练都神清气爽,看不出哪个昨晚喝醉过,马上又想到了那两个字:理智。

  毕竟紧张的对抗结束了,比赛的结果也很好,房间里的气氛轻松自在。

  对于最大的疑问,主教练任剑涛说:没有得到“最佳辩手”,他们并不遗憾,因为“最佳辩手”荣誉是个人的,冠军的荣誉却是集体的。在参赛之前,他就一直向队员们强调,不能突出某个人而让其他的队员黯然失色,要四个人平均使用力量。张君亲切可爱,语言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感染力,由她来做立论陈词;黄磊长于逻辑和理论上的分析,是盘问和自由辩论环节的主力;马巍巍聪明伶俐,反应很快,在驳论和自由辩论环节是主力;薛乐现场把握的能力比较强,总结陈词就归他了。

  那没有一个人得到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的全场优秀辩手,对此,队员们又做何感想呢!场上“扬眉剑出鞘”,场下却被教练称为“憨厚的大男孩儿”的黄磊开玩笑地对马巍巍说:这么直接的问题,还是由你来应对吧!看来把实战的排兵布局用上了。这个在场上总是笑眯眯,场下也经常嘻嘻笑着的女孩子,表情一下子变得很认真,甚至有点严肃,她说:以情动人很容易把现场的气氛搞起来,很容易打动观众,要把一个道理说清楚却并不那么容易,也不容易讨好。

  看来,教练和队员们觉得此次比赛并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难忘的并非场上的比赛

  对队员们来说,难忘的并非台上的表现,因为在他们看来,三场场上的比赛是非常短的一瞬,很快就过去了。而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北京参赛的这一段时间大家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努力的过程。薛乐还把在宾馆房间里准备比赛的时候每个人的“老位置”一一指了出来,其他人则默契地笑。张君补充说,她最难忘的,是与同一个房间的马巍巍,两个女孩子睡觉前聊天,怎么也聊不够的亲密感觉,真是太好了。

  难忘的还有在台上的默契,经常是一个队友发完言,旁边的队友就会送上悄悄话:太棒了!真不错!本届大赛增设了教练席,比赛中,教练可以根据场上的情况适时进行指导。中山队的教练任剑涛在场上也经常向队员们递纸条,那他那在紧急时刻传授的是什么“机宜”呢?队员们透露,原来那纸条上经常只写着两个字:微笑。

  难忘的也不仅是参赛期间,还有比赛之前的准备。马巍巍眯着眼睛神秘地说:有“大小神仙会”。其他人又默契地跟着笑。卖了一会儿关子,才解释清楚。原来“大神仙会”是与“智囊团”一起准备比赛,“智囊团”由中山大学一些教授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教授组成,“智囊团”给队员们办讲座,诊断队员们的模拟比赛,帮队员们架构辩题的立论框架;“小神仙会”则是队员们自己准备辩论的聚会。说到小神仙会,每个人脸上又漾开了笑容,止也止不住,肯定是想起了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好玩事儿吧。

  看着队员们,心想:他们毕竟还是一群感性、聪颖的大孩子。

  (刘曼毅/文)


(编辑:刘曼毅?来源:cctv.com)

发表于 2004-5-15 20: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访本届冠军中山大学队:难忘的并非场上的比赛(参赛队伍介绍)

[这个贴子最后由蒹葭在 2004/05/18 05:53pm 第 1 次编辑]

 专访德国弗莱堡大学队:快快乐乐的小团队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09/images/101212_fulai.jpg

为别人,也为自己喝彩


  在A组初赛第一场碰上强队中山大学队的德国弗莱堡大学队,四名队员中居然有两名金发碧眼的德国年轻人,看到他们,会让人误以为来到了B组的赛场,可这的的确确是对抗很激烈的,汉语是母语的选手间的对阵。

  两队之间的实力悬殊较大,这本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结果弗莱堡大学居然打出了意外,他们赢得的现场的掌声和笑声似乎比中山大学还多,最后由观众投票选出的全场优秀辩手也由弗莱堡大学的蔡葵获得。最后比分出来,双方的差距还是较大,可从现场情况来看,弗莱堡大学队的败不是“落花流水”,而颇有点“虽败犹荣”的味道。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09/images/101212_fulai3.jpg

快快乐乐的小团队。从左到右:蔡葵,冯海宁,李卓,韩娜芳。


  在宾馆的房间中,李卓和韩娜芳舒舒服服地盘坐在床上,冯海宁靠墙坐在她们旁边,蔡葵则搬了把圈椅坐在床边。他们四个人,看起来真是快快乐乐的一个小团队,他们和场上一样开放、轻松,让人很容易融入到他们中间。

  两名德国队员是从“辩论”、“辩友”这些词学起的

  此次比赛,两个老外韩娜芳和冯海宁颇吸引了一些眼球。韩娜芳的专业是中文,她认为汉语是很重要的语言,因为世界上说汉语的人最多,学习汉语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她看来,汉语是需要用一辈子来不断学习的语言。

  冯海宁用业余时间学中文,学了三年半了。他的专业是历史和政治。他看到中国小学生的历史课本已经有世界历史,而德国直到高中只学习欧洲历史,这让他受到触动。上了大学,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生兴趣,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的历史,他开始学中文。冯海宁喜欢的中国作家是老舍,他看过德语版的《离婚》、《二马》、《骆驼祥子》,以及最近翻译成德语的《四世同堂》。

  海宁说话的时候,李卓时不时纠正他的发音,鼓励他。说到老舍时,李卓插话说:基本上老舍的经典著作他都看全了,比我看得都多。很骄傲的口气。

  那为什么会挑选两名德国队员来参加华裔组的比赛呢?

  蔡葵揭发说:是李卓,都是李卓的主意。李卓很坦然地说:国际大专辩论会的目的本来就是推广华语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如果都让中国人去参加,对于汉语的传播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跟老师商量,定下了两个非华裔的队员。

  两名德国队员之前没有辩论的经验,他们是从“辩论”、“辩友”这些词学起的,每次四个人见面都会一起讨论一篇历届辩词,先帮助两名德国队员扩大词汇量。所以比起别的队来,他们多了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量”。

  韩娜芳摇着头笑着,慢慢地,字正腔圆地说:都不知道,都不知道。好像还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从对国际大专辩论会一无所知到经历了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赛场。

  抽签抽到中山大学队后特别高兴

  抽签的时候抽到与中山大学队“打”,是不是觉得死定了?

  这个问题一出,屋里马上变得热闹起来。

  李卓瞪大眼睛,挥着手说:没有,没有,我们特别高兴。因为我们对于辩论没有什么经验,对于任何一个队来说都是没有经验的。

  蔡葵接口说:我跟李卓开玩笑说,即使输,也应该输在强队的手里。

  于是,反倒没有了压力。只想到,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弗莱堡大学和中山大学那场的辩题是:网络是不是虚幻的。队员们以为中山大学队会提非常刁钻,非常难的问题。他们甚至担心正方中山大学提的压根就不是互联网,而是比较抽象的,比较广义的网络。于是李卓找了很多资料,几个人就一条一条地抠,一次为一句话应该怎么表达都争吵起来。他们准备得很多,把面铺得很广。

  大家在现场看韩芳娜的立论环节和冯海宁的盘问环节没什么难的,可据李卓和蔡葵说,其实他们两人都需要根据现场对方的立论来决定哪些讲哪些不讲,都要现场甄别和临场组织,对于两个外国人来说,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蔡葵说:中山大学的立论一出来,心想,好,不怕了,因为都准备到了。

  可是他们缺少的是临场经验,又上的是第一场,也没有观摩、揣摩的机会。

  李卓说:看历届的比赛,觉得自己在比赛的时候会马上做到去伪存真,挑出需要的。对自己的这种能力估计过高。真的比赛的时候,很多准备的东西没有机会说出来。

  蔡葵也说:从准备角度来说,准备得很充分,平时几个人也一二三说得清清楚楚,我们以为在现场能把自己准备的表述出来,可在现场,很多都没说出来。

  对此,李卓的话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我们都是第一次,通过辩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能挖掘自己,看看自己有什么潜力。

  个人小资料

  蔡葵因为机敏、幽默的现场反应和恰到好处的煽情被观众选为全场优秀辩手。他辩论时屡屡把妻子“搬”出来,高高张扬自己的幸福,于是他的妻子成了“全场最幸福的妻子”。这也是在准备范围之内的吗?

  不是,他澄清,其实我准备的总结陈词都没有用上。不过,他们都知道,我对此从来不隐瞒。说得含糊,听的人却心知肚明,是呀,场上不隐瞒自己的幸福,场下自然也不会隐瞒了。

  冯海宁是四个人中最小的一个,李卓摸着他的头说:他是属小羊的。海宁长得人高马大,棱角分明,接触时却觉得他沉静、随和,真的有点儿像只小羊。

  李卓在自己的资料中透露爱好之一是收集袜子,她脚上就穿着一双黑白条纹的很可爱的袜子,韩娜芳似乎也是袜子“爱好者”,她说:中国的袜子很漂亮,比德国的漂亮。李卓马上表示同意:德国的袜子大多是单色的,又贵。她指着娜芳脚上的卡通图案的袜子说:这就是在中国买的,这是小猫,这是小狗,很可爱吧!

  他们也真是可爱的一群。

  (刘曼毅/文)


(编辑:刘曼毅?来源:CCTV.com)


发表于 2004-5-15 2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访本届冠军中山大学队:难忘的并非场上的比赛(参赛队伍介绍)

[这个贴子最后由蒹葭在 2004/05/18 06:06pm 第 1 次编辑]

专访马来亚大学代表队:场上辩才夺人,场下本真可爱

——03国际大专辩论会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08/images/100577_ma2.jpg

陈锦添(中)是马来亚大学的主辩手


   采访马来亚大学代表队的时候是一个阴雨天,阴沉沉的云低低的压着,照例人心情不会好,况且这是夺冠呼声很高却刚刚失利的一群。为了照明,房间里的灯都开着,灯光明亮的黄晕散落在或蜷在圈椅里或倚靠在床边上的队员们身上,却意外地让整个房间充满了温馨。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08/images/100577_maquan..jpg

全家福

   当带着热带阳光味道的华语七嘴八舌地响起的时候,房间里的气氛显然由温馨跃升为热闹。马来亚大学代表队所有的成员齐齐地挤在房间里,除了我们已经熟悉的辨手甘彩珍、陈锦添、陈勋亮、黄艳馨,教练胡渐彪,还有队员陈健彬、元老级教练肖俊仁和叶文豪——当年胡渐彪还是队员时候的两位教练。胡渐彪如今升级为教练,这两位,则被他们戏称为“太上教练”。话题就从“太上教练”开始,马来亚大学有着很长的辩论历史,一代一代队员成长为各种辩论赛上的明星,一代一代明星学长又吸引了热爱辩论的新生力量,眼前这支队伍就是这样构成的一个金字塔。5名队员除了小一届的黄艳馨,其余都是一进大学就认识,为了共同的爱好,因了渐彪学兄的“明星效应”,加入了辩论学会。

  善辩的人给人的印象自然是伶牙俐齿的,那么这么一群能言善辩的人平时在一起,岂不是要吵翻了天?陈锦添首先更正对他们的定位:“其实,我是一个很害羞的人。”周围的朋友们立刻笑翻了天,陈勋亮大声嚷着:“你有见过一个害羞的人对大家说:‘我很害羞’?”大家又唧唧呱呱笑作一团,屋子里热闹得如同大学宿舍。平时讨论辩题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常常说着说着就离题万里,这个时候教练的功用就显示出来了,三位中一位宣称:“好啦,现在开始每人只许讲三句话”,一干人等马上接上:“这是第一句。”——没有办法,辩论学会的人,反应快是基础。平时不经意就会带出“职业素养”,训练的时候更是如此,一个论题七嘴八舌地吵,讨论的时候没有让步,只有协调,可是,各种意见总需要达成共识吧。房间里突然出现了戏剧中的停顿,所有的人看向坐在圈椅里的两位“太上教练”,胡渐彪旁白:“这时就由这两位担任控制、独裁的角色。”自然又是一阵笑。

  “讨论的时候通常有不同的意见,最后有教练、或是渐彪把所有的论点归纳起来,看哪个是最好的,因为在场上是辩手要讲话,辩手不能说教练让他讲的话,而是他应该说自己相信的话。”陈锦添说:“通常我们都是再商量讨论,直到所有的辩手都相信认同这样子的一个论点。然后在台上才讲得有信心。通常是大家一起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一个共识,然后大家拿着那个共识到场上去讲,这样的结果会比较好。”“马来亚大学队教练的好处是,如果你坚持不肯相信的话他们不会强迫你。”陈勋亮终于不再与自己这位队友做对,转而恳切地说。陈锦添狡猾的笑了:“辩手比教练大一点。”

  下面的话题要沉重一点了,半决赛马来亚大学队的失利出人意料,身为当局者的队员们怎么看待这个结果呢?每个人的脸上严肃了一些,本来嘛,这次参赛大家一如既往的认真,然而比赛胜负难料,难过当然是会有的。教练胡渐彪这样讲:“队员上台表现好,要有个目标往前冲,冲过之后输了,之间有个矛盾,这时候就有失落,重要是事后调整过来。余磊(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说过这样的话:‘辩论比赛嘛,过了就过了。’”

  过了就过了,不愉快的话题由教练叶文豪进行总结陈词:“比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胜负难料。总体来看辩手表现不错,大家发挥还好,每个环节都蛮好,失分是总体上。评分策略很难去猜到,输由不得自己。”

  房间里的空气不那么沉闷了,教练的重要作用此时显现出来,爆料大王陈锦添忍不住又大爆教练内幕:“教练会骂人的。赢了比赛,表现得不好,照骂不误,教练有教练自己的看法,他不管比赛输赢。也没有太特别的处罚,把你抓过来,打一顿……”屋子里的其他人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话题轻松了,甘彩珍笑着补充:“讨论中纪律问题很重要,很多人喜欢迟到,明明在冲凉,还说马上来马上来。这种人怎么办呢,不能骂不能打,打了骂了情绪低落,这样我们就有一个办法,谁迟到了谁就带食物来,带零食来给大家吃。”如此惩罚,真的奏效吗?陈勋亮连连点头:“真的奏效。那些冲凉慢的该迟到还是迟到,但是大家不会那么愤怒,因为有的吃,情绪也不会那么低落。”梅地亚的客房又变成了大学生宿舍,热带阳光晒过的普通话把晴朗的天气带进了房间,我们的话题似乎又扯远了。不过,这就是马来亚大学队员的本真,他们其实本来就是一群可爱的大学生。

  马来亚大学队参赛心语:

  教练叶文豪、肖俊仁:很高兴中央电视台这次邀请马来亚大学到这边来参赛,觉得不管我们是输还是赢,最重要的是参与。对于这次比赛的改革,我觉得利处大于弊处,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样的一个机会,可以到这样一个舞台来展示,对辩论也好,社交也好,都是很宝贵的。

  教练胡渐彪:这一届比上一届好,希望下一届会比这一届更好。

  甘彩珍:我觉得辩论很不错,我们平时学本科的科目,是不会从多种角度看某一个事情,这真的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周围发生的事情。辩论训练了我们的思维,所以是很不错的。

  陈健彬:这一次来这边,让我在辩论更上一层楼,我学到很多东西,这个机会很难得。也希望,辩论的这份意义能够让四大洲五大洋的人都去珍惜。

  陈锦添:辩论的意义,刚才文豪讲的已经很周到了,还有经验,都很值得学习。但是我觉得,辩论比赛,最重要的是交朋友。

  黄艳馨:我觉得没有办法再上舞台是很遗憾的事,我觉得舞台真的很漂亮,看上去很绚丽的样子。在舞台上站着有一种很特别的体验,这是本科念书的时候没有机会体验的。这是我第二次上大赛的经验,我觉得很宝贵。

  陈勋亮:虽然国际大专辩论会是一个电视节目,但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活动,对我们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和大众理性分析和课题探讨的能力。

  (温蓉/文)


(编辑:刘曼毅?来源:CCTV.com)

发表于 2004-5-15 20: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访本届冠军中山大学队:难忘的并非场上的比赛(参赛队伍介绍)

[这个贴子最后由蒹葭在 2004/05/18 06:10pm 第 1 次编辑]

专访澳门大学代表队:直面“一分之差”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10/images/102054_aomen2.jpg

澳门大学队倪明(中)

  很多人都对初赛第二场主席沈冰公布比赛结果时的情景印象深刻:新加坡国立大学869分,澳门大学——一个长长的停顿,然后一字一顿地念出,8—6—8分。当沈冰念出“8”的时候,镜头给了澳门大学的队员,队员们脸上一片失落。澳门大学因此失去了进入半决赛的资格。

  本届大赛,有两场一分之差,总决赛那一场,由于世新大学拿到了最佳辩手,“一分”就不被大家那么纪念了。而这一场的“一分之差”就应该是本届最令人瞩目的“一分”了。这“一分”是这样来的:7个评委中有4个给澳门队的分稍高一点,有3个给澳门队的分稍低一点,最后总分加起来,澳门队就低了一分。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10/images/102054_aomen1.jpg

澳门大学队车明星

  毕竟“一分之差”给人留的印象太深,虽然见到澳门队之前,计划是尽量淡化这“一分”,可是一见面,还是不自觉地谈起了这“一分”。

  澳门大学队的执行领队Slot先生说:如果执意要找出一分的差距在哪里,有三个方面:澳门队正式建队只有两年,经验还要累积,在现场把握上差了一点;二,和教练在排兵布阵上,还没有把规则更好地发挥出来;第三点,澳门队是反方,事业比家庭更重要,比较不讨好,说理比较强。今年加入了新评委,评委对辩论比赛规则的认识不同,会出现说理和煽情哪个更重要方面认识的差距。澳门队没有根据评委认识的差距在现场做一些调整,在现场主要还是说理,缺少一些幽默。

  澳门队的主力队员倪明透露,比赛后跟评委和嘉宾交流,他们觉得一分的差距基本算是打成了平手。这一分当然比较遗憾。可还是“说明有些方面做得不好。具体到队员,煽情、感染现场气氛做得少一些,让观众和评委听起来不那么容易接受。”很认真的表情。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10/images/102054_aomen3.jpg

澳门大学队陈典(右)

  觉得热爱辩论的人应该是张扬的一群,可是眼前这一群更是内敛、自省的。

  其实,在不少人的预期中,澳门大学能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打个平手,已经算表现得不错了。

  对此,Slot说:这是从澳门大学的过往看的,澳门大学不像其他大学那么出名。实际上澳门大学对辩论相当重视,通过普通话辩论除了可以增强队员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有就是通过辩论赛来推广普通话。这也是辩论队的一个使命。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10/images/102054_aomen4.jpg
澳门大学队李莎莎(右)

  显然,澳门大学队对自己的要求要高得多。

  Slot领队提到了“普通话辩论”,因为在澳门大学有三支辩论队:粤语辩论队、英语辩论队和普通语辩论队。相较于前两支辩论队,普通话辩论队在澳门大学是比较年轻的。倪明并不讳言,在普通话辩论方面,澳门大学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因为除了从内地来的学生,其他很多学生的普通话根本没法参加辩论,听快速激烈的辩论也成问题。

  可令人欣慰的是,普通话辩论队成长得很快,成立两年,队员从不知道什么叫辩论,到能站在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赛场上,与强队打成平手,而且在立论和理论的处理也有自己特点,受到了肯定。这坚定了队员们的信心,他们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

  因为澳门大学队有着这样特殊的使命,他们在澳门备受重视。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为他们提供经费,这次来参赛,临行前,他们还受到了隆重的饯行。

  那会不会因为这个也增加了压力呢?Slot领队说:领队和教练会有压力,尽量不给队员们压力。

  可有时候压力并不只来自外界,也会来自内心一贯的完美主义。

  不知为什么,觉得队员倪明就是这样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在场上的表现很引人注目,说理严谨,咄咄逼人,可谓滴水不漏。可能是他太深入到自己方的论点(事业比家庭更重要)中,以至被现场观众戏评为“将来最有可能成为工作狂的人”。

  他在场下让人觉得是沉稳却有些内向的。是不是太追求完美太过内省还没有缓过神来呢?领队Slot说:他平时就是这样,只不过玩的时候也很能疯。

  其实,倪明与澳门大学结缘正是因为辩论。他本科时在厦门大学就是辩论队的成员,本届评委李琦老师是他的教练。学校的、省级的、全国的比赛他都参加过。倪明说,正是看重他这一点的经历,领队才把他招到了澳大。

  他现在在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读研、当助教之外,也是辩论队的助教。

  来到辩论队还不到一年的漂亮小姑娘李莎莎说,其实我们都受他的风格的影响。平时也是他带我们。

  什么样的风格呢?应该是以理服人,追求逻辑的谨严和完美表现吧!

  (刘曼毅/文)


(编辑:刘曼毅?来源:CCTV.com)

发表于 2004-5-15 2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访本届冠军中山大学队:难忘的并非场上的比赛(参赛队伍介绍)

[这个贴子最后由蒹葭在 2004/05/18 06:13pm 第 1 次编辑]

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温润如玉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10/images/102131_x1.jpg

  我们最早认识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的选手们,是在他们提供的个人小档案上,说是认识,无非就是知道每个人的年龄、专业、简历之类。新加坡国立大学队的档案却有些特别:每个人煞有介事地写上了自己的星座,好像这不是一个严正的个人资料的填写,而是在同学录好友册上随意的留言。

  我们的采访在女孩子们的房间里进行,吴天是有洁癖的处女座,可面对一屋子东一堆西一堆的衣服她笑嘻嘻地辩解着:“我这是乱而有序”。这个有着甜甜笑容的姑娘,就是在93年看了狮城之战之后,对辩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93年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影响了不止一代大专学生,在中国是这样,在首届辩论赛的举办地新加坡同样如此。三年前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了新马大专辩论赛,接着参加20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结束后,对辩论有兴趣的同学们意犹未尽,就自己组织了一个“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辩论队”,并在学校注册成为一个学生社团,有正式的老师,有自己的队员,每星期聚会一次,每年都会招新生。吴天很开心自己能参与这样一个社团,因为大家是有着共同爱好而聚在了一起,彼此之间格外合得来。

  坐在一边的陈国坤频频点着头,这个巨蟹座的男孩子,据说是新国立队的“星座狂人”,那么巨蟹座有什么特点呢?陈国坤如数家珍:“巨蟹座居家,是新好男人……会很喜欢在家的感觉,但也不是那么恋家。”——实事也是这样,这个马来西亚男孩高中开始参加辩论,在马来亚读的是华语中学,学校有传统,每年都会办高中校际辩论比赛,那时候起他就开始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后来果然离开家到新加坡念大学,知道新国立有这么个团队,顺理成章的成了其中的一员。

  学生社团的华语辩论队一直保持着辩论练习,而参加这次比赛之前,更是做足了练习、准备。那么比赛之前大家对大赛有什么样的预期呢?吴天认真地想了想:“差不多像现在这样。”转而微笑了:“对大赛的目标没有预期,但对自己会有预期。”“我们准备了18天,准备两个辩题。最后决赛的辩题没有准备。反正打到半决赛就大功告成。我觉得我们总体的实力还是输一筹,输是情理之中。”女孩子一如既往地微笑着,而这时刚刚结束比赛,在这场比赛中,他们失利了。

  对于比赛的失利,教练和队员们坦然的面对着,有如一潭温润平静的池水。他们的辩论风格也是如此,赵林评委一言以蔽之:“新国大以情动人”。但是对于自己在比赛中的失误,他们也看得很清楚。比如点评嘉宾舒乙先生提出整场辩论辩“爱”却“回避爱情”的不足,吴天知道:“我们不够主动,我们没有抛问题。对方抛的问题不是爱情的,我们回答的也就不是爱情的。有一些题目我们可以追着去问,比方说,当他们说:很爱很爱你的时候,让你走。让你走,可我还是爱着你。还是可以追着问,这并不矛盾。中山大学立论很崇高,可是会用很感性很温柔的话跟你说,让你不忍心与说他们哪里错。后来想想,唉,不对呀……”不管怎样,在紧张的辩论场上,得与失都在所难免。那他们在底下认为爱和被爱哪个更幸福呢?陈国坤认为:“相爱最幸福。”吴天却说了一长串:“最幸福的就是你爱上一个也爱你的人,你被一个你也爱的人爱。真的是最幸福了。”说着又露出了笑容,队友们称她:“吴天是微笑的招牌,笑容特别好。”陈国坤补充:“她一向很爱笑的。现在是幸福的女人。”

  享受着爱着或者被爱着的幸福,却要在舞台上用激烈的方式争辩生活中谁也说不清的问题给大家看,辩论这种的方式是不是有点做秀呢?队员们讲了自己的看法:“辩论不能算虚假。只能说台下真的得花很多准备的功夫。临场的一些笑料或者说抖的包袱其实也是准备得好的。”“准备的时候,大家投入了很真诚的感情。准备的时候,大家真是有的时候吵到闹翻天,真的是心里很激动,想把自己认为对的话说出来。”虽然说辩论赛总是要有那么一点表演性质,但是用心对待,表演也需要真情投入。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10/images/102131_w.jpg


  两场优秀辩手获得者陈晓欢姗姗来迟,对于自己获得了两场的优秀辩手荣誉,他却首先提到了赛制,因为他觉得是改革的赛制的给了他发挥的余地,新赛制提倡大家“辩”,就看大家谁辩得好,谁临场反应能力好。而他自己“反应得快一点”,并且“参加过一次,有经验”,“有了经验,就会更加镇定,反应就快一点”。因为有点经验,所以在整个队伍的组织过程和准备比赛过程中都会带个头儿,陈晓欢和吴天都参加过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自诩是老队员了,这一次带两个“新队员”来参赛,对他们的希望就是能把新国立辩论的传统传下去。


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20031010/images/102131_l.jpg

  温文、谦恭的领队梁秉赋博士可以算得是新国立队的“形象代言人”,一直坐在一边微笑不语的他认为比赛“第一场还没有热起来。但是比赛一场比一场精彩”,给采访做了总结陈词。

  (温蓉/文)


(编辑:温蓉?来源:CCTV.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9:06 , Processed in 0.0482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