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水若寒在 2004/12/14 02:06am 第 2 次编辑]
半决赛比赛题目:背景资料: 一位医生历经十年,耗费了无数资金,研制了一种对付某种疑难杂症的特效药,但是由于患病率低,没有制药公司愿意投产,医生自己掏出一笔费用制成了一批成品药。老王的妻子得了重病,于是老王向医生求药。医生手中有这种灵药,也只有这种药才能治老王妻子的病。医生出价100000元,而老王只有300元。因此医生不肯卖药。在这种情况下,老王当晚潜入药店偷药。 辩题a:这位医生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谴责 / 这位医生的行为不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辩题b:老王偷药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谴责 / 老王偷药的行为不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注:这两个问题是mba中的讨论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问题a看似是职业道德问题,实际上还牵涉到医药产业的特殊经济规律(初始投资大,风险大,复制容易,回收投资周期长)、知识产权、激励的兼容性、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会保障的的处理方式等问题。正反方都有非常大的空间。而b则更牵涉到本我与超我的对立、社会我与自然我的冲突、情、理、法的交错……要辩好这两个题目,难度不小。如果辩不好也会引起大家的讨论,如果辩得好更可以引起人非常深入的思考一系列问题,意义很好。) 比赛时间: 12月4日晚上六点四十分:计算机科学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辩题:这位医生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谴责 / 这位医生的行为不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12月4日晚上八点:地理系——旅游管理系 辩题:老王偷药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谴责 / 老王偷药的行为不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12月4日晚上,四支闯进半决赛的队伍就这两个基于同一材料的辩题进行了精彩的辩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众意识的层面上,两个辩题对正方都有一定的偏向性,而这次比赛的两支反方队伍也各出奇招,在立论上都推陈出新,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种倾向渡:第一场比赛,正方计算机系其中一个最大的论点是,见死不救就应该受到谴责,反方经管学院则针锋相对,在事实层面上提出这样的逻辑——如果没有能力救的话就不能看作见死不救,而医生不见得有能力救老王的妻子,因为能力不仅包括能够做某事还包括做了以后要承担起一切的后果和责任(在案例中,给药救人的后果就是让自己成为“道德楷模”但是却让后人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望而却步,结果像这些不解决就会威胁人类但解决了又没有市场和回报的问题就再也没有人去解决了),显然医生负不起这个责任,所以说医生没有能力救人。然后反方又在价值上辅以具有同样逻辑的陈述,陈述了谴责该医生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后果基本和医生给药一样,就是让人觉得做这种事情吃力不讨好所以不如不做),成功地压制了正方的逻辑。而作为夺冠大热门正方(去年校联赛的亚军)由于发挥失常,最后也只能将胜利拱手相让。 而在第二场比赛,面对正方“违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谴责,老王偷药的行为明显违反道德,所以老王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谴责”的强势立论,反方也想出了应对之策:老王偷药救妻的行为有没有违反道德,取决于作为一个丈夫的责任的重要还是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重要,而难道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就真的比作为一个丈夫的责任更重要?这可以说是对我们从小就一直被灌输的“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种价值观的一个很好的反思。应该说在立论上,反方的价值是更高的,可惜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反方没能很好地贯彻己方的立论,一直在对正方有利的论域中纠缠,旅游管理系这支在初赛就把传统强队人文学院斩于马下的黑马最终没能反败为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