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3|回复: 0

从2003的国辩看,对辩论定位的分流

[复制链接]
叮当妹妹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10-27 2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93年的狮城舌战开始
批评界就极为反感所谓的文才华丽的表演性之辩。
甚至,对于表演性过重的批判一直是辩论批评界的主流。
可是,经历了10年了批判
,为什么我们的辩论还是再搞说,学,逗,唱?
我们的辩论还在搞辩论八股?
辩论批评界,对辩论一点影响也没有吗?
类比于文学批评,我们的对辩论的批评是否应该有所区分。
从评判或者观赏的角度不同
我们可以分成
辩手型:更多相对于怎么辩才好!
鉴赏型:更多相对于哪些辩才好!
理论型:更多相对于为什么这么辩才好!
事实上,正是对与辩论评判分类的不重视,
我们才产生了太多的争执。
事实上,哪些类型参与了并决定性的影响了辩论赛制设计上的决策呢?
可以说,有,但是影响的并不全面,或者说导向性并没有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也可以说,没有,因为其影响,由于身份的模糊,并不到位,指导性不强。
其实,我们特别是对辩论赛制的设计有很大影响的人,在看一个针对辩论的评判的时候,
先要看看,批评者的出发点,到底是哪种个性,这样
对个性的体会,才能求同存异,才能让3种类型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先从鉴赏的角度来谈谈
我们现在对辩论的定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8 15:09 , Processed in 0.0481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