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岚星在 2005/8/2 09:50pm 发表的内容: 所以从根本上讲,我反对这种把一个双方都承认的结论“说成”是自己辩题的方式。不管是玩文字游戏还是用情感蒙蔽观众。
世新向来用感性语言,其实逻辑可以这样归纳: 1.“仍”字代表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前后没有变化 2.古代社会的读书人需要知识,现在社会的读书人也需要知识,前后没有变化 3.古代获取必要的知识是靠读书,【而且需要以“读书破万卷”来保证质和量】现代资讯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求知方式(网络、电视……)都不如读书理想,所以仍然是靠读书,【也需要以“读书破万卷”来保证质和量】,前后没有变化 (方括号【】中间是世新没有讲出来的部分) 世新论述的重点是放在“现代资讯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求知方式(网络、电视……)都不如读书理想。”,而人大的反击是:“读书不是最好的求知方式,网络电视也不是最好的求知方式,最好的求知方式是读书、网络、电视等等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但是如果世新能够论证成功“对方所说的所有求知方式都不如读书好”,即“任何一种方式都不能部分取代读书”,人大的攻击就无效了。现场上看至少世新在网络、电视、行万里路上的论证是成功的,而人大提出的实践则没有解决(但实践又不是资讯社会带来的) 按照人大的例子(其实也是我在福建省赛提出的例子),人大的逻辑是: 1.人的肚子都要填饱 2.文革八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一天要吃十碗饭才能填饱肚子,因为当时只有饭吃,没有菜(古代求知手段单一,只有书,没有其它方式,所以只好读书破万卷) 3.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饭的味道太单一,所以要配上青菜、肉,所以饭就不要吃那么多了(资讯社会有其他求知方式,读书太单一,所以配上网络、电视,书就不要读那么多了) (吃十碗饭=读书破万卷) 但是如果世新能够论证:现在为止饭仍然比其它菜都有营养,其它菜虽然味道好,但是会造成人的营养不良(现在为止读书仍然比其它方式都要好,网络电视方便快捷生动活泼,但是会造成求知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思想平庸),所以只吃饭仍然是最好的(“只吃饭”已经包含了“还要吃十碗饭”的意思)——那么,人大的逻辑实际上已经遭到正面打击,至少黄大叔结辩中都在讲这些,他的威力绝对不可以忽视。 所以世新的逻辑我认为不可能像岚星老大说的:是“双方都承认的结论”,至少人大不可能同意“现代资讯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求知方式(网络、电视……)都不如读书理想。”这个结论。 而“用情感蒙蔽观众”这顶帽子扣得太大了,“蒙蔽”意味着不真诚,而黄大叔的煽情至少是我到现在为止在辩论中看到最真诚地表现读书人的关怀和忧患的方式,虽然他近几年似乎没有太大的进步,但是仅凭这一点我们还是落了他一个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