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0|回复: 8

论流行文化应不应该加入中小学课本。新手上路,跪求大神指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8 19:37: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学院内的辩论赛。也是我的第一战。输了可能以后就没机会参加辩论了。所以求教大神指点一下。我们是正方,流行文化应该加入中小学课本。这个辩题不好上手。求大神提点一下。主要是破题及立论。以及反方可能的陷阱。拜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9:4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确定辩题的瞬间就应该坚定的相信己方的观点。但我总感觉我们这个正方有些站脚不稳。我从文库找了一份反方可能的立论。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否定他们或者移花接木————我想问对方三个问题,何谓流行文化?教材是什么?中小学生的心理又是怎样的?我方认为流行文化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以流行趣味为引导,具有时效性,变化性,属于商业文化范畴的一种文化。而教材则是教育的载体,在整个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当教材遇上了流行文化,或许会让你眼前一亮,或许他真的会吸引孩子们,但反观当课本上放上了各类玄幻小说,我们的学生是更关注精神本质,还是形式。这种华而不实的形式真的可以让孩子们好好学学么?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他不仅不会让我们的学生天天向上,反而其色彩缤纷的表现蒙蔽了涉世不深的学生,让他们更加关注外在。达不到课堂要求的集中注意力。 再者,如果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的话,那在课本中加入流行文化无疑是多此一举。流行文化居于自身的特点,必然会被广大人群所知。它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在日程生活中学生早已和它接触了,难道还需要加入课本么?况且,社会本来就是一本大的教科书,在学校中没有学到的,社会可以教,你方支持的做法是否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呢? 其次,流行文化鱼龙混杂,以其娱乐性为主,青少年是非观念薄弱,不利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且中小学生教育是一项地基工程,影响一代人的未来,维系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迅速串红的流行文化未经时间推敲,就贸然用于课本中,加剧了中小学生教育的风险性,当曾经的理念荡然无存,一代人被颠覆的信念又有谁来负责。并且流行文化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性质,使其即使在当下试用,但是没过几年又不实用了,这样又如何解决(这里可能被反驳传统的必然是对的么,也不是在修订中解决的么) 最后,流行文化的加入必将导致传统文化的让位。我们不敢想象曾经的春眠不觉晓被自由的飞翔所代替,曾经的关关雎鸠被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所代替,曾经的大家名篇被各种烂俗狗血的小说所代替,那或豪放,或婉约,或潇洒的意境由谁来为孩子们勾画。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流行文化不应该加入中小学生课本。移花接木?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9:4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急需,有木有人帮下忙。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9:52: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呀,大神呢?
发表于 2013-10-8 2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文化是我们身边唾手可及的文化读本,它融化于我们的生活细节之中,同时又在浇铸我们的生活模式。其实高雅与通俗是很难说清的事情,世界三大男高音被无数歌迷追捧,成为全球的流行文化,但是你却不能将之排除于高雅文化之外; 四大名著在当代被奉为经典,但是它们却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流行文化; 同样,20 世纪80 年代文化复苏的中国,很多大学生手捧弗洛伊德的书如饥似渴地阅读,90 年代的年轻人热衷顾城、北岛的诗,都一度成为流行的标杆,但是怎么界定这就是高雅的抑或媚俗的文化呢? 其实,流行文化并非完全背离传统,它抛却的只是传统的意义躯壳,代之以新的人文理念。从某种角度看,文化的流行也是文化的循环,我们曾看到多少年前流行的东西会在若干年后再度驰骋时尚舞台,但是,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其中,蕴含的是意识形态的解构与重组。因此,审慎的态度就是理性而客观地看待文化现象,并且模糊文化的本质属性,无须仰视高尚的精英文化,同时对普世的流行文化也报以真诚的尊重。
总的来说,没有流行文化更能突破民族、地区的障碍,更能深入人心。况且相比较以前教科书中的苦涩、脱离实际的例子,何不如来点更贴近生活来的自然呢?其实,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认识生活,那么这种行为我觉得恰恰在做这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08:0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精彩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5:1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有人了么?关于流行文化,应该定义在一个怎样的范围呢?
发表于 2013-10-9 15: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应该”着眼,立足于流行文化。
套用楼上的流行文化是唾手可得的,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各个方面,如果在教材中我们找不到,可是在生活中我们一直拥有者,那么是否就是有必要加入了呢?可是流行文化也是文化的一中,教材中不加入是否又不恰当了呢?
其实我觉得在我们的教材中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流行文化,这个是已有的事实,我认为这个是一大优势。
四大名著不属于四书五经,也应该是属于当时的流行文化,其实书本上的许多东西,都是从流行文化演化而来,或者可以说本身就是流行文化,具体如何论证,就看你怎么说了。
发表于 2013-10-9 16: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正方,建议在一辩立论时明确流行文化的范围。这个复合词本身的意思范围很广,但一辩必须要告诉评委及观众,辩题中的流行文化是指那些足够优秀的,能被中小学生接受的文化,否则辩题就失去了辩论的意义。(根据华辩网前辈们的一些文章,我觉得优秀的流行文化可以作为一个防守底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5 06:17 , Processed in 0.0517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