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8|回复: 3

[转帖]评论:国际大专辩论会也升格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6 10: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报
  刘万永

  偶然浏览cctv网站上的新闻,一条消息让我颇感错愕:从今年开始,国际大专辩论会改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了——天呀,我只知道,近年来我们身边的高校像得了传染病一样地大专变学院、学院变大学,竟然不知道和高校最多算远亲的辩论会也随喜“升格”了,h5n1真厉害呀。

  我对辩论会的记忆,始于1993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是复旦大学和台湾大学的“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辩论。那次,蒋昌建同学成了最佳辩手,复旦则成了冠军。

  那时候,我们几个学生坐在学校电教室里看这场辩论会的录像,感觉人家蒋昌建、严嘉、季翔、姜丰等复旦的人,举止儒雅、思维敏捷、逻辑性强且极富感染力,一句话,简直太有才了。我们学《中国古代教育史》时,也看到了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争论,可怎么就没人家深刻呢?差距太大了。

  不过说实话,当时我们对台湾大学的表现也非常敬佩,感觉台湾人不太会讨好观众,而蒋同学则是狠狠地表扬了“彬彬有礼”的新加坡观众,以及这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分。

  那时候辩论之风弥漫高校。我的母校河北大学也不例外——我们教育系获得了首届辩论会的冠军,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是负责给一辩和四辩写辩词的,嗯,现在想起来还是比较自豪的。不过第二届,我们就惨败了,主要原因是别的系一重视了,我们就没戏了。

  1999年,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联合举办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2000年又举办第二届全国大专辩论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青年报合作,我作为记者被派去采访写稿,体裁是章回小说的写法,中央台播一场,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发一篇。那活儿比较累,但感觉还大专辩论会还是非常吸引学生的。

  回到正题。从接触大专辩论会到采访大专辩论会,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明明都是公众认可的名牌高校参加比赛,可为什么叫“大专”辩论会呢?从来没人给我一个解释,自己琢磨,一个原因是人家低调,就像古人谦称自己为“在下”,或者是参加比赛的学校范围广,大学专科也可以参加?

  不管为什么这样命名,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我们这样的观众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也是一段美好回忆。

  可惜呀,这个品牌升格了,升格成“大学”,这还不够,还要加上“群英”。为什么这样改名,也没有官方解释。难道是随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叫“大专”就贬低和侮辱了参赛的学校,无论大专的前面加上“国际”还是“宇宙”。

  很多高校争相升格,最大的损失是变成了综合,丢掉了特色。而特色却是一所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根本。

  辩论会是这样吗?冠以“大学”、“群英”的辩论会一定会更加吸引人吗?我看未必。辩论会能否吸引人,重要的是辩题的新颖、程序的创新和选手的临场发挥。把名字向高大全方向改革,无异于舍本逐末。我还是喜欢曾经的“大专辩论会”。

发表于 2007-8-6 1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评论:国际大专辩论会也升格了

这么多年了,不会还有智商这么低的人吧?八成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首先,“大专辩论会”这个词是从新加坡引进的,是人家那边的习惯用法。

其次,“大专”的这种词义并不是新加坡的独创,在中国大陆同样有,且存在多年。我们说“大专院校”,难道不包括本科?

还TM“专升本”了!SB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发表于 2007-8-6 22: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评论:国际大专辩论会也升格了

楼上的显然低估人家智商——此稿不可看局部,要看大局。即使他不知道大专辩论的来历,对此次改名的意见,却是正确的。
发表于 2007-8-6 2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评论:国际大专辩论会也升格了

[这个贴子最后由smilesir在 2007/08/06 11:0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dean2007/08/06 10:25pm 发表的内容:
楼上的显然低估人家智商——此稿不可看局部,要看大局。即使他不知道大专辩论的来历,对此次改名的意见,却是正确的。

我并非针对该文作者。更不是要反对他的所有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5 11:07 , Processed in 0.0484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