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 正方:澳门理工学院 观点: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工作所在地 辩手:陈丹妮、张骏、唐文璐、李晓迎反方:澳门科技大学 观点: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主要在户籍所在地 辩手:林姚凯、王雪又、王烁、徐浩楠 正方在陈词环节中首先介绍了目前民工子女就学难的悲惨现实,然后以国务院近年来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意见为基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论述了民工既然在工作所在地付出了劳动,又纳了各种税项,其子女就有权利在工作所在地享受义务教育,而工作所在地也有责任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相比于户籍所在地,工作所在地较为发达,占有了国家八成的教育资源,应该担负起主要责任;由工作所在地负主要责任有助于减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正方的立论涵盖了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在论述时又通过抒情来增加渲染力(我个人认为,个别辩手抒情有点过火)。 反方则完全立足于现实层面,他们认为,户籍制度即将取消,民工团体即将消失,讨论民工子女的教育责任将来应该由谁负责没有任何意义。他们认为,这场辩论应该是讨论,在目前状况下,民工子女的教育责任到底是由谁在负(我听到这里,吓了一跳)。反方指出目前民工子女就学难的主要矛盾是民工子女流动失控性与教育资源固定性的矛盾,其产生原因是户籍制度和历史问题。也因此,反方认为,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民工在城市打工,其子女则老老实实回农村上学。至于民工在工作所在地纳过税,反方则认为,工作所在地可以考虑对民工的教育负责,民工子女则不必。正方完全忽略了这道政策性辩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立论上低了对方一个档次。 在自由辩论阶段,正方借助国家的政策条例开始进攻,而反方则依旧在现实层面上进行现状分析。正方有辩手自称体验过民工生活,站在民工的立场说希望能全家在工作所在地团圆,政府则应该解决其教育问题;反方辩手则说自己做过民工调查,大部分民工不希望把子女带在身边,而希望其在家乡读书。接着,双方就民工子女是应该跟随民工进城,还是应该留守,展开争论。反方在此阶段依靠徐浩楠的个人表现而逐渐占据上风。 在结辩环节,反方四辩重申今天的辩题只是事实论证,价值倡导毫无意义,并通过论证工作所在地在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没有权利、没有义务、没有责任,来得出他们的结论。正方则对现场态势进行总结,但对反方只论证现状的做法并没有太大质疑,也没有就这道辩题的意义进行阐述,这直接回归论述自己观点。 在辩手表现方面,双方的四辩发挥较为出色,在自由辩论时发生了数次“单挑”。但正方四辩在表达上缺少适度性。 比赛结果:澳门科技大学以2:1获胜,最佳辩手反方结辩徐浩楠。 个人认为,澳门科技大学在这场比赛的破题、材料准备、陈词效果上都逊于对手,之所以取胜,很大程度上是徐浩楠的反应与个人表达较出色,而理工学院出现“口无遮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