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43|回复: 0

美国大学解聘、开除教授事件若干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9 1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大学解聘、开除教授事件若干例



2001年9月28日,《环球》第17期总第289期发表方舟子的文章《中国人中的冒牌“美国教授”》:美国的职称系统并没有全国性机构在管理,靠的是约定俗成,相当复杂和混乱。不止是国内的记者搞不清楚,容易被蒙蔽,连国内学术界的人士有时也给弄糊涂。美国大学的副教授与中国大学的副教授并不相当,助理教授也并不比中国大学的副教授低级。实际上,美国大学的这三种教授的学术地位,都高于中国大学的正教授:他们都是博士生导师,而中国大学的正教授却并非都有带博士生的资格。正因为如此,担任美国大学的教授,条件要苛刻得多。在生命科学领域,不仅要有博士学位,而且要做过若干年的博士后研究,才有望被聘为助理教授。助理教授大约五年后,系里同事将对其学术成就进行评价,或者请其另谋高就,或者让他继续担任助理教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自己也会另找工作),或者提升为副教授。在大多数学校,副教授就已获得了永久教授的资格,即不会被解聘。担任副教授五年左右,可被提升为正教授。美国大学实行教授治校,这三种教授在权利上是相等的,只有资深程度的差别。有的系还设有用名人或捐款人名字命名的所谓讲席教授,因为位置只有一个,所以是学术地位高的一种象征。名教授退休后,可继续保留教授头衔,称为荣誉教授(Emeritus Professor)。

2009年07月31日,《解放日报》《揭秘:美国大学的“四大著名误解”》:不仅是因为美国拥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因为美国的高等教育确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而远隔重洋,以“中国眼光”看待美国大学,却难免种种的想当然乃至误解,这其间的差异引人思考。这也正是《解放周末》日前独家专访正在北京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禾的缘由。

解放周末:近年来,中国高校的管理模式引起许多议论。比如,有学者呼吁:延续了多年的大学教师选留和升等制度弊端日益严重,需要反思。在这方面,美国高校有何可以借鉴的?

刘禾:在这点上,美国的终身教授制度不得不提。

美国大学教授的聘任,基本上是以教学年限与学术成果为考评标准的。教授每隔两三年应在学术方面上一个台阶,如果到了规定的年限,通常是任教职的六七年之内,还达不到取得终身教职的要求,这个人就会被解聘。这个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人才的流动性,同时又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留住真正优秀的研究人员和教授。

解放周末:“终身教授”意味着十分稳定的“铁饭碗”,它的好处在哪里?

刘禾:终身职位是美国的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终身职位制度,那些发表不受社会欢迎的观点的教授,就很有可能被解雇;而一些教授会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去取悦于上级或者公众。因此,终身教授制度能保证学界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精神、高校自由批评的空间,发挥大学对于整个社会的批评功能。

2011年1月26日,《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东》《高校青年教师: 给一个空间让我发展》: 张勇介绍,美国高校对大多数青年教师实行“非升即走”的制度,如果在5年到7年内不能通过定期考核,或最终没能取得终身教职身份,将被学校辞退。被辞退的教师在应聘其他高校时会失去优势,即使有幸再次进入高校工作,也要从头做起。

2011年4月8日,《中国青年报》《天津大学海外引进人才姚庆伟已被美国高校解聘》:中国青年报4月2日刊发了天津大学海外引进人才姚庆伟教授在美被捕经历的有关报道。记者进一步了解的情况是,这位美籍学者先前已被美国高校解聘。姚庆伟此前任教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据美国媒体报道,2006年10月,姚庆伟因在网络聊天室里试图引诱未成年人,在美国警察一次“钓鱼式执法”行动中被捕。
    2011年4月29日美国《高等教育观察》(翻译∕查岚 校对∕徐贝)《美国:终身教授不再“终身”?》:日前,内达华州政府因财政紧张拟定了法案修改草案,提出行政官员拥有解雇教师(包括终身教授)的权利。该州八所大学教职员工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与担忧。根据该草案,行政官员有权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并对某些课程进行必要的删减或重组,进而导致一些终身教授可能被解聘。UNLV环境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普里斯特(Susanna Priest)教授认为如果政府仅仅因为身处特殊时期就修改法案,那么终身教授制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与价值,并再也不会被重新采用。

2002年7月19日,新华网《美一大学校长因不解聘巴教授而不断招致死亡威胁》: 据《圣彼得斯堡时报》当天报道,巴勒斯坦人萨米·阿里安是南佛罗里达大学伊斯兰研究学会的前负责人。联邦调查局指控他与“恐怖分子”有牵连,但阿里安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他并不知道学会赞助者是“恐怖分子”。尽管阿里安没有被逮捕,但大学校长朱迪·根莎福特去年9月27日开始一直要求阿里安带薪休假,其理由是为了校园师生的安全。从那时以后,学校就陆续接到1000多封信件或电子邮件,支持或指责根莎福特的决定,更有人因根莎福特没有解雇阿里安而发出死亡威胁。警方对其中14封恐怖威胁信件进行了调查,并将其中一封信件的调查移交给联邦调查局。

2005年10月28日新华社(记者陈勇)《美麻省理工学院开除科研造假的副教授》:一名曾被认为是免疫学研究“新星”的年轻副教授范·帕里耶斯,被发现曾编造和修改科研数据,杜撰合作者姓名,因而遭到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开除。今年35岁的范·帕里耶斯28日成为《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等著名媒体的“热点”。麻省理工学院校方说,范·帕里耶斯在承认了自己的学术造假行为后,已于26日被正式开除。范·帕里耶斯案是近年来美国科研造假案激增的一个缩影。美国联邦科研诚实办公室今年7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美国举报的科研造假案达到274起,比上一年激增50%,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

2007年07月26日,国际在线《美国一名大学教授侮辱9-11死者被解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董事会24日开除了一名教授,主要原因是他在文章中把一些“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和纳粹杀人恶魔阿道夫·艾希曼联系在一起,引起公愤。 据美联社25日报道,这名教授名叫沃德·丘吉尔。2005年初,他在一篇关于“9·11”事件的文章中称一些遇难者为“小个子艾希曼”,而这一说法是用来形容二战时期纳粹头子阿道夫·艾希曼的,此人是纳粹德国行将崩溃前对犹太人执行丧心病狂的“彻底解决方案”的负责人,被认为应对约200万名犹太人的死亡负责。更有甚者,丘吉尔还在这篇文章中称,由于美国政府执行的政策,“9·11”事件的遇难者并非完全无辜。丘吉尔上述言论立刻遭到各方强烈批评。他本人因此受到学校董事会的调查。此后,丘吉尔还被其他教师指控在论文写作中存在剽窃、造假和歪曲事实等不当行为。本月24日,该校董事会终于以8票对1票做出了开除他的决定。

2010年2月13日,人民网《美国大学女教授因不满被解聘开枪打死3人》:核心提示:美国阿拉巴马大学12日发生“教授枪击案”。一名女性教授开枪行凶,打死另外三名教授,并且致另外三人受伤。当地媒体报道称,凶手因为被学校解聘而心生不满,到学校泄愤。

2010年12月11日,国际在线(沈姝华)《美国大学教授课堂上脱光衣服 遭校方开除》: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9日报道,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的一名男性教授日前竟然在全班学生面前脱光衣服,这名“有伤风化”的教授已经被学校开除,并被警方逮捕。这名教授名叫雷蒙德·泰勒,现年57岁,在肯尼索州立大学教会计学。11月30日,他竟然在上课期间在全班学生面前脱光衣服。在学生投诉下,警方对其发出了逮捕令。大学教务长也表示:“泰勒不会再出现在肯尼索州立大学讲台上。”泰勒于12月9日被捕,他被控公然猥亵罪。但是在缴纳5000美元(3.3万元人民币)保释金后,他已经获释,但拒绝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2011年第9期《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王荣(编译) 《美国:一些大学取消终身教职》: 据美国《高等教育评论》2011年6月7日报道,今年2月,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学校系统中有8所大学就解聘终身教授的程序达成一致,这项变革意味着对终身教授保护的丧失。周一,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发布了一项声明,谴责这项决定。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声明中指出,东南路易斯安娜州大学在本科专业被取消时,解聘了3名终身教授,大学向其中的一名教授提供了一个临时的教学岗位。
  2011年12月10日,国际在线(沈姝华)《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因给影星学生打低分被开除》:据路透社和美国《纽约日报》12月19日报道,美国纽约大学一名教授宣称,他因为给一名缺课过多的好莱坞影星学生打低分,被学校开除。 这名教授名为乔斯·安吉尔·桑塔纳(Jose Angel Santana),现年58岁,曾获奥斯卡提名的好莱坞影星詹姆斯·弗兰科(JAMES FRANCO)选修了他的导演课程。桑塔纳称,他的14节课中弗兰科只听过2节课,其它的课都缺席了,为此他给了弗兰科一个低分“D”,此后他就被学校开除了。桑塔纳已经向法院递交诉状控告纽约大学。

2011年7月6日,钟布在凤凰博客发表文章《两件事能让美国终身教授失去“铁饭碗”》:有两件事可以立刻砸碎终身教授手中的“铁饭碗”: 学术造假和与学生发生男女关系。先说学术造假。在研究过程中伪造数据,抄袭他人成果是常见的学术造假。高校规定,引用别人的文章,必须注明出处。如果直接引用了原话,还必须加上引号,并在文中注明原作者姓氏,出版时间及页码,并在文章最后的文献部分注明原作者全名,原文标题,学术期刊名等。引用40个英文单词以上,必须另起一个段落。一旦发现学术造假,必须在当日自动离职。终身教职也同时作废。与学生发生男女关系同样会立刻遭到开除,同时免去终身教职。如果授课人还是研究生,他们不能与所担任班级的学生有任何男女关系。这样的规定是出于对“利益冲突”的考虑,和讲员本人是否结婚没有关系。但如果是全职教授,无论该教授婚否,都不能与学生有暧昧关系。如果这位教授未婚,他能否与别的学院的学生有亲密接触呢?这同样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名教授可能认识该学生学院的某些教授,而对其他学生不公平。学生毕业后,则不受此限制。我知道一位著名私立大学的名男教授曾经和他的女博士生恋爱。开始还神不知鬼不觉,后来女学生为一点小事把他告到院长处。她要做的还不光要告这位教授,还要起诉学校。她的理由是,自己因为与教授的事再也无法集中精力继续学习,这个教授和大学把她的前途全毁了。那位教授立刻遭到开除,大学还私下赔偿了那位学生一笔数额不为外人所知的巨款。这件事发生在70年代,可能已经成为美国文科博士项目中研讨教学教法的经典案例。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参考资料:

1993年01期《世界研究与发展》发表戈云的文章《原东德的大学教授被当局大批解雇》【摘要】:据《自然》杂志报导,在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对原东德大学的行政和教学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以便“重建”东部地区的大学。成千的大学教职员在这次清洗运动中被解雇,其理由是他们曾与原东德的保安机构合作,或者曾利用自己的权势去打击那些“不忠诚”的同事或学生。政府认为,这样一些人不适宜继续留在大学工作。但是,最近有数百名大学教员就他们被解职一事提出申诉,其中有些人指出,他们横遭解雇其实与上述冠冕堂皇的理由毫不相干,而仅仅是某些人乘机挟嫌报复而已。

2005年03月24日,新华社《日本名教授偷窥少女遭除名》:去年4月,因在火车站电梯上将一面镜子放在15岁少女裙下,试图偷窥其内衣的日本知名经济学家上草一秀,尽管一直以来都矢口抵赖,但23日仍被遭除名和罚款50万日元(4750美元)。上草一秀既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知名教授,还是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他频繁在电视上露面,就日本经济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如此,仍被早稻田大学解雇。

2007年8月24日,新华网《韩国檀国大学将开除一名学历造假教授》:韩国檀国大学23日宣布,将开除一名学历造假的教授,并核查校内其他700多名在职员工的学历真实性。丑闻主角是檀国大学教授金玉浪(音译),她是韩国颇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同时担任东崇艺术中心馆长。金玉浪是一个多月来第二名因涉嫌学历造假丢饭碗的韩国知名艺术学教授。韩国东国大学上月20日决定解聘谎称具有美国耶鲁大学美术史系博士学位的教授申正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0:44 , Processed in 0.0838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