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4|回复: 5

《思考与辩论》10月25日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5 13: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上海私车牌照价格破5万谈私车发展前景.公务员报名火爆谈公务员还是白领谁更吸引人?从我国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谈经济增长快工资不涨是因少数人拿走多数利益?
  

  点击网址:http://342328.bliao.com进入《思考与辩论》论坛语音聊天室

  
     话题解读:
  10月20日中午12时,今年第10次上海市私人、私企客车额度投标拍卖结果新鲜出炉,平均中标价和最低中标价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平均中标价为5.1万元,比上月的49631元上涨了1369元,最低中标价则比上月的48600元涨了1900元。
  供求不平衡推动私车额度拍卖价格持续火爆
  上海自1994年开始对中心城区新增私车额度通过投标拍卖方式进行总量调控,2000年开始进行私车额度无底价拍卖。而一张在别的城市花几百元手续费就可以拿到的车牌在上海就成了“最贵的铁皮”,与此同时对此产生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
  尤其在2004年,上海的车牌拍卖成为众矢之的,当年5月,商务部部长助理的黄海公开表示,上海市的私车牌照拍卖违反了当年5月1日起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但焦扬随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明确表示,上海市还没有取消私车牌照拍卖的意向。但她当时强调,私车牌照拍卖只是一种“阶段性做法”。不过,这一“阶段性做法”直到3年后仍然还在“阶段内”,而私车牌照的价格也从当时的2万余元翻了一番还要多。
  今年以来,由于上海的私车牌照拍卖价格持续走高,关于“上海将取消私车额度拍卖制度”的传闻不但在民间蔓延,甚至还出现在一些媒体上,不过在今年5月30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振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明确表示“根据上海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中心城区新增机动车辆实行总量控制的方针近期不会改变”,而记者了解到,下月私车额度投标拍卖已确定在11月17日进行。
  虽然车牌的价格在一路攀升,但并没有挡住买车人的脚步。在上海一家媒体工作的顾先生就准备在年底前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小车,“老婆怀孕了,车牌再贵也得买啊,现在打车太不方便,老婆去医院产检时埋怨我好几次了,尤其是有一次下雨让她在路边等了半个多小时,最后都哭了。”顾先生的妹妹在北京工作,一个人买了辆QQ上下班用,“上海的车牌都可以买一辆QQ了,我妹妹还开玩笑让我用买牌照的钱在北京买辆QQ开回上海用算了。”顾先生苦笑着说。
  一位代理拍牌的业内人士表示,竞拍“额度”的车主,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货币资产转换成了实物资产,至于私车牌照拍卖是否能控制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还很难说。
  不过,上海市政府还是相信拍卖私车牌照对缓解上海交通拥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上海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自1994年对新增机动车实行投标拍卖以来,上海市减少了约125万辆机动车投放。
  上海市的一些政协委员在调研后也表示,现阶段,公共交通没有形成网络体系,也没有更好的管理办法出台,因此,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可以起到控制新增机动车总量、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

  
     2008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10月23日起网上报名。
  中国公务员制度创始于1993年,至今不过13年。虽然《公务员法》已经施行,但中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远未完善,带有强烈的计划体制痕迹。比如,绝大多数公务员的名义工资依然偏低,隐性收入偏高且缺乏约束,权力寻租的空间依然不小。中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公务员享受公费医疗,大体相当于实报实销;公务员退休后可领取相当于退休前工资90%以上的退休金。而参加企业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退休金标准只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0%多一点。一些公务员还享有为数不菲的购房或租房补贴。
  由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相对于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公务员职业不仅退休有保障、竞争压力小,而且还掌握着对于经济运行巨大的行政权力。一些公务员在升到一定的职级后,可以调动的资金动辄上百万元,甚至数亿元,甚至可以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支配很多人的命运。这些权力更增加了人们对公务员职位的向往。
  为什么公务员这么吃香?去报考公务员的人大都能说出三条理由:一是公务员工作比较稳定;二是公务员工作比较轻松;三是公务员的待遇比较好。有了这三条理由,当然大家都去争抢这个岗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也越来越市场化。大锅饭已经不太容易吃到了,多劳多得,高风险高收入,效率、价值和收入越来越紧密挂钩。在今天,总的来说,若要收入高,一是要有本事,二是要效率高。有些白领,懂几种外语,精通好几种业务,经常加班加点,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当然收入就很高。与此同时,因为收入很高,这样的岗位竞争也更加激烈,工作也就很不稳定。因此,在智力上体力上精神上就更可能出现透支。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些高薪白领也决心放弃高薪来考公务员。
  从市场经济的要求看,稳定、轻松与待遇好是矛盾的。高风险高收入,稳定就不应该是待遇好;高效率高收入,轻松也不应该是待遇好。正因为公务员还有大锅饭好吃,所以有更多的人要来争这口大锅饭吃。
  “报考需勇气,考上要才气,落选别丧气,重来显豪气。这话,说的就是我。”在政府机关转正不久的白灵一提起自己连续2年报考公务员的经历,如是说。2003年,白灵毕业后进了一家会计事务所,头一个月工资就拿四千多,然而,几乎每天加班到凌晨。白灵很快辞了职,转而报考公务员。第一年,止于面试,2005年,终于过五关斩六将得到了一个职位。“如果我还在那家事务所,应该能拿到七八千了,虽然现在钱少,但有时间陪家人,挺好。”
  像白灵这样有着不菲收入、跻身公考之列的白领年年递增。可锐职业顾问公司调查发现, 2005年公务员考试,报名的白领比2004年增加了17%;报考公务员的白领,一般都月薪在4000元以下,工作年限在4年以内,职位级别在经理级以下。
  柏明顿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八一将这个现象归结为白领“趋利避害”的结果:“许多人出于个人职业生涯短暂受挫,在工作中碰壁后,转而考公务员。”胡八一分析,公务员与白领相比,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未来的潜在收入各方面都有优势,然而,企业对于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却是无可比拟的。胡八一不无担忧地说:“如果为了追求稳定的生活方式,一窝蜂地去考公务员,也是值得忧虑的。”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物质动因。从大家都来争考公务员这一社会现象,可以发现改革公务员制度,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必要性。公务员的待遇好,一定要建立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人人都有危机感;一定要加强工作考核,增大工作量,创造更高的效率。或许有人说,现在的公务员已经有风险了,已经很累了,已经很有成绩了。但这不是自己说了能算的,应该由社会来作出评价。什么时候不再有这样多的人来考公务员了,都说公务员收入不高,工作很累,也有很大风险的时候,公务员的工作真正到位了,真正是高效率、低成本了。

  
     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副主任尹成基22日表示,中国政府对低收入阶层的分配问题非常关注,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他同时介绍,在连续三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待遇之后,中央决定还将再调整三年。同时,劳动保障部正在抓紧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
  在劳动保障部22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尹成基说,中国政府对低阶层的收入分配问题非常关注,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针对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待遇差距问题,政府已经采取并且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进行解决。”他说,中国已经连续三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中央决定还将再连续调整三年。
  尹成基说,对在职职工当中收入比较低的部分群体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有效、最具有强制性的就是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颁布,各地都要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增长状况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今年有21个省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
  尹成基还表示,客观地讲,在收入分配、工资水平方面,地区和行业确实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中国政府也已经发现并在关注这个问题,要求研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于这些竞争性行业的企业职工能有一个工资增长的调节机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从需求结构,也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比例关系来看,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突出矛盾是,投资、外贸增长过快,消费增长相对缓慢,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说明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较少。因此,提高居民收入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专家指出,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提高劳动报酬,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中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高达10.9%;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物价上涨了;你的工资涨了吗?收入分配改革的大幕正在拉开;如何让经济增长的红利普惠国民?谁来给我们涨工资?
  “1992年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担心发生的资本收益过分压低劳动报酬的现象,不幸被言中,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一次关于分配改革的论坛上,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宋晓梧痛心疾首地表示。
  宋举出的例证是,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到2003年,这一比重虽略有上升,但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与之相对的一个可比数据,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
  也就是说,在GDP高速增长的时期,工资总额的增长却在下降。那么,这些钱都去了哪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经济增长的好处过多地分配给了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分配比例来看,1978年为55%:11.1%:33.9%,1998年为68.6%:13.9%:17.5%,变动趋势是居民的份额不断提高,企业的份额有所上升。而此后的1999-2003年间,居民的份额明显下降,企业的份额进一步上升,政府的份额大幅度上升,到2003年发展为61.8%:15.1%:23.1%,政府最终可支配收入的规模迅速扩大,相应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消弱。
  在西方经济学里,“分享工资理论”已经跨越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生存工资理论”、19世纪中叶的“工资基金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和20世纪中期的“劳资谈判工资理论”,成为主流的工资理论。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分享企业发展的好处,已经成为民众的基本共识。
  而在中国,很多人对工资的认识更多还停留在残酷的“生存工资”阶段。这个由古典经济学派大师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描述的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从长远看,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人的工资等于它的最低生活费用。也就是说,工资只能保持在维持其生存、使其勉强糊口的水平上。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种“生存工资”成就了中国的竞争优势。
  一位学者指出,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摊的改革成本,过多地由所谓“弱势群体”承载;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享的经济成果,过多地被所谓“精英团体”瓜分。现在到了下决心调整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些期待放在即将到来的收入分配改革上。这样,也许我们就可以不仅仅把涨工资的希望寄托在老板、上司和领导身上,而是通过收入分配的制度性改革,来抑制畸形的高工资,同时改善畸形的低工资。
发表于 2007-10-25 13: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的收入分配机制使大家都很没有安全感,大家都追求稳定,而不想创业了
发表于 2007-10-25 13: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3年月工资下降了2100元--国有企业
发表于 2007-10-25 13: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继续环绕太空吧
发表于 2007-10-26 08: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大学生就业难
所以高考这个唯一公正的社会权益重新分配的机会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但是公务员考试虽然没有高考公平,但是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所以就这么火暴:)
呵呵:)
其实有创造力和对整个民族都有极大贡献的岗位,在中国待遇是非常低的;)
发表于 2007-10-26 23: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私家车牌照竞价
把一个原本很平常的事情
由政府起头
搞成了盈利产业
不可谓是一件好“政绩”呀

从公务员考试报名火热
可以折射出中国劳动分配的不公
公务员
本一个单纯的名字
被染上了“铜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 11:38 , Processed in 0.0500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