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5|回复: 32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30 13: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吴理在 2004/07/30 06:07pm 第 1 次编辑]

我的担忧和建议——就2004全国大专辩论赛决赛辩题致大赛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郭宇宽)

   我在听说这次全国大专辩论赛的辩题将比较生活化时,我是很赞成的,但也有一丝顾虑,因为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环境中,对于公共领域的真正有意义的真问题,讨论空间往往极为有限,这有时导致一些貌似生活化的伪问题,象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占据公共的话语空间。当得知本次大专辩论赛的决赛辩题时,我知道我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是一个辩手嘴里说出的话,辩手只能接受辩题而无权选择辩题,就好像古人说“即入青楼,焉能择客”。而且现在也不是提意见的时机,辩题刚下来,大多数人可能还没琢磨透呢,你就对决赛辩题指手画脚,好像你们胜券在握一样。但经过反复思考,我还是觉得有这个责任向本届辩论赛组委会的各位朋友,包括热爱辩论的广大同道表达我的忧虑和立场。
   
   生之恩大于养之恩这一立场,不用我做详细的剖析,因为任何有理性和视野以及足够人生体验的旁观者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我简直不敢相信有一位我的朋友说“就算是拿强奸犯来说,对于那个孩子而言,难道不是一种恩情吗?”这样的观念实在让我无法认同,更不要说还要论证这样的“恩情”比养育孩子的恩情更大!
   
   当然我也从某一方面可以理解,一个专注于辩论的辩手往往可以为反对任何给定的立场,并为任何给定的立场辩论。如果目标仅是两个人在一块儿唇枪舌剑扯上一整天的话,那么任何辩题都是“可辩”的,要说我所掌握的辩论立论技巧,起码不比任何人少,在我刚接触辩论时,我只用了一个暑假,就从一个说话口吃的文学青年,成为一个“包打天下型”的辩手,当时我最喜欢的比赛就是舌战群儒,最喜欢的辩题立场就是大家都觉得无法自圆其说的立场,我真的和别人辩过“地球是方的”;“白等于黑”这样的题目,甚至最后让对手无话可说,每逢此时我的成就感简直无以复加。回想起来才觉得那时的我实在太年轻了,人生和世界的很多道理我都知道但却远远没有理解。
   
   今天看来这种围绕伪问题或者荒唐立场的辩论也许不失为很好的思维训练,但假如陶醉于如此雕虫小技,甚至在公共平台上炫耀则于辩论本身害莫大焉。这涉及到我们对于辩论真正意义的理解问题。且不说在那年新加坡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中“金钱是万能的”这样的辩题让人为武汉大学含恨折戟扼腕叹息,仅这种辩题被选入决赛就堪称国际大专辩论会历史上的耻辱。而无奈地为这样的辩题辩论也是辩手的悲哀,就好像有人居高临下把一块鸡骨头丢在地上,然后对两个壮士说,我命令你们去抢吧!
   
   可以理解的是,中央台的工作同志,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抽出宝贵的时间,为了支持辩论事业的发展举办这场比赛,时间紧迫,工作繁琐,万绪千头,岂可胜道,再加上缺少真正有辩论经验的人详加推敲,百密难免一疏。不幸中的万幸是,本次抽签尚未确定决赛辩题的正反方立场,还有调整的时间,换一个更好的辩题不仅可以使本次辩论盛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让广大电视观众和赞助商都满意,而且不会为各队的准备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至于如同2001年的狮城舌战中一样,当发现问题的严重一切已是既成事实,抽到反方立场者闷声大发财,而抽到正方立场者,捏着鼻子吃苍蝇,否则会显得没风度,“运气对谁都是公平的,觉得正方没法辩,怎么不早说,轮到自己头上就喊冤。”而观众最终获得的是一场热闹的文字游戏。
   
   今年我推掉很多工作和活动档期义务回到母校担任辩论队教练,如果我神经没有出问题的话,说大一些根本不是为了这场比赛,是因为我越来越深的感受到辩论赛这一活动的推广对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现代公民素质意义非小,而我个人也非常愿意以辩论为平台把思考真问题的乐趣与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特别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过分玩弄技巧和概念,而忘记了探讨的本身意义,这也是公众对辩论活动质疑的最主要理由,对此辩手的个人努力有很大的作用。但假如是因为辩题的不合理设计,使得辩手为了应付比赛而不得不回避实质,玩弄技巧和概念,则是悲哀中的悲哀。
   
   为了避免2001狮城决赛的闹剧在我们的中央电视台重演,为了辩论活动的公众影响和价值意义,我谨做出如上呼吁,望有关方面从大局计予以考虑。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13: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这是宽哥昨天晚上写的,发出来大家看看
发表于 2004-7-30 13: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其实任何涉关价值的问题都不能论证一方为真理,谈不上客观理性判断

生恩和养恩之辩如果放到学术讨论会没有任何问题

但放到辩论赛上,就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价值没有对错之分,理论上对双方是一样的,但是,社会会有主流的价值倾

向,辩题的一方如果合乎这个主流的价值倾向,另一方的难度就陡增,因为他不仅仅

要和对方辩论,还要和评委,观众的意见辩论。

第二,辩论场上时间有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挑战评委的价值,难上加难。

唉,现在出辩题的人老是做一样的事,只考虑核心问题是否值得争议,就不考虑绰词是否严密,能否确切表达这个核心议题,使双方不至歪曲定义,也不考虑主流倾向的公平问题。

发表于 2004-7-30 14: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这个贴子最后由岚星在 2004/07/30 02:21pm 第 1 次编辑]

宇宽兄的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他走过的历程也正是我本科的辩论之路。
只是,他不同意我的那句话,我想更多的是因为我只是把那句话单独提出来。其实我真的觉得——并不是与人斗嘴的话——不管是什么情况,让一个孩子来到这世界上都是极大的恩情——尽管我还没想过两种恩情何者为重。小时候看《千里流浪记》,主人公苦苦寻找自己生父的故事让我感动;中学时看《雪山飞狐》,电视上袁紫衣最后原谅生父的情节让我感动;甚至到了大学,紫薇不加思索地为皇阿玛挡刀的一幕、段誉流着泪放走段延庆的情景还是让我感动。
不管是做为正方还是反方,我个人的价值观都觉得“生”必有恩,就像杨过知道父亲做了N多错事后仍然要做的,将丘处机所立“不肖弟子杨康之墓”的石碑改成了“先父杨府君康之墓,不肖子杨过谨立”。杨康是否有恩于子,也许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我很欣赏文中的那段话:“杨过回思自识得郭靖夫妇以来诸般情事,暗想黄蓉所以对自己始终提防顾忌,过去许多误会别扭,皆是由斯种因。若无父亲,已身从何而来?但自己无数烦恼,也实由父亲而起,不禁深深叹了一口长气……”

说到辩论赛价值取向,我一贯的看法是“辩论赛场上,没有服从主流价值观的必需性”。评委要做的洗脑,首先要洗掉的就是“主流价值观”。评委要做的,只是看辩手是否把这种价值观说清楚了,是否说得让人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反驳时驳不掉了。如此而已,至于想不想相信,那已经不是辩手的责任了。如果要辩手在40分钟内挑战自己的价值观,甚至驳倒之,那这样的人我看根本就不应该做评委。

发表于 2004-7-30 16: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今年的题目的确让人“大开眼界”,央视说经过专家学者的讨论研究,但是如果不真正听取专家的意见,而只是由领导喜好决定,全国大专辩论队的衰落就在眼前。
发表于 2004-7-30 17: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下面引用由Gallent2004/07/30 01:12pm 发表的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中央台的工作同志,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抽出宝贵的时间,为了支持辩论事业的发展举办这场比赛,时间紧迫,工作繁琐,万绪千头,岂可胜道,再加上缺少真正有辩论经验的人详加推敲,百密难免一疏。不幸中的万幸是,本次抽签尚未确定决赛辩题的正反方立场,还有调整的时间,换一个更好的辩题不仅可以使本次辩论盛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让广大电视观众和赞助商都满意,而且不会为各队的准备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下面引用由slot2004/07/30 01:12pm 发表的内容:
今年的题目的确让人“大开眼界”,央视说经过专家学者的讨论研究,但是如果不真正听取专家的意见,而只是由领导喜好决定,全国大专辩论队的衰落就在眼前。...

决赛题目是不是专家定的?

决赛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叫组织者怎么办?

再组织专家评定一番?

发表于 2004-7-30 18: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今年我推掉很多工作和活动档期义务回到母校担任辩论队教练,如果我神经没有出问题的话,说大一些根本不是为了这场比赛,是因为我越来越深的感受到辩论赛这一活动的推广对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现代公民素质意义非小,而我个人也非常愿意以辩论为平台把思考真问题的乐趣与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特别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过分玩弄技巧和概念,而忘记了探讨的本身意义,这也是公众对辩论活动质疑的最主要理由,对此辩手的个人努力有很大的作用。

宇宽说的好,做得对!!

关于辩题的讨论,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要靠实践来检验(不是否定谁)。

央视组委会也会看到这里的讨论的,希望他们会考虑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04-7-30 20: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在下辩论的资历还比较浅,那位不吝赐教,楼主所说的“2001狮城决赛的闹剧”指的是什么?谢谢。
发表于 2004-7-30 21: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个人以为,以“闹剧”相称不太恰当,包含了过于强烈的个人好恶。

当然,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取向往往会被自己称作“闹剧”,就好像99年新南威尔士那场比赛之后,四位女将的对手也将之称作“闹剧”。

发表于 2004-7-30 23: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决赛大家去拼运气了。。。
虽然也找得到生之恩的话讲。。。可对手会是全国一二名的队伍。。。实力没有本质差距的话是没有可辩性的
:(。。。其实何止这一个辩题。。。
发表于 2004-7-30 23: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看来楼上的目标直指冠军。

鼓励一下。

发表于 2004-7-30 23: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因为是决赛辩题所以特别引人注目~~~~~~
发表于 2004-7-31 00: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这下子可让我看到几乎全部在论坛上真正有实力的人...........
都围绕在这儿了.................
发表于 2004-7-31 01: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下面引用由还在学习中…2004/07/30 08:13pm 发表的内容:
在下辩论的资历还比较浅,那位不吝赐教,楼主所说的“2001狮城决赛的闹剧”指的是什么?谢谢。

当时决赛辩题是“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组委会同时给出“万恶之源”的英文解读 root of all evil。
结果是这个辩题正方根本不可能立出一个逻辑上自恰的立论——在“万”(all)上。所以抽到正方的武大最终惜败。也算得上一场闹剧吧。
发表于 2004-7-31 1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天哪,我还真的不知道还给出了英文解读……root of all evil……抽到正方的能赢才怪……
发表于 2004-8-1 1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这个英文注解很正常,试想一下,作为出题人,如果他的想法不是“all”,而是可以开个口子,留些意外,他还出这道题做什么?

这道题是有一些不公平,但是有人一定要说成是闹剧这么严重。
可是不要忘了,就在去年的03国辩前,组委会的备选题目列表中还有一道“人是万物的尺度”,还在出同样类似的题目,举荐这道题的就是那些大陆的资深评判,其中当然也包括两年前被“万”字害了一道的武大赵林老师,网上的追捧者中也包括袁丁同志。

试想,如果他们想的不是“all”,还要开口子,这道题能出吗?还算一道辩题吗?
如果01大决赛真的可以被称为一场“闹剧”的话,是不是说“闹剧”中的受害者精神分裂了,又在竭力给别人制造“闹剧”呢?我不相信赵林老师和袁丁会这样做。

所以说,不公平就叫不公平,你不喜欢就不喜欢了,犯不上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表露得这么极端,非得扣上个“闹剧”的帽子你才甘心。

发表于 2004-8-1 1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对!我同意李焱的看法。出题的时候,往往容易注意到第一时间直觉的判断,看正方有什么可以说的,反方又有什么可以说的。如果都有,好,这个题目有可辩性。但是是不是真的呢?“万”这个字是一个特例,但是也说明这类型的辩题都存在着前面分析的原因。专家学者们学识渊博,愿意考虑讨论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多数都缺少在台面上的可辩性,所以出这类的题目实在是正常之极呀!
发表于 2004-8-2 00: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宽哥的帖子,怎能不顶?
不过不管题目本身有多大问题,如果真的有机会去打的话,我想我们还是会尽力做好的
发表于 2004-8-2 13: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翁放,好久不见啊~

如果今年有上期待你精彩的表现。

发表于 2004-8-2 13: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2004全辩决赛辩题致组委会及广大辩论同道 (郭宇宽)

其实只要双方都有空间,那就是可辩的,但前提是对辩题的解读要做好。“万恶之源”和“万物尺度”中,即使不承认“万”是all,“源”和“尺度”也是很有意义的辩论点。如果当时的解读能明确希望双方辩论的是“源”而非“万”,那我觉得01国辩的决赛题应该是相当好的题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4:00 , Processed in 0.2658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