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7|回复: 6

《场上场下》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3 12: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qetuo在 2005/9/3 00:50pm 第 6 次编辑]

深度赞同岚星前辈的话辩论赛只是作为整个辩论的一个环节。
更深度赞同“如果把眼光局限在“一场辩论”上,将不利于辩论的发展”

辩论是一个大规模的系统工程,我们之所以热爱辩论,
首先是来自辩论的观赏性,这是一个刚接触辩论的新手最直接的喜欢上它的理由;

其次,随着我们对辩论了解的深入,我们又逐渐注重起辩论给我们带来的知识性,相信许多人亲身参与辩论的原因就是想和电视上的那些辩论员们一样,说话的时候能够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再次,我们已经参与到辩论过程中了,这个时候我们才深切的认识到:原来准备辩论赛,尤其是正式的大规模辩论赛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其之所以系统是因为在这个环节包括了:辩论员的选拔,培训和最终参赛三个环节,而对辩论员的培训又需要从各个方面同时着手,如:知识量,逻辑感,幽默度,即兴演讲能力,普通话水平,肢体语言的运用,宏观感,辩论员之间的分工等等。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场下需要做的。

最后,当我们打完了一定场次的辩论赛后;很多辩论员必然都在反思两个问题:
其一,辩论的意义在哪里?
其二,辩论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有哪些帮助?

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
辩论是一个复杂的游戏活动。它在某种程度上说与我们常见到的篮球,足球等其它活动有很强的类似的地方:都强调整体的配合和团队的分工,都强调智慧的参与:技战术的运用都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不同的是,1,参加篮球或足球锻炼了我们的四肢,而参加辩论锻炼锻炼的是我们的大脑。2,辩论能引发我们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思考,社会辩论还能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一些思路。

足球和篮球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其在大众中广泛的影响力,而辩论赛却在某年某月某日以后江河日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引用岚星前辈的一句话:我们没有注重辩论的平衡和协调,更没有注重辩论赛的平衡与协调。这造成了功利性思想在辩论赛上空前的弥漫也正是这种功利的对结果的孜孜以求成了“诡辩”“伎俩”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正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成了某些同志在场上拿板砖盖对手借以为自己和学校捞政绩的工具。单就这句话而言说的很对,我们没有注重辩论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缺乏对平衡感和长远利益权衡的做法正一步步将辩论赛引上绝路。如果做为辩论员的我们不认清这点,全辩和国辩很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cctv和新传媒扫地出门。

辩论的意义也许每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就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普通的同学之间的辩论还是正规的辩论赛甚至是万人瞩目的全辩和国辩,都是在给我们个人和队伍提供一个展现思维和观点的舞台,但这个舞台决不是一个拳击台,不是一个角斗场!我们要讲道理,要说事实,要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这样的辩论赛难道会没有人看吗?

说到这里,我以在《场上场下》的回帖中被反复提到的电科与西交那个关于财富是否包括精神财富的例子。我从不否认成电那种对辩论的执卓对我国的辩论作出了多么重大的贡献,从不否认他们的风格是全辩和国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说句老实话,我曾经是成电的铁杆fans。但是,有一天,我发现成电几代人对辩论的追求可能已经转变成了对辩论赛冠军的追求时,我惊诧了。我隐约意识到也许正是这种对冠军的追逐导致了辩论的衰落(不仅仅是成电,许多学校在参加大赛前就已经制定了目标。如果达不到,嘿嘿,这几年就先别玩辩论了)。

在《场上场下》中我提到对于一个荒谬的概念要在场上推翻他,这被某些同志误以为场下无所谓。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要推翻这个概念还概念以本来面目,而不是你自己定一个比他更无耻,更荒谬的概念呢?就是要达到辩论赛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目的。这种做为一个辩论员对真理不断追求的素质,也许是辩论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最大的帮助吧。这也许就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再多说一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某些同志将我《场上场下》的核心意思歪曲为:
“只要‘场上’撑得住,哪管‘场下’没人看”的论调。
恰恰相反,我的论调是为了场上撑的住,就是要能忍住场下没人看,在场下修身养性,在场下培养起辩手的素质和良知。这样才能把这个场一直撑下去。

这个场上不仅是现在国辩的舞台
更是辩论的这个大舞台。

发表于 2005-9-3 12: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场上场下》续

下面引用由qetuo2005/9/3 00:41pm 发表的内容:

但是,有一天,我发现成电几代人对辩论的追求可能已经转变成了对辩论赛冠军的追求时,我惊诧了。我隐约意识到也许正是这种对冠军的追逐导致了辩论的衰落。


这句话~楼主可能要挨骂了~
我支持楼主~先顶一个~

发表于 2005-9-3 16: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场上场下》续

某些人过于自以为是了,别人只是套用了他说过的某个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就把所有的批判都揽到自己身上,进而长篇大论地表白。仿佛别人一定是专指他,针对他。这是过度自负与自我保护意识过强的因素在起作用。

针对进来的争论,这位小Fans所支持的群体之所以有一些言行为很多网友所不能接受,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而起。

多年的只差一步登顶,辩风饱受争议,终于等到出头的一天却遭到新规则的戕害,心理上确实会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势必表现在其言行上。强悍的实力其实是不用多说的,只是这种长期压抑下造成的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得他们过于敏感,面对任何不认同,甚至是可能的不认同都会立刻团结起来,给予针锋相对的猛烈反击。

其实大家相互之间多一份理解,这种情况就可能不会发生并一步步升级。

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正常状态,理性地去欣赏一场精彩的大决赛。

发表于 2005-9-3 17: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场上场下》续

顶~

现在的新辩手(我周遭的),想不读书,就辩好论。要他们多打几场,就牢骚不断...怎样进步!对不对!?

竟然还有骂人的~晚生就曾在场上被骂过“先天不足”。天哪~

总结:要读书、要修性
嘻嘻~

发表于 2005-9-3 18: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场上场下》续

其实也不必太悲观,“为了场上撑的住,就是要能忍住场下没人看”并不是辩论赛必然的归宿——如果真的场下没人看了,那辩论赛也就玩不下去了。

只不过要知道辩论赛是给什么样的人看的。如果我们讨论的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说出大家平时想不到,或者想到了也说不清的道理,带领大家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浅出的表述,自然会有观众愿意来看的。

发表于 2005-9-3 2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场上场下》续

说到辩论赛是给什么人看的,相信每个喜欢辩论的朋友都应该思考过.
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辩论赛其实是给大学生看的,或者说是有知识的人看的,因为毕竟辩论赛是知识逻辑的较量,辩手也是张口这个理论,那个理论的,所以可能一般的观众看不懂,后来慢慢其实一个好的辩手不至于他知道的理论多,而是能够运用理论,再加上语言技巧,做到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题目说的让60.70岁的老人都能听懂.所以欣赏辩论赛不应只是少数人的圣宴吧!
发表于 2005-9-3 22: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场上场下》续

楼上说得很对,我只做一点补充:
“谁来看辩论赛”和“辩论赛是给谁看的”有着一处很大的区别。用营销的话讲,后者界定的是“目标客户”,东西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他们觉得哪些地方不好,那就是不好;他们说哪里应该修改,那就是应该改——一句话:“他们永远是对的”。
但相对于后者,前者还包括另一部分人——不请自来的看客。对于他们,不必排斥,也不必迎合——如果不满意,要修改,当修改意见与“目标客户”需求相同时则改,不同时则不能改。事实上,他们提出的很多意见都是和“目标客户”相冲的——因为这些人眼里的产品(实质上是产品带给他们的需求满足)和“目标客户”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人把钢笔看成是身份的象征,如果“目标客户”定为这部分人,对于那些偶尔买一两支高档笔,然后建议去掉上面钻石装饰以降低价格的人,他们的意见还是不听为好。

具体到辩论赛,其实那些为看“脱口秀”、“语言游戏”甚至“吵架”、“拿话噎人”等而来看辩论赛的人,他们的意见就应该绝大多数是要拒绝的。
遗憾的是,现在的辩论赛却越来越被这些人的意见所主导——加强对抗、语言再激烈一些、少一些论述时间、可以加一些小品表演、能让观众笑就好、长得对不起观众的就不要来了、即兴抽题抽立场……

悲哀……
感觉悲哀……
感觉悲哀的悲哀……
感觉不到悲哀……
感觉不到悲哀的悲哀……
非常悲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13:22 , Processed in 0.0488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