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2|回复: 0

复赛(三) 复赛(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 17: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赛(三)

正: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重要

反:知识创新比知识积累更重要

正:台湾辅仁大学

一辩:黄帝安

二辩:张砾云

三辩:张文馨

四辩:陈思源

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一辩:钟震宇

二辩:王汀

三辩:周毅

四辨:尚磊

所有创新都源自于知识的积累。正方在这场比赛中用了万物起源于本的道理作为巩固立场的论点。正方认为所有的创新都希望被累积,只是若没有被人们累积,创新就毫无意义了。若果没有累积,所有历史性的东西都会被遗忘。正方三辩也为比较累积和创新下了一个击准点,那就是累积和创新何者对人类文明更重要。正方四辩则以何者在瞬间消失所带来的危机作为比较二者的标准。最后,正方以突破不代表人类的文明,只有通过累积、运用和传播,才能真正促使人类文明的发展。

反方以创新和累积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的重要性。累积只是科学发展的目的,而创新可以推动科学发展;同时创新也为精神发展带来文明。二辩说明了累积是量变,而创新是质变,创新赋予积累生命力,从而论证创新比累积更重要。反方三辩以两者在发生矛盾时,做出比较。人类的进步是由于创新对积累的背叛,失去了创新,人类的发展即将被停驻。反方四辩强调了他们是以编辑分析法来论证和比较两者对知识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点评:

本场辩题是一比较性的辩题,关键词就是“更重要”。正方在开宗明义时掉入了“鸡”与“蛋”的陷阱,较为逊色,但正方三辩的“吃饭”与“呼吸”的比喻却为正方扳会一城。利用这比喻说明了这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何者较为重要务必通过“急迫性”及“关键性”来比较。反方在立论上首先利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进行比较。接着,用科学的发展与人文的发展进行比较,阐明了知识创新比知识积累重要,由此延伸开自己的立场,内容上脉络清晰。再来就是透过“质”与“量”的比较,提出了“质变”方为核心发展这最有利论点。

在举例方面,双方都有很精彩的例子。但有些听似十分巧妙,实则毫无内容。自由辩论时,双方也有很不错的交锋,如争论哥白尼的成就。同时,反方一辩和四辩的表现引人注目,二辩的反驳功力强,懂得掌握时间,反驳时都十分简洁。另外,正方四辩沉稳从容,在一片激烈的唇枪舌战中,表现淡定,思维清晰,显得格外耀眼。正方三辩因提出了关键的“吃饭”与“呼吸”论,功不可没,值得表扬。

最佳辩论员:正方四辩陈思渊

胜方:台湾辅仁大学

复赛(四)

正:价值理性比工具理性更值得提倡

反:工具理性比价值理性更值得提倡

正:中国暨南大学

一辩:杨文

二辩:梁冰

三辩:汤耐冬

四辩:姜湛睿

反:台湾东吴大学

一辩:王樱儒

二辩:陈柏霖

三辩:温朗东

四辨:范凯云

正方开宗明义,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分别进行定义。就正方对马克思韦伯理论的理解,价值理性为以宗教、民俗为基础的思考,而工具理性则是对达成目的所使用的工具的思考。正方认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是“本”与“末”的关系。价值理性决定行为的方向,工具理性决定行为的效率。正方认为,现代的世界,工具理性过度使用,因而产生了三大问题,一,治安问题,二,人性的扭曲,三,社会严重的失衡,所以需要提倡价值理性。另外,正方强调,工具理性唯有在价值理性的引导下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而如今社会工具理性的过度使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

反方一开始就对正方的定义进行反驳,反方认为价值理性,是对目的进行批判,而工具理性是对达致目的的手段进行批判。反方认为,工具理性强调工具使用的效率与合理。他们进一步阐述提倡的概念:人们之所以提倡某事,乃是在于社会非常缺乏该事,因而需要提倡。对手段的批判,是基于以下的两点,一,手段能否有效达到目的,二,手段合不合理。

点评:

评判们觉得正反双方的立论南辕北辙。正方把工具理性定义为对达成目的的方法的判断,而反方的工具理性则是一种对工具的验证及检讨。评判觉得正方的逻辑性强,从一辩到三辩有层次的破题,起了前呼后应的效果。而反方则在反驳上取得优势,而且进攻力强。在自由辩中,反方因为正方“下药” 的举例而险失立场。评判赞赏反方三辩在陈词中对“提倡”的定义有明确的诠释,把战场拉回。正方四辩的呈稿有前呼后应,并附加了诗意般的修饰,评判赞扬这种做法的渲染力,但若简短些更好。反方结辩对辩题的诠释做到了层次分明,概念明确。

赛果:

最佳辩论员:反方三辩温朗东

胜方:反方台湾东吴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09:42 , Processed in 0.0475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