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7|回复: 0

很好的辩论队教程03辩论详解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2 21: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准的稀饭流
标准的稀饭流是稀饭写辩词惯用的手法。以紧凑、精妙为中心展开的阐述道理的辩词模式。用排比据例子,例子和论述结合,多用归谬和类比。通常有这样几个部分:
1.开头摆定义标准,并用两句话论述——既然是这样的定义,那么·····
2.用两句话阐述这个辩题的意义
3.攻击对方的观点(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来看待今天的辩题)
4.主线,论述为什么自己的辩题成立
5.结尾体现意志
注:1,3可互换位置
13级新生杯8进4“当今社会人们更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反方(物业vs工管)
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述。
(以下为事先准备的攻击材料,可用于辩词,也可以用于攻辩和自由辩)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干一行,爱一行是珍惜工作,尊重职业等等的体现。那我们反过来想一想,爱一行干一行同样也能让人珍惜工作呀?正是因为我们爱这个行业,所以我们更加珍惜这份工作,更尊重这个职业,那是不是更应该“爱一行,干一行”吗?
对方辩友第二告诉我们说,爱一行,干一行太过于完美,社会给我们的机遇有限,所以我们很难爱一行,干一行。那我又有疑问了,难道“干一行,爱一行”就容易了吗?有多少人不喜欢他的工作,从而耽误了大好青春,你不爱这个行业,干了这个行业之后,就能够爱这个行业吗?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我爱这个行业,我从事这个行业是不是更有优势,我不断的朝着我喜欢的职业要求去学习思考,是不是更容易从事该行业呢?
对方辩友第三告诉我们说,兴趣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要看自身条件,社会需要。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终于看到了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正是因为我爱这一行,所以我更适合干这一行,正是因为社会需要把这一行干好,需要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所以当今社会更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人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确实,但是对方辩友也要承认兴趣不是想变就变的吧。那以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观念来看,是不是更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呢?
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干一行爱一行是社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那“爱一行,干一行”是不是更能体现社会以人为本,自由选择积极竞争的态度呢?由此观之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呢?
对方辩友说,有很多工作没人愿意去做,必须要求干一行爱一行。那么,没有人爱当清洁工,那是不是就不干这一行了呢?对方辩友说的真是太好了,清洁工只是“物业管理”这个行业下的一项工作,倘若对方辩友您真的干“物业管理”这个行业,那又为何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从清洁工做起呢?难干物业这行,又不爱当清洁工,这能叫干一行爱一行吗?正式因为我们爱“工程管理”这行业,所以我愿意从搬砖做起,实际做起,爱一行,干一行,为社会做出我的贡献!
(以上为事先准备的攻击材料,以下为标准的辩词)
所以说我们不能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来看待今天的辩题。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指的是我们应该顺应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工作。(对辩题整体的认识)        当今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当今时代的标志。正是因为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提倡爱一行干一行。提倡,就是鼓励使用或实行,爱是喜爱,干是从事。这里的行指行业,不仅仅是钢筋工,清洁工,等职业,也包括工作的种类,如物业管理也可能是建筑也等大的行业。我们评判更应该提倡的标准是,何者更能对我们起到推进作用。(边摆定义边论述)
就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当然希望我们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行业。我们组成社会,我们生存于世,不就是为活的更好吗?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发展还不是要实现社会主义,为了人人的幸福吗?既然我们要人人幸福,那是不是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呢?(当今社会的前提)
从社会方面来说,社会需要发展,就需要充分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调动人们的工作热情。很显然,爱一行干一行,比干一行爱一行更能激发人类潜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正是因为爱一行干一行,所以快乐的泥瓦匠最终成为了建筑大师,正是因为资本家残酷的原始积累,勉强工人们加班赶工,社会生产力才得不到解放。多少人在自己的工作上碌碌无为?多少人对工作心存敷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情是最强的动力,所以当今社会,更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
从文明发展来说,当今社会已经摆脱了一切靠手,机械重复工作的农耕文明,向着信息时代去迈进。当今时代,更讲究创新、知识、高科技啊有木有?爱一行干一行,充分讲究新区、自助,有激情啊有木有?爱一行干一行,充分讲究兴趣、自主有激情啊有木有?正是因为当今社会不需要大量重复枯燥的劳动,所以“干一行,爱一行”并不能强有力的推动文明的发展,相反需要我们利用我们的智慧与创新来简化重复枯燥的劳动。为了充分创新与思考,当今社会是不是更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呢?
路是人走出来的,社会上的行业也是人们创造出来的。难道世上一开始就有计算机行业吗?但是冯诺依曼却为世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真的是世界不给我们爱一行干一行的条件吗?世上又有哪一个行业不是人开创出来的呢?来吧,让我们“爱一行,干一行”吧,来吧,让我用双手,开创一个盛世吧!
13级新生杯决赛(建筑vs工管)
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工管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观众,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然而在今天的辩题中,所谓顺境,即为顺利的境遇,而逆境,则指不顺利的处境。所以说我们不应该以同一个人在顺境和逆境中取得的成就来判断何者更加有利,而应该讨论同样的人在两种环境中,哪一种更锻炼人。而人,是能进行复杂思维活动的高等生物,辩题中的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成长,指长大、变成熟的过程,包括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所以我方的标准是,哪者更有利于人能力的锻炼与人格的完善,哪者就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第一,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会为了寻求出路而努力,这个寻找的过程不就是我们思索的过程吗?不管最终我们有没有思索出解决方法,毕竟我们思索过。这不就是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吗?有时,很多问题暂时以我们自己的能力还无法解决,但是不代表以后也无法解决,在逆境中,我们遭受失败,同时也积累了成长的经验。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前经历了三万多次的失败,但相应的他也思索了三万多次。人生的长度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拓展宽度,逆境就是很好的帮我们拓宽了人生。
第二,逆境可以更好的磨练人,逆境中,我们遭受挫折,在一次次克服逆境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坚持。逆境中,我们知道了何为毅力。正如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患难与困难时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感谢逆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真正的强者,他的强大永远来自于他的强者之心,而不是他头上的光环。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人格的完善,人格的完善离不开逆境的打磨。就磨练人格这方面来说,显然逆境比顺境做的更好。
    我方并不否认顺境更有利于人们达成目标,可是逆境虽然不比顺境那样使人安逸,但山林中的树木远比温室中的树木更抗严寒。当我们克服种种困难,这样的过程才是最磨练人的,也是最令人回味的。通过逆境,我们可以获得更强的自我认可与个人升华,实现人的成长。
     我们不能选择这个世界是战争还是和平,我们也不能选择是天赋惊人还是资质平庸,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战争中不畏强暴,在资质平庸时选择笨鸟先飞。毫无疑问,逆境中成长的人,更能够克服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知识可以慢慢的学,武功不好可以慢慢练,但是坚韧的品质,却世所难求!计算机专业未必就是计算机高手,建筑学的未必就是建筑大师。决定成败的不是专业,而是以给人处世的态度和努力程度。毫无疑问,逆境中,我们努力得多了,锻炼的多,收获的多。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
     我方从不否认良好的外部条件的重要性,然而人的成长是因为过程,而不是结果。逆境更能使人成长。感谢一路走来的每一位帮助过我的师长,您辛苦了。您在我们成长的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我们想获得真正的成长,不能老是站在老师与学长们的身后.谢谢你们,终有一天,我想挡在你们的身前,迎难而上,谢谢你们,您的孩子啊,长大了!
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四辩
谢谢主席,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纵观整场比赛,对方辩友一再向我们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性,然而您的比较在那里呢?我们从未否认过外部环境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相同条件下,一个良好多环境当然会比一个不利条件的环境更有利于达到我们的目标。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一所好的学校比一所差学校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确实,我方承认在这种情况下顺境确实有利于学习这个目标的达成,但是,为什么我们要比分数呢?我们要比就比综合能力呀?分数是目标,顺境确实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达到这个目标,然而,逆境却让我们锻炼达到目标的能力与方法。我们反过来看一看,一所好中学和一所差中学出来的学生,进了同一所大学,哪一个更容易取得成就呢?顺境更容易让人成功,而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所以我们真要比一下谁更强,就把我们放在同一所学校去比呀?就让我们用相同的资源,去解决同一件事呀?毫无疑问,逆境中成长的人比顺境中成长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就.逆境,顺境更能促进人的成长.对方辩友的郑重比较又在哪里呢?
对方辩友一再向我们强调,良好的营养,良好的教育对我们身体、对我们知识的积累多么重要。好,我们暂且把这些目标看成是成长的一部分。然而我想请在场的观众,评委来时想一想艰苦的环境,各种磨难,是不是对我们内心的锻炼、意志的磨练同样的重要呢?如果真要从宏观方面去比较的话,我认为,内心的强大要比肉体的强大更为强大,知识的获取方法与努力学习的态度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比较)
好,我们暂且不看逆境顺境对人意志和心态的锻炼。我们效法对方辩友,只看知识的积累和身体的成长好不好呢?就算是知识的积累,我在做一道题目,苦思冥想做出来和轻而易举做出来,那个收获更大呢?农村的孩子生活条件差,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好,那城市里的孩子身体就比农村的身体更结实吗?
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当然有的小盆友又要有以为了,有老师叫不比没老师叫更有利于学习吗?吃得好不比吃的差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吗?是的,有老师和吃的好确实会对我们的学习和身体有帮助。但现实生活中大家基本上都有老师教,基本上都有饭吃。所以学的好不好还是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身体好不好还是主要看锻炼情况。逆境比顺境更能使人从态度和意志变强,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我不否认学习条件对学习有帮助,但是这种帮助是有限的。哪怕是因为环境因素,我们几乎身处于绝境,也只能说难以从知识的储备、身体的强壮方面去成长,充其量也只能证明条件很重要罢了。但是就算是在绝境,我们也可以有我们自己的方式去成长。一个现代的普通人都能轻易的学习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难道我们就可以说他比古代的亚里士多德成长的更好吗?是的,很多人可能没有学微积分、牛顿定律的机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数学上超越过学微积分、牛顿定律的人。学管理的人就懂管理吗?人生不可能处处绝境,相反很多人绝处逢生,开创出新道路。这靠的不是顺境中获得的知识与身体,儿时逆境中锻炼出坚强的灵魂。哪怕在绝境中饿死,我也可以在绝境中升华。
成长并没有相对的捷径可以走。付出多少努力,收获多少成果,逆境比顺境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谢谢。
攻辩与自由辩
        为了简化教程,稀饭这里将攻辩和自由辩合并。在稀饭看来,攻辩和自由辩,其实都是以问题为线索贯穿头尾的环节。故这里我主要分三方面分析攻辩和自由辩的方法与技巧:提问、回答、讨论。另外还有总结的技巧,限于篇幅请在洞察和辩词两个小节中去揣摩。
·常用的攻击位置(洞察,随时记录)
                1.定义,标准        2.主线
       3.类比              4.事例
·常用的攻击/辩驳方法
1.类比
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辩论即述理,类比则是描述道理的非常有效的工具。辩论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类比:人拿枪杀人,是人的错还是枪的错?是工具本身弊大于利还是人不能善加利用?等等。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破解起来也很容易。类比的事物一定有地方与原事物不一样的地方,或者你也可以用类比破解类比。就好比上面的人和枪的类比——倘若是枪设计不合理,导致走火杀人,是人的错还是枪的错,这种枪是不是应该停止生产呢?工具本身设计不合理,那我们是从人下手还是从工具下手呢?
还有:一次李嘉诚给下属开会,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和一张白纸,把它们分别揉成一团后展开,吐上痰,又扔在地上用脚踩。无论遭受怎样的蹂躏,钞票的价值没有减少,但白纸已经变成了废纸。
因此,首富说:“只要有价值,你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被人唾骂,被人踩在脚下都不可怕,最可怕的,你是张白纸”。
稀饭说:白纸的价值在于能在上面绘图鞋子,踩脏了白纸就是毁去了它的价值;钞票的价值在于购买,踩脏并不会毁去它的价值。倘若钞票失去购买力,那么他的价值未必及得上一张失去交换意义的白纸。所以说,可怕的不是被唾骂和被踩在脚下,也不是价值的多少,而是你的价值有没有贬值,能不能体现。
所以说同一个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破类比也是如此。
2.归谬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如
“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
归谬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 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
3.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指的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比如说,你可以说演讲家,我也可以讨论作家;你要说哑巴,我来谈一谈瞎子;你问我倘若人性本善,那最初的恶从哪里来,那我想请你先回答一下倘若人性本恶,那最初的善从哪里来。总而言之,辩题是两方面的较量,总有与之相对的方面。上面还有很多例子,包括孟母三迁,文才与口才等等,请各位自行参照学习。
4.攻击定义和标准
攻击定义最常用的就是“特殊情况”。
好比说,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请问对方辩友,既然同性恋是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那一个人只在性爱上对象是同性,算不算是同性恋呢?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这种兴趣无论是否表现出来都算是同性恋,那按照对方辩友逻辑,世界上的人全部都是同性恋咯,只是有的表现出来了,有的没表现出来而已咯?
人:是能进行复杂思维活动的高等生物。
请问对方辩友,那有的人不能进行复杂思维,如婴儿,植物人等,那就不算是人咯?
稀饭注:这种抨击方式有点过激,不过算是一个很好的特殊情况的例子。对于这种抨击方式的应对方式也很简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大家您这样讲是胡搅蛮缠:在同性恋是不是个人问题这个辩题中,这里的人当然不包括不能进行复杂思维的婴儿或者植物人,因为讨论他们的同性恋问题是什么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定义当然是人在辩题中的解释,而不是为了生物学解释谢谢。
5.攻击主线
例:文才比口才更重要vs口才比文才更重要(12城建vs12人文,节选准备资料)
1.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文字是文化传承的基础。那请问对方辩友,语言是不是也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呢?《论语》由孔子口述,其弟子记录,人类最初的文化起源也是来自生活中的谈话,倘若没有语言,文化同样不能传承,倘若人类练话都不会说,那又怎么会成为万物之灵?其他文化又如何传承呢?
2.        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文才是口才的基础,文才好口才也会好。倘若真的是这样,敢问对方辩友,您是先学会说话呢?还是先学会写作呢?既然我们都是从看图说话开始学写作文,那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口才是基础,口才比文才更重要呢?
3.        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说:我们学习是为了培养文才,考试得靠文才。既然如此,对方辩友的意思就是说,文才好的人能把自己本来就不会做的题目做出来咯?他会不会做这题,关他的文才什么事啊?一个人数学好不好管他文才什么事,物理好不好关他文才什么事,就算是语文,除了作文,拼音汉字诗词默写什么的又关文才什么事儿?
4.  对方辩友又提到,我们当今社会的选拔模式是考试,考试就得靠文才。且不说考试是不是只考作文,就说选拔吧,也不仅仅是笔试哇,还有面试啊。有的公司没有笔试,但是无论如何都会有面试。那按照对方辩友的说法,是不是口才还是比文才更重要呢?
所以说,我们不能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来看待今天的辩题,口才指口头语言表达的才能,所以口才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工具。文才指写作的才能,除开特定的人群,如作家,文秘等。文才并没有对方辩友所说的那么重要。我可以坦言,除开选修论文,我已经很久没有写作文了,就连这篇辩词,都是由我们辩论队的成员积极探讨,齐心协力写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被对方辩友所举的个例迷惑。我们比较文才与口才何者更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哪一种对我们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05:46 , Processed in 0.0457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