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7|回复: 0

7.30 湘潭大学 烂片高票房现象是社会心理病态的体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31 22: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烂片高票房现象是社会心理病态的体现

谢谢主席,大家好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2007年上映的188部电影增长为2012年的270部,这一种爆棚式的快速增长中带来了许多这个行业的问题。烂片高票房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一开始,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天辩题中的概念,烂片,即是观众看过后普遍觉得不好的电影。社会心理是指带有主观的潜移默化形成的思维定式,而病态,是指不正常的不健康。而我们今天判断这个辩题的标准在于:在烂片高票房现象背后所展现出的社会心理是否健康并且是否应该保持下去。基于此,我们将从助长烂片高票房现象的电影制作和观众观影两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电影制片人一方面。不知大家看过一部烂片之后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电影坑爹,完全是靠着宣传造势被骗进电影院的。而这一种“被忽悠”对于观众来说不存在病态心理,而对于电影制片人来说却是十足的畸形心态。举例来说,《富春山居图》斥巨资要请好莱坞制作团队进行包装,而编剧却由导演兼任。其总制作成本1亿出头,而其宣传经费就花去3000多万。就算《阿凡达》这样的顶级大片,宣传和发行加起来也只占到总经费的25% 这样一种重宣传多于重品质的心态正是导致源源不断的观众被忽悠进电影院,而看完明星,特效无脑堆砌之后必然只会引来一阵吐槽。

其次,除开被骗进电影院的人,另外明知是烂片还要去看的人又是如何呢?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说,这是大家在消费电影话题。观众花了30块看一场《富春山居图》,但可以聊上一周,甚至不看你就OUT了这样的思想观念,导致了现今追热剧,追潮片的盲目作风,观众把消费电影转变为了消费电影话题,把获得精神陶冶转变为了获得吐槽快感。而这一种心态却不在少数,据时光网一篇报道,两年前上映的孤岛惊魂权威评分只有2.0,但其票房仍旧上亿,点开评论,茫茫多的“到底看看杨幂的胸有多大,看看国产恐怖片到底能有多烂”的心态层出不穷,恶评营销大行其道,这样的病态心理,带来的只会是越吐槽,票房越高。

做电影的变了,看电影的也变了,所以现在即便是电影变得不那么精彩,不那么深刻,但票房却一样高高在上。如果这样一种产销双方的病态不得以遏制,难以想象,我们今后的审美价值会变成怎样,我们今后的电影产业又会走向何方?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2 02:46 , Processed in 0.0532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