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1|回复: 1

2005名校赛初赛第一场辩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4 1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方:挽救网瘾少年应以动情晓理为主(华中科技大学)
反方:挽救网瘾少年应以加强管理为主(西南财经大学)

正方一辩:贾远琨  
正方二辩:王琰
正方三辩:邹艳梅

反方一辩:邓怡
反方二辩:熊川
反方三辩:严修远

 正方华中科技大学:

  一辩:贾远琨:

  我们说少年本身都是积极向上的,网络是具有双向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我们难道因为其好奇心释放的方法选择错了就要管住他们,抑制其兴趣的施展,个性的张扬吗?不,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枯燥乏味,压力过大的繁重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将少年的好奇心引向正当的途径。

  管理纵然可以将他们暂时与外界的不良诱惑隔开,但是却过度依赖外部屏障延缓了少年自身的成长,而动情晓理为少年打开了一扇门,纵然前方有狂风骤雨,路途中也会风雨交加,但是我们永远都是你坚定的臂膀,伴你一起乘风破浪。

  二辩:王琰

  今天对方辩友带着管理可谓是上天入地,上到政策,下到引导,都说是管理了,那是不是对方辩友也想把我方的动情晓理纳入管理的麾下呢?其次,对方辩友说把事情办好就是管理,那我就不明白了,那难道动情晓理就不能办好事吗?

  我们说少年这个群体,感性思维有余,而理性思维不足,管理的条条框框,可能限制得住少年对网络的心理依赖吗?只怕是管得住胆小的,管不住胆大的,就算对方辩友让网瘾少年都乖乖就犯,可是少年叛逆心理强,心结没有解开,久积的欲望无处发泄,只怕是一个网瘾少年没挽救,千万个问题少年他又站起来,可见,加强管理想要作这个主,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少年的求知欲强,好奇心旺盛,而网络的神秘与博大正好契合了少年的心理,此乃网瘾产生的根本原因,但若以加强管理为主,我们是应当限制孩子的好奇心呢,还是控制他们的求知欲呢?抑或是把网络变得枯燥乏味,令人生厌呢!

  社会的转形,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反应到学校和家庭中,我们看到有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有些父母不知如何同孩子平等交流,而有些老师只教书而不育人,少年需要引导,成长的烦恼需要诉说,挫败和失落更需要安慰和理解,凡此种种,以约束和控制为性质的加强管理如何才能解决。

  三辩:邹艳梅

  健康有序的网络作为承载知识的平台,传递信息的渠道,对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少年而言,永远是充满诱惑的温床。难道我们因为喜欢睡懒觉就把责任归于床的舒适吗?

  其实生于e时代,长于e时代的少年们对时代的变迁有着敏锐的触觉,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沉迷于网络是少年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面对这个不和谐音符,我们应该告诉他们我们的曾经的教训,使他们少走弯路,我们应该传授他们知识技能,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我们应该在失败时鼓励他们,让他们更有勇气克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愤激的人会说:网络是洪水猛兽,终究有一天会吞没我们。如果说网络是洪水,我们应该是中流砥柱;如果网络是猛兽,我们应该是最好的驯兽师。游走在虚拟世界的青春,当你们走出网瘾的阴霾,迎接你们的将会是更灿烂的蓝天。

  反方西南财经大学

  一辩:邓怡

  听了对方饱含爱心的陈词,我深为动情,在挽救网瘾少年这一点上,对方辩友和我们都有一样迫切的愿望,可惜,动情归动情,愿望归愿望,不落实到管理上,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心病的确还需要心药医,可是,这心病不是您说的病,心药也不是您开的方,挽救网瘾少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类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疏堵结合,面对两百余万已经成瘾的少年,苦口婆心的动情晓理何堪这一重任?因此,我方认为:挽救网瘾少年应以加强管理为主。

  孩子们有求知、成功、交往、娱乐等种种需求,当这些需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便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时,孩子们发现,网络就象机器猫的口袋,他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于是,网瘾便产生了。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要解决网瘾这个心理问题,还得从现实入手,这,才是抓住了症结,这,才是找准了方向。

  二辩:熊川

  我们看到,动情晓理确实唤出了孩子们的泪水和悔恨,唤出了孩子们的保证和决心;但是动情晓理仍不能改变孩子沉溺网络的现实。都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但病急也不能乱投医啊!

  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少年就走不出网瘾的阴霾。有网瘾少年这样抱怨道:我们周末想打球,可是学校的场地都关门了,我们课后想看书,可图书馆的书太旧了,在我们没事可干的时候,网吧却降价了。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去建设足够的活动场地,提供有趣的文化产品,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想唱就唱,这,才是根本之道。

  三辩:严修远

  网瘾少年就象一面镜子,照射出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问题,有位母亲曾向教育局反映情况,教育局说不该他们管;向文化局投诉,文化局说他们管不着;最后到市政府去上访,也是无果而终。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管一管呢?“堵”,少不了社会管理;“疏”,更需要社会管理。重庆宣布网吧零点断网,北京科技馆对少年免费开放,这很好,但,这还不够,只有当社会管理职能被充分发挥、形成合力的时候,我们才能确保他们的现实需求能被合理的满足,人生不再有网瘾的梦魇!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了.然而,当这些花儿遭受网毒的侵害时,我们如何忍心让其“嫁与冬风春不管,凭尔去,任淹流”呢?当务之急,是除去他身上的毒虫;而根本之道,更在于加强管理,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它越开越艳.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当中国少年雄于地球之日,便是少年中国雄于地球之时!”

  自由辩论:

  精彩回合

  反方三辩严修远:对方辩友肯定知道有一位坠楼身亡的网瘾少年张肖逸,他在生前也曾经痛哭流涕说要和网游一刀二断,可为什么最后仍然是明知网游猛于虎偏偏还向虎山行呢?

  正方一辩贾远琨:很显然是教育晚了嘛,刚才我方队员已经问了必要等于主要吗?对方辨友一直没有给予我们主要的标准,却说先制止后引导就叫以制止为主,那么您要先洗手再吃饭是不是要以洗手为主呢?

  反方三辩严修远:我们说制止、管理绝对不是强制也绝对不等于压制,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吧,就说我自己,刚才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上网成瘾,曾经屡次去网吧,说好只上一个小时,可最后呢整整呆了一个通宵,我明明知道学习对我非常重要,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再请问对方辩友您扪心自问,您难道就从来没有旷过一次课,从来没有打过一次瞌睡吗?

  正方二辩王琰:对方辩友,你已经都二十多岁了你可不是少年了,我们今天谈的少年是心智尚未健全人格尚未完善的,我们挽救的是网瘾少年,难道对方辩友认为把少年同网络隔开,他就不叫网瘾少年了吗?

  反方二辩熊川:对方同学说的非常好,二十多岁,重点大学的学生,认识且不能改变他的行为,何况认知不成熟的少年呢?我们今天说了,我们今天挽救的是网瘾少年,对他们来说那是,认识诚可贵,保证价更高,若为上网故,二者皆可抛,对他们来说,成瘾的人认识不能改变行为,这是心理学上和成瘾学上的共识,您的动情晓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作用呢?

  正方一辩贾远琨:我们说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当然需要管理,但是有这样一个平台就等于主要吗?对方不要一再说要对网瘾少年加强管理,那么我们就告诉对方辩友,网瘾少年正如一个飞错行向的小鸟,你要把他关在笼子里那么结果只有二个,第一:他冲出牢笼再也不会回来,第二:他躲在您的牢笼里永远也难返蓝天啊!

  反方三辩严修远:管理真是比窦娥还冤啊!我们所说的管理疏堵结合,在对方辨友眼中怎么就变成铁笼子了呢?我们对方辩友不看理论我们就来看现实的例子吧,在德国一方面严格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同时,又新建了许多少年活动中心供其自由选择,请问这样的综合治理的手段是不是更能挽救网瘾少年呢

  反方一辩邓怡:对方辩友有没有看到我们教育管理的问题呢?刚才举的例子说明国外的问题,反观我们,我们的综合措施却又多么的缺乏啊!我们知道了山西某中学尤其缺乏运动场学生被迫在公路上跑操二十一名师生活生生被卡车碾死,二十一条生命啊!请问对方辩友您的动情晓理如何给我们动筑一个运动场的呢?

  正方二辩王琰:对方辩友这样的惨剧我方也很心痛但可惜他们都不是网瘾少年啊,对方辩友今天一再扩大管理的外言,那我就想看看我们今天动情晓理的实例吧,广州三十九路的刘老师正是通过与他孩子写信的方式平等交流与孩子真正的心灵沟通把他从网络中挽救出来,难道这不正是动情晓理的最好例证吗?

  正方二辩王琰:对方说要悬崖勒马只怕对方辩友是马勒住了人却飞到悬崖底下去了呀。

  我们说社会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我们同样也离不开管理,但是超市门口站二个保安超市也不会变成公安局啊。

  盘问阶段:

  吴刚:我想提正方一个问题,按照你们的理论少年是自制力差的,自制力差就意味着听不进劝告,很难晓情动理,按照你们的理论又认为少年是网瘾是严重的心理依赖严重的心理依赖就会导致情不自禁,所以根据你们理论来说的话怎么能够使动情晓理进入他的心灵?谢谢。

  正方一辩贾远琨:谢谢你的提问,我们相信一个六岁的孩子就知道偷别人的东西是错的,帮助其他的小朋友是对的,而一个网瘾少年只有十几岁可能也知道上网成瘾是不好的,那么关键就是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生活在于现实而不在于网络,我们要为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为社会负责,我想只有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要相信少年的自制能力啊,谢谢你。

  刘明厚:请问反方的二辩,刚才你们说到的一个赌和输的问题那么我想问在对这些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网吧进行管理,那么现在电脑英特网越来越普及那些网瘾少年他可以在家里上网,对这些问题你怎么来看呢?怎么来进行管理呢?

  反方二辩熊川:好,谢谢老师。我们首先说了,那个网吧,黄色网站,利欲熏心的游戏厅这些肯定可以通过管理来解决的这毫无质疑,而对于刘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家里上网怎么管理呢,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防程密系统已经出台了而国外有许多经验我们也可以借鉴,就说比方在家里达成家庭协议,通过家庭科学管理的方式把电脑安在合适的地方,或者说和孩子协议沟通什么时候上网什么时候不上网,这是一个家庭科学管理的方式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同时国外也有很多家庭防程密的软件这个我们都可以借鉴可以学习。

  姚俭建:谢谢,请问反方三辩,据我了解一部分少年着迷于健康的网络内容,那么我的问题是对这部分网瘾少年你又怎样进行管理呢?

  反方三辩严修远:谢谢老师,其实老师刚才已经提到这部分少年他是沉迷于一种健康的网络内容,所以我们的管理通过堵和疏两部分当然可以解决,首先堵他既然已经沉迷于这样一种内容,肯定是长时间的泡在上面我们需要堵住他的成瘾源,也就是说让他适当的去接触那些健康的内容不过份只要不超过这个度就可以,其次疏,健康内容为什么能让他成瘾,就是因为健康内容有很多东西可以吸引他,满足他的各种心理需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给他足球场图书馆满足他这些心理需求,因此才能治本,堵疏结合才是我方的管理,谢谢。

转载自东方网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4 19: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名校赛初赛第一场辩词

初赛第一场特别嘉宾秦文君精彩点评

秦文君:

  从双方的小品表演,正方的表演比较有审美的价值,反方的小品表演就比较机智,我觉得唯一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可能就是说在双方的辩论中间,对理性方面的陈述好象有一些弱,感性方面的东西和材料比较强。如果说以后能够更从理性方面分析网瘾的成瘾的很多东西,背后的东西我觉得这可能更好。这次辩论都是非常优秀的,而且辩手都准备得非常充分,在辩论中间也不时出现了很多碰撞,我觉得都是解答得很好。

  网络是这个时代最新的媒介,它实际上改变了整个人类的一些思维模式,但是网络又有娱乐功能、交际功能、求知功能,这就是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它的可取之处。所以说,人会喜欢网络这是很正常的,孩子也喜欢网络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何能够让孩子明白,网络不能代替真正的生活,因为我们很多网瘾的孩子,他实际上是陷在不存在的幸福里面,他很容易缺少了人和人的交流,缺少了对生活的体验。他可能就是会减少了很多对生活真相的认识,这是很危险的一个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11:10 , Processed in 0.0465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