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4|回复: 1

[名校赛] 08名校赛 天大vs川师 结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0 21: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辩词转载自许书源,感谢许书源同学的手打,原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435986974/898232754?bfrom=010207513004 ~7 N* r$ p( e( f/ C
. ^; P! G- Q" K
正方:天津大学(“限塑令”激发了社会的环保意识) 反方:四川师范大学(“限塑令”并没有激发社会的环保意识)
# O+ {% u- ?* y6 o. t) {( H  T
# c6 f8 ], M* q反方结辩(何卿):9 Z! _- {) Q, {+ t- e9 T

9 S0 w( W8 }8 N7 _) f( P&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辩友今天的慷慨陈词,为我们描述了一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美好画面。我方十分认同对方辩友在环境保护上的诉求,但是无法否认客观事实对对方论点的反驳和存在的几点错误。首先看对方辩友界定的前提: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环保思想,《吕氏春秋》中就有“竭泽而渔,终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的告诫。对方辩友,我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环保意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方辩友把这一切都归结于限塑令之下是不是有点巧取豪夺之嫌呢?对方辩友为了支持这个错误的前提,引发了两点误区:/ Y; T8 E: v% ^8 T

  n( G5 V" M. u- _3 o第一对方辩友违背了客观规律,“为赋新词强说愁”,对方辩友试图用传统经济的杠杆,也就是政令下的经济杠杆挑战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是注定不能立竿见影的。我们说《魔鬼经济学》的作者斯蒂芬·列维特就告诉我们在治理白色污染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改变人们的动机和行为更重要,这动机和行为能否改变呢?在商务部部长就限塑令答记者问的时候说道,限塑令确实有使公民改变传统习惯的方式,这个方式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否已经完成,我放在论辩过程中举出了大量的是事例告诉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却告诉我们说,这些论点只是你们看到了,我并没有看到。那么对方辩友的第二个错误就是违背客观事实。“文过饰非谈功绩”,对方辩友今天反复地谈,限塑令可以,应该,能够激发环保意识,就是不谈限塑令激发了社会的环保意识,也没有谈社会事实应该是什么。我方其实很认同对方观点,对方其实是无意识对我方观点的一种赞同。首先我没有否认限塑令在治理白色污染的过程中的应用初衷,但是限塑令在自身作用方式,作用对象,作用效果上存在的明显的差距,一没有使人民普遍的,大众的参与到环境保护行为中去;二没有使人们为了环保放弃已有的传统生活方式;三没有使人们产生人们对环境的焦虑感和紧迫感,怎么能说限塑令激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呢?1 e) @: a" ?! Y0 g
/ ^! y5 E/ x9 m! R# K1 ]8 K' }
众所周知,我们的环保职工是前无古人,后将有来者;限塑令不会是一个终点也不会是结束,所以只有我们和对方辩友共同努力才能换回中华民族的朗朗乾坤,这皓皓青天!谢谢大家。: i) K  S2 Q3 c0 d% q, F3 `( i
; l6 D6 L9 r# ]! q
3 H6 A  r& ?4 P, @( h( F: d
/ j. a" G0 l4 S; ]# a5 h+ z
& T) G7 W9 g0 _2 s4 n- {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1: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结辩(田宗旭)
6 g: E5 }; E! B8 f) r; e7 E9 v+ s2 X
& q8 l, N! W& v3 c7 C谢谢主席,感谢对方的精彩陈词。对方在结辩陈词中一开始告诉我们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环保的思想,的确没错,虽然每个人都有环保的思想,但每个人环保思想,环保意识的水平可是参差不齐,或者他们的环保意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是什么促进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发展,是什么激发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还不是像限塑令这样一个有一个的契机去不断推动着我们向前。的确我们说环保意识自古都有,但是限塑令激发着我们向前,为什么就不能说限塑令激发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呢?9 h) [/ P. S8 u/ a! {

% j* L( s' k0 B1 B/ _  x: Y对方告诉我们限塑令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或者说限塑令在改变个人习惯方面是非常无力的。但是我们看到我们的现实是什么,您方告诉我了你放看到有人使用塑料袋,但是我们告诉您,今天从更多的数据角度来看,限塑令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当人们已经为了环保去放弃已沉寂多少年的生活习惯的时候,对方同学您还告诉我限塑令没有改变一个人或者公民的环保意识吗?
4 ~. u! g# L' d; U
, q% c# O+ o5 [对方同学,我们的确承认,对于某些环保行为而言,他突然有了一个环保行为,可能不是他环保意识被激发,所以我们今天不是跟您讨论一个人在超市面对环保袋和塑料袋他内心究竟产生一种何种的想法,我们今天是在告诉您,限塑令颁布之后民众普遍的环保行为和社会开始流行的环保风潮,这一切都反映了被激发出来的社会环保意识。对方同学告诉我们不对,今天限塑令一切的效果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的,就是经济的杠杆,就是经济的作用,但是我们看今天矛盾的焦点不在于经济在这一问题中起了多大的作用,而在于经济本身和环保意识完全不矛盾;就好比今天大众用环保袋想的是既省钱又环保,企业宣传限塑令想的是我既可以有商业利益又可以尽到环保的责任,所以这完全是一个被激发出来的环保意识和经济考量的完美结合从而促成了一个双赢的结果,对方同学您又如何看待?何况我们还看到很多和经济挂钩不是那么密切的公益活动,对方同学您又如何看待这一方面的问题呢?
' Q0 z7 K0 z; A  y: P& E; Y/ s3 ~- V6 r
2 \! L/ |! {) T3 J2 l+ N9 i! E" |6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出去买菜都要考虑既要物美价廉又要营养搭配,对方同学您告诉我们大家唯一不使用塑料袋就是脑中浮现的那两毛钱的影子,对方同学我只能用一句话概括,我们是新新苦苦几十年,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说激发了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是说限塑令颁布之后我们每个人忽然之间就成了环保标兵,而是我们有了变化有了提高,只要有这种变化,我们就可以勇敢的说,限塑令激发了社会的环保意识,谢谢。- W% X7 W( g% i# x4 v5 X

* q1 G. P. e( ^2 F: M. B, P- `.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4 11:19 , Processed in 0.0504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