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27|回复: 4

浅谈辩论赛的观赏性以及质量提高——即华语锦标赛观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7 12: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说浅谈,原因是汪一峰学长和其他前辈也曾就此题目进行过深入细致的探讨,我不过是就着刚刚南审的华语锦标赛结束,对一些比赛既具有及时性和共同性的问题,简单说些自己的看法,如有疏漏欢迎探讨。       交代背景和引子,本届华语锦标赛的比赛质量其实是较前几届有所提高的。原因有三。其一,辩手年级较高,很多学校都派出了研究生级别以上的辩手,虽不能用接触辩论的时间和年纪长幼来简单评论强弱,但实质意义上辩手的入门要到大三以后,加之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使之有低年级辩手不能比拟的优势。其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队伍,就好像上海地区、武汉地区与北京地区的辩手,大陆辩手和海外辩手,马来辩手和其他辩手,上台就能略亏一二,风格越多,比较也就越多,理念技术的比较也就越多,使得赛场上的争锋变得有趣和好看。其三,近年来辩论的技术和理念确实是在提高和普及的,我很不赞同所谓辩论赛式微的说法,技术的精进,理念的演变和普及,比赛数量和质量的增多,哪一项都显示着辩论赛的进步,纵观数年来,技术垄断的打破让说清楚一个道理的成本越来越低,即便是低年级辩手想要讲清楚某个简单的道理也是可行的,大家对比赛场上要做些什么,要说些什么,以及怎么说都有了增长。
       本届华语辩论锦标赛,我作为年轻的中国矿业大学辩论队的执行教练随队参与,不过被夏惟桐学长坑去做了五场比赛的评委,与黄少爷、周帅、复旦的教练熊猫学长、澳科的教练杨笑杨学长等等坐在一起评判比赛,我的资历和水平与前辈们比较都是有限的,略显尴尬,不过也希望通过文章将看到听到的东西与每个辩手分享。辩论赛的目的,至少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已经趋于一致,就是说服评委和观众,而比赛如何吸引观众如何提高质量,我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回答,好看。是的仅此两字而已。说些白话,靠仅仅只有四十分钟的辩论赛,去给观众带来思考带来启发,我觉得很难很难,至少我看了那么多场比赛,有给我带来思考么?不好意思,一场都没有。当然我不是说,大家不应该去追求质量更高深度更深的东西,而是要想讲清一个非常复杂的道理,其实是要打破非常多的常识的,无形之间拉高的论证义务和难度,除非辩手能力足够高,我不建议任何能力不够的辩手去尝试,有人说你这样是在让辩论走向衰落啊,巴拉巴拉。我只能说这是阶段问题,能力不够的辩手,当你越讲复杂的道理,越赢不了的时候会消磨你要去真正给观众分享想要表现道理的意志,你把复杂道理讲的越难理解观众也越难接受。当辩手保持着一颗追求的心,并有了一定的能力后,我是极为鼓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

       进入正题,如何提高比赛的观赏性以及质量。我从两个方面阐述,并辅以实例,在期间涉及到的具体学校和辩手,并非有意指责,你们的实力和水平都是相当高的,我只是便于有兴趣的同学想去验证的时候,可以在主办方放出视频之后,容易查证。而我提及的具体比赛,质量其实都是颇高值得一看的,我原本将满是记录的八张纸带回,结果貌似给我弄丢了,现在只好凭印象说,如有疏漏和不详实的地方,欢迎观看或参加的辩手予以指正。
       第一,缺乏演绎。技战术已经相对完善的今日,任何一方的参赛队伍,对于逻辑、论证、表达的理解和应用已经基本掌握,但在比赛中总有些遗憾。
       比如香港大学对阵西交的比赛中,题目是3.15晚会对为民维权具有/不具有实际意义,香港大学非常简单的是3.15晚会有具体的效果为何没有实质意义,而西交认为,如果一样事物不具有其独有、特殊的作用,就不算做有实质意义。而具体展开中,西交反复说3.15的作用是每周质量报告等节目能够替代的,花费成本还非常高,有便宜的你这个贵的如何算是有意义?整场比赛中,西交的这个逻辑乍听起来比港大的都要难以接受,包括表述时反复提及独有、特殊二字的时候,我当时心中默默吐槽,是不是一个环卫工人扫大街的时候要弄个降龙十八扫才有其实际意义?实质上,西交队伍在这个逻辑的演绎上,如果表述为,如果我们培养了一个特种兵,他不去抵御外敌,反倒天天在街上闲逛抓小偷,那我们就说他没有实际意义嘛,我们完全可以花更少的成本用警察起到这个作用,再去说原本准备中的,我们原本想要这样一个平台去真正的攻打一些强大的敌人,它一会儿有名单保护,一会儿黑一下外企,对中国很多实质维权的结构性问题没有作用,相较于它起到的作用,一些成本更低也有效果的方式方法,这算是实质意义么?我们期待的真的是这样的么?简单的有作用就等同于有实际意义么?我相信如果有类似的表述和演绎(我的类比、表述不一定好,临时想的),会让评委更愿意接受你们的逻辑和观点,也会让胜负的天平有不同的倾向。
       再比如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对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比赛中,辩题是网络围观有助于/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莫纳什大学的辩手,在首质中提出,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和解决问题是同一个概念的切割。很可惜,他们在首质中仅仅提及到了这个切割,而在后面的所有环节中,对于对方辩手的有助于,都是直接使用“这两个概念不同嘛,你们根本不是解决问题啊”进行回应。作为辩手,我当然理解他们在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可是很可惜,作为一个白纸裁,作为一个观众,真的能听懂这个的显微差距么?在实际生活语境下会有正常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切割么?但再进行一步呢?我当时场下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如果这个概念不区分,吃饭也有助于社会热点的问题解决,不吃饭哪有人能或者解决,继续下去的话,喝水也有助于,打开电脑也有助于,如果这样的话不是很荒谬么?然后黄少爷在点评的过程中,举例也是这样,孙中山先生对于推翻清政府起到了解决问题的作用,可是他妈呢?如果他妈也有助于的话,那孙中山先生的祖母呢?你的数学知识有助于马上的数学考试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可送你去考场的司机呢?对,就差这一步嘛,参考辩题的不平衡性,包括最后反四结辩也提及了嘛,你说了评委就愿意给你这一票,就愿意承认你的证成,你不说评委就只能不赞同你的切割。
       作为辩手,要清晰意识到,你的切割、你的逻辑、你的论证,目的都是想要评委和观众理解的,而不是简单地吃掉对手的,你如果不能让人理解,评委观众又有什么理由让你赢呢?缺乏演绎,让你的逻辑、切割都是干扁扁的硬生生的,而不是一个深入人心感同身受的道理,机械生硬的比赛,又如何精彩?
       第二,战场推进的机械。战场推进,已然成为了一个普及的技术,将事例、数据、逻辑、类比、反驳等有效的组合在一起,使己方论证的论据和步骤阶段化,所以现今比赛都能看到,双方对手都在互推战场,鲜有交锋,鲜有回应,毕竟大家都不是神,准备时也不可能恰巧都准备在一个层面上,论证的方向方式都不同,也不太可能推在一起有的打,这样便形成了现今比赛的胜负受到了影响,观感也受到了影响。
       比如香港大学对阵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辩题是,当前应不应该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双方都在融资、房屋供求关系、房价变化里,进行了交锋,除了融资层面上,上外贸因资料的优势,得到了胜利。而供求和房价双方都缺少有力的逻辑和论据,而获得证成。此时,上外贸全场坚持的逻辑,一个制度还不错,现在效果不好,是因为配套措施没有完善,没必要取消啊。获得了优势。而港大同学还在前三个交锋上苦苦推进,实质上除了融资要给出具体回应外,剩下两个大家都无法证成的战场没必要纠缠,而应该转向提出,中国环境下,结构性的制度缺陷,让配套制度现阶段根本没法落实。其一,地价虽受预售金的影响,可地是政府垄断的,地价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政府。其二,司法建构的不完善,导致中国缺少有资历有资格的第三方,所谓的第三方监管也成空谈。其三,很简单的,即便这些配套措施有了,以现今政府的公信力民众信么?即便之前立论时排布战场时没有考虑到,也应大胆的对战场进行取舍,如果这样的话,配套制度在现阶段中国不是没有完善,而是很难建立起来,港大的胜面就大大提高了。
       再比如,同样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对阵西安交通大学另一场比赛,辩题是清明节代理扫墓是不是对传统的漠视。这场比赛是有实质交锋的,在如何才算是对传统的漠视。让亲友代扫,自己却睡大觉出去旅游,算不算对传统的漠视。有哀思,让亲友代扫或不去祭扫,算不算对传统的漠视等等,交锋都非常精彩。可是,西交其实立论的逻辑的前提是,选择代理扫墓的人是有哀思的,所以推导出不是对传统的漠视。评委中一致认为,如果心中有哀思,即是对扫墓是有正面的心理状态的,这样又如何推导出一个对传统漠视的负面心态,所以西交的论证有循环论证的嫌疑的。而上外贸太执着于战场推进,一丝不苟的从首质到三辩环节进行执行,如果在首质中就对这个逻辑或前提进行质疑,在二辩环节中将淘宝店主对寻找代理的人群和心理特征的评价提出,来质疑对方有没有哀思。很可惜的是,这个论据一直到自由辩才提出,也没有有效的结点,达成有效攻击。以及,关于扫墓整体的构成,到底是形式+心理,还是只有心理,上外贸的立论中还是前者,但在后期表达问题以及交锋中,实质都是在后者只有心理的层面探讨,只顾埋头推进,没有对自己观点的漂移和交锋中的不一致有所发觉和处理。否则的话,比赛结果会大不相同。
       赛后和澳科大教练杨笑杨学长交流中也说到,现今比赛中有时候战场推进的越进行,辩手越觉得自己证成,而实质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被对方攻击到的部位越来越致命,所以反倒有时候战场推进好的时候,会输了比赛。战场推进,只是为了辩论赛更有效的进行,但绝不是辩论赛的全部,只顾战场,最后只能变成没有交锋的自说自话,甚至变成了战场推进顺利也得不到胜利。在比赛中,对原本战场的取舍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眼中只有战场,就会忽略实质上对方的问题,只有你战场安排的对方的问题;眼中只有战场,就会忽略自己的问题,只有你战场安排的自己的回应。辩论赛的精彩来源于交锋,它更像是两个拳击选手拳拳到肉的快感,而现今比赛更像是一方打了一套太极,一方打了一套咏春,双方打完之后下场,我们凭的是对打哎,这样又有多少意思呢?

       具体的来说,无论是演绎还是战场推进的灵活,使之比赛交锋博弈的精彩,实质上都还是让观众接受你,就是辩论赛的好看,也是辩论赛质量的直观体现。这种效果说来是简单的,能让观众走出赛场能满脸兴奋地回味比赛,就是辩论赛的最大成功。而单纯这点,大部分辩论赛都已经很难达到了,更不用说之后的说自己想说的道理,做起辩论的大环境,推广和普及辩论赛等等。
       当然我的水准还不能够驾驭的了,理论层面上的宏观整体的对此些议题的分析和梳理,不过辩手多少应该记住:辩论赛最后不应成为辩手的辩论赛,而是普通人的辩论赛;辩手最后不应该成为辩论赛中的辩手,而是社会中有意志有底线有理想的辩手;辩论最后不应该成为某些手段的辩论,而是完成启蒙推动社会扎实进步的途径的辩论。
      
       如何做?
       辩手心中应该燃着一股熊熊火焰,是燃烧自己,是照亮别人。
       这很痛。
发表于 2013-4-17 12: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比赛引发的讨论已经多年没见了。。。
发表于 2013-4-18 2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惟恋梧桐 发表于 2013-4-17 12:10
这次比赛引发的讨论已经多年没见了。。。

很期待能够看到这次比赛更多的视频啊,不知能否如愿。。
发表于 2013-10-26 16: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几篇文章,风格非常喜欢,佩服!赞一个
发表于 2013-11-14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几篇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0:41 , Processed in 0.0530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