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45|回复: 38

[自荐精华] 结辩的风格和反驳的优先级(原创拙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7 13: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惟恋梧桐 于 2009-9-27 13:20 编辑

胡建彪曾经说,四辩就是打扫战场的。具体而言,主要是三个任务:对方有哪些伤员,赶紧扑上去补两刀捅死;自己有哪些兄弟受伤了,赶紧抬回来救好;把战利品啊啥的都抢到手,把旗子竖起来。
这段话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四辩的3个职能:给予对方立论最后击、给予己方体系最后阐述以及基于辩题的最后升华。话虽如此,但是结辩时间有限,要在短短几分钟内把3大任务都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许多优秀的结辩在“破”、“立”和“升华”中,都有不同的取舍。也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结辩在华语辩坛出现。
根据梧桐的观察,结辩风格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种:
1、反驳为主,蕴立于驳:
   这种风格的典型是01国辩马来亚大学的胡渐彪,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把对方的立论从定义到标准到底线到分论点一层层的剥离,或是将对手的逻辑证伪,或是证明对手逻辑偏题。待到把对方的立论驳的惨不忍睹了,最后再收一下,将自己没有说清楚的立论进一步阐述。
   这种打法的优点有三:
    一、通过最猛烈的进攻,能够最有效杀伤对方立论,让对手辛苦一场辛勤构建起来的逻辑体系从形式上被推倒。
    二、现场效果极强,即使是准备好的反驳也能给人以很强的临场感。并且,相对另外两种风格,这种结辩给予了突发事件(对手新奇立论)充足的应对时间,不至于因为准备过多而束手束脚。
    三、对于逻辑性强的辩手,即使语言组织和知识底蕴稍差,也可以不惧任何对手。所以理工科学校和国外辩手比较喜欢这种模式。
   但是这种打法也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辩论的终极意义在意说服而不是反驳。这种非此即彼的两分法式的总结的手段方式却主要在反驳,其与辩论精神略有相悖。退一万步讲,就算证明对方的论证全是错的,也不代表己方辩题成立啊。
   其次,由于时间有限,在着重于反驳的同时,也牺牲了进一步申论的机会,也挤占了价值升华的空间。这使得,在之前己方立论没有说清楚的情况下,一旦反驳不能得手,将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不过总的来说,这种反驳在实战中是非常有效的,胜率也高,执行也相对容易些。关于反驳为主的结辩,胡渐彪在01年的3场比赛给出了近乎是教科书式的3个模板。有兴趣的辩手可以仔细的观看、研究、摸索,然后吸收为属于自己的总结风格。

2、升华为主,蕴驳于立:
   很多第一次看黄执中比赛的辩手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哇,原来辩论还可以这么打!”但是也有很多辩手会产生疑惑:“他的稿子是不是事先准备然后背一下啊?”
   其实这就是很多初学者的误区,认为反驳才是临场的,而陈述则一定是准备的。其实,反驳也可以随意准备的,而申论和价值升华也可以是基于现场做的。典型的比赛,可以参看95国辩的林正疆、03国辩的黄执中以及05湖北省赛的邓哲。
   这种结辩风格的特点可以做如下的归纳:在结辩的时候,以之前环节所没有的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今天的辩题,先把己方的之前没说完的逻辑说清,然后更进一步说出新的价值理念。
   因此,这种打法的优点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和维度说清楚自己的立论,不至于让评委和观众在听完一场比赛之后仍旧不知所云。有些时候,立论在自由辩论没有讲穿,但在总结一下子点破,听众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次,能带给评委和观众全新的思考。由于引入了新的视角和价值的升华,使得听众在聆听总结的时候不仅仅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看一场斗嘴,而是真正的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思维进化。
   然而,这种打法执行却不是那么容易。一个辩手要想驾驭这种打法,必须有极深的知识厚度和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一旦底蕴不足却试图强练升华,不但没什么好效果,还会给人“有背而来”或者滥煽情的感觉。而“新手学黄执中必死”,似乎也成为了辩论圈内的一个普遍现象。
    天山童姥刻在石壁上的武功,不允许她的弟子在40岁前去练,并不是因为她小气,而是因为内力修为不到家,强练有害无益。

3、平行驳立: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总结套路,先归纳总结对方的几处错误,然后再进一步陈述己方的观点。比较典型的模型可以参看99国辩路一鸣的总结陈词。不看模型也可以,因为大部分的结辩用的都是这种风格。
   这种风格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稳”字:它既包含了反驳,不至于现场感缺失,也有一定的区间来化解对方的奇兵;它又包含了申论和升华,所以不像反驳为主的结辩那样只破不立。
   然而,这种看似破与立结合的风格却也不是那么好操作的。到底反驳多少,反驳什么?到底重申立论还是价值升华?当破和立都要追求的时候,却会发现也许会陷入没有一个能够讲透的窘境。
   并且,稳妥也常常意味着牺牲掉属于自己的特色。从初学者使用的效果来看,又很容易受到准备的束缚。

梧桐以为,以上三大种风格本身都是中性的,无所谓谁优谁劣,到底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辩手自己的风格体系,要根据具体的比赛情况而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结辩方式,反驳和申论如何进行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那结辩的反驳该如何进行呢?梧桐将按照优先级进行分析。
最优先:立论的前提,通常表现为定义或标准。在场上往往会发现这种情况,双方的定义或者标准完全不一样,却各自能开展一整套的形式逻辑体系。此时必须先攻破对手的前提,才能开展交锋。
比如CDA复活赛,“人类因勤奋/懒惰而进步”中,正方的“因”定义为“凭借”,而反方的“因”定义为“原因”。此时比赛双方如果不攻破对方的定义,就根本无从反驳对手的分论点。
而标准的不同也会导致相同的影响,比如08名校杯“拼车出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正方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交通效率的提高,反方的标准则是是否有利于环保,差之千里,场上根本打不到一起去。
如果把立论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定义、标准就好比大树树根,而树干、树枝都是从树根衍生而来的。如果不把对方从根上刨掉,那么对方的枝叶即使都被砍光,却总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而根一旦被刨掉了,就再没活下去的希望了。
有的时候,立论的前提还可能是一两组数据。比如在“应该/不应该炸毁长江大桥”中,长江吃水深度就成为辩论讨论的基础。
第二优先:对手的防御底线。所谓底线,就是对手退无可退的那条立论以及防守的根基。在有些时候,底线与前提是重合的。
举例子的话,在“网络加强/促进人际交流”,正方的底线就是“网络交流只是现实交流的一种补充,而没有替代性的效果”。如果一方守不住自己的底线,那么自己的立论大厦将可能立刻崩塌。相对应的,如果能把对方的防御底线给击破,也能够摧毁对方的立论。
第三优先:对方的主要火力点或者主要事例,这个很好理解。在抗日电影中,中国士兵首先要干掉的一般都是对方的机枪手,辩论场上也是这个道理,将对手的机枪或者机枪手干掉,就离胜利不远了。
第四优先:对方的次要火力点和次要事例、数据。这一些东西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做纠缠。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握不清楚辩论的脉络,大局观不强,总是把对方立论中一些很浅的逻辑错误抓住狠打,浪费时间不说,还放掉了大鱼。
忌讳:花大量力气反驳对手的口误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同样的,重申己方观点也有优先级,大体顺序和反驳优先级一致。然而,已经在之前的环节说清楚,或者通过结辩前期的反驳打击到位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所以申论首先应该讲述的是之前没有说清,或者被对方歪曲了的内容,接着才是其他的论点。
在重申完自己观点后,如果有充裕的时间,价值升华就是锦上添花的存在了。当然,在价值打法中,整个结辩都是在升华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那真的就很考验辩手的内力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3: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京剧的
发表于 2009-9-27 15: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2# 惟恋梧桐
哈哈,看了之后突然思路就清晰很多了,太感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8: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其实我很心虚的
发表于 2009-9-27 19: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到位,表谦虚啊,厉害厉害,受益颇深~
发表于 2009-9-27 21: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文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09: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就当科普文吧
发表于 2009-9-28 10: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复杂了啊~
发表于 2009-9-28 12: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8# herolandis
这还复杂?
发表于 2009-9-28 22: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很不错啊~谢谢了~~~~~~~~~~~~
发表于 2009-9-28 22: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rolandis 于 2009-9-28 22:29 编辑
8# herolandis  
这还复杂?
京剧大人 发表于 2009-9-28 12:30


把“主次”分成这么多层次,对于发言者和听众来说,都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但是“复杂”只是一个对性质的评价,并不代表我反对在任何情况下这么去分析。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2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蒂斯都说复杂了,那必然是非常复杂了,以后会注意的~~~`
发表于 2009-9-29 14: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也主要是做结辩,受益良多……我觉得争取观众的情感非常重要。
发表于 2009-9-29 16: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90%的四辩而言,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做好赛前准备,对要说什么做到心里有数,不要相信自己可以临场组织出高质量的结辩
发表于 2009-10-10 15: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妙不可言!
言可不妙啊!
发表于 2009-10-13 12: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类很好,就这样教小朋友们……
发表于 2009-10-27 13: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四辩的神贴!!!
我刚做四辩不久 原来做攻辩的 突然学长让我做四辩  正愁没有经验 看了这篇文章 获益匪浅 感谢LZ
发表于 2009-11-22 11: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好样的!!给四辩福音啦!~~顶起~我正愁呢!~梧桐万岁!·
发表于 2009-11-22 1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顶一下!!呵呵  四辩的确太重要了
发表于 2009-11-26 18: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见略同,我打了几年四辩了。。。心得差不多,尤其是引用胡建彪的话,太有道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03:56 , Processed in 0.0954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