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8|回复: 3

《关于“知识傲慢”、“恃强凌弱”与“技巧主义”倾向》:试破“打辩论招人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2 17: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可能完全没法核实了,最近传说复旦的不幸事件好像跟打辩论招人恨扯上了关系。忽然想起BP自学指南里写的第一篇,嗯,没准儿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1     辩论精神与理念
1.1            关于“知识傲慢”、“恃强凌弱”与“技巧主义”倾向
本讲开篇用了相当篇幅探讨辩论的精神理念问题,其中关于反对将辩论程式化、工具化、技巧化的主张,值得我们深思。
所谓“知识傲慢”主要是指,在辩论中,辩手因为事前对辩题所涉及知识领域已经有所研究,相对于观众而言是有备而来的,是更加“知识丰富”的。同理,由于一方辩手总是会对自己即将阐述论点的相关知识进行查阅准备,因此在某一个论点上相对于对方辩手而言,是更加“知识丰富”的。这时候,我们要反对诸如“对方辩友连这一点知识都不知道,还跟我们辩什么呢?”这样的表达。辩论就是为了增进辩论双方和观众对知识的认知,而不是去嘲讽他们的“无知”。更何况,辩手也只是因为提前做了准备而已,甚至是临时从网上百度来的只言片语,实在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
所谓“恃强凌弱”主要是指,在一场辩论中,特别是当一方辩手占据一定优势时,不应把辩论演变成为披着逻辑批驳外衣的语言攻击,更严禁采取羞辱嘲弄的手法攻击对方。一个形象的中国式说法就是“有理不在声高”,当然此处不仅是音量的问题,更是一种态度的问题。辩论的本质是沟通,不是语言的拳击赛,不需要把对方“打趴下”。
所谓“技巧主义”倾向,就像讲义中说的一样“为了胜利而不惜一切代价”“将平庸的观点矫饰为金玉其外的妙论”。具体而言,类似于堆砌专业名词,堆砌逻辑术语,习惯性躲闪问题,习惯性空洞煽情等,都可以视为“技巧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从赢得竞赛的角度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但对实现辩论的根本目的——有效沟通而言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它总是倾向于少给或不给有效信息。
总而言之,BP辩论脱胎于真实的政治活动,具有深厚的现实背景,是一种对现实公共活动的模拟和推广。因此,它追求的不在于辩论胜负的本身,不把自己单单视为一种竞赛规则,而是包含着自身的价值理想——促进知识理性推广和公共决策科学化。从这个角度观察BP赛制,很多问题将更容易理解。


发表于 2013-4-22 20: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曾老师~
发表于 2013-4-23 16: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挺大 内容近乎0 而且也文不对题。
发表于 2013-4-25 00: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都喜欢辩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02:57 , Processed in 0.0482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