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63|回复: 5

[自荐精华] 辩论必须认真对待的几个学说(1)--伪辩论学说“辩论赛要常变常新”(完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6 01: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辩论赛要常变常新”
      不知道是哪个高人提出来的,依稀记得最早出现在目前为止专业性最强的10本辩论赛书籍《舌战攻略》上面。实际上,辩论赛制的不断革命性改进以期同时提高辩论赛的水平与观赏性,是舍本逐末的想法。

     真正的提高辩论赛观赏性以及思辨水平其前提在于提高辩论队的整体素质,而提高辩论队的整体素质,就需要提高论赛的评判体系。
    正如郭绍虞师兄说过:文学高峰的到来,之前文学批判理论的发展功不可没。而高水平的对文学批判的批判,才可以真正的提高文学批判理论的发展。
    目前为止对辩论评判体系的批判,主要钉在黑哨上,甚至出现了若干支以输了比赛就骂黑哨闻名的队伍。这又是一个本末倒置。
    如果评判体系建设不好,很多宣泄性的评论就会以辩论学术性评论的外衣出现而代表着对辩论评判体系学理研究的主流,在辩论赛评判体系的批判上辩论赛理论界有着太大的区域空白以及研究盲点。
    辩论赛的评判比体操或者演讲比赛有着更多的主观性,出现叫好不叫座的辩论队很常见,赢得场面输掉比赛也很常见,证明了观点却被技巧裁判输很常见,展现了技巧赢得了场面被观点裁判判输也很常见,赢得了场面证成了观点却被风格教条裁判判输也很常见,这些现象发生之时,有相当部分,其实是出于评判真诚的判决。

   如果缺乏对评判手段的科学批判,或者说缺乏充分的对评判手段的反思。
   必然产生了如下对辩论赛的定位并且在相当多的辩论赛组织者脑海里面根深蒂固

     暨是辩论队的首要原则是必须在当前赛事或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通过对某一时期某一场合评委的审美嗜好的揣摩以及对赛制的专研,在道德许可或者自己的道德感所认可的基础上开展无所不尽其极的取悦评委的训练以及赛事准备操作活动。
     赛制的更换,或许仅仅是取悦评委的具体方法更换而已,本质不变。

     如果是辩手,其实第一眼会发现,某人试图 评判体系要常变常新 来替代 “辩论赛要常变常新”的观点。其实,某人仅仅是说,如果不发现当前评判体系的问题,你无论是赛制变还是不变,评判体系改进还是不该进。都对辩论赛没有任何质上的帮助。

     辩论赛常变常新,其实规避的是什么?

    其一是“有背而来”
    首先:说个无关的话,这东西不是改进赛制可以避免的。有历史以来最恶心的赛制“07国辩赛制”,在07年11月国辩的6场比赛里面,50%以上即兴的四辩稿已经占了很大的成份了。所以,坏赛制也可能会出现临场陈词。有背而来不能怪赛制。
   而且,至少目前的训练和备战手段,除非是100%临场抽题目,背稿照样可以蒙混过关。
完全可以猜测对方可能出现了10多个观点,准备好反驳模块。现场背诵下来。
   即便是,你知道对方是使用模块猜测法,你有证据证明人家是背诵的吗?

    其二是流水线生产的辩手。
    这样的辩手,激烈但是并不精彩,成功但是非常乏味。
    评委和组织者或许试图通过赛制的变换,阻止辩论队伍针对辩论赛制进行的针对性训练。
    实际上:辩论赛无非分为
   规范性陈词
   攻辩
   自由人对话
   自由辩论
   四大类。只要针对这四大类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基本上就可以通杀各种赛制了。

比如规范性陈词:辩手可以通过写作或者背诵20篇以上的经典陈词。熟悉了辩词架构。
然后不断的在模拟赛前,猜测出对方可能出现了几个甚至十几个观点,进行辩词通用骨架和赛前准备模块的拼装。在比赛的时候制造出一个,看起来临场,或这即使认为他是背稿也没有证据的陈词。这种拼装,必须经过反复的磨合。一般成品的辩手,至少有过几十篇拼装和磨合的经历,将发言时间通过生物钟精准的控制在2分55秒左右。

攻辩,攻主要是扣帽子和偷换定义等诡辩方法的锻炼,更重要的锻炼是如何掩盖自己扣帽子和偷换定义的技巧。
       答主要是通过长期的1V4的辩论练习,使辩手具备充分耗尽对方时间以及形象制造大量绝对正确但是毫无意义观点的能力。有部分辩手甚至形成领导讲话般的本能:
     比如只要灵活运用,“这个问题很好,要理解XXX的问题,必须要认识到yyy的意义”,基本上可以回答所有的问题。即使回答不了,这几秒钟的时间差,也给辩手制造了偷换对方问题的机会。行为学是辩手制胜必须学的东西。

自由对辩和自由辩论:也可以通过平常经常性的1V2,甚至1V4,的训练。进行锻炼。
首先要做的是:时间的控制。通过专心设计的记录表,分析每个辩手的发言频次以及单次时常。不断改进。达到抹杀辩手以及观众兴趣的目的。

  赛制的改进,是有价值的。比如是4改3 4改2,至少有如下好处
  其一:跟沙滩2人排球一样,给生源不好的学校凑齐2名高水平上场队员的机会。从而提高了辩论赛的广度,以及赛事的平均水平。
  其二:更能考验辩手的个人水平。
  其三:辩论队组织可能更加容易,4个人就可以组织一起一次辩论模拟赛。

  当然也有辩手的反对,列举非常有趣的观点如下
  1,三(2)个人的辩论赛能叫辩论赛吗?
  2,要对付对方的诡辩,科学研究表明,一个队伍至少要四个人。
  当然也有非常有趣的支持的观点如下
  1,现在3人制辩论赛已经成了时代的主流,再搞四人辩论赛是观念的落后。
  2,这么多赛区进行3人制辩论赛,这说明三人制辩论赛一定是很好的。否则这些队伍都是傻子嘛。

   当然辩场套话,有作用并不能证明有决定性作用。
   而且目前实践中,赛制的改变,也没有解决有备而来流水线辩手的两大造成辩论赛观赏性下降的难题。

  当然有一个观点,我也没有提。其实很多组织者改进赛制,是希望增加辩论赛和观众的距离。
  笔者认为,正是和观众适度的距离感,才造就了辩论的魅力。
   为了取悦观众,而制造一些,所谓和生活相关的辩题,实际上是阉割了自己的魅力。辩题不能太形而上,也不能太菜市场化。能够展现辩手和观众在语言技能以及分析方法上的差异的辩题就是好辩题,而坏辩题能够让好赛制做很多坏事。

  或许,长期稳定的辩论赛制,合适的辩题,科学的评判体制,能够让更多的辩手逐渐发觉辩论赛以及辩论的本质,增加了优秀辩手的绝对人数,自然辩论赛的精彩性能够提高起来。
至少,最成熟的33344新加坡赛制,造就了,目前最伟大的10场华语电视辩论赛之一的武大VS马大之战。

   95-97年的辩论黑色3年,其实并不是赛制的问题,而是评判体系审美观的问题。或许,95年林正僵夺冠,或许97年就是另外一番样子了。

下篇:辩论必须认真对待的几个学说(2)--伪辩论学说“辩风”(完整版)
作者:姚啰嗦--原教旨欧美法律剧和欧美演讲辩论学派主义者。

顺便
宣传一个辩论杂志网站http://zazhi.bianlun.net
提供1-3期《辩论》杂志下载
真诚的招募  熟悉PHP 或者 熟悉 网页美工 或者 熟悉辩论热爱辩论的 工作人员。
本杂志是原教旨公益杂志,为了记录我们这个辩论时代,为了让这一刻我们的辩论在历史上留下几年,参加了除了锻炼和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无聊的闪光的辩论事业之外没有任何收获,所以,我们只招聘智商和我一样的傻子。
我们只是想出一份,当若干年后,或者说10多年后,我们都已经彻底远离辩论,当我们抱着孩子,无意中翻到,能让我们潸然泪下的杂志。

请校内信联系,非诚勿扰。
发表于 2009-11-13 22: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顶一下、、、 辩论是个很纠结的没事找事的过程。。
发表于 2009-11-19 2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小问题,版主所认为的,最伟大的10场华语电视辩论赛
是哪十场呢?
发表于 2011-11-29 16: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校内账号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0: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一般来说所有辩论到最后都是损益比的交锋,而一个损益比成不成立,优缺点的交换是不是划算,是不是值得提倡,这些就都是价值判断的范畴。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14: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03:48 , Processed in 0.0474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