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23|回复: 18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8 03: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从家里赶回学校,晚上上网正好碰上李恩泽了,于是就聊起辩论之道的话题。感觉和著名辩手交流收获很大,特摘录如下,与大家分享。

http://www.bianlun.net/bbs/cgi-bin/attachment.cgi?forum=82&topic=106&postno=10&type=.jpg


一、关于辩论赛没落的原因:

下面引用由恩泽2004/09/07 01:29am 发表的内容: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93年的时候整个社会的舆论开放程度和现在是无法比拟的,辩论赛给了人们一个窗口来讨论很多原本被限制并且确实需要讨论的问题。而现在的情况下言路相对畅通,各方观点很是丰富,所以辩论赛本身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

然后,就像乐坛一样,一个繁荣兴盛的乐坛需要不停推出的优秀歌曲,而缺乏高质量的辩论赛也是目前大家不关注的原因,相对很多有深度的社会评论\深度挖掘等,辩论赛想是小孩子在胡说八道。

没有思想是核心原因,我这几年就没有看到一个思想上有所突破的选手出现。思想的形成要靠机遇,教育体系当然很重要,但是没有一个教育体系是培养思想家的,本来辩论赛是一个可以成为思想启蒙的契机,但是功利化和表面化的功夫太过损害了这种可能

真正辩论赛给听众带来的应该是一种启迪,让用户有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观点上受启发的感觉,如果这样的比赛多起来,肯定会非常吸引观众。

二、关于辩论本质:

下面引用由恩泽2004/09/07 01:40am 发表的内容:

辩论赛给了我一种正当的理由,深入细致的研究很多问题,纠正了很多错误的看法,并且联系起了很多知识点,形成网络,并且给出一些压力,逼出一些突破。

它是好模式不一定是最佳的模式(求实明理模式),因为很多情况要看运气,遇到一个好题目好方向可以有正面影响,遇到坏问题还是会有负面影响的。

最好不最好难说,这个要看个人,对想形成自己体系的人,比下面那些好(央视论坛、名家论坛、十二演播室等)。


三、关于辩论之道:


下面引用由恩泽2004/09/07 01:50am 发表的内容:
这个比较复杂,看目的,我考虑辩论赛主要是考虑培养人的问题,至于辩论赛取胜之道,大家各不相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做法。 一般来说,向通过辩论赛获得什么目的,和他会希望怎样赢得比赛是很有联系的。

我自己的做法比较特殊,我自己做的辩论赛有三个原则,第一、退一步;第二、深一点;第三、包进去。 这三点都是技巧,不是本源,技巧是有目的。

退一步是指不讲自己的论点绝对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立论向真理靠的更进一些,同时,通过对对方的估计来退着一步,对方大部分的攻击都会落空,我给队员讲,就好像打仗之前,知道敌人要放炮,先退一段,让他所有活力都浪费掉。但做起来比较难,大多数人习惯寸步不让。

深一点是指深挖题目的深层意义,深挖自己潜意识里蕴含的哲学意义,这个过程中不考虑自己的观点,只求挖掘到真理。深一点这个过程最为重要,它是培养一个辩手思想的过程,我在这个过程中就有过几次对自己的重大突破,受益良多。

第三点是包进去,在挖掘完第二个过程之后,会很清晰的明了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的环境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论,那么对方的观点和我们的观点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是成立的,对方讲的都是对的,可惜找错应该考虑的环境或者层级,所以我们是对的。

这么说可能有些含糊,那个现象说明问题,我的队员在场上一般都是说“对方辩友讲得好”和“对方辩友说的对”,然后再阐述对方条件没有考虑清楚等等,说个笑话,我原来有个选手,站起来大声说“对方辩友说的好啊”,然后忘了后面该说什么,就坐下了,呵呵呵
(吴理:有案例吗?)
我跟你说几个案例吧:
在1999年,我大三,在成电杯,复赛,对卫冕冠军管理学院,题目是:衡量人才德更重要还是才更重要。我是反方,这是我开始有所突破的开端,很简单的突破,可惜啊,我后来看很多比赛,甚至2000年的西交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个题目是硬做的,如果套用后来形成的三个标准就分别是这样的:
第一、退一步,我们上来就承认,并不是所有情况下,衡量人才都是才重要
第二、深一点,我们通过二辩举了一个例子,说名没有什么会如何如何只能证明必要性而不能证明重要性。

然后我在三辩举了一个例子,大概是这个样子。

我们说一杯咖啡,没有咖啡豆叫做清汤,没有水叫做泥浆,这都说明水和咖啡豆是咖啡的必要因素,我们衡量一杯咖啡,拿到鼻子前问问看,品一品说好喝不好喝,这个时候我们是衡量咖啡豆的质量,因为他主要满足品味的需求。

但是,这个时候,我在沙漠里走了3天没喝过水了,我看到一杯咖啡,我才不管它是雀巢还是麦氏,我一饮而尽,大呼“解渴!!!”这个时候我衡量的就是水的多少了,因为它解决了我解渴的需求。

因此,衡量一个问题,那方面更重要,就要看那方面矛盾更计划,具体到这个问题上说,哪方面更急需,那么,我们是确才呢?还是缺德呢?

对方直接就上套了,说我们现在是缺德的。候喉喉

然后,在整个自由辩中,如我所料,他们都在讲没有德会如何如何,被我们用对方不要再举这种例子,这种例子只能说明德是必要的而已打击下去而在这个社会到底是缺德还是缺才的论证中,我们准备明显充分。

同时我们也承认对方举的特例确实是德更重要,但是因为有前面的铺垫,这些例子都顺理成章的不成为讨论范围。

这场比赛因为是一边倒,不是非常精彩,但是我很有成就感,因为观众明显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尤其是我讲到大呼解渴的时候,观众停了2秒,反应过来后掌声雷动,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吴理:其实这是你们明理明的好,并不是你反应快怕把他们压下去了,所以观众还是希望看明理的)
这场比赛是我开始走这个方向的第一步,后面遇到的一道题目让我更有了从潜意识中挖掘和提高的经历。因为我们几场比赛都对观众很有启发感,所以看得人越来越多,那两年成电的辩论很兴盛。让观众听到他们没有想到,但是听到了觉得很有道理有所启发的观点,一定会有很多人去看得我们看93年的比赛这么大的影响,主要还是听到了善花恶果,恶花善果的影响。

所有的对抗和快思快变是有基础的,一个立论很好的题目,队员可以从任何角度迅速找到回击点和方法,而且团队很有章法。只有好的完善的立论,才有好的快思快变得基础。

刚才那道题目的后一道更加精彩,当时辩论的题目是挽救大兵瑞恩,八个救一个值不值。我是正方,值。而且是在5.8事件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辩论的,结果对方四辩4分钟的总结陈词只说了一分半钟就说“算了,就这样吧”然后就结束了。他通过比赛的过程就放弃抵抗了,这个是半决赛,对手很顽强的。

这道题目对我人生影响很大,算是一次打通思想经脉的过程, 这道题目拿到手很难做,因为当时的局势比较复杂,更加讨厌的是,我查遍了所有的资料,查出了以前很多关于什么大学生救老农死了值不值啊,什么救小偷值不值之类的问题,没有任何分析式的讨论,都是纯煽情的,很多人还说讨论这个就没有人性。我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很难赢,但是我发现在我的潜意识中,我至少是赞同大学生救人是值得。

我也觉得我潜意识会不经过思考就给我一个答案,后来有个开窍的感觉,我就找出这样一个核心论断。判断值不值,是一个价值比较的结果,举个例子,我花1块钱买了辆自行车,我值,因为我付出小于所得,我花500块买个鸡蛋不值,因为我付出大于所得。

但是有的时候人们面临的不是付出和所得的比较,而是付出和付出的比较,也就是放弃和保留的比较,放弃的比保留的更有价值就不值,放弃的比保留的少就值。

那么,士兵在战场上无时无刻不在付出,他们去执行这个任务会付出什么呢,安全,甚至生命。但是有没有比生命更有价值的呢?是有的,那就是道义,做为一个战士的职责和誓言。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舍生取义,为什么舍生取义呢,因为在这些人看来,这样做很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救人的人一瞬间就做出决定,因为在他们脑海中,这种价值比较的结果根深蒂固,所以他们毫不犹豫的跳下去,为什么在水旁犹豫的人怎么思想斗争也没有用呢?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

然后再加上那两个被炸死的记者为什么知道危险还要留在南斯拉夫呢,因为他们也是这样高尚的人,舍生取义。这就构成了核心论点。

然后,再作完善辩题的工作:

一、估计对方要将为了母亲不值,我们从来不讲母亲,对方大量的进攻完全落空
二、三个小点形成观点
1、美国政府觉得很值,因为他们就是很虚伪,要用8个士兵换宣传效果,证据是50年后还有电影拍
2、核心观点
3、那个时候美国还是跟世界利益统一的
这三小点是从发起者参与者以及全社会的三个角度论证值得

对方按照常规做法,做数量,说这次行动没有成功希望,准备不充分,使派人送死等等,但是我个人军事知识充分,很容易就做了回击。

这个题目让我找到了挖掘自己潜意识,深入了解自己思考过程的方法。
(吴理:其他队员掌握了思考方法了吗?)
略窥门径吧,掌握的不一定很透彻,不过这种路我只能做个示范,他们得自己经过痛苦的思考才能突破那些障碍。

我在2000年以前在学校做比赛,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基本每次都有些启发人的观点出来,一般情况下立论能够有明显的优势,胜利问题不大。
(吴理:会不会考研回去明年打比赛?)
我现在没有兴趣回去读书呢,辩论队我来说给了我很多机会了解这个社会的很多规律,我现在的工作给我更多的机会更深的了解社会的规律。 学习很多立论,了解很多规律都是为了更好的创造价值,我现在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用呢,呵呵。

后面离题较远了,这里不再写了,看看表已经凌晨3点多了。希望网友读后会有所收获。

发表于 2004-9-9 13: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说的太好了
有时候为什么我们就没有想到退一步呢?
高手就是高手!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发表于 2004-9-11 1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能评到这个地步……
佩服佩服
原来这就叫做层次啊
发表于 2004-9-16 09: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看了觉得很有触动。高手不愧高手。
发表于 2004-9-16 19: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退一步,真的是辩论赛的论辩深入的重要做法,因为,对于辩论的双方,两方面都是无法说服的,我们要说服的是观众,
"(吴理:其实这是你们明理明的好,并不是你反应快怕把他们压下去了,所以观众还是希望看明理的)"
所以,为某一显浅的问题而纠缠不清显然是不明智的,辩论也将停留在功利化和表面化的层面!更别说思想核心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7 0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退一步是指不讲自己的论点绝对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立论向真理靠的更进一些,同时,通过对对方的估计来退着一步,对方大部分的攻击都会落空,我给队员讲,就好像打仗之前,知道敌人要放炮,先退一段,让他所有活力都浪费掉。但做起来比较难,大多数人习惯寸步不让。

深一点是指深挖题目的深层意义,深挖自己潜意识里蕴含的哲学意义,这个过程中不考虑自己的观点,只求挖掘到真理。深一点这个过程最为重要,它是培养一个辩手思想的过程,我在这个过程中就有过几次对自己的重大突破,受益良多。

第三点是包进去,在挖掘完第二个过程之后,会很清晰的明了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的环境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论,那么对方的观点和我们的观点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是成立的,对方讲的都是对的,可惜找错应该考虑的环境或者层级,所以我们是对的。

发表于 2004-11-18 1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退一步的同时也对你的逻辑性要求更高了。在一个内部逻辑紧密而又缺乏内部标准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外部标准,怎么把这个外部标准和两者联系起来就显得尤为困难了。
同样,深一点的难度也颇高,现在很多题目如果我们多挖一点的话很容易就引导另外一个争议话题上了。不能很好解决这一个问题是很多辩论赛到现在变得很不三不四原因之一。
包进去的话么就要注意不要把对手包进去了。这个其实对于我们辩手来说几乎做不到!
发表于 2004-11-19 14: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呵呵,以为leeenze已经不愿意再接触辩论了。没有想到现在还有精辟的言论。为什么平时就显不出来呢?
发表于 2006-4-9 12: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06-4-12 17: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我后来看很多比赛,甚至2000年的西交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其实2000年的西交还是在试图做到这一点的,比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那一场,樊登的立论里关于更重要的比较,只不过没有突破得向李恩泽那个咖啡的例子深入
发表于 2006-8-4 13: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退一步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06-8-26 14: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有启发
发表于 2006-9-24 10: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退一步!经典!绝对的经典!但是我绝对的做不到!就算我退了,也是为了做个陷阱给对手.要不就是我被别人给打下来了!napleon不能退却!这是我的辩论之道.也许不正确,但是在我没突破之前我坚信这一点!也就是说现在我认为退决不是一个辩手应该做的事.
发表于 2006-10-10 1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那我却觉得这引发了一个辩题辩论赛是学理内容重要还是语言技巧重要
亦或是 所说的退一点  包住的  战术思想 辩论赛  是为了谁 为了什么存在的
发表于 2006-10-10 12: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那也还希望 辩论打造的高手 能为辩论在做出点什么
发表于 2006-10-25 09: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谢谢
发表于 2006-12-11 12: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哈..看来我还是比较喜欢用退一步的说..嘿嘿...多谢指点~
发表于 2007-8-30 08: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真的能做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快速的分析能力,难
发表于 2007-9-25 0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辩手李恩泽的辩论之道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中国辩论赛史与历届辩论赛辩词大全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2:39 , Processed in 0.0899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