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上大小白 于 2008-11-20 23:05 发表 三,比赛中看美女,我们打了三场比赛恰好张维羽都是评委,而且她都坐在距离我方最近的评委席上,所以当紧张过后,我就开始看美女了……
原帖由 上大小白 于 2008-11-20 23:05 发表 一、赛前紧张,自己要上去打比赛当然紧张的,还管评委是谁啊…… 二、见到评委尴尬,我们第一场比赛的时候是范凯云做主评委,赛前知道名单后有些尴尬。因为之前就认识凯云,而且在新加坡的时候还玩得很high。 ...
原帖由 bbfish 于 2008-11-21 16:42 发表 如果是維羽當奧瑞岡比賽的裁判的話 我想 資歷應該不是問題吧 1999年 全國高中辯論比賽金陵盃冠軍暨最佳辯士 2003年 全國大專寒假菁英盃亞軍 2004年 全國大專租稅盃季軍暨最佳辯士 2004年 全國大專親民盃冠 ...
原帖由 mameng0628 于 2008-11-21 00:13 发表 我去告诉刘力超……
原帖由 Abel 于 2008-11-21 19:41 发表 问题根本就不出在辩风上,也不出在辩制上。根子坏掉了,不管是俄勒冈还是新加坡(及其变种),都没用。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就像体制内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说些隔靴搔痒的话。。。第一篇出来也就算了,还有些价值;回头 ...
原帖由 岚星 于 2008-11-20 03:07 发表 这句话绝对要顶!辩手上台来是要给台下的人当老师的,虽然我们不能要求老师什么都懂,但不懂至少应该心中有愧而不是理所当然。 事实上,辩手进步也就是在这种不断从某个领域的不专业走向专业的过程。 想起美 ...
原帖由 我有内部消息 于 2008-11-24 20:07 发表 花辨这种纯粹以获胜为唯一目的的“风格”,也只能在评委和参赛队员都处于较低水平的各大陆各类比赛中有“意义”,遇到台湾的辩论队,歇菜,会让人觉得非常恶心。
原帖由 我有内部消息 于 2008-11-25 15:02 发表 以花辩成名的93复旦 --------------- 还有这个说法?我怎么记得花辩这个词到99年的国辩才出现。它的出现的原因主要针对西交的“雄辩”的,说这是一种新的辩论风格。或者更准确地说,花辨成为一个词,是那场谁跟 ...
原帖由 我有内部消息 于 2008-11-25 19:51 发表 【转的,作者出处不详】然而,在几届新加坡大专辩论赛之后,许多人在听到中国国内的任何大学生辩论赛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过度繁复的修辞、华丽押韵的词藻、朗诵似的语速与表情、生搬硬套的名人名言,还有在自由辩论中的自说自话,使得听众觉得双方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支离破碎。这种辩风在一段时间内如此之盛行,孙东东老师干脆一言以蔽之:“花辩”。
原帖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08-11-24 17:54 发表 第一个,200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本部之间的友谊赛,这个比赛刘京京师兄应该有印象。当时比赛是一家干细胞公司赞助的,医学部是各个学院辩手的组合队,本部派出的是当届“北大之锋”的冠军队——国际关系学院,辩题是跟干细胞和器官移植有关,二、三辩进行攻辩的赛制,准备时间好像是两周左右吧,结果医学部赢了。当时评委之一孙东东教授点评时就指出,这个辩题对国关的人来讲太不公平了。的确,国关学院能够在数十个学院中,经过四五轮的淘汰,斩杀出来折桂,但是在这场友谊赛中,他们大量的准备精力耗在了医学知识的补充上,进而很多在“北大之锋”的赛事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发挥,在这场比赛中大打折扣。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03:56 , Processed in 0.05158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