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yincantcook在 2004/10/18 05:40pm 第 2 次编辑]
先占个位置。另外宣布一个不好的消息: 香港科技大学的队长黄硕在前往观战的途中,不幸被一辆宝马撞伤了,在我写本文的时候还在医院观察16日一共进行了三场初赛,分别是科大对理大,浸会对港大,中大对树仁。 第一场,科大对理大,科大胜3比0,科大三辩获最佳辩手。 由于交通问题,我错过了第一场科大对理大的比赛,只听到了结果。根据我问现场的意见,似乎理大有些整备不足,加上队员的语言问题,场上形势有些一边倒, 以致科大虽然犯了不少错误,却依然可以3比0获胜。而科大三辩也终于拿到了他在正式比赛的第一个最佳辩手。 第二场, 浸会对港大,港大胜2比1,港大三辩获最佳辩手。 这是被称为死亡之组的b组里的第一场比赛,也是大家最关注的一场比赛。 对赛双方都来头十足, 正方的浸会大学连续三届进入决赛,拿了两次冠军,而港大则是香港最老牌的大学,去年在得势不得分的情况下遗憾出局。 在出场阵容方面,浸会和去年有很大的分别,除了主将徐素洁宣布退役以外,去年决赛的三位辩手里面,严循也因为外援条例不能上场,以致场上三名队员都是新面孔。而有趣的一点是,去年浸大是全女帮作赛,而今年却上了一套全男的阵容。相对浸大,港大的阵容则和去年相差无几,基本上是亚太赛的阵容。林晓晞也像亚太一样打结辩,而不是去年的二辩位置。另外,今年的主席也换了一位,由浸大名宿吕文汇出任。 由于这场题目不利,浸大采取了比较模糊的立论,只是含糊的提出奥运奖牌有直观简单等优点,加上他们的一辩似乎有些训练不足,演讲水平明显比浸大的平均水准低不少。相对而言,港大的一辩声音清亮,稿件也层次分明,清晰的提出了体育大国应该以国民的体育水准来衡量。 在经过一辩的较量之后, 浸大明显落于下风。 不过浸大对一辩处于下风似乎早有整备, 从二辩开始进行反击, 不过似乎二辩的郭同学有些心急,虽然气势很足,但明显过快的语言,使我并不能听到多少观点,而港大二辩的语言虽然有所不足,但幸运的的是,他较慢的语速反而让我们听得更清楚,提出的例子也进一步强化了港大的立场。 中场盘点时,我们发现浸大的劣势非常明显,但比赛进入自由辩论的时候,形势却大为不同,港大明显不能适应自由辩论激烈的对抗,浸大死死地在衡量标准上纠缠住了港大,而这个时候,浸大的语言能力上的优势展露无遗,整个自由辩论的过程都是浸大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而港大只剩下林晓晞独力支撑。在自由辩论结束的时候,浸大扳回了不少劣势。 然而港大在最后的结辩陈词阶段并没有受到自由辩论失利的影响,林晓晞再次重申了立场,巩固了由他们一辩建立起的优势。而浸大的结辩虽然表现也不俗,但是在不能解释清楚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关系的情况下,无力回天。最后浸大以2比1落败。 而第三场由中文大学对树仁学院,中大胜2比1,最佳辩手为反方二辩 这是两队第三次相遇,在之前的比赛,中大以两个3比0压倒性优势领先,赛前大家都认为应该是一场一边倒的赛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中大只能艰难的以2:1险胜,连小分都相差甚微。 这一场比赛台商六位选手全是女士,其中只有中大的二辩是老面孔。说来有趣,这位辩手是一位万金油,印象中好像打过全部的辩位,在去年胜树仁的比赛中也有出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发现树仁的辩手在语言上颇有不足。 中大以一个奇怪的立论的开场,声称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不矛盾, 而另一方面,又令人费解的把社会发展定义成了类似五四,改革开放这类的大变革的 相对而言,树仁虽然语言能力有所不及,但立论却相当稳当,指出普及教育可以用相若的资源让更多人受益,而且普及教育一样可以产生精英。 由于我对中大立论极不感冒,而另一方面,树仁的选手辩论经验不足,虽然拿了一手好牌(应该是她们教练的功劳),但是没有能力指出中大的错误,以致整场比赛我都不能很集中的观战。 而最后,在双方各说各话的情况下,中大惊险的凭个人能力获胜。但评委一致把最佳辩手给予了反方二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