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大家好。开宗明义,无愧于心是指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而尽如人意是指遵循他人的价值观或主流价值观,做别人认为对的事。而我方的判断标准便是,在二者出现矛盾时,选择何者更能促进社会发展,并体现社会进步。
下面我方就从促进社会发展和体现社会进步两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 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思想的多元化,而无愧于心更能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尽如人意,那么每个人都循规蹈矩,都不敢尝试新的道路,社会就很难呈现多元化。然而社会的每一次大迈进,又都是在那些新的思想和尝试中诞生的。试想,如果比尔盖茨按照主流观点完成学业而不是中途辍学,计算机行业的突破发展就可能推迟许多甚至不会发生;如果没有百家争鸣,中国古代思想也不会经历不断碰撞而发展。反观明清的思想一元时代,中国的思想发展极为缓慢。可见社会的不断发展,必须依靠每个人对自己内心价值的坚持。
第二, 更多的人选择无愧于心的人生态度,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首先,无愧于心更能让人实现自我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可见实现自我价值在人生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只有当一个人得到了他自己认为是成功的成功,他才会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举个很普遍的例子,有的人因为父母之命,怀揣知识和理想却只能在小城市里当个小公务员,他的生活在别人看来是美满的,是尽如人意的,但是只要这种生活不符合他自己的价值观,他就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也就永远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一个尊重每个人的自我价值的社会才是进步的社会。纵观历史的潮流,我们会发现社会进步恰恰体现在自由、平等,体现在每一个人都受到关怀,每一个人都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权利。文革时期,人们只能随大流去批斗所谓“反革命”,揪出一个右派,周遭的人都会为你喝彩,就算你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愧于心,也没有别的选择。到了今天,我们有了权利,面对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可以说出自己质疑的、反对的声音,而不必盲从他人的价值,这恰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我们所要坚守的东西。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为人处事无愧于心更重要。
谢谢主席,
大家好,我方观点为——为人处事,尽如人意更重要。
开宗明义,无愧于心是指把为人处事和自己的意愿、原则相统一,在自己判断尽到了职责,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后,就足矣。
而尽如人意相比无愧于心,把视角从自己扩展到了更多的方面,不仅考虑了自己的意愿,还考虑到了其它各种因素,例如他人的感受,可能会造成的结果,事情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等。这是基于自己的原则,权衡了多方因素后做出的选择。
首先强调的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不论是无愧于心还是尽如人意,都不能完全保证为人的绝对完美和事情的绝对成功。判断何者更重要的标准,在于何者更能良好地促进个人的发展,促成事情的成功。
下面我方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当尽如人意的行为模式与无愧于心并不冲突时,尽如人意的态度可以使事情考虑地更为全面;采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更加保证事情得到好的效果。例如,前期有媒体曝光深圳一家工厂雇佣童工,政府介入后,童工被送回了老家。媒体在这件事上无愧于心,他们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曝光违法行为。但这些孩子因为被送回家,无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水平变得更差。如果媒体在这件事上尽如人意,在事后呼吁社会帮助,追踪报道政府对于这些孩子的抚养善后问题,这些孩子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可见,以一种尽如人意的心态去做事,我们会基于自身的原则,更多地去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改善我们做事的方式,考虑更多事情的影响和结果,从而保证事情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当两种态度下的行为模式产生矛盾时,尽如人意可以弥补个人认知的不足,理解的片面,从而更加确定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保证事情达到好的效果。个人的意愿和原则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无法确保一直是正确的,秉持着无愧于心的态度去为人处事,可能会陷入自我满足和无知中。相比,尽如人意考虑多方意见,与自我意愿进行权衡后做出选择,该选择更加认真负责,更加理智,这对一件事情的完成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尽如人意让我们拥有一个更为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人生,对待我们做得每一件事情,从而能获得更多的帮助,事情考虑得更全面,潜在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保证事情的效果达到更好。因此,我方认为,为人处事,尽如人意更为重要。
反方【麦兜麦兜小分队】结辩:
谢谢主席。
今天对方辩友一直不认同我方无愧于心和尽如人意不矛盾的例子中的讨论,一味纠缠在双方矛盾的情境中,但他们又用社会主流道德来衡量是否有愧,忽视了价值观的主观性。可不是每个人都像对方辩友这样品德高尚的啊。
而自我价值其实并不像对方辩友表述的那样,只要无愧于心就能实现。根据百度百科定义,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如果光从主观感受出发,我想做的就做,不想做的就说有愧于心,您不觉得,这样处事太过儿戏了吗?
对方攻击我们的另一个点就是大众价值观可能是会有错的。我们承认无愧于心和尽如人意都可能有对有错。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相信尽如人意比无愧于心做好事情的可能性更大。
对方辩友今天一直用无愧于心的利来攻击我方尽如人意的弊,但事实上利弊并不能构成何者更重要的理由。我们衡量的标准,应当是一个明确而清晰的尺度,看哪种态度能够让我们有更大的可能性去完成我们想要做的事。
而我们认为尽如人意的态度更好,最重要的一点是尽如人意的态度比无愧于心更为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无愧于心的标准主观性很强,但说到底,也就是选择的初衷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像考试之前你可以选择好好复习认真备考,努力冲刺九十分;你也可以选择敷衍了事,觉得考个六十分就万事大吉,当然最终结果也就不得而知。无论对错,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你本心的选择,无愧于心。但尽如人意不同。我为年迈的外祖父请一个护工在家里照看,排解老人的寂寞,我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尽了,我无愧于心。护工看护的效果如何、老人是否还有其他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需求并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但我若想做到尽如人意,我就会抽空回家检查护工的工作情况,平时多陪老人聊聊天,了解老人家的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这就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做事时考虑了更多的因素、考虑了他人需求的积极主动。尽管可能并没有达到老人所有的期望,但我尽力去做了,尽可能让大家都享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尽可能让大家满意,意味着尽如人意并不是为了他人的感受而不顾一切地放弃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无愧于心的态度是让我们把个人意愿放在首位,但“只要不违背个人意愿,结果如何都无所谓”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任性。社会赋予人道德和责任,就是要人对自己的本心进行一定的约束和限制,顾及到他人的感受,权衡之下慎重考虑,甚至做出一定的让步。
今天,也许有人会说自己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但如果真的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是以此来给自己的失败和不理想进行自我安慰的呢?人生就像一场负重行远,也许现实未必真的如意,但在为人处事上,我们只有先摆出一种追求尽如人意的态度,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地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雏鹰杯四分之一决赛 GH组
辩题:【为人处事,无愧于心/尽如人意更重要】
正方:【H1 IUV战队】 上场队员:一辩:褚梦雪,二辩:滕鹏,三辩:焦守芝
反方:【G2 传感器战队】 上场队员:一辩:陈薇,二辩:郑少宇,三辩:孟丽
评委:陈晨通,尹瑞,马畅
正方【IUV战队】立论:
Coming soon...
反方【传感器战队】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陈词。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辩题,大家有没有觉得这里面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平衡?因为如果从表面上来看,我方的论证任务似乎不可能完成,因为在当今社会大众的潜意识里,不就是认为为人处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嘛?不过还好,大家都知道,俗语类的价值性辩题是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的。因此,我们今天要做的,其实是对我们为人处事时行为标准的讨论。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定义。无愧于心,是指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准则。尽如人意,是指符合大众普遍认同的标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尽如人意”是一个范围性要求,并不是一条单纯的标准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今天讨论的前提是什么?为人处事。为人处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培养兴趣、相互交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因此,今天我方的标准是何者更能达到为人处事的目的,就认为何者更重要。
下面,我将从两个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尽如人意是一个范围性要求,通俗来讲,就是让大家觉得可以接受到让大家觉得完美。那这样我们又如何去认识尽如人意与无愧于心之间的矛盾关系呢?第一种矛盾是面对大众普遍都不接受的结果时,我们按自己内心的标准认为这件事情是合情合理无愧于心的;第二种矛盾是面对大众普遍认同的结果,我们按自己内心的标准却认为这件事情还做得不够。简单来说,第一种情况是未达到范围,说明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仍需改进;第二种情况是超过范围,说明我们过分追求完美了,这样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压力。因此,尽如人意的范围性要求是一个合情合理的为人处事的准则,它既照顾了个人对目标的追求,又符合了大众普遍的心意,从而达到了一个人为人处事进行相互交流,建立融洽关系网的目的。因此,为人处事尽如人意更重要。
第二,对于个人而言,以尽如人意的标准为人处事,能更照顾大众的感受,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我们不妨来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在面对一个大家看来都比较满意但却没达到自己主观要求的结果时,你会怎么做?是选择遵循自己内心的准则,坚持去追求自己所谓的完美而不顾他人感受,还是选择更照顾大众的感受,接受大众普遍接受的结果呢?我想,任何一个人会选择后者吧?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建立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多么重要。这就是为人处事岂能无愧于心,但求尽如人意啊!基于此,我方观点为人处事尽如人意更重要,是成立的。
综上。
反方【传感器战队】结辩: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比赛进行到现在,不如让我们再次看一看这个辩题,为人处事,无愧于心还是尽如人意更重要。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轻易的看出这个辩题存在的前提及其评判标准是何者更能达到为人处事的目的,而为人处事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培养兴趣,相互交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再者,让我们再次明白一下辩题中无愧于心和尽如人意的含义。无愧于心是指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准则,尽如人意是指符合大众普遍认同的标准。
毫无悬念,无愧于心与尽如人意都是重要的,无论我们选择何者都无法否认另者的存在,而此时此刻辩题中的更变成了至关重要点,而我们评判的何者更重要的情景便是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何者更能达到为人处事培养兴趣,相互交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的目的。不错,我们内心的准则常常会与大众普遍认同的标准相吻合,那么此时便达到了一种及无愧于心又尽如人意的状态,便也无法比较何者更重要。然而实际上这样的理想状态常常无法达到,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面临选择,是按照自己内心的准则还是大众普遍认同的标准。而选择的标准便是何者更能达到为人处事的目的,尽如人意不是为了压制人的内心个性,只是树立了一个普遍能接受的准则来规范我们的言行,达到一个与人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每个人对于无愧于心的标准却不尽相同。有些人自甘堕落早已不知愧疚是何种感受,有些人苛求完美给自己带来负担给周围人带来压力,这样悬殊的两极分化是不利于达到为人处事建立融洽人机关系的目的。因此,尽如人意不无愧于心更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尽如人意较无愧于心有哪些好处。其一,尽如人意有利于个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当我们与他人之间有了众普遍认同的标准,才会更有利于我们与他人的交流,倘若我们追求无愧于心,往往会造成特立独行的性格,当然我们并没有说特立独行是缺憾,古往今来,那些奇才鬼才往往都是追求无愧于心之人,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往往不能良好的与人交往,这便也说明了无愧于心常常不能达到为人处事的目的,与辩题出发点想违背。其二,尽如人意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想融洽。更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尽如人意比无愧于心更能达到为人处事培养兴趣,相互交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的目的,因此,尽如人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