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slot在 2005/10/18 05:52pm 第 5 次编辑]
2003黃浦江畔的冬天 -- 第九屆中國名校大學生辯論賽有感澳門大學辯論隊領隊 張學森 二零零一的號角猶未過去,九屆名校賽的硝煙又起。來自東西南北中的八所著高等學府:香港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北大學、安徽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北大學和澳門大學雲集滬上,競逐冠軍寶座。作為領隊,我再次帶領澳門大學辯論隊來到這美麗的東方明珠。這次上海的冬天又會給我留下什麼樣的回憶? 一、感謝 衷心的感謝上海教育電視台!因為他的邀請,是我校下決心成立一支常設的普通話辯論隊。2001名校賽是我們參加的首場全國性比賽中。年輕的澳門大學辯論隊雖然很遺憾的輸了,但卻有更多的時間去各隊交流,贏得了更寶貴的友誼。就在這裏,老張--華東理工大學的黨委副書記张玉峰教授及他的同事和學生,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在其後的兩年裏,我們轉戰祖國大江南北,打了近二十場校際、全國和國際性的比賽。澳大辯論隊也在激烈的舌戰中茁壯成長,01年還是後備隊員的陳典和張恒,現在已經是主力了。而辯論隊也成功地宣傳了澳門大學,並向內地的人民充分展示了澳門當代大學生的風采。 二、難題與備戰 由於sars的緣故,今年的國際大專辯論會推遲到九月才舉行。這樣就用去了我們教練和隊員差不多一個月的上課時間。因為教練和學生都要以教學和學業為主,而名校賽又在學期中舉行,訓練和比賽都需要大量的時間。這對我們隊來說是個很大的難題。因此,教練尹德剛教授和三名主力都不能來滬參賽。不過,這倒為我們提供了鍛煉新人的機會和決心。為了兼顧隊員的學業,我們的訓練只能在晚上九點半以後及週末進行,而這時已是十一月中旬了。因為學生們從國辯回來以後就投入緊張的學習和考試中。 sars給我們帶來的麻煩不只是這些。學校要削減預算,辯論隊的經費也比較緊張。幸虧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邀請了趙林教授來澳訪問,為我們講解他對有關辯題的觀點。此外,隊員們在平時不斷地搜集相關資料,聽取教練指導。不過還好,暑期的集訓及全辯、國辯累積的大賽經驗為我們的隊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上海感受 上海教育電視台的接待工作還是那麼好!盡管我們抵達上海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天氣也比較冷。從浦東到駐地,一路看到的是上海這個內地最大的金融中心又有了巨大的變化。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上海正煥發出新世紀的活力。抵達駐地,發現仍然不變的是主辦機構的熱情和溫暖,以及蘇曉、嚴偉等一班老朋友親切的面孔。上海教育電視台的接待工作,尤其在食宿及參賽隊優先進場的安排上,真是值得學習。 此外,教育台今年做了很多改進,包括辯題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要求比賽更具有現場感;評委方面的工作也做了不少改善。凡此種種,無不顯示出組織者對辯論的認真態度。 四、南北對話 我們被分在下半區,這裏有上海財經大學、安徽大學以及我們首場就要遭遇的,剛剛度過八十週年校慶的東北大學。這是不折不扣的「死亡之組」。在我的預測裏,主隊上海財經大學、東北大學及上半區的西北大學都是奪冠的熱門。 對於東北大學,澳門人並不陌生,除了因為他們的老校長是張學良將軍之外,還因為有不少的澳門學子在那裏求學。我和東北大學的團委書記胡旺陽老师有緣在十一月的「挑戰盃」中認識,當時我們就在羊城煮酒為即將到來的名校賽提前進行了「南北對話」。比賽開始了,雖然我們早就知道內地的參賽高校已經精心準備了兩個多月,但看到東大校領導在現場充滿自信的樣子,心裏還是有點擔心。「革除陋習主要靠法制規範還是國民素養」?雙方雄辯滔滔,舌槍唇劍,共同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比賽。使我更為欣喜的是首次亮相正式比賽的張恒和彭寅表現超出我的預期。最後我們以415分比409分獲得勝利。但是我知道我們後面的路更難,因為我們將要面對的是有天時、地利、人和的主隊 — 上海財經大學隊。這是一座很難逾越……。 五、挑戰主隊 看到上海財經大學由校辦的夏永強副主任親自帶隊,我們就感受到財大對本次比賽的重視。而且作為復旦的鄰居,上財的先天條件就比我們好。為了瞭解對手,我們專門到現場錄影了安徽大學對上海財經大學的比賽過程。當財大最後以一分之微淘汰掉安徽大學的時候,我就意識到這是一座大山,一座很難逾越的大山。 因為訓練的時間有限,第二場「天災人禍誰更可怕」,我們只準備好辯題、辯術。我們的策略是相容對方,主打「人文關懷」。隊員們的表現使我感到滿意:在短短的一天半裏,我們就準備了一個很好玩的小品及比較完善的辯詞。現場,上財更換了辯手,表現比對安大時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他們的立論並沒有超出我們的預計。正反雙方你來我往,一切都按我們估計的那樣進行著。觀眾的熱烈掌聲充分地反應著現場的比賽情況。最後的結果竟是我們以435分比450分大比分落敗。而落敗主要原因是評委認為我們立論太低。其實,誠如夏永強副主任所說的:這是一場提早到來的決賽。兩隊都發揮出很高的水平。當然,兩隊都有不足的地方:澳大隊的知識積累還不夠,反應還不夠快。比如上財一開始打新疆地震,我在前一個晚上才教過他們用「據報道,災區秩序井然,災民情緒穩定」來回打;上財打人類毀滅更可怕,就應立刻指出他們的立論有錯誤,「人類都毀滅掉了,哪來的人會感覺到可怕」。澳大隊的配合及隊員的個人風格也是我們要注意改善的。上財的不足則在於他們的論證太強調天災的可怕,尤其在古代社會,缺少「比較」和現實社會的論証。而上財隊員長時間讀稿,尤其在自由辯論的提問也要讀稿,對於一個強調現場感的辯論比賽來說,就有點過分了。不過,評委好像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 六、一切為了辯論的進步 回澳後,我多次觀看了比賽錄像,我簡單剖析雙方的立論: 上財(天災比人禍更可怕)的框架是: 1.對「可怕」的定義: 心理層面->敬畏->本能反應 理性層面->「更」的比較->不以統計數字為標准->人類存亡的意義 2. 天災與人禍的論証: 天災->自然力->無限->不可控 人禍->有限->可控->高不過天 3. 結論:追求「天人合一」,建設自然的人類家園,所以天災更可怕。 澳大(人禍比天災更可怕)的框架是: 1. 對「可怕」的定義和上財沒有異議。 2. 論証天災與人禍誰更可怕的標准: a.發生頻率、范圍:從與人生活的緊密度為出發點 b.解決的方法:經濟、科技的進步對災後重建能力的提升 c.未知性:虛無對人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天災與人禍的可預測性的比較 d.影響力:對人心靈的震撼程度 3.結論:人禍更可怕之處是缺乏反思,更甚者是受到教訓了,卻很容易忘掉這些教訓。 下面是點評摘要及兩隊的分數比較: 正方:上海財經大學 1.* 立論高 2. 論點清晰,ppt製作得好,引導到己方有利的方面 3. 提問抓住要害 4. 立論依據更多,突出群體 反方:澳門大學 1.* 立論太低 2. 辯風好 3. 技巧好 4. 小品風趣、切題 *備注:這段點評非常重要,是勝負的關鍵;在現場點評時有,在錄像理被刪掉了。原因?不知道。 正方:上海財經大學 反方:澳門大學 審題 89 87 論証 89 88 辯駁 90 86 配合 70 65 辯風 70 66 表演 42 43 總分 450 415
從上述的資料裏面,即使評委認為「立論太低」的審題澳大也只是輸了2分,但卻在評委贊揚的「小品風趣、切題」的表演環節澳大只贏得1分,而「技巧好」、「辯風好」的辯駁和辯風均輸了4分。於是,不得不使人有這樣的疑問:評委有沒有評分的客觀標准?在哪里?點評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點評和實際分數會有那麼大的差距? 輸贏對我們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已經獲得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但是,對於這次比賽中評委的表現我卻不敢苟同。評委給觀眾的感覺就是沒有客觀的、一致的評判標准。有主隊比賽的場次評判標准的波動更大。我們相信主辦機構的公正,但評委的表現卻狠狠地破壞了比賽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我們辯論賽的觀眾群都是懂得思考,基本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的。比賽過程和賽果之間的落差必定會使他們產生質疑。這對好不容易創建起來的「中國名校大學生辯論賽」的品牌是個巨大的傷害。因此,確保比賽的公平、公正是節目長期發展的最根本保證。 對我個人來說,整屆比賽中我最反感的就是評價澳大「立論太低」。我真的有點懷疑他們懂不懂得辯論。對辯論而言,立論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站不站得住腳的問題。對評委而言,上財立論之高高在「天人合一」。可是「天人合一」是什麼?封建社會的天子就是「天人合一」的。澳大立論之低低在「事例太小」。君不見澳大也打了戰爭、恐怖主義、經濟危機、豆腐渣工程和人禍造成的自然災害等?澳大當然可以打的更「高」一些,可以高論「三年自然災害」、「文革」、「sars危機」等等。我們敢說,可是教育台能播嗎?!我們有些例子是比較小,但是如果我們連對身邊生活的小事都沒有正確認識的話,我們又能空談什麼!最近發生的「重慶開縣井噴事故」、「伊朗地震」、「埃及飛機失事」及「香港地鐵縱火事件」等無不再次證明瞭這一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也許就是我們和評委之間的文化差異吧! 七、再次感謝 十二月七日早上,當手上拿著上海教育電視台的同事們連夜製作的dvd和照片時,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敬業精神。一個月過去了,場上的硝煙已慢慢散去,輸贏的計較也變得淡泊,友誼卻通過比賽得以昇華。參賽隊之間的交流;安徽大學和東北大學把他們的資料無私地送給我們;復旦大學為我們送來了列印設備以及上海團口的朋友們的熱情接待和深入交流,以及在上海發生的一切一切,無不留下難忘的回憶……。 在上海的這個冬天,我感受到了盎然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