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进宽出”和“宽进严出”,好熟悉的题目哦……呵呵,02年全辩预赛第一场就是这个题目——既是整个比赛的第一场,也是我们法大的第一场。 这个题目,确实给了定义很大的空间。什么叫严?什么叫宽?估计就很费脑筋了。当年我们准备比赛的时候,王涌教练说,无论怎么定义,有一点必须严格遵守,那就是在“进”这个层面说“宽严”和在“出”这个层面说“宽严”必须是一致的,决不能搞“双重标准”。我们那场比赛确实做到了,可惜,对手没有做到。 到了今天这个赛制下,其实要求也许更加严格了。因为,不光在正方说“宽严”的时候不能搞“双重标准”;到了下半场换了立场,也不能搞“双重标准”。这对双方的立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真是让人拭目以待呢。 此外,除了“宽严”的定义之外,“高等教育”也势必会成为一定的定义战场,比如大专、研究生教育要不要包括在内等。 当然,我们当时比赛的时候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必须结合实际出来来讨论这个问题,虚构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或者是不符合大众常识的“严进宽出”来论述己方辩题的合理性,这对于辩题的讨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另外一个方面是: 02年的时候,对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改革等问题的认识,在官方层面还是持完全正面的肯定。而到如今,却也确实明显的出现了更多的负面问题,比如就业难、学校硬件滞后、教师数量不足等。这些方面的讨论,也理应出现的今年的比赛中。否则,何以体现政策辩论的时效性呢? 以上发言,权为抛砖。希望各位在等待一场决赛的空隙中,来发表一下各自的看法,体现辩论赛的参与精神。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