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smilesir在 2007/08/06 02:58am 第 7 次编辑]
摘自中国政法大学沧海云帆论坛(canghai.org),原帖发表于 2006-1-5 19:51 辩论,有时是一种责任 ----访民商院辩论队教练吴琼
吴琼,民商辩论队辩手兼教练,民商经济法学院04级学生。 来自辽宁的吴琼,透着东北人特有的健谈与幽默。谈起辩论,她更是津津乐道。从小就对辩论感兴趣的她,中学时期便开始在辩论赛中试水,但正式的辩论实际是从大一开始的。说到那次辩论,吴琼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大一时的班赛,是天伦律师杯的前奏。9月底的天气还不算太凉,但当时穿着白衬衫的我却紧张得冒冷汗,手脚也都冰凉……”尽管第一次面对着紧张的第一次辩论,但吴琼想起了师兄师姐赛前的指导,最终还是抑制住了原先的紧张,在比赛中发挥得相当出色,最终成为院辩论的新成员。就这样,吴琼与辩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收集资料,到立论,到陈词,再到最后比赛时的现场发挥,辩论的准备程序虽然只有几步, 但为了打一场优秀的辩论赛, 辩论者付出的辛劳是外人很难想象的。为了准备一场比赛,辩手们常常要提前打无数场练习赛和热身赛。在准备每一场比赛前都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用心与努力。这就要求辩手们除了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较好的表达能力之外,更要有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种团体项目,调整好选手们的赛前状态是一名教练必不可少的素质。今年的天伦律师杯决赛,比赛前选手们十分紧张。这时,作为教练的吴琼与选手们一起唱起了他们的“队歌”---《两只老虎》,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解,选手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应对比赛,最终夺得了冠军。 谈到今年的天伦律师杯,吴琼也有自己的看法。“今年的比赛有一种趋势。选手的个人素质比往年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辩题也日渐生活化与轻松化。生活化的辩题实际上要求我们学会深入浅出,这客观上提高了比赛的难度,但缩短了观众和选手的距离,也使赛场的火药味不再那么浓。选手与选手之间同样也可以平和的交流。拿商学院对国经那一场比赛来说。比赛时恰逢商学院院庆。那一场比赛打得也格外特别。在评委离席审议阶段,观众与选手间有一个互动环节。那是一种很融洽的状态,辩论赛后来成为另一场院庆与大合唱。这其实才是辩论的本意---搭建一个平台使大家能够融洽地交流思想。” 大二学习日益紧张,面对学习与辩论之间的冲突,吴琼幽默地说:“我至今都还不明白怎么可以做到二者的平衡。辩论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但我就是无法割舍它,这其中夹杂着许多热爱与责任……”的确,正如在采访中谈到的那样,对于辩论,当最初的那一点激情消逝的时候,是对它无法割舍的热爱与肩上扛着的重任让吴琼不能离开它。因为,辩论是需要传承的;因为,辩论有时是一种责任! (文/周思)[br][br][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smilesir 在 2007年08月06日 02:33am 时添加 -=-=-=-=-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DSC_0159_a_xdURJ4nRikuA.jpg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DSC_0169_a_Vor67Bgn0aLS.jpg 照片中的二辩即主题帖所述比赛中的“最佳辩手”——吴琼。 照片拍摄于2006年5月27日 北京高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半决赛 中国政法大学VS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2:1胜 单场优秀辩手:北京理工大学杨楠 评判团成员:黎陆昕(点评)、张学森、李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