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bruceliujing在 2007/07/21 06:09pm 第 1 次编辑]
辩题: 在日常交往中应该提倡AA制。(正方) 在日常交往中提倡AA制是不合适的。(反方) 北师大3员女将上场,暨大则是二女加一男。今天的场上阴气十足,辩手说话都是细声细语,火气全无,更像是一场关于“吃饭文化”的研讨会。 上半场: 正方北师大立论时提出:首先,提倡AA制并不排斥其他交往方式;其次,提倡AA制可以宣扬一种独立自主、自己为自己负责的精神,促进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平等交流。反方暨南大学则强调,日常交往时大家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付费方式,何必一定要选择AA制?暨大还指出,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一向不缺乏“平等精神”,没有必要再用AA制来宣扬平等;反之,AA制还与我们中国人素来重情重义的人际交往特征相冲突,提倡AA制会导致不合谐。 纵观双方立论,都可以用“残缺不全”来评价。首先,双方都没有确认今天比赛所针对的时间、空间、人群、环境,大家似乎都认为: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拿来讨论AA制的问题。其次,双方都没有具体定义什么叫“日常交往”和“提倡”,这就导致其后的比赛一直针对这两个词语纠缠不清。最后,单以双方提出的立论而言,个人认为北师大略胜一筹,因为暨大关于“中国人一向不缺乏平等精神”、“AA制与中国人重情重义的人际交往特征相冲突”的论述有点过于想当然了。 进入攻辩环节,正方二辩发问:“中国人有了平等的精神,难道不需要有平等的制度(AA制)来保障这种精神吗?”反方二辩避而不答,打比方说:“我和老爸老妈吃饭,如果我吃完饭后要求AA制,老妈会摸着我的头说:你生病了吧。这不是体现了AA制和中国人传统的重情重义相冲突吗?”老实说,这个例子实在够臭的。但正方二辩的反应也不咋样,居然说:“如果是我跟我妈这样,她会怀疑我病得更重。”接着,她就开始强调,跟亲人的确不适合AA制,但提倡也不代表所有情况都要用AA制啊。 第二轮攻辩,反方三辩又举出了唐朝诗人的例子,说好朋友送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时候诗人突然说:“我们AA制吧。”岂不大煞风景?正方三辩并没有对这个例子是否符合辩题的时间空间意义进行质疑,而是一再强调这属于亲密朋友的特例。双方在攻辩中都很有“默契”地将关于“日常交往”的讨论凝缩在了“吃饭”这个领域。 自由辩论。反方指出,他们并不反对AA制,但反对提倡AA制。正方则抛出“什么是‘拼客’”的问题,指出现在在很多领域都可以AA,大家可以拼出钱来去吃饭、旅游等等,这不正说明了AA制正在深入人心吗?(总算跳出吃饭了)接着,双方各举了一个“人们对AA制的看法”的统计数据,正方说支持的人多,反方说反对的人多,双方只好不了了之。 接着,双方的论域又回到了吃饭,不断重复以前的观点,比赛进入了滥仗阶段。反方很可爱地来了一句:“古人说,天行健,男儿当自强。”(我倒)接着,反方又问:“因为AA制,朋友、恋人间出现矛盾了怎么办?”正方则强调:那不是AA制的问题,而是人出现了问题。在整个自由辩论中,正方北师大的辩手说话较长,语速较慢;而反方暨大虽然说出来的话含量有限,又经常重复,但相对较为简练(看得出来,事前的准备很下功夫,背得不错)。因此,暨大获得了一段“缺席审判”的时间。 结辩,实在没有亮点。双方又就“提倡”的含义挣扎了两句。正方说:我们提倡见义勇为,却不鼓励未成年人这样做,提倡本就不是针对所有人群、所有情况。反方说:应该AA的时候就AA,不该AA的时候就不能AA,还是不该提倡AA。 纵观上半场,反方一直在强调AA制会让重情重义的中国人“很受伤”,但却从来没有好好地论证这一点;而正方似乎很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个观点,并在这个观点之下闪转腾挪,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过即使如此,正方的整体表现都在反方之上。 中场休息,评委点评。在步非烟和另外一个男评委不知所云地说了几句话之后,曾主持过国辩的张泽群说话了。“辩手有没有在线上?”主持人解释说:“他们的领队会听到的。” 张泽群接着面色阴沉地来了句:“我对这场比赛很失望。”这时候,主持人的表情有点僵。张泽群接着说,这场比赛连中学生的水平都比不上;辩手视野狭窄,一场乱战,鸡同鸭讲……双方都没有注意到AA制诞生的历史环境,也没有明确实行AA制的主体人群……张泽群犀利地批评立刻得到了很多在线网友的鼓掌,也让场上的6位辩手有点难堪。不过,个人认为,张泽群讲得并非全无道理。算是今天比赛的唯一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