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2|回复: 0

【辩词】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趋势有/不利于社会发展 第四届 正赛初赛C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 23: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赛初赛C组第一场
辩题:【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趋势有/不利于社会发展】
正方:【C1魔都麦兜天天飞队】   上场队员:一辩:方辰 ,二辩梁潇 ,三辩:马灼华
反方:【C2苹果核队】 上场队员:一辩:杨烁,二辩:邓仁杰,三辩:董非凡
评委:罗斌,韩鹏举,耿方至

正方【魔都麦兜天天飞队】立论:
谢谢主席,我方认为公务员去精英化趋势有利于社会发展。
精英简单来说,就是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而公务员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与分配制度,判断其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标准,应当是其是否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趋势是怎么一回事。精英化其反义可以理解为大众化,公务员去精英化,简单来说就是公务员群体中有各种背景诸如社会经历教育背景的人。此趋势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主动性的措施诸如公务员国考的录取人数逐年增加,10年开始放宽报考年龄限制,62名农民及工人通过资格审查首次参考等,都为公务员来源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二是较为被动的结果,在公务员灰色收入、福利补贴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公务员的待遇受到了挑战,商务部在厉行节约,财务部开始强调巨额的公费支出,公务员的实际待遇已不如从前。因此许多职位较高、业绩较好的公务员离职,报考的热度也出现了下降,很多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开始不再一股脑报名公务员考试,有了更多职业的考量。上述两种情况共同导致了公务员去精英化趋势。
了解了原因,我们再来分析这样的趋势究竟能不能优化资源的配置。
首先,公务员的职能究其本质不过就是五个字,为人民服务。也正是在这样的定位下,国家专门为农民、工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设置了相应的职位,考量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的“精英”,同时也考虑了相似的经历会带来换位思考的体贴,相同的背景会促进与老百姓之间的交流,这些综合考量使得公务员群体中加入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新力量,也使得这个岗位本身得到了更合理的人员配置。
其次,公务员也只不过是众多行业中的一种,其本身与其他岗位相比并没有天然的地位优势。以前出于多种原因,公务员待遇虚高使得“金饭碗”的竞争愈发激烈。而在国家的逐步调整之下,公务员报考的热度出现了减退。待遇的调整使得人们开始正视公务员的工作内容与任职要求,同时开始考虑自己的能力范围和职业规划,促使人们抛却对“金饭碗”的一味追捧,更加合理地看待公务员这个职位本身和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有的在职人员开始尝试新的领域,说到底不过就是不同行业之间人才的正常流动。一个合理的职业定位,应当考虑自己的能力在何处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一个合理的人力配置,应当有一个环境能够引导人们平等冷静看待各个岗位,做出深思熟虑的抉择。这正是公务员待遇的逐步调整,所带来的效应之一。
综上所述,公务员去精英化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因此有利于社会发展。

反方【苹果核】队立论:
尊敬的主席,对方辩友:
大家晚上好。近期出现精英公务员跳槽,选择跳出公务员行列从事其他行业,其中一位28岁的正科级公务员把这种现象称为公务员去精英化现象。这里的精英,指的应该是在公务员行列中能力突出,道德高尚,在我国行政机关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
诚如对方辩友所言,公务员从事的是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那这个队伍,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呢?答案只有两个字:精英。
2000多年前,柏拉图提出,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者应该由经历过严格的选拔,有序的教育的人担任。亚里士多德和马克思韦伯也认为,只有专业技能足够强,道德素养足够高,深受人民尊重与爱戴的人才可以担任公务员。我国现行公务员选拔制度需要经过笔试,面试的严格选拔就是为了选拔这样的精英加入公务员队伍。而最近频频曝光的公务员腐败,不作为,玩忽职守等现象,恰恰就说明了公务员队伍精英化不足。这时本就不足的精英公务员离开公务员队伍,势必会给公务员这一职业以及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打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公务员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加需要精英。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创造社会价值,但是只有公务员可以对社会价值进行二次分配。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数量为500万人。官民比为1:256,美国仅为1:12。公务员占总人口比例是相当低,“官民比”之低世界少有。这就更加需要由精英去担任公务员,以弥补这一差距。公务员队伍的精英流失势必将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阻碍政府的公共管理与社会的发展。
诚然,公务员的某些岗位可能对精英的需求不大,一个博士生去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盖戳似乎是大材小用。但是有很多的职位只能由精英担任。例如美国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个个都是美国法律界的精英,类似这种的公务员队伍如果出现去精英化趋势,将是非常危险的。目前来看去精英化趋势不仅仅是一些普通岗位上的公务员离职,广州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孙雷和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副处长陈勇等都选择了离开公务员岗位。这样的职位普通人取代不了精英,失去精英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和政府工作持续性,严重阻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精英应该从事什么工作呢?这个问题我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目前中国公务员面临着极大的舆论逆境,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迫切需要精英来承担社会责任,挽救公务员形象。蜘蛛侠说,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公务员工作绝非是一个群体或一部分人谋生存、求发展的手段,而是具有特殊任务和使命的职业。美国的大法官们如果去从事律师执业,显然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但是他们都选择了公务员。精英之所以称之为精英,仅仅拥有学历,智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还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服务社会的意愿,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精英所应该具备的素养。

   所以,公务员精英化是社会与精英双向选择的结果,去精英化不利于社会发展。

正赛初赛C组第一场
辩题:【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趋势有/不利于社会发展】
正方:【C3找虐的熊孩子队】   上场队员:一辩:虞琼琼,二辩高舒娴 ,三辩:许倩倩
反方:【C4Flood Dragon】 上场队员:一辩:闫安,二辩:李唱白,三辩:陈奕辰
评委:唐梦,罗斌,韩鹏举

正方【找虐的熊孩子队】立论: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先让我们来弄清楚2个概念。第一,什么是公务员。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第二,什么是公务员的去精英化。公务员的去精英化指的是在职公务员中出现的离职现象。
   接下来,我方将从该趋势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从趋势产生的原因来看。
   当今中国,公务员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这也是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的主要原因。近两年,中国政府对公务员的各种津贴、补贴、奖金、实物都做出了严格规定,至今已颁布15条禁令严禁公务员的种种超出本职以外的收入。这样大力度的改革使得公务员这一“金饭碗“渐渐褪去了它原有的颜色。那么这样的改革到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个国家的工资标准是有一个参照值的,这个参照值就是人均GDP,也就是说中国的最低工资在人均GDP的比重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但中国公务员工资却是最低工资的6倍,而世界平均仅为2倍;中国的公务员已经拥有世界最高相对工资。但是,放眼我们周围的那些公务员真正在干正事的又有多少?为何重庆3名镇政府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在茶楼斗地主被曝光之后,会有如此多网友感慨这是公务员的常态?这样的待遇对于这样的工作效率真的合理么?公务员改革正是对这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中国公务员应该得到与其工作内容相符合的收入,而非过高收入。所以,趋势产生的原因有利于社会发展。
   其次,从趋势发展的结果看。
   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说的简单点就是有一部分公务员不做公务员了,改行干别的了。从自我价值的实现角度,去精英化中的那部分公务员是出于自愿辞去公务员的职务的。人的主观意愿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做自己想做的事,往往更能够实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而从社会价值角度,选择离职的公务员一定不是最适合做公务员的,这部分人一旦脱离出来被放置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原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陈伟才辞职进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裁后,格力电器的发展更是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梯,近几年来,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占到珠海的10%、税收则占到5%。所以趋势发展的结果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基于以上两点我方坚决认为,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趋势有利于社会发展。


反方【Flood Dragon】立论:
开宗明义,去精英化是指社会精英在公务员中的比例越来越小。所谓社会精英,就是那些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且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人。导致去精英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为官不易正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数据指出,平均每年有1%-2%的公务员选择了离职,公务员的辞职潮也在涌起。这些来自政府部门的精英们一经下海,很多人都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他们取得的成就,多建立在增加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影响市场正常秩序之上。这样的成就,不要也罢。
我方认为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的趋势不利于社会发展,理由有2
1
、去精英化是对国家、政府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公务员在选拔、培养过程中,国家投入巨大的选拔和培养成本,一个样板化公务员考场往往就耗资巨大。因此公务员去精英化是对已投入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这对政府的长期战略规划也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如果国家规划局的副局长只是简单的工作了5年,便草率离职跳槽。无疑将是国家最大的损失,毕竟规划局做出来的都应该是百年大计,如果继任者做出来的成果与之前的所有东西都脱节了,只会百害而无一利。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公务员绝大多数从事于公共服务领域。而公共服务领域的工作更多的讲究人情世故,这种精英能力难以被他人所代替。一个人能够处理好房屋拆迁问题,能够解决坟墓转移问题,能够和政府有长期而密切的交流,这些都绝非一天一时能够达成的。
2
公务员去精英化对市场而言是一种额外的压力,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管理的不稳定。离职的政府精英们大多转入市场。他们利用自己曾经的人脉,往往可以捷足先登,拥有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便利,对同行业从业人员构成不正当的竞争。很利用自己的曾经的职务便利,进行权利寻租,影响社会。如果原来的文化局局长,离开了文化局,并且开始从事影视行业。房产局长下海搞房地产,他们所谓的拓展事业本身对市场竞争而言就是极大的不公平。很容易导致官商勾结,不利于社会管理的稳定。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的趋势不利于社会发展。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8 07:26 , Processed in 0.0501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