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日立杯”第十二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了赛事发布和抽签仪式。别具匠心,七道紧扣时代脉搏的辩题首次公布,赛制革新亮点不断,八支参赛队首次亮相,各队代表畅谈各队对辩论的热爱、理解,并就新赛制的试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昭示着一场风云际会的智慧交战、论辩之争又将在浦江之滨隆重上演。 参加本次比赛的队伍有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经过普通话辩论赛推选出的冠军队,共8支队伍。 本届辩论赛初赛题目直切民生生活,希望借此让大学生更多地表达对社会生活和认知,并提高他们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第一场:春运票价应该涨价/春运票价不该涨价 第二场:研究生教育应该完全自费/研究生教育不该完全自费 第三场:银行收取跨行服务费用合理/银行收取跨行服务费用不合理 第四场:博客写作应当受版权保护/博客写作不应当受版权保护 复赛题目有关今年的两个热点事件,希望引导大家在对待热点事件的时,能深入其本质思考,不作盲从之辈。 第一:学者明星化是学术普及的歧途/学者明星化是学术普及的捷径 第二场:齐达内该忍不该顶/齐达内该顶不该忍 大决赛题目来自中国一句古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关于“衣食足而识荣辱”还是“识荣辱而衣食足”的争论将最终表达一组题目对于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的整体关照。 在赛制方面,今年也有不少新亮点,首先是增加“突然反方”环节,让大家在比赛的后段,转换立场来陈述对于对方辩题的理解。 其次是在二辩陈述中强调了实证的重要,并给二辩选手增加“新任务”——在陈词中向对方二辩提出问题,这个类似于“绝对提问”的环节包含于二辩陈词过程中,也使得辩赛增加了交锋机会。 再次,是依然保留的盘问程序,将提问的权能力从评委手中拿过来,交给了参赛的辩论员们。这无疑是给了参赛队员更多了参与比赛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最后在评决上,采取评委当场点评,投票决出胜负的方式,不再对各评委打分进行加和处理,也不单单只请一个嘉宾进行点评。 上海教育电视台连续12年主办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从新加坡的经典赛制起步,1996年推出三人赛制,教练陈词放在前台又回归幕后,增加盘问,尝试循环赛、2001年大胆推出小品表演……每一点尝试、每一点改革都推动了辩论赛与整个时代的衔接,今年的一些新动作,也是在尊重辩论赛本质特点的前提下精心提出的,希望能让我们的大学生在这个辩论的舞台上展现他们更多更好的风采。 南京师范大学的郦波老师热情地评价本次大赛的新赛制不仅仅有辩论赛制外的改革,更有“辩论赛制内部的创新”。对于二辩陈词中增设了绝对提问的环节,华东理工大学的储琰老师表示,这个创新对二辩选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华南理工大学的雷育胜老师则说新的赛制是个挑战,但更是机会。华中师范大学的吴红斌老师说可以看出新赛制相对于以前的新加坡辩论模式有很多创新点,特别是注重了电视上表现辩论赛的效果。头一次组队参赛的中国传媒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代表也表示要好好靠备战,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学生们的风采。 在下午举行的抽签仪式上,两位新成员中国传媒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抽到一组,香港和澳门地区也抽到一组,这两支颇具特色,并且近年来在比赛中成绩都很好的队伍过在初赛中就将相遇,让人期待。其它两组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对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对南京师范大学,两组都是理工大学对阵师范大学,领队们在边看着抽签结果一边说,一个是缺女生,一个是缺男生,真是可以在赛场上互补一下了。 据赛事安排,正式比赛将于今年12月4日开始,为期一周。 第十二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组委会 2006年9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