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节选央视国辩著作人 老潘的blog :http://blog.cctv.com/detail_1064_18102_1.shtml#article_status 这场半决赛在台湾辅仁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之间进行。辅仁大学心比天高志在夺冠,他们清一色四个男生辩手(整个一个f4,只是相貌上跟f4没法比,以致后来我们剧组认为漂亮而没有脑子的台湾男生都去唱歌了,有脑子而没有相貌的男生都来辩论了),特别是他们的四辩、胖胖的林正疆口才十分了得,他属于那种你如果没听他说话只看他外形打死都不会相信他还会辩论的那一类辩手,还属于那种你只听了他一场辩论就认为本届最佳辩手非他莫属的辩手,我在后面的文章里还会专门写他。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队是清一色的华裔学生,准确地说是由大陆和台湾留学生组成的海外兵团,而他们的教练钟勇更是一个神奇人物,我以后也会专文写他。澳队在初赛时就爆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冷门,以较大优势战胜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队,让辩论会的联合主办单位新加坡广播局的监制朱亮亮女士(这也是一个奇女子,我以后也要专文写她)很没有面子,我们也着实紧张了一阵。 半决赛的头一天,辅仁大学队整体失踪了整整一天,那时手机还是稀罕物,他们也没有bp机,联系不到他们,我们就瞎分析他们去了哪里。去参观名胜古迹去了?可我们主办单位在后面都有专项安排啊,况且大赛在即,出去玩也不合常理啊。后来组里居然有人分析到:从《参考消息》中知道,台湾笑贫不笑娼,色情业泛滥,青少年深受毒害,这几个大男孩儿会不会意志不坚定,到北京也在辩论赛的间隙去“堕落堕落”?这一分析弄得我们都紧张起来,万一他们被公安部门拘留,下面的比赛将如何进行都是一个问题。看来我们要做应急预案了。 傍晚时分,四个男生和他们的男领队表情轻松地回来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们想问也不好问,后来还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美眉辩手悄悄告诉我们,他们去了北大。去北大干什么?肯定不是去观赏未名湖的涟漪去了。事后证明,他们确实不是去玩了,而是去那里求辩论“秘方”去了,只是这个“秘方”药性太大了。 本场比赛的辩题正方辅仁大学的立场是“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能够统一”,反方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立场是“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够统一”。一开始双方都气势如虹,但很快辅仁大学的辩手就不断引用邓小平的原话,口口声声“邓小平先生如何如何说”,这时一种尴尬蔓延开来。因为所有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辩手,不论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都非常遵守一个游戏规则,那就是一般不会提及让中国敏感和棘手的话题。辅仁大学不断地提及邓小平的话作为本方论据,新南威尔士大学队根本无法反驳,只好顾左右而言它。但辅仁大学早就在各个出口都“埋伏”了小平同志的经典话语,围追堵截,让新南威尔士队逃不出去,到最后,新南威尔士犹如一只捆绑着铁链的老虎,有心取胜,无力回天,比赛就这样落幕了。事后我们知道,频频引用邓小平的话语是北大“幕后高手”支的要命的一招。 评判团退场了,赛场里出奇地安静。这场比赛,虽然评判团还没有宣布成绩,但胜负其实已经出来了,新南威尔士队肯定输了,但输的窝囊,所以人们此时并不关心胜负,而是评判团会怎样评判这场比赛。 评判团返场了,余秋雨先生坐到了杨澜主席旁边点评嘉宾的位置上,他面部表情柔和平静,浮现着笑容,好像刚刚过去的不是一场刀光剑影的辩论赛,而是一次悠然惬意的下午茶。余先生的点评公允周全,对正反方的优缺点都有所提及,一语中的,在点评接近尾声的时候,他用非常凝重的口吻说道:我们所有的评委,每个评委,特别需要给正方提出的是,我们对于在这样一个逻辑性的辩论的比赛过程当中,对于在这样一个牵涉到好多社会学、伦理学的问题的辩论赛过程当中,并不主张频繁地动用政治人物的政治术语,而且重复的运用。 这时我看到辅仁大学的四位志得意满的辩手都羞赧地低下了头,辩论追求大智慧,而不是小伎俩,辅仁大学虽然获得了比分上的胜利,但在余先生四两拨千斤的点评和直视的目光下,他们充满了歉疚。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心理震撼的画面,这个画面也定格在辩论会的历史簿上,从此,辩论会再也没有出现过利用政治人物和政治术语作为获胜手段的事件。 余先生面对极为微妙的场面用极为到位和有分寸感的话语使每个人的内心都恢复了平衡的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这种能力在后来央视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此文评论 匿名 2007-04-17 08:51 感谢老潘如此详细的陈述了以前的辩论中的经典,特别是对余秋雨的睿智和平和、正义的心态而震撼,我们希望在更多的点评中能够听到余秋雨先生的声音。 匿名 2007-04-16 23:11 好一个学者! 匿名 2007-04-16 20:54 正人君子。点评的好。 匿名 2007-04-16 19:19 我特别崇拜余秋雨先生.他的知识渊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