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_campanella 于 2015-2-4 15:30 编辑
甲级联赛初赛B组第一场比赛辩题:【中国政府应该/不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正方:【北工商】队 上场队员:一辩:王琪倩;二辩:王墨;三辩:张子易 反方:【火龙】队 上场队员:一辩:倪琳琪,二辩:李昂,三辩:魏可 评委:李旭,杭梦琪,崔洁慧
正方【北工商】队辩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开宗明义,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一般指最低工资。今天我方在此讨论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背景,结合实际情况的。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第一,我国目前最低工资标准偏低。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低”主要表现在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的水平比率过低和最低工资的调整过低。根据国际劳工局发布的2008-2009年全球工资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一般占平均工资的40%。但我国各省的最低工资标准都偏低,绝大部分省份的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的比重不足35 %,有的甚至不足20% 。同时调查显示,全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与职工平均工资之比呈缩小趋势,这意味者两者之间的差距正逐步拉大,其中,最低工资工资的年增长率也低于年平均收入的增长率,可以说,我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普遍较低,特别是东部以及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生活费支出较高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低于应有标准的幅度更趋严重。
第二,政府有能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根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也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因此,政府有能力从资金上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继续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因而对于目前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中出现的执行难、监管不到位现象,都将会得到改善,人大会议修改了行政法在内的44项法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第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带来诸多益处。首先,益处之一是可以缓解“用工荒”地区与“过饱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以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的北京和最低的江西对比,两地平均工资相差2500元,而最低工资标准仅相差320元。如果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会有更多的劳动者涌进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进一步深化不同地区之间的用工矛盾。其次,对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实行程度不一的提高政策,还会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以促进全国经济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从“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向“橄榄形”结构的转变。
根据以上三点,我方坚持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反方【火龙】队辩词: 各位晚上好,我方的观点是,中国政府不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今天辩题中“最低工资标准”这个名词指的是什么?它是在劳动者正常劳动的前提下,雇主方所支付的最低报酬,并且是不包括加班费、特殊津贴或其他非货币收入的。现如今,最低工资成为科学制定的一个区别于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保障。而辩题中的“进一步提高”,它是指各地都相应地将现在满足生存水平的最低工资,提高至温饱水平或者是更多。接下来,我方将具体论述其不应该的理由。
首先,当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与弱势群体反而会成为受害者。最低工资实行的初衷,是希望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尽可能地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可是“进一步提升”的举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07年广东省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最低工资仅提升了100元,就导致3000多家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一旦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运行成本急剧增加,为保证盈利,将实行部分裁员、削减配套福利措施来多渠道消化成本压力,并将更倾向于有竞争力的工人。深圳论坛有网友透露,13年最低工资的调整,所在公司因这208元的提升将3000名员工裁至仅1300人。如此一来那些最最弱势的群体,反倒成为了被社会避犹不及的那群人,这样的后果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其次,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反而是政府的过多干预,将 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福利制度相提并论了。最低工资的意义,是一种初次分配与调整,是政府对最弱势群体的一种打底保障。政府过多干预最低工资,反而会造成基础劳动力的价值在市场有过高的体现,无法体现市场上劳动与报酬的公平对等,导致激发社会其他层次人士的不满。对方辩友想通过提高最低工资使群众生活更舒适,但这一部分任务属于国家再次分配的范畴,不应将其加到最低工资头上,换句话说,二者本身的意义被混淆,各司其职的规律被打破。而真正想要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正确的对策应是由国家大力发展再分配任务,如国家社会补贴、救济金等福利制度。提高工资标准不如提高福利标准,最低工资作为基础劳动与报酬匹配的象征,不是应该被进一步提升的。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对最低工资的进一步提升是不需要也是不应该的。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甲级联赛初赛B组第二场比赛
辩题:【中国政府应该/不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正方:【大胡子渣渣】队 上场队员:一辩:叶正天、二辩:彭瑶、三辩:徐志诚 反方:【heu】队 上场队员:一辩:向秀坤;二辩:何实 三辩:李世一 评委:李旭,杭梦琪,崔洁慧
正方【大胡子渣渣】队 辩词: 感谢主席,大家下午好。开宗明义,最低工资标准指由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制定,使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目前全世界80%的国家和地区均设立了各自的最低工资标准,我国2003年通过《最低工资规定》,近几年来,各省市均已对最低工资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方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理由如下: 首先,在西方经济学中,最低工资制度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的衡量。在中国,主要体现为保障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权益、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等作用。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居民生活成本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市人均收入增幅明显,导致城乡,中上层与下层收入差异进一步拉大,底层收入人民正常生活难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我方看到了我国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直接需求性所在。 其次,我国当下劳动力市场特征为买方垄断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在此条件下,由市场自由调节形成劳动力均衡价格已经无法实现。在我国三方协商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应在最低工资确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我国当下最低工资标准存在标准过低, 调整幅度偏小、执行时间不统一等问题。其中标准过低主要表现为“三个低于”,即国家规定标准低于国际标准, 地方政府标准低于国家规定标准,企业执行标准低于地方政府标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应占职工平均工资的40 %—60 %。而我国目前仍然无一省市达标,即使是北京和上海,这一比重也只占27%和34%。由此可见,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仍然偏低, 要想达到国际基本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可以解决一定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2012年,国际劳工组织对各国实际工资增长变化和人均GDP变化等变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地区失业率越高,最低工资水平越低。其跨国实证研究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与失业的影响发现, 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影响存在一个阈值, 只有超越这一阈值其负面效应才会出现。简而言之,就是在非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当最低工资水平不高于竞争均衡工资时促进就业,反之增加失业。故结合中国当下尚且没有任何省市达到国际及格线的国情,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仅可提升一定的就业率,还可以提高低收入人群在我国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 综上,我方认为: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谢谢
反方【heu】队 辩词: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人们的工资水平能否适应越来越高的物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现在应不应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最低工资标准?而对此,我方得出的结论是不应该。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即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最低工资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最低工资一般由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制定。也就是说,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用于保证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利益而采取的措施,其核心目的就是保障这部分人的利益
。
其次,如果随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可能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导致某些严重违背初衷的情况出现。其中最最严重的就是企业单位为了减少成本进行裁员。事实上市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政府对其的干涉应该在一个可控范围之类的,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之间本身就应该存在大量空白给予市场调控。而就与目前事实看来,当今的最低工资标准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最后,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最低工资增长。更何况,经济增长并非是单纯的几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如今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有太多的泡沫充斥其间。这些泡沫就像迷雾一样遮着了人们的视线,让人们把情况想象的无比乐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应该把目光投向社会底层的人民,应该认真分析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之下的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应该如何指定。这样才能破除迷雾,达成国家想要实现的目的:保障社会底层人民的利益。
所以,我方坚定认为,现在不应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最低工资标准。
超级联赛初赛B组第一场比赛
辩题:【中国政府应该/不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正方:【八段锦战队】 上场队员:一辩:刘梦瑶;二辩:付东威;三辩:邹蚁麒 反方:【南京农业大学网辩队】队 上场队员:一辩:洪可卿,二辩:张子奇,三辩:郭振东 评委:兰天风,吴丹,皮鑫
正方【八段锦战队】辩词: 感谢主席评委,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中国大陆应该进一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题目的意思。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是政府对市场的正向干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提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保障性措施。而非福利性措施。而进一步提高,则代表短期时间的调整。根据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来看,我方今天将进一步的幅度定义为直到下次调整之前。也就是近两年之内。我方今天认为应该进一步调整,理由如下: 首先,当前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数值低于预期。 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以上规定对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历数近些年来的数据,我国在百分之十三这个指标上完成比较出色。但在城市平均工资的40%这条指标上,却一直没有完成。 以2014年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平均工资为5826元,涨幅19%。最低工资1560,涨幅14%。而最低工资却只占了平均工资的27%。以上数据说明。我们当前的平均工资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这样延续下去只会增大贫富差距。 目前,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是201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仍高达0.469,超出0.4的国际警戒线。这说明我国目前的问题不在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够快,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的贫富差距还有待缩小。所以,为了社会公平,我方今天认定应该进一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直至将最低工资标准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使社会做到共同进步 其次,中国现今有进一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的环境。 第一,我国的劳力优势世界闻名,曾几何时,廉价密集的劳动力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加工厂十七大报告提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诚然,我方承认低廉的劳动力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可是问题是我们还要不要保持这个优势,继续做产业链的末端。我们知道与最低工资标准相关联的人员常常是从事基础制造业的工人,提高他们的工资有助于敦促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或者进行产业转型。而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看,我们也有必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有相关数据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百分之十,会造成百分之零点六的事业增加。但今天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多因素的问题最低工资标准不过是一方面。而据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年会的发言可知,中国当前就业率成下降趋势。所以在当前范围看,中国仍可以进一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当前有提高在最低工资标准的需求和客观环境,所以我方观点认为,中国大陆应该进一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
反方【南京农业大学网辩队】辩词: 谢谢主席。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干预劳动关系的必要手段,可以避免劳动者虽然提供正常劳动却不能维持生产和再生产的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的年均增长幅度。因此,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即为在现行政策基础上继续提高。我方认为,当前不应再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在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不能先行提高最低工资。首先,工资高低并不用于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而是通过居民的消费需求,作用于市场经济,是一种调节内需的手段。物价上涨,居民的开支变大,此时要不要提高工资呢?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决不能先提高工资,否则增长的部分会流入暴利行业。当前居民的支出情况是投资性消费比重过高,比如最突出的住房性投资消费,已达居民消费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老百姓手中的钱,一半压在了房子上,如果再加上教育性投资、医疗性预留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于房地产这些价格疯狂上涨的行业,其实是暴利产业,需要控价。资金是在整个市场上流动的,在支出结构不合理时,提高工资其实是在引导资金继续过多地流向这些暴利行业。为最低工资提高买单的是相应的雇主企业,也就是说,提高最低工资不仅是在引导居民手中的资金流向暴利行业,也在促使资金从一部分行业流向暴利行业。当市场上资金流动出现这样的倾斜时,其他行业必须提高物价才能维持自身生存,构成一种脆弱的平衡。再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再一次打破平衡,结果是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因此,无论从居民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都不应先行提高最低工资。 第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中小型企业生存压力,负担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型企业,利润稀薄,抵抗风险能力低,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盈利小微企业减少了超过两成。在温州,大量鞋厂半停工,中小制造业面临破产。其后果是底层劳动者失去就业岗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研究文件显示,在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每上升10%,就业率便下降1%。在低工资的岗位这个效应更为明显。在收入最低的一类中,最低工资上升10%会使就业率下降约1.8%。需要明确,最低工资标准是为了维护底层劳动者的权益,而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造成的后果与这个目的背道而驰。
超级联赛初赛B组第二场比赛
辩题:【中国政府应该/不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正方:【有豪迈队形的啦啦队】 上场队员:一辩:王浥尘;二辩:高圣涵;三辩:袁燮扬 反方:【木有节操】队 上场队员:一辩:马润洲;二辩:赵哲轩;三辩:李新宇 评委:兰天风,吴丹,皮鑫
正方【有豪迈队形的拉拉队】辩词: 感谢主席,大家好! 开宗明义,最低工资标准是由国家或地方立法确定的,指当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提供了劳动之后,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给劳动者最低工资。这一政策旨在保障法定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权益,是政府对于低收入人群的表态。而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在近年来国家调高最低工资线的背景下,延续重视的态度,继续保持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 我方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理由如下: 首先,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保障低收入劳动者权益的必然要求。即使在调高最低工资线之后,我国仍然和国际标准有很大差距——国际通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平均工资的40%-60%,但是中国该比例最高的城市上海也不过35%。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尼西亚最低工资标准也达到平均工资的54.3%,可见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本就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企业付出很少就能请到吃苦耐劳的雇工,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受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而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增长、物价水平上升,劳动者付出一样多的劳动,即使拿到的薪酬不变,其购买力和社会中的总体位置也会不断下降。2014年人民网调查显示,全国平均工资增速最慢的宁夏去年增长近8.5%,上海2014年平均工资比2009年更是增长了59.3%之多。最低工资标准考虑的正是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等,在这些因素都保持增长态势的我国,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发挥最低工资政策作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必然要求。 其次,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有益补充,利于拉动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的消费率长期落后于世界,本世纪以来更呈现下降趋势,而低收入人群对消费的贡献一直偏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提升了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有利于拉动消费。从企业层面上看,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已不具竞争优势,而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够契合产业优化的大背景,使得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企业提升效率、加快技术进步。对劳动者而言,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有助于提升其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与低保差距的拉大也会增加底层人群投身工作的意愿,防止依赖低保的福利病发生。 当然,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只是诸多政策的一部分,将其放在国家补贴转型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的背景下看,才能真正全面的发挥其价值,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相适应,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综上,我方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反方【木有节操队】辩词: Coming s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