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6|回复: 0

辩论队很好的教程02如何辩论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2 21: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稀饭 于 2014-11-22 21:05 编辑

第二章·如何辩论
主线,定义,标准:
当我们拿到辩题的时候,我们应该
1.判断这是哪一类型的辩题
2.辩题大致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先网上百度一下每个词的意思,不要干想。)
3.这个辩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确定基本的解题思路
5.需要定哪些基本的东西(定义,标准)      注意:第4点一定要放在5,6前面
6.基本的解题思路与辩论的思路(主线)
辩题类型以及基本思路
总的来说,辩题可分为三大类,是非辩题、比较辩题、可否辩题。其中,比较辩题一定要有标准;是非辩题一定要有判定方法(也可以看成是衡量标准);可否辩题一定要有事例,并且将事例中的元素与辩题内容一一对应。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  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以前想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确了解概念,了解了判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难了。就好像我们做一道题,比如说“1是不是整数”,你只要知道“整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然后拿“1”去与“整数”的特征作对比。如果“1”符合了“整数”的特征,那么“1”就是“整数”,否则“1”不是“整数”。在离婚率上升这个辩题中,怎么样才算是社会文明的表现?社会文明的表现有哪些特征,然后再分析清楚离婚率上升的原因,拿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一分析。
2、比较辩题     将二者做比较的辩题。  如:事业比爱情更重要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有很多人都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强调事业有多么重要就可以了。但事业重要,就能说明爱情不重要吗?当然,有些人还天真地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说爱情不重要,我们是说事业比爱情更重要……”对啊,我们正是要你论证事业更重要的,可是你怎么就只会说事业重要,却对爱情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哪?
这种类型的辩题,难点在于你不知道如何比较它们。如果能有一个比较的标准,那辩题就会明白许多。如果是我,我愿意把标准定为“谁更能帮助人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标准明确之后,先弄清楚爱情与事业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再分析人生意义有哪些类型,一类一类地去思考,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
对于“比较哪一个更重要的命题”,还应该注意这样的偷换:对方辩友会告诉我“如果没有甲会怎么样,如果没有乙会怎么样”,“先有甲,甲更重要”我只能这样说:必要性和哪一个优先不能替换论证更重要。例如:没有母猪就生不出小猪,可是没有公猪也生不出来小猪,其实生小猪必须是公猪母猪合作才行的!又例如,我今天早先上厕所然后再工作,不能证明上厕所就比工作更重要,只能证明哪一个更急。
2.1轻重辩题     判断谁轻谁重的辩题   如:人类社会应该重义轻利。
解题思路:其实这种辩题,应该归入比较类型的,但由于它的解题思路比较特殊,所以我们把它单独地列出来。在这种辩题中,应该导入一个第三者,即我们轻谁重谁的目的是什么?就拿这个辩题来说,重义轻利或者重利轻义可能导致相应的后果,但它们产生的后果,谁对我们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一些?曾经看过南京大学与四川联大关于义利的一场比赛,结果你说是利的地方,我说是义;你说是义的地方,我偏说是利。这类辩题中的两个方面,经常会有相互转化,所以对于两个方面的概念,一定要作一个清晰的界定,这样在辩论场上,才可以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被对方所利用。
2.2先后辩题     即判断谁先谁后的辩题   如:企业用人以德/才为先。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中,辩手也往往会走入误区,有不少辩手会认为以谁为先,等同于谁更重要。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放在前面的不一定是阳重要的,但一定是必须放在前面的。如果企业用人的时候,把德放在前面,那么你再怎么强调才的重要性,也是没什么作用的。
这种辩题与比较型的辩题有点类似,也需要先制定出一个标准来,只是这种辩题更注重于现实,所以标准在使用的时候,显得不是很突出。最关键的,还是手中要有大量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确立的标准。千万记住:这种辩题最容易走入谁更重要的误区!
2.3前提辩题     即谁是谁的前提类辩题
如:经济发展应不应该以教育发展为前提。 解题思路:先要弄明白辩题中的概念,如经济发展包括哪些方面?教育发展包括哪些方面?这种类型的辩题,在辩论往往会陷入一种死循环,即你说经济发展是前提,我说没有教育发展你怎么发展经济;我说教育发展是前提,你说没有经济发展教育怎么发展……这样弄到最后,大家都得不了好处。
在这种辩题中抢得先机的人,往往是及时跳出死循环的人。在这个辩题中,我会先去找最早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看看在存在经济发展的时候,教育发展存不存在,或者教育发展存在的时候,经济发展存在不存在。就在这样一种寻找中,就可以轻易地跳出这个死循环。
跳出死循环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指出一方的前提是第三者。如教育发展的前提,我可以提出它的前提是社会道德的发展,如果有很多人愿意去西部当教师的话,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工资。如果他们考虑自己的收入,他们就会留在东部。再者,一个国家的资金调配,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并没有发展,而他们改变了资金调配方式,加大了教育投资,这样教育也得到了发展。所以,碰到这种辩题的时候,先想想如何跳出死循环吧。就像鸡生蛋蛋生鸡,如果有人说那蛋是恐龙蛋,那这个循环就算是成功地跳出来了。
3、可否辩题     即能力可不可及的辩题
如: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解题思路:见过很多新手,在碰到这类问题的时候,都大叫“没有思路啊……”其实这类辩题没什么难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可不可以消灭一条鸡腿?为什么?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提出以下观点:第一,我肚子饿,吃鸡腿不会撑着;第二,鸡腿是熟的,可以吃;第三,我衣袋里有卡,卡上有钱,我买得起;第四,我不忌讳荤腥,而且它对我健康无害。
就像吃鸡腿一样,我们要明白儒家思想的功能,以及西方歪风的特征、类型。之后,只要我们把儒家思想的功能与西方歪风的类型作一下对比,看看是不是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当然,如果我们能提出一个解决西方歪风的方法,然后再看儒家思想能不能达到这种方法的需求,这样也是可以的。
分析辩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与相应的技巧
1,分解辩题。拿到一个辩题之后,先想想它能不能分解成几个等价的辩题,这些等价的辩题会不会对己方有利。只是这类辩题不太多,大家遇上的可能性不大,不过还是准备一下吧。(稀饭注:这里大家可以使用逆否命题的方法。比如:11工管打过的一场比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等价命题就是“好士兵一定想当将军” 这样一来,在攻击这个论点上就容易多了,是吧?)
例如时势造英雄,你可以把它分解成“所有的时势都能造英雄”和“所有的英雄都是时势造的”,而对方的辩题也相应地分解为“所有的时势都是英雄造的”和“所有的英雄都能造时势”。这样,只要己方有一个观点能守得住,就不会在辩论中占下风;剩下的时间,就是猛攻对方的两个观点,使其全部站不住脚,那么胜局已定。
2,化整为零。现在辩论的很多都是大题目,其包括的范围很大。当你跟对方辩论时,往往会感觉到自己总说不到点子上,总是在一个圈子里跟对方绕来绕去的。大家好像说了很多,但却没有多大作用,根本就没有可以致命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就尽量想想能不能把辩论题目中的关键词分解为几个方面,然后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讨论,这样就会更加形象,更加容易把握。如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你可以把文化分为科技、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如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你可以把经济分为工农商交建五个方向讨论……
3,克服望文生意。有不少辩题,第一眼的印象总是不太对,表面上好辩的题目,认真地分析起来反而不好辩。这种辩题的解析重点方向,应该放在不确定因素的标准的制定方面。比如,保护弱者是不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表面上看,是正方占上风,但实际上却是反方,因为正方只是占道义的上风,但保护弱者与文明进步却又实在扯不上什么联系。如果能够制定一个体现文明进步的标准,这样会对正方极为有利。我记得我以前打这场比赛的时候,制定的标准是:“只要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事物,就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4,联想。在很多的辩论中,都会提到一些与题目中关键词相近的东西,如果能够把辩题中关键词相近的词语的定义找出来,对辩论会有很大的好处。这时就要用到联想,尽量多想想与关键词意思相近的词语,看看对方有没有可能会把辩论往这些方面上引。  如科学无国界,很多人都会把科学和技术等同,认为科学无国界一方不好辩,但实际上是科学有国界一方更不好辩。只要科学无国界一方把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弄清楚,就够让对方头疼的了;再如英雄造时势,谈到时势,你会不会想到历史、环境、时务这些相关的东西?能想到多少就弄多少,说不定到辩论场上,大家都得用到呢。(这个时候,不要吝啬查资料的时间哦!)
辩论七律与辩论逻辑
1、有“证伪性”才有意义
你是一个战士,连长的战前动员称“只要冲锋跑得快,就不会受伤”,你拼尽全力冲了出去,被人血肉模糊地抬了回来,你质疑连长,连长的回答是“那是因为你冲得不够快,否则就不会受伤。”你喷过一口血后慢慢明白了,连长的那句动员根本没有潜在的可以被证明不对的可能性,简单地说就是没有“证伪性”,解释权完全由他,这是句永远正确的骗人鬼话。若动员改为“只要冲锋速度达到每秒5米,就不会受伤”,这就有“证伪性”了。所以在选择一个辩题时,首先要核实的是此问题有没有“证伪性”。(稀饭注:在思考定义的时候,应该考虑这点,某些定义最好不能被证伪,特别是某些概念性定义,如温饱,好士兵,爱等等。定义一节会提到。同时,这节也告诉我们,当对方提出类似“只要我们够努力,就一定会····”的时候,大家可以调侃一下:很多东西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对方辩友说,只要我们够努力····,那请问,我们多努力才能······?还是说这只是对方辩友美好的想像呢?)
2、“无”不需要证明
你说“如意金箍棒”是存在的,我说不存在,你让我证明不存在,那我还真证明不了,即使我掘地三尺没有找到,那也不能排除掘地四尺能找到的可能。
与边界清晰的数学问题不同,现实生活中的“无”是没法证明的,也是不需要证明的,持“无”观点的一方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就是默认正确的一方,直到持“有”观点的一方拿出了“有”的证明为止。你说手机辐射存在着引发脑瘤白血病的危险,我说不存在,这时应该由你来举证。你求证“有”不能成立,而我的“无”就是继续成立的。
很多坚持“有”的一方在举证不能的情况下会抛出“潜在的可能性”的说法,窃以为这是个最扯的说法,没有之一。您读完此文地球就毁灭的潜在可能性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这种没有证据的想象中的可能性有意义吗?跟打输了架,跑前撂下一句“有种你等着”一样,“潜在的可能性”就是一句找场子的废话,根本不必理会。(稀饭注:辩论中“无”不需要证明,你只要证明出对方说有的逻辑中有错误就行了。对方说有,就要证明,证明不出来,对方就不能说有。详情可以参照下一条。当对方想要证明“无”的时候,逻辑一定是有问题或者是加了前提的,这个时候一定要警觉,抓住机会反击哦!)
3、肯定性指控拿证据,否定性指控有界线
肯定性指控说的是声称对方做过某事的指控,例如你指责我偷了钱包,那就应该由你来拿出物证人证,并公布时间地点等信息,而不是由我自证没偷过,其逻辑的根源就在于“无”没法证明。
否定性指控说的是声称对方没做过某事的指控,例如你指责我没有上过大学,是靠欺骗得到的教职,因为你所声称的“无”不需要证明,那举证责任就轮到我了。但在我举证之前,你先要明确你这个指控的“证伪性”在哪里,比如说你同意了只要我亮出大学文凭你就认输,然后我才会举证。否则,我亮出了文凭,你又否认文凭的真实性,待我证明了文凭是真的后,你又不认可文凭上的人是我本人……这是精通逻辑的人常用的损招,他总是提出否定性指控,逼得你不断地自证,直到你崩溃为止。否定性指控必须要有可证伪的界线,否则就是耍流氓。(稀饭注:有些时候,不用说理由,但是可以被反驳,反驳请说理由。如:学霸,学生,学渣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学生最多,学霸学渣都比较少。这个观点我可以直接提出来,可以不用证明,没有为什么。对方辩友可以反驳,但是,请说明理由)
4、慎用排除法
飞碟爱好者观察到了天空中的异物,分析如下:不是飞机,不是流星,不是飞艇,不是气球,不是……所以只能是飞碟!但最终被专家论证是西北某基地未公开的一次导弹发射。排除法本是一个很好的分析方法,但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集合及元素必须明确。数学领域里集合及元素往往很明确,排除法就很好使,例如一个集合里有三个数,除了A数B数那就只能是C数了,但现实生活里的集合及元素往往是不明确的,元素有很多甚至还有未知的,再使用排除法就非常危险了。
5、相关未必因果
你每次感冒都喝板蓝根,十天就好,太多次毫无例外的证据令你相信板蓝根对治愈你的感冒很有效。其实你错了,感冒是自愈性疾病,你喝不喝板蓝根,十天左右都会好的,不信您下次可以试试喝萝卜汤,效果是一样的。喝板蓝根和感冒病愈,只是时间先后相关,并不是因果关系,很多人习惯先入为主地把相关性当作因果性,这也是辩论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要得到因果关系是很困难的事,要做很多随机样本的对照性检验,轻率给出的因果关系往往是不靠谱的。例如,“喝红酒有益健康,法国曾有过科学统计,每天喝杯红酒的人更长寿。”有统计结果也未必是因果关系,更有可能是每天喝得起红酒的人,其饮食和卫生条件更好而长寿的原因,而与红酒无关。更极端的例子,现在每天抽两包烟的大烟鬼,也比烟草引进之前的古人寿命长,这能说明吸烟有利于长寿吗?
6、非此未必即彼
非此即彼只有在互斥关系时才成立。一颗围棋子,我说不是黑的,你就有理由认为我的判断是白的,因为围棋子是非黑即白的互斥关系。在客舱里一个壮汉与一个姑娘发生了冲突,姑娘有受伤证据,因为我觉得证据不足而对壮汉殴打的说法表示怀疑,充满正义感的你对我喊“难道你认为姑娘身上的伤是自伤的?!”虽然自伤可能性不能排除,但这并不是我所相信的,因为还有是其他人造成的可能性啊。这就好比一张扑克牌,我猜可能不是黑桃3,于时你气冲冲地对我喊“难道你认为是草花9。”
给对方扣上一个显然错误的观点来批判是可以的,对方若是肯定性判断,你可以拿这个判断的逆否命题来批判,因为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无论你批倒哪个都成。对方若是否定性判断,你可以通过否定其所否定的论断的互斥论断来驳倒他,听着很绕,其实很简单,正如上面围棋子例子,我所否定的论断是“此子为黑”,其互斥论断是“此子为白”,你只要否定了“此子为白”,就把我对“此子为黑”的否定给否定了。关键的问题在于互斥,若对方拿出非互斥逻辑的一对事件并通过非此即彼的方法诘难你,你就要给他来一句“你说的两件事互斥吗?”
7、证人证词不能选择
我在做科学实验,根据我的独创理论,实验结果数据应该是8,可我第一次实验结果是2,再做结果是19,继续做……好不容易有一次得到8了,我高兴地宣称“虽然有很多误差干扰了实验,但终于得到正确结果了,这就是我理论成立的铁证!”你一定认为这种根据立场选择证据的实验很滑稽,但这却是辩论中很常见的做法。只要你有耐心不停的搞,只要你总是对不利结果视而不见,你想证明什么就能证明什么,而且证据都是“铁证”。
你有了一个立场,有个证人出现了,他的某些说法证实了你的立场,于时你宣称这个人可信,并将其说法作为了自己的证据。但对立面拿了此人说的对你不利的话来质疑,你称“谁能保证一点错误不犯啊,个别细节他没看清楚的可能也是有的。”这就是有意选择证据了,本来你认可了证人,就不能对其说法厚此薄彼,除非你有了证明“厚此薄彼”合理的证据,否则跟我那个可笑的科学实验有什么两样呢?
当然,逻辑不可太过,一味追求逻辑反而会照成别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这是大忌。然而,希望大家能在这上面多花点功夫,事先把这些逻辑理顺,尽量能以通俗的方法把对方辩友逻辑上的问题指出来。经过这样的锻炼,各位的能力才能提高。
诡辩与骗招
诡辩
所谓诡辩,是指在立论在借助于一个理论体系以求证结论成立的过程中,又违背了这个体系内的理论。好比辩论中的同一律,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
同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思维对象的同一。 (2)概念的同一。 (3)判断的同一。        在这里稀饭只举一个例子:一个老律师教一个年轻的律师打官司,约定年轻的律师赢了第一场官司后交学费。但是年轻的律师迟迟不打官司。于是老律师将年轻的律师告上法庭。老律师说:如果我赢了这场官司,法院就应该判决,对方付给我学费;如果我输了这场官司,那么对方就赢了第一场官司,按照合同,对方也应该付给我学费。而那位年轻的律师说:如果我赢了,法院就应该判决我不用付学费;我输了,那么,合同上讲的是我赢了第一场官司后付学费,我没赢,也就不用交学费···呵呵,这个例子就是违反同一律的典型。双方都是如果赢了官司,就站在法院判决的角度上判断,如果输了,就站在合同的角度上判断,所以会得出矛盾的结果。稀饭以为,法院正确的判断是不应该付学费,因为确实年轻的律师在此之前没有打赢官司过。但是这一场官司完了以后,年轻律师就应该付学费了,因为合同成立了。
破解诡辩:归谬,类比,你也诡辩
诡辩都会有站不住脚的地方,而针对诡辩的基本思路就是:1.在对方站不住脚的地方反复诘难。2.针锋相对。
下面举出一则实例。节选自华语辩论网一张破诡辩的帖子
Mystyle:今天早上看到某人的微博说:所有的男人在遇到自己心爱的男人之前,都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女人。突然觉得这种说法与:“在你遇到白色的乌鸦之前,你便以为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因此推出乌鸦并不一定都是黑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诡辩求破解!!!希望是逻辑上的破解,不是事实层面哦!!!
梭伦的沦陷:“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每个人死之前都不知道人会死亡呢?因为人没有死亡的体验便也没有“人会死”的例证,对方辩友您是这个意思吗?如果是的话,请您解释“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意思;如果不是,您的说法是不是站不住脚呢?”
王铭伦: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啊~ 当条件具备了。也就是遇到了自己心爱的男人了,他就不认为自己爱的是女人了啊!
但是前提能不能满足就是另一说了,本身这个男人就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男人,那么他就认为自己喜欢的是女人啊~~~楼主能明白?表述不太清楚诶
正如楼上所说的,“在你见到长生不老的人之前,你以为人都会死。”转化为你的那句话的格式就是“所有的人在长生不老之前,都以为自己会死”,不代表不存在长生不老的人哦,如果条件满足,也就是一个人真的长生不老了,那么他就不会认为自己会死了。
综上,其实这句话是正确的!
这句话等价于“在你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前,一直以为自己只喜欢女人”。
问题在于这个“发现”,因为这句话也可以等价于“在你变成同性恋之前,一直只喜欢女人”。
很明显,到底是先“变成”还是先“发现”?前一句话默认了我们都是同性恋的前提,后者默认了原来不是而后来变化的过程。这个诡辩用的就是一会儿使用前一个默认前提,一会儿使用后一个默认前提。
这句话在引入虚假前提。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一定存在心爱的男人”。心爱的男人在这个语句中是被假定存在的,然而这个前提却并不成立,如果不存在心爱的男人,那么也就无所谓遇到心爱的男人之前,后半句话的判断就不成立了。
广义上讲,人在遇到心爱的人之前,他/她即是异性恋,也是同性恋。
破解诡辩必须先破前提
稀饭:其实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所有的男人在碰到心爱的女人之前,大多数都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女人;还有一小半喜欢男人的男人,在碰到心爱的女人之前,都以为自己喜欢男人;不说心爱的男人能不能碰到,哪怕是遇到了心爱男人的男人,他也许也能有心爱的女人哇~~所以总的来说,还是我比对方辩友有道理,我的智商比对方辩友高~~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06:08 , Processed in 0.0532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