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9|回复: 0

【辩词】当今中国,应该/不应该加速利率市场化 第四届 正赛初赛G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4 0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a_campanella 于 2014-2-6 22:27 编辑

正赛初赛G组第一场
辩题:【当今中国,应该/不应该加速利率市场化
正方:【G1女神脚下好乘凉】   上场队员:一辩:徐冯君,二辩:袁欣,三辩:于夫
反方:【G2 36d的肚皮是属于我们队长的队】 上场队员:一辩:张玥,二辩:左思远,三辩:陈世国
评委:王梅,李佳琦,包江浩

正方【女神脚下好乘凉】立论:
晚上好,很荣幸和大家讨论利率市场化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随着20余年的市场化运作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二五计划正式提出加速,体现在由市场催生政策转变为政策引领市场。体现着近年来改革速率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近年来,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金融机构的财务硬约束进一步强化,利率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大幅度增强。我们已经有能力加速市场化,体现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即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机构破产条例;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浮动限制,用市场基准利率取代官方基准利率,形成利率市场化的金融体系。
我方今天提出加速正是基于当今现状,通过三步走战略加速市场化完善利率市场化进行当中产生的问题。如今市场化进行大半,却尚未完成,由此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市场倒逼,即资金正在自发从金融市场中未市场化的部分流动至市场化后的部分和金融市场外,13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存款缓比下降,甚至10月资金外逃将近9000亿。由于现行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开放,银行的利率比不上居民消费比率的增长,意味着钱存到银行反而会贬值,导致资金不合理地过多聚集在风险较高的领域,如房地产行业,从而形成泡沫,中国大妈投资黄金被套牢。银行资金流失是现在利率市场化不能解决的。因此加速利率市场化,能够使得存款利率随市场波动而逐渐趋于合理,使流失存储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构建一个多元化,安全化的金融市场。
另外,银行业存款资金的不断流失加速了银行业内部的不合理兼并,使原本不合理的竞争机制愈演愈烈,只有通过利率市场化才能够完善银行业发展,推动整体金融产业的发展。
因此,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通过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使整个金融业合理发展的重要手段,我方坚持现行方针。

能够使资金运作更为合理,使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向地方倾斜。通过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人民币基准存贷款利率上升和下浮的空间,让这个空间进一步浮动起来。使银行获得充足的资金并使其流向。
而且,加速利率市场化能够完善金融行业改革,稳定金融市场。也可以促使银行业创新升级。推动整体金融产业的发展,平衡企业和政府间的债务。


反方【36d肚皮是属于我们队长的队】立论:
感谢主席评委以及对方辩友
很高兴在这里和对方辩友在利率市场化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主要表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有上限,贷款利率有下限。根据现有的金融体系情况来看,中国已经将贷款利率的下限突破,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重点是中国何时将存款利率上限突破。从04年央行彻底开放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到13年央行全面开放贷款利率管制中间用了接近10年的时间。今天讨论的重点就在于以当今中国的金融环境情况,有没有能力和条件加速开放存款利率的管制。我方认为没有这样的田间让中国进行加速存款利率管制。
  首先,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稳步推进的过程,最后取消存款利率管制这一步不应操之过急。例如在美国,其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废黜《1933年银行法》当中的存款利率管制的废除展开的。从1933年设立利率上限开始,到1986年完全取消Q条款,历经53年。即使从20世纪60年代酝酿修改該条款算起,到1986年条款的最终废除,也历时近20年的时间。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基本上也都用了20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当然也有例外,例如阿根廷花了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效果不佳。改革所需要的時間是讓利率市場化平穩發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的提高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中国金融市场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首先,要有一个公平、统一、公开的充分竞争的资金市场。其次,资金市场参与者具有一定的理性。第三,资金流动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其四,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主要通过财政政策来实现。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存款利率自主定价权,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的提高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自身的成本以及信贷客户的信用情况来制定适合的利率,利率定价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关键,银行的存贷款利息差将缩小。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比较单一,存贷款业务占绝大比重,利息差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模式。这样的改变对于现有的银行体系来说是不利的。

正赛初赛G组第二场
辩题:【当今中国,应该/不应该加速利率市场化
正方:【G3我又爱老鬼队 】   上场队员:一辩:蒋钜池,二辩:陈羽熙,三辩:吴嘉镇
反方:【G4 apple fly】 上场队员:一辩:管鹏,二辩:耿煜,三辩:孙易
评委:王梅,李佳琦,包江浩

正方【我又爱老鬼队】辩词:
立论:
谢谢主席,再次问候现场各位。
今天我们讨论利率市场化是否应该加速的问题,实际上是讨论我们对待我们国家的金融改革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像是一个长跑运动员,在比赛的当中他应该是加速还是保持现有速度,甚至是减速,在长跑这是长跑的战略这是什么意思??,而在国家,就属于发展的战略。持有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策略,就会影响到国家发展中面对机遇和挑战的适应能力。

可以加入一点破,就是说我们当然不是说加速就是单纯地开大马力。因为我觉得对方会缩小我们的定义,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加入解释什么叫加速。
今天对方认为利率市场化不应该加速,就是认为在金融改革这场长跑中,我们应该谨慎一点,静观其变。
而我方认为应该加速,是认为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应该主动求变,在合适的时刻可以加大马力,抢占先机。
对方辩友稳字当头的,厌恶风险的态度,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初期对于稳定我国经济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让我国避免了东欧国家在经济转型中的阵痛,这种态度应计一功。当年我国在经济学领域的认识可谓是一穷二白,摸着石头过河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学人才,对金融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改革中的挑战。
特别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
有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驾护航,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风险能得到有效控制,这反映了央行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有充分的准备,也反映了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并不会出现对方所说的那么严重的情况。这里证明现在我国条件已经具备的例子有没有更多的是一些数据性的??我怕评委会喜欢听实在点的数据~

这里可以在宏观总结一下不加速的情况下出现了什么问题,再接所以从一些中小银行的......
一些中小银行的非常规吸引存款的举动表明了反映了它们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需求,然而无论他们怎样上调存款利率也只不能超过央行规定的上限。而余额宝横空出世,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十倍有多的收益,更使得银行存款以日均千亿的速度萎缩,一些银行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通过违规手段吸收存款,这些都必然威胁着金融的稳定,最终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既然我们央行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而金融机构也有迫切需求,为什么不能一鼓作气走完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呢?

结辩:
感谢主席,问候频道的各位。我方观点为:中国应该加速利率市场化。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辩题的背景,利率市场化:是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始于96年开放银行间借拆利率的初步尝试,而在13年7月则是将除房贷外的贷款下限放开,表示着利率市场化来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个阶段。而这里的加速,则是应以现有的政策发展的深度,速度和规模作为参照。要判断是否应该加速利率市场化,就要看加速后是否更有利于金融的健康发展。
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有两个很大的弊端:就是金融双轨制与金融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下面我方将从上述两个方面去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当前的发展速度不足以解决我国金融双轨制的问题。民间金融,是由社会形成的,相比于正规金融更能直观反应市场动态的金融组织和机构。作为正规金融代表的银行,本应该发挥着调动资金流动的作用。从越发活跃壮大的民间金融可以看出,当前的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民间金融新血液的“余额宝”,更是在短短数月凭借远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吸收了2500亿的资金。社会资金转移到民间金融,一来监管难度极大地增加了风险,二来银行资金减少,发挥不了应有的资金调配的作用,会对金融的改革带来严重的后果。而利率市场化,正是能够让银行能够及时的根据现况作出利率调整,融入市场当中,提高资金调配的效率。基于现在银行可支配资金的缺乏,国家经济面临的外来挑战,要让我国金融健康发展,这种问题解决更显得迫在眉睫,因此加速利率市场化,成为当前首选的方法。
[url=]其次,加速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金融制度的完善。例如在当前的限制下,我国的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仍旧走着高资本消耗,高信贷投放,高成本运营的经营模式。在其他理财方式,以及民间金融的夹击下,这种经营模式很难再得以维持。在加速利率市场化中,能够使当局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倒逼金融体系作出改革,加速保障制度的建立,如存款保险制,风险处理和银行退出机制的逐步实施。这些新制度,能对当前的金融体系运行模式作出调整,以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局势,从而促进金融的健康发展。[/url][l1]
终上所述,加速利率市场化能够在经济能够让现有的金融关系及运行模式作出调整,促进了金融的健康发展,因此,我方认为,当今中国,应该加速利率市场化。

这里逻辑链错误,应该是:我们加速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有结构性弊端→我们需要一定制度保障→于是为了利率市场化我们建立一定的制度→因而利率市场化可以倒逼金融市场制度的完善。





反方【Apple Fly】立论:
对方辩友、各位观众、评委,大家好:
在我方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利率市场化这个辩题的确很复杂。所以我方今天将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来和对方辩友讨论,并尽可能的将关键的内容还原给各位评委、观众。
简单来说,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让金融市场在竞争中产生合理的利率水平。而从去年开始,我国目前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就仅剩下了存款利率这一个仍未开放。以“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推动这项政策。乍看之下,无论加不加速,借着十八大三中全会的春风,利率市场化可能在一两年内就完全实现。
那么,为什么我方不是干脆认输,而是继续秉持着我方观点,和对方辩友探讨这个问题呢?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我方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外部条件。而这两个条件,不仅说明了之前的贷款利率开放,是一种冒进,更说明了我国应该彻底放慢存款利率的开放脚步。接下来,我方将展开陈述。
    第一,政府的角色定位仍不清晰。利率市场化意味着资金配置由市场决定,如果政府不能主动放弃自己的支配力,市场力量就难有发挥的空间。然而目前中国政府似乎还未意识到着之间的矛盾,更没有下定决心要向市场让渡出对金融资源的支配权。一个例子是政府对房地产的信贷管控。按道理,房地产行业因为高回报,会吸引资金流入。但政府却出于调控房价的考虑,通过行政性的命令来阻碍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人为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而且,国有企业一直是现有利率制度的受益者,它们能够有着种种低成本的优先进入权,一直在信贷资金获取中处于强势地位。利率市场化,会彻底剥夺国企优先融资的特权。那些效率低下,依赖政府补贴存在的企业将会因为资金来源枯竭而倒闭。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工业企业行业数据显示,抛开国企垄断的暴利行业,2011年国有工业企业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仅4.6%,不仅远低于非国有工业企业的11.4%,也赶不上同期6.5%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在真正意义的利率 市场化下,回报率甚至覆盖不了资金成本的国有企业将无法获得融资,因而倒闭。这样看来,大范围的企业倒闭应该难以避免。毕竟,这就是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本意所在,优胜劣汰。
虽然利率市场化写入了中共十八大报告,但在同一份报告更醒目的地方还指出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全然没有注意到这两个目标之间其实有相矛盾之处。因此,利率市场化影响到了国企的资金供给,决策层要么延缓,要么创造新的扭曲方式来给国企输血。无论哪一种,都意味着对市场机制的偏离。
  第二,缺乏显性存款保险。竞争意味着风险,然而风险必须得到控制和保护,不然即使是金融机构正常的活动也有可能严重冲击整个金融系统。存款保险制度就是控制风险,免于系统性破坏的重要关键。
中国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没有存款保险制度,而是我们的存款保险所覆盖的范围太大,边界太模糊。虽然政府没有明文规定要担保银行存款的安全,但老百姓都相信银行存款没有任何风险。这种隐性存款保险机制因为没有清晰的边界,自然延伸到了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许多本不应由政府担保的资产上,如银行理财产品等。
而且,在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之下,监管者会对金融机构进行事前监督,并依照不同的风险程度收取费率不同的存款保险保费。这些事前监管可以抑制金融机构过分追寻风险的行为,还可以累积起足够规模的资金池,以应付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成本。但隐性存款担保缺乏这种事前监管的机制,导致金融机构有动力通过过度承担风险来博取更高的收益率。在这样的格局下竞争,那些激进的、对风险控制不审慎的金融机构反而更容易胜出,既达不到优胜劣汰的目的,还会放大金融风险。  
综上两点,我们不难看出,当今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已有许多漏洞。所以我方认为,我国不仅应该先补上这些种种漏洞,还应该在旧的问题尚未解决前,彻底放缓利率市场化的脚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8 07:15 , Processed in 0.0546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