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36|回复: 13

转帖:散装7年之痒——商学院05级研究生胡生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湘大待了7年,也打了7年的辩论赛,是老熟人了。7年,这也许是个比较长的时间,但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一个热爱或专注于某一事业的人来说,再长的时间可能都是一瞬间。这一次承蒙校学生会邀请撰文,而且是要写感想,一听就是散文。而本人最不会写的文章就是散文了,没办法,现在只能硬着头皮风雅一回了。不过,我始终摆脱不了辩论的语气与格调,毕竟7年的时间已经养成了这辩论的八股之风,那接下来我就以时间顺序为大家散装一回7年当中的事与情,不说则罢,越挠越痒。    第一年
    从高二开始接触辩论,现在想起来,当时还比较正式。而且在正式接触之前也常常观看中央一套那个12演播室的大专辩论赛,每次都看得热血沸腾,甚至睡不着觉。走入大学的第一个年头,院里面开始举行“挑战杯”辩论赛。现在想起来那回子挺不公平的,我们班第一场就走人了,因为我们对抗的是大二国贸五个班的联队,不过,那一场的最佳辩手没给他们,万幸。
经过那次比赛,我收获并不多,感觉和高中没什么两样。直到后来,当院里面通知我准备正式上场去打百灵鸟比赛的时候,我吃了一惊。湘大很少有大一的就正式上场比赛的,在我之前好象只有两、三个。我当时挺兴奋的,然而后来,内部的矛盾与组织上的冲突将我们新手这份天真淳朴的激情敲打得体无完肤。商学院在连续三届亚军之后一泻千里。
    虽然在队里没有太长时间,而且玩心很重,但集体荣誉感还是很强的。所以,后来的一两个月里,意志一直比较消沉。有一天,碰到了其他院系的几个辩手,也是大一的。经过一阵相互的诉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很多院内部都是矛盾多多,而且组织管理上也是漏洞百出。很多有天赋的辩手寒心了,从此不再理睬辩论艺术了。真是应了红楼梦里的那句话,“谁家后院无风入”。我马上认真思考了一下,并结合自己和他们相似而的遭遇,总结出一个道理:培养一个顶尖的辩手需要时间,但是毁掉一个好苗子只要一瞬间,所以老辩手应该负起责任来,首先是自身的完善,然后考虑清楚如何去带新手,尽可能不要误导他们,造成一届误导一届、一届再又误导另一届的恶性循环。我当时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在商学院把“恶性循环”的机制拆除掉,建立新的更有利于发掘辩手潜能的弹性机制。而且,自己的心里一直有一种观念——不能只做一个将才,更要做一个帅才!
    第二年
    有了第一年的教训,第二年我和几个搭档从头再来,一年当中没少花工夫在辩论上。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天是黑沉沉的天,地是黑沉沉的地”,没有老辩手的指导,只能自己一步步去摸索。颠到了图书馆,找到了盛满有关口才方面的书的书架子,感觉如获至宝,跟到了家似的。短短的半学期,从全国比赛到国际比赛,从名校邀请赛到首都高校联赛,从辩词精选到赛后评论,从书面记录到影象资料,我算是把高校辩论的历史嚼了个遍,都快赶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了,至今依然可以如数家珍,许多经典辩词张嘴就来。自己也不含糊,立刻按照许多名校冠军的训练模式开始了自我的修炼,首先体会到的是“工夫在诗外”。而且,这一点也有高年级的师兄为我指出来过,说我不能只靠临场的反应,那是不可靠的,关键还是知识底蕴。(这一点的理解和融通对我日后的辩论修为影响很大。)领会之后,原本杂而不精的我,一下子精读了大量社科书籍,有时候把自己膨胀得找不着北。
    “开弓没有回头箭”,光充电可不行,还要实践检验啊。可惜老辩手不管我们,没有什么比赛能提供给我们去锻炼,我一时间有些着急了,生怕“三天不练手生”。可上帝就是这么照顾我,让我在01年末的某一天看到了新生的辩论协会的新会员辩论赛。当时已经是复赛了,而我不是会员,但我太想参加了。于是我跟个叫花子似的和他们的负责人说,“你们还缺人不?加我一个,教教我吧”。当时的感觉,寄人篱下倒说不上,只是觉得自己所在的院号称第一大院,竟然连个比赛都创造不出来,现在为了辩论低三下四的求别人,实在是不舒服。还好,他们也将信将疑的收留了我,让我随时候补。就在那一刻起,我也下定决心,今天我是低着头进来的,明天我会昂着头走出去。后来,连下两场。尤其是期末那场,打一个和人性有关的命题,让高年纪的辩手从此记住了我这个新人类,是在北二阶,当时已经过了元旦节,外面还下了一点小雪,好象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吧!再后来,辩论协会邀请本人做了顾问,我也结识了许多理科院系的好朋友。在我个人看来,大二第一学期的劳动没有白费,这是最好的。
    到了第二个学期,风云突变。我和几个搭档拿了院里面“挑战杯”的冠军,自然入选院辩论队。然而,当时的院队负责人根本不懂辩论,而且很不尊重辩手,比我大一时候的“外行领导内行”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院辩论队死气沉沉,压根没有积极性,更别提辩论的灵魂——创造性了。一气之下,我置之不理,告别了院辩论队,发誓不再回来。接着,我接受了校学生会的邀请,和另外三名女将组合成临时的校队去打第一届的湘潭市高校辩论赛,拿下了冠军和最佳。
这一年的百灵鸟比赛当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它让我的修炼更进一步。那就是我去观看比赛的时候,穿着便服,坐在角落里。结果有一个大一的学弟问我是不是辩手。我反问他是如何看出来的。他立马说是从眼神里看出来的,因为有很重的杀气在里面。我回到寝室对着镜子看了看,好象是真的。当天晚上还作了个梦,好象也是真的。于是我就去找高年级的学长咨询这种眼神的利弊,得到的结论是“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但是不应该留太久,因为“实力越是威力往往越不显杀气。”
    第三年
    刚开学没多久,辩协就邀请我们一些人去打一个表演赛,目的在于招收新会员之前的宣传和示范,结果很成功,也开创了辩协在招收新会员之前打表演赛的历史。到了这个时候,全校与我同级的辩手除了一两个没有机会对抗外,其他都已经是我的手下败将了。而且,高年级的辩手我也收拾了大半。想着自己的成绩,又想着自己所在院系里一团糟的内情,实在有些心灰意冷,打算淡出。(后来也明白,自己和很多说要退出的人一样还是会滑个圈颠回来的。)而后,我的一个老搭档邀请我去他们法学院给新生作指导,我当时也想看看自己带队的水平容如何,结果非常好,进入决赛的两支队伍全是我带的。法学院的决赛创新了一次,那就是在新生决赛之后,安排一场全校老辩手的邀请赛。(这也开创了一项历史,后来很多院都是如此做法。)原本想把这场比赛当作告别赛,可是各院高手的风采和大家出色的发挥非但没有让我退出的想法继续下去,反而把我对辩论的激情再次点燃了!我真的很感谢我的老搭档和那帮好朋友。而且,自从获得了新的动力之后,我开始对自己院里的辩论队动大手术了,过程轰轰烈烈,结果甚是乐观。由此,我们院的辩论队清净了很多,少了那些无聊的棱角窄道;商学院的成绩也提高了很多,很是令人欣慰。
    于是乎,本来就臭美臭屁的我,再一次膨胀得无限遐想,真可谓“满圆春色关不住”。记得我那时是这么想的:我,一个无产阶级的辩论战士,为了湘大的辩论事业,孜孜不倦、开拓创新、悬崖勒马、忍痛割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然而,上帝对于“天才”的要求总是那样的严格,本应阳光少年的我过早的踏上了辩论长征的路途,路漫漫、夜漫漫,曾几何时,想过退出革命的队伍,甚至已经在思想上掉链子了。可是,就在“过草地”的途中,一场及时雨浇醒了倒地昏睡的战士,猛然间,战士觉悟了,一下子又冲到了前线,再一次成为了急先锋。
    第四年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是我们商学院有史一来辩论队阵容空前整齐、实力异常强大的一届,一二三四辩上的人全是湘大最顶尖的,当时无可挑剔的被人称为“梦之队”。我们也早已认清了形势,很早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为了夺冠的目标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冲刺。两场比赛,我们这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涌现出了三个“优秀辩手”。可惜的是,湘大这块热土不仅仅养育了真正尊重辩论艺术的辩手,营养也不是只有好人才能摄取的。“承恩不在貌”,我们最终还是没有拿到冠军,哪怕我作出当时封顶的总结陈词。但是那场比赛足以让我和我的队友自豪!因为大家的一致声音是“决赛提前上演”,结果很不公正
    就在这学期期末,本人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南边院系的辩论同仁给我安了一个虚虚的雅号,叫做什么“湘大辩魂”,我当时一听老觉得别人在怀念我,我即将“远走”了。后来,在一次辩协的新会员培训课上,这个说法正式当着我的面也当着众人的面提出,好歹也让别人知道,我还“活着”,心里如释重负。再后来,我才明白,原来那帮小子给我起这雅号是怀有目的的,那就是谁把我拉下马,谁就是新的“辩魂”。我的妈呀,后生可畏,创意多多。不过,我这个老人家让他们失望了,被他们抬上这个位置后,压根就没有再下来过!有时后,自己心里头没事偷着乐,感觉好象乔丹老了再复出照样比拟少壮派的卡特和基德一样,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且不说“长江前浪压后浪”,最起码也是“洪湖水,浪呀嘛浪打浪”。
第五年

    我的第一次考研失利了,于是我选择了再坚持一年,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我和辩论又再次续弦。在这一年中,我并没有完全抛开辩论,我甚至做了一件很冒险的事情,一边考研冲刺,一边去打第二届湘潭市的高校辩论赛。
这一年的百灵鸟辩论赛没有举行,很多辩手都觉得委屈。我却暗自窃喜,有一次自我陶醉:没有我的辩论是不完整的,所以校领导要等我正式入学才“开饭”的。(哈哈哈哈!)

    后来,我们自己组织活动。然而正是因为一年的空闲,很多辩手有些松懈、或许说是变质吧。其实,不管是辩论赛也好,还是其他的比赛也好,都可以称作“艺术”。在我自己的观念里一直认为:辩论比赛虽然已经摆下了一个棋盘,但是辩论作为艺术并不分楚汉。因此,辩手应当具有最基本的素质,行得稳、走得正,这也是一个做人的人品问题。可惜的是,我发现一些辩手把和我以及和我几个搭档的场上较量延续到了生活当中,甚至处处设卡堆困,很是不应该。而后,我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原来在几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让我觉得十分可惜!——何必苦追着别人身后进行修炼呢?增长自己的线,多培养一下基本功,再加强实践说不定早就赢得自己的一片天空了。这不是浪费生命、糟践才华吗?只可惜,这样的人才在我们学校不少,甚至有时候比真正的红军战士更加热爱“革命”。

    虽然,今年的比赛没有了,但是我接了一担生意,那就是给一些企业和单位做辩论赛的指导,成绩不错,还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报酬,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知识的确是资本,而且辩论能够成为一个新的暂时提高购买力的经济增长点。另外,我还发现,辩论赛眼下在高校已经走入了低谷,但是它却早已超出了高校的范围,散落在了民间生根发芽。至今,我还没有想明白这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第六年
    我已经是研究生了,自然研究生院的辩论事业落在了我的肩上。还好,以前的一些老哥们和老搭档也在读研究生,而且兴趣未消,所以瞬间组成了一支可以夺冠的队伍。

    这一届的百灵鸟在组织形式上做了很大的改革,在开幕式上安排了一次表演赛,题目是“武侠之义在于争还是在于和”,我是站在反方“和”的立场。本来不想应战,但是里面夹杂着私人恩怨,所以欣然前往,而且也打得很解气,对面有几个“把和我以及和其他几个辩手的场上较量延续到了生活当中”的小朋友被我涮了,我自己院的小朋友看着也非常解气,大呼“过瘾”。

    就在后来的第一场比赛中,我再次突破,写出了更好的总结陈词,并且,被人放在了争鸣口才网上,接连又意想不到得被另外几个网站转载。再后来的比赛,我让一个陷得很深的、“把和我以及和其他几个辩手的场上较量延续到了生活当中”的、即将要毕业的小朋友尝到了苦果,那就是他在这届比赛的第一场就走人,此后不再是湘大辩论场的一分子。而且,在我看来他也挺可悲的,从大一到大四,一个优秀辩手都没有拿到过,就因为他思想意识上出了大问题,遇到我是算是“上帝的笔误”。

    后来,我还是没有拿到冠军,但是这件事情却掀起了轩然大波,还抖出了很多内幕,甚至在网上炒得天花乱坠。替我喊冤的人不少,无聊分析的人也非常多。甚至有人还出了一个专栏,叫做“关于胡学长”,招来了很多人在上面留言。我当时觉得 “关于胡学长”那五个字怎么看怎么像纪念碑,我当时好想澄清一下说“我还健在,不曾离去”。不过,这段最后演变为交响乐的小插曲的确为我作了不少的广告。后来,长沙的兄弟院校来人了,专程跑到我这里来交流辩论的心得体会,连我自己都感到十分吃惊。了解之后,才知道他们正是看到了我的辩词,还有网上有关我的内容最多最热闹,所以才从长沙赶来的。

    本人再一次膨胀: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第七年

    今年的辩论赛可谓是时间拖得最久的一次,好事多磨。而我和我的商学院之间的辩论缘分也走到了尽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和我的搭档好不容易让商学院辩论队摆脱以往的无序经营,时隔仅仅三年,再次变本加厉的杂乱无章。)我所在的研究生院代表队今非昔比,面对商学院的强大整体实力,原本就凶多吉少,可某些院的领导比赛前的十五分钟和评委深情相拥,而后又得知评委当中又有人做了商学院的指导却又不避嫌,而所谓的高层组织者明知此作奸犯科却依然温情绥靖。没办法,历史的逆向风第四次刮向了我,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奈本人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为了捍卫仅存的一点面子,我随后接受哲史学院邀请,在接下来的半决赛中将我曾经引以为豪的商学院扫于马下。这件事情也让很多不知内情的人大跌眼镜。其实,我经历了许多次的不公正待遇,早就磨成老油条一个了;很多辩手也清楚,湘大辩论赛在很多关键时候并不尊重辩论艺术本身,湘大辩坛有时候不相信公平公正就好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样。但我这次就是不服气,我要让人知道,本人完全有实力决定一次比赛的胜负和一个院系成败!
最近,又接了两担生意,购买力又暂时提高了,一口气买了200多块钱的书。

    回顾7年的辩论时光,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都是轰轰烈烈,甚至近乎疯狂。自觉在湘大的辩论股市里还算一个超级的操盘手。反正狂征了6年了,第7年还是涛声依旧。我历来就信奉一句话,这句话也早在湘大的辩论场上散播开来——未来的经典总是现在的叛逆。完了,死性不改,又要膨胀一把,刚才是康熙王朝的主题歌歌词,现在是汉武大帝的:我为什么还在等待,我为什么仍这样的痴情;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仍期待着把一切从头来过;我们既然曾经拥有,我的爱就不想停顿……

    对不起,既然是散装,就不会有什么慷慨激昂的结尾(尽管本人号称湘大最诡异的结辩——通常一辩没写出辩词,我的总结已经定型了),我也从没有想过要给自己的辩论安排什么结尾。毕竟,辩论的情节是结不开了,我只会一如既往让我这股“鸦片”劲发作下去。还有一年的时间,信不信由你,情况允许的话,我还会出现在那梦开始的地方……
发表于 2009-1-15 2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该算辩论故事吧,每个学校的辩论赛都有类似的“名人”,他的成就,没有超越学校的级别吧
发表于 2009-1-16 04: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到牛逼的辩手 我都发自内心地崇拜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1: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生浩已经成了传奇  湖南很多高校都是他指导的
发表于 2009-1-16 21: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发表于 2009-1-17 19: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色巨塔 于 2009-1-15 21:47 发表
……这个应该算辩论故事吧,每个学校的辩论赛都有类似的“名人”,他的成就,没有超越学校的级别吧

不是很理解后面那句“他的成就,没有超越学校的级别吧 ”,个人觉得有时候校辩论“名人”,是可以穿越学校的界限,感染一群热爱的辩论的人的啊!如胡师兄一样!!
发表于 2009-1-19 0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反复被演绎的辩论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0: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学长现在在马来西亚做外贸 但是还是经常在网上和新生了解辩论情况
发表于 2009-6-22 1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久仰大名啦。不过和ZWQ那场来看,一般般吧。
发表于 2010-3-22 18: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0-4-14 23: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到牛逼的辩手 我都发自内心地崇拜
MaPowerness 发表于 2009-1-16 04:31
发表于 2010-6-14 23: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发表于 2010-6-15 06: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顶
很幸运我和胡生浩还有过交手,攻辩正好对位,那还是我第一次网辩,怀念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0:26 , Processed in 0.0616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