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3|回复: 4

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一些思考(欢迎争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0 14: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dminope=light0sun|herolandis|威望由 1 增加至 2|长期贡献|1127745809][背景资料]
                 《中国大学收费是世界最高3倍 可能形成断裂社会》

教育、医疗、住房三大消费一段时期以来被称为国人头上的“新三座大山”,那么,国人的教育负担到底多少才比较公平合理呢?新华网2005年6月13日有一则《教育部规范高校收费普通专业每年不超过六千元》的消息说:今年北京高校收费标准稳定,除了艺术等专业收费每学年在万元左右外,其他普通专业收费一般在5000元、5500元、6000元三个档。
高校只许收学费和住宿费,违规收费一律没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算过,按照现在的日常运行成本粗略计算,理工科人均培养费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1.2万元至1.3万元。

  如果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占每生每学年平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的规定,理工科学生最多应缴学费3750元,文科学生则应在3000元左右。这样看,有关规定的收费“上限”事实上是一个“提价令”而不是“降价令”,其“规范高校收费”的目的也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对于目前的收费水准,教育部有关领导曾说,相对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目前中国高校的收费标准不能算太低。有钱人毕竟是少数,我国还有9亿农民,一个农民光靠种粮食,供一个大学生是不容易的。而此前不久,该官员曾说,相对于培养成本,现在的高校收费不能说很高。

  这是一个颇有些矛盾的说法。不妨让我们看看目前的高等教育收费及其他各项开支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上。2005年5月9日上海《文汇报》消息:香港《文汇报》援引英国《观察家报》的报道称,独立组织“教育政策研究所”5月8日公布“全球高等教育排行榜”,日本成为学费开支最昂贵的国家,新西兰排名第2,英国则排第3。“教育政策研究所”比较了16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开支,结果显示日本的开支最贵,学生平均一年的教育支出为8930英镑(其中包含五六千美元的学费──作者注),而且没有学费减免。芬兰的学费最为便宜,1年的平均教育支出只是2.68万港元,紧接的有每年平均支出只有2.7万港元的荷兰,以及每年平均支出为3.2万港元的瑞典。欧洲国家平均的教育开支在4.29万和5.9万港元之间。相关人士表示:“芬兰的高等教育开支比大部分国家低5至15倍,比日本更便宜29倍。”

  从绝对数字上看,日本的学费可能的确是世界最高,每人一年教育总支出8930英镑,包括学费和生活开支。按1英镑相当于人民币12.34元的汇率计算,一年费用为每人11万元。但是,比较绝对数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要充分考虑的是相对购买力。旅美学者薛涌在2005年6月1日的《东方早报》写道:以人均gdp算,中国仅在1000美元上下,美国则为3.6万美元,日本也超过3.1万美元,分别是我们的36和31倍。考虑到日本的人均gdp是我们的31倍,那么从支付比例看,其支付11万元仅相当于我国居民支付3550元!而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包含学费、住宿费等所有开支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有的光学费就每年超过1万元。

  也就是说,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支出是世界最高的3倍以上!颇有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步天下”气象。还应该考虑到,从人均数万美元收入里支付11万元人民币跟从人均不到一千美元里支付3550元,是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绰绰有余,后者可能连养命钱都不保。更何况我们现在9亿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远不到3000元。

  我十分赞同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黄卫华的观点:教育资源相对于教育需要来说总是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仅仅是中国教育高收费的浅层次原因,深层的原因在于教育供给垄断和教育供给等级化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企业化行为、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资本化。说白了就是教育权力寻租。“教育产业化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虽然教育部门不承认教育产业化,但是政府的决策,包括高校扩招和高校收费都是按照教育产业化的理念来做的。”在教育垄断和等级制不除的情况下,这实际上是只许自己的权力产业化,不许别人的教育权利产业化。

  在这种情况下,“扩招的一代”即使作为同时代的“佼佼者”,同样必须为别人──也就是他们的父兄辈的错误决策买三份单:第一份,为扩招的大学基础建设买单,付出世界上最昂贵的学费(据黄卫华介绍,目前高校所有的钱,40%用来发工资;35%用来盖房子;25%用于其他方面日常支出);第二份,为扩招后大学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买单;第三份,是将来要买的单,为大学学费阻断了万千贫寒学子的上升之路、进而有可能形成阶层固化的“断裂社会”买单。 (童大焕)来源:《科学时报》 

  调查结果:

  搜狐网发起关于大学学费的调查,截至今日下午16:00,投票人数25223,其中 96.83%的网友认为目前中国大学学费非常高,只有3.17%认为可以承受。

  在关于大学学费昂贵的原因调查中,29.89% 认为国家投入太少,学校必须依靠学费来运营,40.54% 认为学校对学费的开销不当,存在乱花钱现象,而29.57% 则认为是因为目前居民收入严重不均,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低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14: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一些思考(欢迎争鸣)

[这个贴子最后由herolandis在 2005/7/20 02:38pm 第 3 次编辑]


   中国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是正如在一个普遍的粗犷型农业国家发展重工业的方法一样,以中国今天的综合国力希望在所有方面进行高投入的发展,采取的只可能是畸形的发展模式。

   教育产业如此,房地产如此,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的畸形发展。

   说白了,之所以今天大学教育面临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决策者即不愿把一些大学变成“精英教育”的摇篮,又不能正视“专科教育”所带来的压力。其实大学和专科的区分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理念,他提供不同的受教育者以不同路径进入社会的选择。但是根据中国人长期以来的误解,认为“专科”就不如“本科”,从而采取歧视性的对待方式,导致教育市场的扭曲——对“大学”的过分依赖和对高等学历的热烈追逐。

   很显然,当过多的人追逐过少的机会的时候,一种未被整个教育系统开放的权力就产生了膨胀,从而导致实质上的“寻租”出现。正因为如此才会导致“专升本”和“扩招”蔚然成风,整个大学教育的系统在利用这样一种不公平的市场机会积累资本,发展自己,增强竞争力。于是大学沦为一家家经济机构,其经营理念不是“高新”而是“规模”。尤其是在“专科院校”对“本科文凭市场”的市场准入被打开后,这种逐利性的扩张愈发不可收拾。

   但是稍微有一点头脑的人就应该看到,这种通过畸形的投入产出比导致的教育产业的“欣欣向荣”存在有毁灭性的隐患,其危害无异于一般意义上泡沫经济的虚假繁荣。其可能的后果是:一、高等教育机会本身价值下降;二、高等学历贬值;三、“供”“求”不能维持这种不正当关系时发生破裂,并造成连锁反应;四、大学教育本身的庸俗化;五、也是最具危害性的,因为人才阶梯的培养不合理威胁到国家今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

   对比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模式,虽然也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但不同的是,今日中国的教育产业,是通过国家公权力这一具有强制性而又能直接扭曲市场的手段进行扩张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对教育不是关心的太少,而是太多;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依然不够,但是整个教育体系内部的官僚机构却大显身手。

发表于 2007-11-1 19: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正在发展,正在改进,以后还是有希望的!
发表于 2007-11-2 21: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发表于 2007-11-10 1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2:09 , Processed in 0.0510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