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74|回复: 5

给新手的一堂课:从海峡赛说起,辩论赛是“玩”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5 20: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新手的一堂课:从海峡赛说起,辩论赛是“玩”什么
____mameng0628
题记:这篇文字是根据一次QQ教学整理而成,大体是为了向新手说明现在辩论赛的某些普遍现象。有许多东西涉及的背景不是这样的一次教学,一篇文字可以说的清楚。笔者会努力进行更多的整理,让大家可以对辩论圈的现状有更多的了解。

海峡赛,顾名思义,海峡之赛,是在每年的78月间,由台湾和大陆各派出的8支队伍所进行的一场辩论舞台上的较量。

每场辩论赛都是一场博弈,对于辩题进行充分的准备是必须的。但是准备的方式,准备到何种程度,准备哪些内容,台湾和大陆的辩论队的区别就首先体现出来。

台湾的队伍对于题目的立论的苛求远远没有大陆队伍的强。台湾队伍在辩论赛场上,更注重的对对方立论的拆分,进而在立论拆分的基础上对立论的每一个部分进行反驳。表面上看,台湾队伍的“整体意识”不强,其实质则不然。反观整场辩论,台湾队伍的脉络仍然清晰明了。

而大陆队伍的“整体意识”则十分之强!强到何种程度呢?不论对方提出什么疑问,什么质询,不会回答没有关系,总有法宝可以救命,即——再强调一遍“我方立论”!所以,对于大陆的队伍而言,大多数队伍仍旧停留在死守立论的程度上。立论就是胜利的无上法宝。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参与海峡赛的大陆队伍,由于选拔的方式并不是通过比赛,所以参赛队伍的水平并没有保证,没有办法完整代表大陆辩论的一线水准。所以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能说是大陆辩论的通病。只是“海峡赛大陆队伍”这个层面的通病。

很明显,从这方面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台湾的辩论习惯多是“攻”,而大陆队伍则多是“以守为攻”。

回到先前的问题,准备到何种程度为充分?以08年海峡赛决赛为例,“城市发展是否应该控制私家汽车的数量”(正方东吴大学,反方黑龙江大学)。我们来对比下双方四辩的总结陈词。

正方东吴大学的四辩在总结陈词中,首先对己方观点进行最后的强调。即城市的发展如果不控制私家车所带来的后果。其次,对对方所提出的“私家车多所带来的后果可以通过调节的方式进行改变和解决”的观点进行反驳。而这一点,是反方从一辩立论开始贯彻的主战场。同时,对反方所提出的“人的权利优于社会的公共价值及社会的公共利益”的观点进行反驳。直指对方单方面的重视了人的权利,而忽视了人的义务和责任。

东吴大学的结辩陈词把反方黑龙江大学在整场辩论赛中所犯的错误再一次的呈现给评委及观众。

而反观正方四辩的总结陈词。比较典型,对于大陆的辩论队而言。四辩站起来,先说些有的没的东西。貌似是个很长的过度,同时在暗示观众,“同志们,我要开始结辩了。大家准备好了。”同样在这场让人期待的决赛中,也总是有让人不会失望的结辩陈词。“我们说一场辩论赛考核我们的不仅仅是资料的占有,也不仅仅是语言的驾驭,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的严谨和逻辑的清晰,现在让我们来看下对方辩友在整场辩论赛中从逻辑和概念两个层面分别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妥之处呢?”22秒的过度,很好很强大。果真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接下来,反方四辩开始洋洋洒洒的批驳正方的“几大不妥之处”。第一,概念错误。反方辩友用了59秒来解释“控制”一词的涵义。滔滔不绝的从王勃到辞海解释。估计连反方四辩也不清楚控制在本辩题中和国家强制力有什么区别。而所谓的第二个不妥之处,反方四辩忘词了。很抱歉,笔者也不知其所谓何处。无法替众位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这个细节很明显的显示出大陆队伍在准备时的充分已经细微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的高深境界——准备稿子。比赛尚未开始,反方就已经知道正方会提怎样的问题,做怎样的回答,犯怎样的错误,以及等等。

大陆队伍能有如此神通广大,预知未来?笔者妄自揣测,稿子的作者可能并非场上之高手,乃场下高手之高手所做。引经据典,学术味极浓。非教练教授者,难成其作。如此高深,观众不明,评委难明,就连辩手自己,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台湾辩手再一题问,那真是阿弥陀佛,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了。

再回到这场比赛,我们细看,反方强打“控制”不同于“调节”,死咬住这个战场,哪怕严刑拷打,也不背叛组织。而正方在自由辩论阶段其实是已经让出了战场:“调节很多时候没有用,就是需要强制的控制。”虽然他们也没有具体解释究竟何为“控制”。但反方四辩,不论敌人怎么诱惑,就是坚持立场不动摇。不论你正方说什么,怎么让战场,她一站起来就语重心长的说,对方还是没有理解“控制”和“调节”两个词的区别。接下来就讲一段晦涩难懂,有的没的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的貌似消化不良?一方面,因为反方的立论连辩手自己都不太理解,硬吞下肚,怎么消化了的?另一方面,反方辩手对题目准备的太充分,以致充分到产生幻觉,想当然的认为正方就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他不是这么认为的,那我下面的台词怎么办啊?

所以说,现在大多大陆队伍的问题在于,完全以自己为主,想当然的认为对手一定会怎样。辩论赛就好像演戏,而不是博弈,不论你说什么,反正我的台词就是这样的。

“城市的发展,是否应当控制私家车的数量。”平心而论,这个题目对于反方而言确实不利。所以反方独辟蹊径,提供了一个看似“巧妙”的论点:不应该控制,应该调节。然后他们举的例子是,如果你的女友生气了,你是控制她的情绪,还是调节的情绪?所以,控制是硬性的,调节是柔性的。对于私家车的数量,我们只能柔性的调节,不可以硬性的控制。

本来这个题目的重点是我们要不要让私家车数量自由发展。但是反方说,不对,这个题目的重点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使得私家车的数量不能自由发展。

关于这种立论方式,最近笔者看到一种有趣的称号,叫做“根属性代换”。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根本性的是现在很多辩论赛的题目,在大学生的知识水准之下,正反方的难度没有达到平衡。那么难度较大的那一方,就会想方设法的转移交锋点,曲解关键定义。反正这个论点难以展开是众所周知的,观众和评委也会不自觉的同情此方,甚至会觉得,他们很“聪明”啊!

那么现在辩论赛的一个最有趣的看点,就是谁能把根属性代换做的更巧妙些。能够把评委和观众都给忽悠了。或者难度较小的那一方,如何在赛前准备中很好的预测了对方的代换,并加以遏制。

好像这次亚太赛一个题目:主办奥运会国家经济是利益大,还是弊端大。只要打辩论的人都知道,反方要做根属性代换。就是不知道,反方到底会怎么代换。

如果有人觉得“根属性代换”真的是听不懂在说什么,好吧,根据某位辩论社团大佬的解释,我们也可以把这叫做“偷换概念”……

但是同时,对于根属性代换,也有另外一种看法。黄执中前辈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还在辩论的题目,是正反方难度有所不同的,只是要看你有没有真的找到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当你的知识足够丰富,阅历足够深的时候,很多看似没有道理的东西,也就有了解释。而辩论的根本作用,或者说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辩手去学习,为什么我不能理解的那么深?为什么我在知识不丰富的时候,看见这个题目,会想当然的支持正方?

海峡赛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同一个题目反复打,初赛8场,复赛4场。这个时候作为观众,可以很好的玩味一下,为什么一个相同的论点,不同的队伍解释的不同。而他们的不同,是不是有高下之别?

举个例子,我们看05年初赛的题目:“信息时代,是否还需要读书破万卷”。当时,铭传大学作为反方,观点是“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需要读电子书破万卷……”而电子书不是书,就如同电子鸡不是鸡。而世新的解释是,我们这个时代资讯爆炸。300年前时间最大的图书馆只有3000本。现在每年学术期刊几千万册,如果我们现在还读书破万卷,根本没有时间,也可以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会用最好的搜索方式来寻找最有用的资讯。如果能够体会透各个学校的不同的立论,再加以玩味,则是件极其享受的事情。




(谢谢好伙伴了,但抱歉,没能完成~)
发表于 2008-11-24 23: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有空狠拍一砖
发表于 2008-11-25 17: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携众马甲到此一游
发表于 2009-1-12 21: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多大陆队伍的问题在于,完全以自己为主,想当然的认为对手一定会怎样。辩论赛就好像演戏,而不是博弈,不论你说什么,反正我的台词就是这样的。


这句话说得很对。。。。
发表于 2010-5-12 09: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的辩论都演变成了自说自话,根本没有针尖对麦芒的对上。

只顾着把自己赛前准备好的观点一古脑的倒出来,对于对方抛过来的问题根本无法做到非常完善的解答,更关键的是,不仅辩手辩论的水平在下降,评委的水平也在下降,直接导致辩论赛甚至辩论这项活动的整体水平以及吸引力每况愈下。
发表于 2010-12-2 19: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MaPowerness 发表于 2008-11-24 23:02
顶起来 有空狠拍一砖

2008年的了啊,MaPowerness 大师还没有空来拍啊。。。

顶起来,坐等MaPowernes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07:12 , Processed in 0.0537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