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岚星

看到很多人仍然在谈“风格不同,求同存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19: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很多人仍然在谈“风格不同,求同存异”……

嗯。有空去找余老师聊聊……

不过从余老师在浙大校内比赛的点评、评分时大家(包括其他老师)聊的对辩论的理解来看,我不认为他持这种看法。

我进浙大前一年来这边弄资料的时候,恰逢求是杯首轮,结果我听了4-5个教室,就碰到三位点评老师用这样的话开头或结尾:经过这场比赛,我们并不清楚正方和反方谁才是真正正确的,但相信我们和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想,如果余老师也认为辩论纯粹是语言游戏,以他为龙头大哥的浙大辩坛大约不会有那么多评委讲出这样的话。

至于全辩时的影响力……毕竟一个评委只有一票,在公证员监督下想“影响”也是做不起来的。而且以余老师的性格,大约也不愿意去玩“影响”。今年求是杯决赛有老师说是不是先讨论再打分投票。结果他立即回答:“还是先打分交表吧,不然一讨论起来打分就带上他人的影响了”。

发表于 2005-9-3 19: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很多人仍然在谈“风格不同,求同存异”……

我说的影响不是投票的影响

而是说,对于其他一些不那么经常搞辩论的“评委”,他是如何阐述自己对辩论的理解和认识的。这种影响,我没有看到

发表于 2005-9-3 20: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很多人仍然在谈“风格不同,求同存异”……

下面引用由岚星2005/9/3 07:46pm 发表的内容:
嗯。有空去找余老师聊聊……
不过从余老师在浙大校内比赛的点评、评分时大家(包括其他老师)聊的对辩论的理解来看,我不认为他持这种看法。
我进浙大前一年来这边弄资料的时候,恰逢求是杯首轮,结果我听了4-5 ...

您又提到了一个很深的问题
发表于 2005-9-10 18: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很多人仍然在谈“风格不同,求同存异”……

深赞楼主的帖子!!
高屋建瓴!!深谋远虑!!
小可觉得这应该为我们所倡导,真的应该为我们所倡导!!
然而事实上因为太多的因素,辩论这个函数里面的变量还是太多,于是多了些无奈,多了些不足,多了些感叹!!!
在这样一个追求方便蔚然成风然的社会里,观众究竟会喜欢怎样的风格?辩论究竟应该是怎样一种风格?很难有定论吧!!!可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什么?怎样在维持辩论的纯洁性的同时又要让辩论普及化,我觉得这应该是一条不变的准绳,也是每一个辩手应该努力去做的,应该为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付出的.
每一个辩手对辩论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的理解,理解归理解,但是有时明明知道不好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也不少啊.喜好归喜好,但是喜好后面往往还有责任,压力这样一些东西.我们绝不提倡功利主义,但是在这本身就比较功利的社会里面,辩论身处其中有时根本就无法"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套用黄执中前辈的一句话:这是任何事物的常理嘛,我们不去苛责厂商,但我们要提醒消费者,我们不去苛责原告,但我们也要提醒被告,这是今天的一个简单的互动关系嘛.
另外,我想我们对评委都还不够了解,毕竟他们往往比各位师哥资深还要高.我想我们的对他们的评价也只能停留在表面而已.毕竟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阅历.仅对孙冬冬老师而言,他可是全辩的元老了,经历过辩坛的几起几落,我想对于现在这样一个辩论"走下坡路"的形势和情景对他而言,也不是一次两次,他看到的风景有很多是我们看不到的.所以我们对他的评论的分量还是很低的,有时候保留意见也是有必要的.
不管怎样,我还是很赞同楼主的观点,也真心希望如楼主所说,能为辩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毕竟这是我喜爱的事业!!!
发表于 2005-9-10 23: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很多人仍然在谈“风格不同,求同存异”……

下面引用由SIGR2005/9/3 01:46pm 发表的内容:
岚星,你要有空就去好好和余啸峰谈谈你的想法
我不认为他是认同你的观点的

岚星同学的文章我非常赞成。
至于SIGR同学提到的余啸峰老师,就本人听到他的某些“高论”,我觉得是有损全辨评委的形象的。
譬如:看书只要看看书目就行……自由辩多报几个人名就“拿分”之类……

坦言,无论是学术上,还是辩论上,我对此人持谨慎的鄙视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05-9-13 18: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很多人仍然在谈“风格不同,求同存异”……

呵呵~这两句话碰巧在浙大里偶也听他说过。这里把上下文补全一下下~

辩手要多读书,那么读书读到什么程度算是“够”呢?(绝对意义上当然没有明确的“够”,可是如果不知道读到什么程度上场打辩论赛算是能打得像模像样,那就如同给了新手一条没有终点的路,只能让他们在起步前换一条路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对于一个优秀的辩手,拿到很多书都只要看书目就差不多了——因为各章节看看标题就大致知道会讲些什么,所要看的,只是作者如何整合所讲各内容的思路而已。

至于“自由辩多报上几个人名就拿分”这句话前面是“很多辩手连某个观点、某句话出自谁都不知道,这个时候你们……”。

所以说,看一个人说的话来判断他的“水平”,一定要把那句话和他说话的语境、上下文结合起来看。否则可就要冤枉人了。
=P

PS:是“余潇枫”而非“余啸峰”。说明这个是我们的习惯——对待老师,除非你完全不尊重他,或者不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写,否则这个是绝不应该写错的。

发表于 2005-9-13 2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很多人仍然在谈“风格不同,求同存异”……

这篇文章不错,本来辩论的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讨论问题,现在变成表演秀,诡辩秀、甚至是....,缺乏思想的交锋~~~~~~~~~~~~,难怪辩论越来越衰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13:21 , Processed in 0.04346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