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a.tv/debate/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3 国际大专辩论会简史 华语电视辩论会的形式是在1968,首次在新加坡出现,时称“青年论坛”。1970年定名为大专辩论会。 1971年,电视辩论会走向区域,演变为“星马港大专辩论会”,由新加坡、马来西亚与香港三地的大学,各组大专联合队,切磋辩论。 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新传媒前身)举办“亚洲大专辩论会”,北京大学也派队参赛,电视辩论会的形式引起更广泛关注。1988年,复旦大学与台湾大学皆应邀参加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这是两岸大学辩论队首度同台激辩,媒体誉为“世纪之辩”。 1993年,新加坡广播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首度联合主办“国际大专辩论会”,并同意定期在新中两地轮流举办赛会,邀请范围也扩大到亚洲以外地区。1999年,这项赛会开始另设第二组比赛,广邀以华语为外语地区的大学组队参赛,希望在国际上进一步促进学习华语的兴趣。
今年是新传媒与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七度联办“国际大专辩论会”。 1971 星马港大专辩论会 1 新加坡电视台联合星洲日报首次举办国际性华语大专辩论会 参赛队伍: 马来亚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新加坡大专联队 冠军:香港中文大学 编导:谢于对 1972 星马港大专辩论会 2 参赛队伍: 马来西亚大学联队 香港大专联队 新加坡大专联队 冠军:新加坡大专联队 编导:谢于对 1973 星马港大专辩论会 3 参赛队伍: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新加坡大专联队 冠军:新加坡大专联队 编导:谢于对 1985 新港大专辩论友谊赛 新加坡广播局邀请香港各学府组队,和新加坡国内大专辩论会的冠军队伍进行一场友谊赛。 参赛队伍: 香港大专联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a队 冠军:新加坡国立大学a队 编导:邓炯才 1986 亚洲大专辩论会 1 参赛队伍: 中国北京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澳门东亚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冠军:中国北京大学 编导:邓炯才 1988 亚洲大专辩论会 2
参赛队伍: 新加坡国立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澳门东亚大学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 国立台湾大学 马来亚大学 冠军:中国上海复旦大学 编导:郭亦好/伦慧平 1990 亚洲大专辩论会 3 参赛队伍: 新加坡工艺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 澳门东亚大学 中国南京大学 国立台湾大学 马来亚大学 冠军:国立台湾大学 编导:郭亦好/何子鸣 1993 国际大专辩论会 1(新加坡) 参赛队伍: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香港大学 国立台湾大学 马来亚大学 澳洲悉尼大学 英国剑桥大学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 冠军:中国上海复旦大学 编导:邓炯才 1995 国际大专辩论会 2(中国) 参赛队伍: 德国波恩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台湾辅仁大学 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 美国南加州大学 韩国外国语大学 中国南京大学 冠军:中国南京大学 1997 国际大专辩论会 3(新加坡)
参赛队伍: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香港大学 马来亚大学 台湾政治大学 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 韩国外国语大学 中国首都师范大学 冠军:马来亚大学 编导:林惜惜 1999 国际大专辩论会 4(中国) 参赛队伍: a组 中国西安交通学 美国耶鲁大学 新加坡理工大学 澳门大学 香港大学 马来亚大学 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 国立台湾大学 b组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 东京外国语大学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a组冠军:西安交通大学 b组冠军: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 2001 国际大专辩论会 5(新加坡) 参赛队伍: 新加坡国立大学 澳洲悉尼大学 香港大学 中国武汉大学 加拿大温莎大学 台湾东吴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 马来亚大学 冠军:马来亚大学 编导:冯璧慧 2003 国际大专辩论会 6(中国)
参赛队伍: a组 中国中山大学 德国弗莱堡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澳门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马来亚大学 澳洲墨尔本大学 台湾世新大学 b组 美国哥伦比亚州大学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冠军: a组:中国中山大学队 b组:美国哥伦比亚州大学 2005 国际大专辩论会 7(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